高碑村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整个簇桥乡地区城市化的大环境变化是十分明显的。
第一,整个90年代,加强城市交通设施建设为簇桥乡地区提供了较快发展的条件。自古以来,簇桥就是川藏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在成都发展与区外物资交流中有一定地位。90年代武侯大道的建设,打通了簇桥与城区新的通道。随着川藏路的扩建、三环路以及簇桥乡境内的沈高顺公路的建成,簇桥乡地区形成了内外贯通、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能够更好地发挥区位优势,为这个地区加快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第二,1991年八一家具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在高碑村占用土地兴办大型家具市场,大市场带动了一批企业,造就了整个簇桥乡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新局面。随着簇桥乡地区四通八达交通格局的形成,作为一个区域性的专业市场,大型家具市场———八一家具城越办越兴旺。从1991年1.4万平方米营业面积起步,逐渐进入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的新阶段。2001年,大型综合型家具市场的总建筑面积扩展到30万平方米,进入市场经营的厂商多达一千余家,年营业额高达6亿多元。在八一家具城带动下,从事家具行业生产和加工的企业遍布簇桥乡地区。仅据高碑村统计,全村90多家企业,其中有60多家从事家具生产或加工配套产品。现在,在簇桥乡辖区内,太平园家私广场、西南食品城、西南汽配城又相继崛起,市场带动产业发展的势头将进一步扩大。
第三,1994年以来,簇桥乡被列为全省小城镇建设试点,着力于交通设施和通信设施的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并经统一规划,按功能分区进行开发,小城镇建成区面积相应扩大,不仅簇桥面貌完全改观,并且交通设施和其他公用设施与城区出现对接态势,这将更为有力地推动高碑村的发展。
总之,高碑村的发展,是与20世纪90年代簇桥乡地区发展变化的大环境分不开的。高碑村的发展,是以城市交通设施的改善和延伸为契机,依托区位优势,动员社会资源,大市场带动大产业,促进经济非农化的发展模式。这对广大农村很有借鉴意义。
(资料来源:过杰.大城市近郊加快城市化对策研究———高碑村经济非农化及其发展思路.天府新论,2002(6)。)
七、农村资源整合的成功实践
———湖南省湘潭县青竹村
湘潭县是我国农业百强大县,盛产大米、生猪、湘莲,但由于种种原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农业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利用。2001年湘潭市信管办、信用社在人民银行湘潭市中心支行的指导和支持下,通过发放联户担保贷款支持青竹村农户发展生猪生产,把公司、农户、协会、资金紧密地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金融支农的新路子,引起国家农业部和湖南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
(一)青竹模式是农村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
青竹模式是以小额农贷为引导,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依托,以协会为纽带,联合农、工、商进行社会化生产,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模式,是实现农村资源有效配置的新型模式。
湘潭县响水乡青竹村是一个有11个村民组,410户农户,1581人口的城郊型农业村,全村耕地面积1887亩,林地山地1171亩,人均拥有土地面积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过去,青竹村村民靠地靠天,单一的水稻种植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20世纪90年代中期,根据政府的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引种发展果品生产,其结果是不仅没有为参与产业调整的农户增收,反而还连微薄的一点积累都灰飞烟灭。
2001年,随着湘潭市几家民办肉食品加工出口企业的兴起,具有养猪传统的青竹村村民看到增加收入的希望,村支两委一班人积极支持村民发展生猪养殖,总结过去产业调整的经验教训,认定一家一户自养自销的小农生产模式,独自面对商品经济的大市场,不能纳入肉食产业链,仍难以摆脱失败的结局。村支两委和村中一些有经济头脑的人通过走访下游的加工企业,咨询了一些经济方面的专家,确定了组织农民,共同面对市场,引进养殖技术,共同致富的思路。而当时使青竹村的村民最感头痛的是资金问题。人民银行湘潭市中心支行得知这一情况后,通过调查,决定发放支农再贷款,解决信用社和村民的产业调整的资金困难,要求信用社积极与青竹村村支两委和村民协商,既通过支农再贷款支持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又保证支农再贷款的资金安全。
2001年下半年,青竹村村民在村支两委的支持下,把愿意养猪的农户组织起来成立了青竹村村民互助自治的产业协会———青竹村生猪协会,分别与湘潭肉类加工的龙头民营企业伟鸿食品公司和饲料加工龙头民营企业汉得利公司协商并取得共识,签订提供饲料和供应生猪的购销合同。在市场问题解决后,协会通过实行民主、契约管理,以农户为基础,以生猪养殖为依托,对外牢牢连接饲料供应和生猪销售市场,连接生猪的品种改良和检验检疫基地,连接农信部门的信贷资金,对内规范村民养殖经营行为,互帮互助。协会通过饲料供应统一,生猪收购统一,购销款结算统一,生猪的品种改良统一,检疫统一,饲养技术的培训统一,统一协调信用社联保贷款的发放和归还的“七个统一”。逐渐形成了“公司+协会+农户+信用社”的青竹生猪产业的经营模式。2001年初,信用社与协会共同对协会成员进行信用评定,联保互助组成员当面签订联保协议,当年核定授信额度216.45万元,该村生猪养殖规模化由此全面启动。至2003年,响水信用社对青竹村生猪协会的农户联保贷款余额有106万元,当年累计贷款260多万元。几年来,贷款归还率和收息率均达100%。2003年青竹村人均纯收入3820元,高出全市农民人均收入680多元。其中养猪收入2560元,占比67%。青竹村月塘组35户村民(33户养猪户)更是因养猪年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2003年参加协会的300多农户户均出栏生猪80头,增加纯收入达万元。
青竹村生猪协会作为一个村民专业化的农业生产支持性服务组织,在“七个统一”的范围内,通过不断向自愿参加协会的农户提供融资服务、技术服务、管理服务、市场服务,来提升参加协会农户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和活动能力,帮助农户增加收入、摆脱贫困,并获得持续的自我发展能力、自立能力。青竹村生猪协会成立三年来,使村民人均收入不断增加,村级政府既无外债又无内债,农网全面改造,进村的路面实现硬化,村民居住条件全面改善,生活水平步步高。
(二)青竹模式是实现农村产业化的有效途径
要使农民脱贫致富,就要使农产品最大限度的转化为商品,就要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组织农民进行社会化生产。然而在土地承包制下,资源的支配使用完全是一家一户农民的自主意识。在现阶段农民整体素质仍然较低,适应市场能力较差的情况下,进行商品生产必然带来市场风险、价格风险和资金风险。青竹模式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为农村的产业化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
1.组织农民,全方位构建养殖业不断发展和适应市场的平台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关键的问题是如何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把农民组织起来,如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湘潭县响水乡青竹村生猪协会是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过程中的一种探索。它在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把分散生产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纳入商品市场体系,使之能够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使只有集贸市场经验的农户,也能参与到商品经济的大市场。它把农民自养自销的生猪养殖纳入整个肉食品加工的产业链中,变一种松散的个体养殖为一种规模化的生产经营,有效地提升了生猪产业的优势,从而形成了专业化生产、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格局,进而能够实现生猪养殖的区域化布局,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带动了农村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从而确保能实实在在地增加农民收入。青竹村生猪协会下设有互助联保组。它以村民向信用社申请联保贷款的联保组为基础,通过组织农民发展互助,解决农民的信用需求,服务于农民的信用需求,完善农民的生猪养殖技术,提高农民的生猪疾病的防治能力。
青竹村通过协会组织农民走产业化道路,实施产业化经营,引导农民逐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解决了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无法适应广泛联系的市场经济,农民生产的盲目性大,参与市场谈判的地位弱等一系列问题。
2.扶持农民,全方位服务农民
青竹村的生猪协会通过“七个统一”,引导加入协会的农民上联质量有保障的正规的饲料生产供应公司,下联肉食品加工出口公司,左联农村信用社,右联政府的专业职能部门———品改、检疫、养殖技术等。
(1)统一集中大批量购买专业饲料厂家的无激素环保型饲料,取得低于市场零售价的出厂价格,还争取到饲料公司为协会提供一定金额的铺底饲料;
(2)与肉食品加工出口公司签订代为统一收购出栏生猪合同,既为公司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且按公司生产计划从农民手中批量收购生猪,也使公司生产具有均衡性,同时还防止了“注水猪”的出现,保证了生猪品质,协会也从肉食品公司争取到了一个比单一散户的收购价高的收购单价;
(3)统一与饲料公司和肉食品公司结算,防止农民生猪和饲料购销款被拖欠,保证了协会农民养殖所得,也维护了协会农民的信誉;
(4)统一生猪的品种改良,大批量的生猪品改,既能够降低品改费用,又能够统一生猪品种,统一生猪饲料配方,提高生猪的生产效率,也有利于疾病防治;
(5)统一检疫,确保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户饲养无公害、无残留药物的生猪,提升和保证生猪品质;
(6)统一饲养技术、疾病防治技术的培训;
(7)与信用社联合,统一农户资信评定,贷款额度的授信。为农户争取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启动和生产流转的资金,为保证支农信贷资金源源不断流入,创建信用村,协会还监督贷款农户的信用社联保贷款的专款专用和本息的按期归还。
3.教育农民,全方位提高商品生产意识和诚信意识
(1)通过协会把农民组织起来进入市场,增强了农民群众的发展意识,使农民摆脱小农意识融入到市场经济中,使他们在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实践中,进一步转变了观念,增强了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
(2)协会通过实行民主、契约管理,通过聘请专家传授现代养殖技术、检验检疫技术等科技知识,通过农村党建远程教育系统进行市场经济规则和法律知识的培训等,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维权意识、诚信意识;
(3)协会通过互助联保组建立、健全农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团结互助的分工合作机制,增强了农民群众的共同致富观念和合作精神;
(4)通过协会搭建为农村信用社发挥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增长重要作用的平台,突破了农村资金短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障碍,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农民自己的银行;
(5)通过协会的纽带作用,把广大农民群众的心思、智慧和闲暇时间引导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努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收入奔小康上来,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安定团结。
4.牵手农金,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在现阶段,农村存在着“农民贷款难,金融机构难贷款”的问题。一方面农民在现行制度下不能抵押房屋和土地生产资料,因此获得银行贷款的可能性很小;另一方面则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新增投入,这个新增部分政府并无能力包下来,加之分散的、一家一户自产自销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产业结构调整的风险承受力比较低下。农村资金短缺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障碍,怎样将金融部门的信贷资金投入到农业产业中去,是当前农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湘潭县响水乡信用社运用农户联保贷款在解决农村信用社放贷难,农民扩大再生产的启动资金不足方面不失为一条好路子。
从信用社角度看,湘潭县响水乡信用社支持青竹村生猪养殖实行的联保贷款方式,为什么能够全面展开,为广大农户所接受,博得广大农户由衷的赞许呢?一是青竹村生猪协会把农民组织起来,通过协会打通了加工工业与农户一家一户生产者的关系,把单家独户的生猪养殖纳入了肉食品加工的产业链中,提高了农户参与市场的能力。二是生猪协会下设的互助联保组。该互助组以村民向信用社申请联保贷款的联保组为基础,通过自愿组织知根知底的农户互助互联,相互制约,相互保证,不仅解决农民的信用需求,服务于农民的信用需求,同时,使农民相互学习、帮助,提高养殖、防疫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三是协会实行的对外生猪销售的统一结算,协会对互助组结算,互助组对组员结算的体系,使协会对会员的养殖和收入、会员的借款能力和资信状况一目了然,协会与信用社共同参与对农户的资信评定,贷款联保户的推荐十分准确,保证了贷款贷得出,收得回。四是“公司+协会+农户”的青竹模式没有信用社的联保贷款信贷投入,就无法顺利实施,因此协会领导人深明大义,主动对协会成员经常开展诚实守信的传统道德教育,重塑农户的信用观念,把监督联保贷款的使用、归还纳入日常工作中。
在青竹模式中,信用社充分发挥了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信用社也在青竹模式中得到发展。青竹村的农户诚实守信,取得信用社大力的信贷支持,也通过信用社投入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启动和发展资金,实实在在地增加了收入。
(三)青竹模式为农村资金服务“三农”找到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