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78100000016

第16章 中国古代宫殿与民居建筑(5)

沿崖式(又称靠山窑)窑洞,是贴着雨水冲击而成的土崖掏挖成洞,数洞相连,洞口安设门窗,上下多层。洞内加砌砖券或石券,以防止泥土崩溃,或在洞外砌砖墙,以保护崖面。规模较大的在崖外建房屋,组成院落,成为靠崖窑院。沿崖式窑洞,结构比较简单,因为窑洞均在原生土上挖出,所以又被称为“生土建筑”。沿崖式窑洞黄土壁面被切凿得十分平整光滑,四周墙壁上常贴有各式各样的年画。穹顶呈半圆形,使窑洞空间更显得高阔。位于中间的那孔窑的里壁向内开有隧道式的小门,通向一个储藏粮食等物品的黑暗封闭小窑洞。一般在窑洞纵深靠墙处安大炕(又叫掌炕),或洞内靠窗的地方安前炕。炕的一头都连着一个几孔灶台,平时便在这里烧火做饭,灶火通过烟道进入炕底,所以冬天炕上十分暖和。延安窑洞是沿崖式的典型代表,其窗户是窑洞建筑中最讲究和最美观的部分。窗户分天窗、斜窗、炕窗、门窗四大部分。拱形的窗洞,由木格构成各式精美图案,阳光透过各式窗花装饰的门窗产生的独特的光、色,使沟壑纵横、色彩单调的黄土高坡有了热腾腾的生活气息。

天井式窑洞,是在四方的地窑中沿四壁向下挖出大坑,形成天井式,然后在大坑的四壁挖掘窑洞,犹如一个地下的村落。

土坑式窑洞,是在自然形成的土坑壁上掏挖窑洞,这种窑洞式住宅还保留了早期穴居的形式,其优点是建造技术简单,节省建筑材料,保温较好,冬暖夏凉,所以一直被沿用了下来。

3.干栏住宅

黔、桂、云一带少数民族地区,因气候炎热潮湿,也为避野兽侵害,采用房屋下部架空的干栏住宅。侗、苗族地区的吊脚楼,就是这样一类建筑。干栏住宅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养畜等。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居住区还有一种竹楼,全用竹子建造,也属干栏式建筑,墙体是竹编蔑子,粗竹作骨架,平面呈方形,上下层功能与吊脚楼同,但禁忌颇多,不准雕刻装饰。现虽有的已改用木结构,但其形状不变,也称呼沿袭至今。竹楼为单幢小家庭制,成十米见方形干栏式建筑,由堂屋、卧室、晒架和前廊组成,四围有空地。各家自成院落,院内种有香蕉、柚子、芒果等热带果树。屋顶两边倾斜,形似斗笠(相传是仿诸葛亮的帽子而成),覆以编成的“草排”或自己烧制的缅瓦。楼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以数根木桩为柱,顶梁大柱被称为“坠落之柱”,这是竹楼里最神圣的柱子,不能随意倚靠和堆放东西,它是保佑竹楼免于灾祸的象征。除了顶梁大柱外,竹楼里还有分别代表男女的柱子,中间较粗大的柱子是代表男性的,而侧面的矮柱子则代表着女性,屋脊象征凤凰尾,屋角象征鹭鸶翅膀。竹楼楼板、墙壁均用粗竹直剖压平而成(现多用木板),楼有走廊、阳台(阳台是全家人晾晒衣物,洗脸、洗脚和乘凉休息的地方)。室内一般分为内外两间(也有三、四间的),一般以中排的七根柱子一分为二,外间为客堂,内间为卧室。卧室向堂屋开门,按长幼顺序分帐住宿,无床。堂屋有装有厚七八寸土的木框火塘,供煮饭、取暖之用,也是进餐和招待客人的场所。下层楼无墙,用来堆放柴火、农具,拴养牲畜。过去傣家人的辈分等级非常严格,体现在竹楼的建造上也很明显。凡长辈居住的楼室的柱子不能低于6尺,楼室比楼底还要高出6尺,室内无人字架,显得异常宽敞明亮。竹楼的木梯也有规定,一般要在9级以上。晚辈的竹楼一般较差一些,高度要低于长辈的竹楼,木梯也只能在7级以下,室内的结构也显得简单许多。

4.客家围屋

客家是汉民族大家庭中颇有独特文化色彩的一个分支,其祖籍中原,由于战乱、饥荒原因而不断南迁,一大部分溯赣江水道而上,进入赣、闽、粤三省的大山中定居下来。客家人有着聚族而居的远古习俗,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关系,在宗族感召力下,共同生活,共同劳作。福建漳州、南靖、龙岩、永定和江西赣南一带的大量客家土楼,属民宅中的奇特建筑。土楼建造,基本就地取材,用石、竹、木、土等混合夯筑,施工方便,造价低廉。主承重的墙体用生土夯实,墙中布满竹板式木条作为筋骨,使土楼更加坚固。当地的土楼最早的形式是方形,有宫殿式、府第式,形态不一。外观是高大的土墙,无窗洞,坚实牢固,形似堡垒。屋顶形式以硬山为主,平面主要有“口”字形和“国”字形两种。因该地区常有氏族之间的械斗,这种造型无疑是出于安全的需要。一个家族集中在一起,多则几十户人家。围内必设有一至两口水井。围内一般为一孔,大者则有两孔。围内除四周房屋外,中央建有一座带祖堂的厅屋组合式主体建筑,成为围内居民公共场所,也是安置神圣祖堂的地方。现在,土楼多为圆形,圆形土楼由方形逐步演变而来,使用面积大,对风阻力小,抗震能力比方楼强,屋顶施工不用屋脊,十字交叉墙头。现存2楼外围直径在50~90米之间,墙厚多达2.5米,用掺有石灰的黄土逐层夯实,历久弥坚。

5.藏族石屋和帐篷

藏族石屋,是藏、甘、青、川西一带的民宅,多取当地石材建成的石屋,二至三层不等。屋内诵经拜佛占据重要位置,造型严整,装饰讲究,色彩华丽,表现出藏族建筑粗犷而凝重的风格。

藏族帐篷是藏族牧民最普通的一种宅居形式,依四季气候变化,有冬帐篷、夏帐篷之分。帐篷用土织的牦牛毛布缀成大小不一(或二十四幅,或三十二幅,或四十八幅)的长方形帐屋。和蒙古毡包一样,顶部也留有天窗通风透气,出烟采光。其结构形式则是“人字”形两面坡,由绳系栓木桩固定,暴雨不漏,风雪不裂。较大和高贵的帐篷还内饰花纹图案,花纹图案以宗教色彩为主。

6.草原毡房

蒙古、哈萨克等民族聚居地流行着一种可以移动的民居———草原毡房,这是为适应游牧生活而建造的毡包,故称“毡帐”,亦称“蒙古包”,“包”为满语,意思是“屋”。蒙古包平面为圆形,直径4~6米,高2米。顶部留有圆形天窗,以便采光通风。蒙古包主要建筑材料为毛毡。蒙古包的大小可分“六十头”、“八十头”、“九十头”不等,由直径约一寸的柳木杆编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带网眼块壁数而定,上面、四周包盖毛毡,块壁越多,毡房越大。草原牧民习惯将蒙古包内部平面划分为九个方位。正对顶圈天窗下中位为火位,置三角架炉灶炊具,炊烟由天窗升起,袅袅散去。火位前面的正前方为包门,包门左侧是置放马鞍奶桶的地方,右侧则放置案桌橱柜等。火位周围的五个方位,沿着木栅整齐地摆放着绘有民族特色的花纹的木柜木箱。箱柜前面铺着厚厚的毡毯,这是家庭成1室内活动的中心,也是夜晚就寝的地方。毡房历史悠久,《乐府》中就有“毛裘易罗绮,毡帐代帷屏”的吟唱。元朝时文人称它为穹庐,马致远的《汉宫秋》中写道:“毡帐秋风迷宿草,穹庐月夜听胡笳。”蒙古包装卸灵活,外表简洁朴素,里面铺挂地毯和壁毯,色彩鲜丽,包内冬暖夏凉,阻风御雪。在茫茫大草原上,灰白色的蒙古包点缀其间,如散落于绿草碧原的珍珠,别有情趣,成了美丽草原的一道风景。

7.羌族碉房

碉房,羌语称为“邓笼”,为羌族、藏族的传统住房,一排数十家,非常壮观,宛如古之城堡,故而名之。羌族自古以来有垒石建碉房的习惯,早在2000年前《后汉书·西南夷传》就有羌族人“依山居止,垒石为屋,高者至十余丈”的记载。最初,碉房多建于村寨住房旁,高度在10~30米之间,是羌民为了防御外来侵略和内部的械斗,用以观察敌情,指挥作战而建造的碉楼。后来碉楼逐渐形成了羌族住房的普遍形式,现在羌族人民依然建盖这种垒石的碉房。碉房建筑材料主要是石片和黄泥土。墙基深数米,石墙内侧与地面垂直,外侧由下而上向内稍倾斜。碉房大多依山而建,平面一般呈方形,上窄下宽,顶是平顶,多数为3层,每层高3余米,墙间不用木柱,砌得平直整齐,窗户少而小,从外看不见木头。一般分二至三层,用独木截成矩形的楼梯供人上下。一般中层住人,上层堆物,下层养牲,室外还有火塘。屋顶上搭木架子存放玉米,设神龛供白石神。屋顶还作脱粒和晒粮食之用,是良好的晒台。碉房与碉房之间山顶上搭木板,以便各家往来。两层碉房,人居楼下,楼上贮粮及堆杂物,牲圈另设置于屋外。一般碉房用极不规则的乱石建造,不用石灰而只用黏土泥巴接缝,在堆砌技术上难度极大,但羌族人民可信手砌成笔直光滑高达十余丈的房墙,历经百年以上风雨地震和枪弹的袭击而不倾塌,这在少数民族建筑艺术上是一个奇迹。

8.维吾尔式庭院

同类推荐
  • 当代北京古建筑史话

    当代北京古建筑史话

    本书力求既体现“史”的宗旨,即以真实的史料为依据,注重完整性、科学性、知识性,纵向脉络清晰,横向展现充分;又具有“话”的特点,即注重叙述的通俗生动和议论的简洁明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广大百姓愿意读,喜欢读。
  • 地市级公立医院管理探索

    地市级公立医院管理探索

    出于改革的谨慎,公立医院改革目前未有实质性的统一的措施安排,但“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必然对公立医院产生深刻影响。
  • 我是混凝土工能手

    我是混凝土工能手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本书为丛书的其中一册,主要讲述了有关混凝土的一些基本知识。
  • 到莫干山看老别墅

    到莫干山看老别墅

    本书介绍了莫干山别墅楼独特的建筑特点与建筑风格,包括白云山馆、林海别墅、88号别墅、松月庐、郭沫若住过的雄庄、潘家园林等。
  •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人类在最初的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并不知道建筑房屋,仍然是与鸟兽混杂一起,或栖身在天然的洞穴中。《易·系辞》就有“上古穴居而野处”的记载。从对石器时代人类穴居的遗址发掘来看,许多人类化石和石器都是在洞穴里发现的。如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发现了距今四五十万年前北京猿人和距今缘万年前山顶洞人居住的洞穴等。在辽宁、贵州、广东、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等地,也都有类似的洞穴。
热门推荐
  • 另一个世界再见

    另一个世界再见

    予你足,许你远涉千里;予你手,许你拿起放下;予你眼,许你不及可远观;今生难见,来生见?我赐你诸神之眸予你另一个世界再见。
  • 人生的爱情道路

    人生的爱情道路

    这本书是我第一次写,不知道好不好,请见谅!
  • 虚拟时空志

    虚拟时空志

    一名对游戏一无所知的十六岁男生进入了名为‘时空’的游戏世界……※※※※※本文框架基本上借鉴了EQ和WOW,不过当然世界算是原创的,然后在人物属性方面融合了火焰纹章、TRS的一些特点,在技能职业上大概会有很多经典游戏的影子,毕竟本人的游戏年龄有将近十五年,研究游戏的年龄也有快十年了。
  • 霸道总裁小厨娘

    霸道总裁小厨娘

    逃婚却撞入狼窝,楚言之邪魅一笑,小白兔,看你如何逃过大灰狼的手掌心
  • 媒介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

    媒介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

    传媒经济学构建于不同的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之上,致力于研究经济和金融力量如何影响传媒体系和传媒组织。过去的三十多年中,传媒经济学的研究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并迅速发展,其研究领域和相关议题超出了许多对该学科不熟悉的人所能想象的深度和广度。从技术意义上讲,并不存在特定的传媒经济学这一概念,因为这将意味着传媒领域的经济规律和理论有别于其他领域。然而,从实践来看,将经济规律和理论具体应用于传媒产业和公司却意义深远。因为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有助于解析经济影响力如何指导或限制传媒活动,以及它如何对传媒市场的具体动态产生宏观影响。
  • 钓矶立谈

    钓矶立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没在一起,挺好的

    没在一起,挺好的

    对我10岁之前的那段单相思做一个缅怀与终结。
  • 次元教父

    次元教父

    江一念重生在了不一样的新世界里,而在这个世界里,他发现曾被他视作信仰的艺术还没开始起步,大师们无处追寻,神作遍寻不得,在人们的心中缔造了另外一个次元的漫画还只是被嫌弃的婴孩。作为这个世界里可能是仅仅一位的漫画家,他毅然握紧手中笔,誓要在这个新世界里亲手缔造出爱与温暖构筑的崭新的二次元。
  • 总裁的冒婚新娘

    总裁的冒婚新娘

    她,财团的二千金,落入男友结婚、新娘不是她的俗套中,他,集团当家总裁,大少爷,结婚时新娘落跑,让他成了大笑话!“姐夫!我们还真是被抛弃的一对呢!”他流光闪烁,“拿上户口本,我们去登记!”她傻傻随从!
  • 致青春:晨曦依旧

    致青春:晨曦依旧

    这本书是我为了以后回忆我的小学六年级的,这本书中的许多人物的原型就是我的同学,人物的外貌描写就是根据现实同学的外貌再稍作修饰写的,这本书的选文都是我从日记本中摘抄的,希望大家会喜欢。【注意!部分虚构!!!!】【前几章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