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78100000012

第12章 中国古代宫殿与民居建筑(1)

课堂导入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具有典型和基础意义的建筑,它以突出建筑思想、规则、技术等,为中国古代建筑确立了基调,甚至把不同观念的宗教建筑都归于自己的建筑理念控制下。因此,读懂了中国宫殿建筑,对其他各式建筑也能够比较清晰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目标

掌握中国古代宫室殿堂单体建筑和建筑布局

了解中国古代宫室殿堂建筑的基本构件和堂屋顶建筑与装饰

熟悉中国著名宫殿建筑、中国民居建筑

熟悉清代王府建筑格局、民居建筑的几种主要类型及分布

理解古代宫室殿堂建筑的基本构造方法

了解中国民居传统习俗文化

§§§第一节中国古代宫殿建筑

“人居”文明,是建筑文化的源头和基础。中外建筑史都在证明,古代人类为了宗教需要营造的建筑,大大超过生活的实际需要和建筑的实用。《礼记·曲礼》中记载:“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中国的祠祀、神庙、陵墓等服务于精神方面的殿式建筑,以及代表皇权恩威的宫殿式建筑显然优先和重要于包括家居在内的其他建筑。

一、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起源与发展

宫,至少在秦以前,是一般居住房屋建筑的通称,《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秦以后,宫逐渐变为皇家建筑的专用名称,又与公务殿堂一起统称宫殿。宫殿建筑在中国的建筑体系里,是代表着一系列的建筑群落,而不单单是指某个建筑物。从文化的角度讲,宫更带有私密意味,具有阴柔的内在功能;殿则更多地带有公开性,具有阳刚的外在张扬性。因此,中国的宫殿建筑一般都表现为“前殿后宫”的格局和“前明后幽”的思想。如北京故宫前殿看不到一棵树,而后院引进了园林建筑文化,明显形成不同韵味的建筑风格和气氛。

中国皇家宫殿建筑,根据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大禹时期,战国时期的《世本》记载有“禹作宫室”。公元前12世纪的殷代末年,纣王大修宫7,《史记·殷本纪》注引《竹书纪年》记载:“南据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朝歌即今河南安阳,朝歌宫殿遗址发掘有不少土筑殿基,上置大卵石柱础,排列成行。柱础之上,有的还覆以铜“櫍”(即垫板)。

1983年,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以东五六公里处的尸沟乡发现了一座商早期城址,由宫城、内城、外城组成。宫城位于内城南北轴线上,外城则是后来扩建的。宫城中已发掘的宫殿遗址上下叠压三层,都是庭院式建筑,其中主殿长达90米,是迄今所知最宏大的商早期单体建筑遗址。

此前,我国考古工作者先后对二里头宫城遗址区进行考察,发掘出由数座夯土宫室建筑组成的宫殿群基址。它们是目前我国发现年代最早的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发掘显示,二里头宫殿建筑在早晚两个时期建筑格局既保持着基本统一的建筑方向和建筑轴线,又有一些显著的不同:晚期筑以围墙,由一体化的多重院落布局演变为多个单体建筑纵向排列。3号建筑基址已探明的长度达150米,主体部分至少由三重庭院组成,还有长达百米木结构排水暗渠。

从秦始皇兴建的阿房宫遗址发掘看,前殿遗址夯土台基东西长1270米,南北宽426米,现存最大高度12米。夯土层的厚度一般为5~15厘米,夯窝的直径约5~8厘米。夯土面积54.1020万平方米,是迄今所知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夯土基址。前殿夯土台基北边缘由三段组成。从出土的由完整巨型大瓦形成的屋顶看,当时屋顶及瓦技术已经十分成熟。

西汉宫殿建筑布局松散,未央宫建筑平面略呈方形,东西宽2250米,南北长2150米,面积约占长安城的七分之一,四面各建一宫门,唯东门和北门有阙。宫内有殿堂40余座,中央的大夯土台,东西宽约200米,南北长约350米,最高处15米,为前殿的所在地。东汉将南、北两宫集中安置在同一条轴线上,位于都城北部。

曹魏时期,在东汉旧址上将南北两宫集中为北宫,加强了宫前主街纵深长度,主要道路正对城门。宫殿主殿太极殿与东堂、西堂成并列布局。其大朝太极殿之后设置常朝昭阳殿,符合《考工记》“三朝”制的布局思想。这些都城宫室上的创新,对后世颇有影响。

隋唐宫殿区,为长安城的核心,宫殿建筑宏伟,远在汉魏之上。如唐太极宫(由隋大兴宫而改)采取中轴对称格局,沿中轴线上前后安排几座大殿,仍沿用西周天子三朝的形制,以正门凹字形平面的宫阙承天门为外朝,过太极门是太极殿,为治朝,殿后过朱明门和两仪门为两仪殿,是燕朝。中轴各殿殿前院庭左右都有配殿。与中轴一路殿庭平行,左右又各有一路殿庭,安排与皇帝直接有关的衙署。这种在纵轴上布置多重殿庭,左右又对称挟持多重殿庭,用纵横通路和廊庑连接起来,总体交织成很大一片面积的布局,成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

宋代宫城称大内,是在原来唐朝节度使治所基础上,参照西京(洛阳)唐朝宫殿布局形制发展而成的,规模、布局都不如唐代恢弘,但具有灵活华丽和精巧的特点。北宋宫殿城门丹凤门平面呈“门”形,门内宫殿建筑沿南北轴线排列外朝主要宫殿。出丹凤门往南是御街,街两侧建御廊(御街千步廊制度是宋代宫殿的创造性发展)。唐代用于官署的厅堂,叫“轴心舍”;宋代宫殿早先由州署子城改建而来,保留了原来的部分布局形制。

金中都宫殿总体布局,分成中、东、西三路。中路朝寝区,明显体现前朝后寝的格局,突出中路在总体布局中的地位。东路为太子居住的东宫和太后居住的寿康宫及内务府。西路有御花园,如琼林苑、蓬莱院,以及妃嫔居住的寝宫。这种布局对以后的元明各朝的宫殿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故宫,是明清两朝在元大都基础上修建的中国最后一座皇家宫殿,代表着中国宫殿建筑的最高成就,不仅是中国,而且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文明瑰宝”和“文化遗产”。从宫殿建筑的起源发展看,中国古代伦理性政治文明,造就了皇家宫殿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中的统治地位,一切建筑形制标准,都以皇家宫殿建筑为最高规制,不可逾越,代表世俗政权的皇家宫殿成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高境界(它不似西方文明,以代表神权的宗教教堂为建筑艺术的最高境界)。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还明显地体现了民族传统文化特色,不十分强调建筑的个体性格,而特别突出群体的共同文化理想,因此,中国皇家宫殿建筑同样也呈现出中国特色的“院落式结构”艺术。

(二)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思想和形式意义

1.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思想

中国皇家宫殿建筑因了敬天祀祖的礼制思想和捍卫皇权的统治需要,从大处看,特别讲究平分中轴的公允中庸之道,前呼后拥左右对称的皇恩浩荡之势,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等级家族思想和中央集权四方俯首的帝王威仪。在驾天役地唯我独尊的气魄中,又十分注意御花园后院弦琴高楼的民主仁德形象,使建筑布局既统一格局又自成天地;从细处观,宫阁殿庭的硕大斗拱、金黄琉璃、绚丽彩绘、盘龙金柱、雕镂的天花藻井、汉白玉台基栏杆无一不显示皇家风度和工匠精湛的技艺。

中国皇家宫殿是礼制文化在建筑形式上的最高表现,是将居家文化演绎成国家文化;将君臣等级关系优化成社会秩序伦理关系;将政治的权威文化转移成统治的权势文化;将皇家宫殿形式最豪华、艺术价值最高的建筑个性,强化成规制最高、最有气势的、规矩最严的权力个性。

同时,中国皇家宫殿建筑也受到本土道家思想的影响,在建筑的时空观上,体现“阴阳五行”学说、“天人合一”思想,重视“选址当利生、安宅当利数、居住当利气”的风水文化。

2.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形式意义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主要采取“性格温和、有生命象征意义”的木质框架结构形式为其最主要的建筑语言,体现了中国古建筑“墙倒屋不塌”这一框架结构最重要的建筑特点。它以立柱架梁形制,榫卯组合为“关系贯通”的结构安装方法,以纵轴为主,横轴为辅作为建筑串联原则,使形式意义与本质内容在建筑理念上达到高度统一。

中国古代宫室殿堂建筑,既重视内外有别、公私分明的世俗建筑理念,形成仪式、典礼的外朝、处理政务的内朝和生活起居的燕朝三朝基本制度,又重视家国同构、前朝后寝的政权建筑格局和“外有九室,九卿朝焉”、“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和“左祖右社”的宫殿建筑文化。

二、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时代特征

我国历代皇家大都集中了当时的能工巧匠,动用大量人力和财力,建筑起庞大的宫殿建筑,从而代表了当时最高的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中国已知的最早的宫殿建筑遗址,是发掘于河南偃师二里头的商代宫殿遗址。从遗址的结构布局看,是一组廊庑式院落建筑。虽然这种院落式建筑布局从此成为以后宫殿建筑的典范,但不同时期的宫殿建筑,依旧可以看出不同的时代特征。

商朝。有了成熟的夯土技术,以及梁柱结构式、井干结构式等营造手段,提供了建造巨大宫殿、陵墓和高台建筑的条件。在河南省偃师二里头发现的商代早期建筑,是于夯土台基上、坐北朝南、四周有廊庑环绕、按“前朝后殿”方式划分,开八进三的大型木结构宫殿建筑。安阳殷墟的宫殿规模更大,分成“宫殿、宗庙、祭坛”三组,宫殿建造在皇城中央,宫殿台基高约1米,房屋有80米长、14.5米宽,组成一组建筑群。前面有五重宫门,中间有三道宫室。分布有甲、乙、丙三组数十座建筑,并呈现排列有序、左右对称的成熟规制。

———周时期。先民已学会制瓦,制砖技术也在这时出现。在陕西岐山凤雏村发掘的早周遗址,反映了当时大型建筑的情形。那里的宫殿遗址以门道前堂和过廊构成中轴线,东西两边配置门房厢房,左右对称,整齐有序。堂前有大院,由三列台阶登堂,左右各有台阶登东西回廊。前堂是主体建筑,台基最高面宽六间。整个建筑有良好的排水设施,构成四合院的基本框架。西周晚期的宫殿建筑有回廊,大量使用板瓦、筒瓦等,开中国建筑正统布局之先河,基本奠定了中国古代最初的建筑文化形式。东周时期,建筑规模和斗拱技艺更呈现超乎前代发展的气象。

———春秋战国时代。从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中知道,战国、秦、汉时期统治阶级的宫室0囿规模很大,装饰华丽。郑州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空心砖长1.12米,宽0.24米,厚0.16米,很可能是当时世界最大的空心砖,并开始出现瓦盖大屋顶,堂基升为高台。凤雏村的西周早期宫庙遗址,呈现出建筑组群以门、前堂、过廊和后室为中轴线,东西两侧配置门房、厢房,左右对置,前后二进,布局严谨的院落式建筑特点。宫室多建于夯土高台之上,斗拱、瓦当、外挑屋檐、建筑装饰等技术普遍,木结构成为基本形式(这就是中国虽然有灿烂的古建筑文化,却没有如古希腊的建筑一样保存几千年的建筑实体资料原因)。此时,亭台楼阁式建筑十分流行。

———秦汉时期。秦代,我国已进入封建社会,国力强盛,统治者又竭尽人财物,修筑阿房宫,开历代帝王为自己建造大宫殿之先河。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然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阿房宫赋》中也有“阿房宫,三百里”的说法,足见其规模之大。汉代的宫殿建筑,不仅大而且注意空间发展,《三辅黄图》记未央宫有天禄阁、麒麟阁,高可越城,长可跨池。秦汉时期的宫室园囿建筑规模很大,装饰华丽,并明显具有屋顶、屋身、屋基“三段式”构建的纵向特征。由于砖、瓦等建筑技术的成熟,尤其以空心砖技术更为精致,种类也更繁多,大型宫室、宫殿建筑的出现是必然的,可惜无地面建筑得以保存。其宫室、宫殿建筑的独特风格与艺术成就,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秦汉时期,还出现了砖彩画并运用到了建筑上,如长城建筑),因此,建筑呈现体量大、气势磅礴、装饰豪华的特点,宫殿建筑表现为大宫套小宫,宫中有宫,但各宫又自成一区的建筑形态。东汉建筑在技术上有了很大进步,开始大量使用斗拱,并继承秦风,“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成威”。“阙”作为古建筑的重要构件,尤其在陵墓、庙宇中开始大量使用。木建筑的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成为当时最主要的建筑构架模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宫室建筑设计主要还是继承前朝的传统,在太极殿左右建处理政务的东西堂。这一时期吸收了印度犍陀罗佛教建筑艺术,并将其本土化,使中国式佛教宫殿建筑成为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艺术。此时园林艺术开始进入佛院宫殿建筑,并出现了寺庙园林。此外,都城建筑的不同功能区区划明显,严格整齐。而佛寺建筑体大高耸,又增加了宫殿建筑空间轮廓线的变化。这一时期建筑特点是:歇山顶居多(又叫九脊顶),且屋角起翘(很有魏晋士风)。翘角又称飞,从建筑美学角度看既外露华丽,亦含蓄微妙。东晋屋顶的“举折平缓”(微弧坡)除有缓冲水流的作用,也呈“缓滴”的美形,进而改重压为轻盈活泼,建筑内部普遍流行精美的壁画。

———隋唐大一统时期。这一时期国泰民安,属于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创造了中国封建社会建筑艺术的第一个高峰,表现出规模大,群体建筑处理成熟,木建筑技术(如“减柱”法等)水平完善,与山水园林文化的结合更为艺术,建筑雕饰水平进一步提高,创造出了统一和谐的建筑风格。宫廷的布局附会《周礼》的三朝五门制,以宫城正门承天门为大朝,太极、两仪二殿为日朝和常朝。隋唐建筑继承两汉以来的建筑风格,吸收、融合外来建筑艺术样式,形成了完整的建筑体系,标志着进入中国古建筑的成熟阶段,表现出气魄宏伟、开明严整、装饰堂皇的建筑特点。在规划严整的长安城内,宫殿建筑集中在宫城和皇城里。公元634年建造的大明宫的主殿含元殿,殿基高出地面13米,居高临下,俯瞰全城,两边建筑严格对称,整体布局雄浑壮观,一派帝王气势,对宋元明清的宫殿建筑有直接影响。其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内部净跨10米,与现存的故宫太和殿相等。唐朝无论殿堂、陵墓、石窟、塔、桥,建筑布局、造型以及雕塑、壁画等装饰技艺都达到封建社会前期建筑的高峰。这一时期的建筑特点主要体现为: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尺度、比例大,柱子粗壮,多用板间和直棂窗,建筑材料多为泥土夯筑,风格庄重朴实。

———辽代。宫殿建筑风格接近唐风,并为扩大室内空间面积创造了“减柱法”以及“斜拱”形式。天津独乐寺、山西大同华严寺、辽宁义县奉国寺等是这一时期建筑风格的代表作。

同类推荐
  • 我是涂装工能手

    我是涂装工能手

    介绍了涂料分类及质量、涂料分类及命名、涂料质量及检验、涂料调配、涂装工艺、涂装方法及其特点、打磨与抛光、涂装工艺设计要点、金属表面涂装、木制品表面涂装、涂料工艺、涂装缺陷及防治、涂装工程概算及安全卫生等知识。
  • 我是装饰镶贴工能手

    我是装饰镶贴工能手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我是装饰镶贴工能手》针对农民工从事装饰镶贴工而编写,主要介绍墙体涂装、镶贴饰面、金属装饰、木装饰、玻璃装饰等基本知识、施工要求和技能、技巧。《"金阳光"新农村丛书:我是装饰镶贴工能手》由常用装饰镶贴工具、墙面与顶棚抹底灰、一般抹灰工程罩面施工等十二部分构成。
  • 山西老宅院

    山西老宅院

    本书详细介绍了明清时期山西老宅院的崛起、发展历程,反映了当时宅院主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取向及风俗民情和时代特征。山西老宅院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情感。本书让我们对大院文化有了更深入、完整的了解。
  • 中国古塔

    中国古塔

    中国古塔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载体之一,被佛教界人士尊为佛塔。在当代中国辽阔美丽的大地上,随处都可以看到古塔的踪影。这些千姿百态的古塔,其造型之华美,结构之精巧,雕刻、装饰之华丽,都堪称古代建筑中的精品。我国的古塔虽然种类繁多,建筑材料和构成方法不尽相同,但是,这些古塔的基本结构是大体一样的。古塔由四部分组成:地宫、塔基、塔身、塔刹。塔这种古老的建筑,不仅被佛教界人士广为尊重,也为各地山林园林增添了绚丽的色彩。金东瑞编著的《中国古塔》介绍了我国的古塔文化,内容包括:中国古塔的起源、历史沿革、塔的结构、塔的材质、塔的造型、中国古塔文化等。
  • 惟有园林

    惟有园林

    本书作者陈从周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园林艺术家。他以鉴赏的眼光,描述了我国江南江北一个个著名的园林,如西湖园林、怡园、随园、苏州园林、恭王府等等。此外,作者对建筑、山石、布局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这可以对读者观赏园林假以指导。
热门推荐
  • 每一次相遇都是奇迹

    每一次相遇都是奇迹

    浩如烟海的宇宙中,我们既然相遇了,那这一切就是我们生命中的奇迹。用爱去珍惜这一切,让爱永驻心间,你的人生才会如鲜花般灿烂。
  • 无双战帝

    无双战帝

    地球秦烈在日食那一天,被星辰击中。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穿越到一个叫做青蒙大陆的秦王世子身上。身怀绝脉的他竟拥有着冰火双灵脉。从此,走上了一条独一无二的道路。---------------------------------------------------------
  • 莫离别殇莫可殇

    莫离别殇莫可殇

    一次又一次的背叛,一次又一次的伤痛,一次又一次的忍耐,最终心还是死了,或者说是已经不敢再爱了,盛着伞看着落花“流水无情但他却甚似有意”
  • 家有重生妻

    家有重生妻

    上一世,她爱错人,害得夫家灭门,气死父亲,兄姐不再认她,她一步错,步步皆错。最后也只得被赐一杯毒酒的下场。怎料一日却突然醒来,重回少女时光,一切都还只是原来的模样,她爱的和爱她的都完好无缺,从未失去。她带着仇恨和愧疚重生,誓要灭渣男守家人,还要与夫君重续前缘。只是这一世终有不同,她遇到了名为无极的男子与年轻的孟婆,还有前世的明烟法师,三人的出现揭秘了她奇异的前世。她竟是昆仑山一尊女娲玉像所修炼成仙的天仙,因犯天条被罚下界受十世轮回劫难。因她初修人形便得西王母喜爱,西王母暗地派三人助她顺利度过十世,因要防止其不小心转世为畜生,所以三人便要守着她十世。因得三人相助,苏沫儿此生行事顺风顺水,镇天灾灭人灾,扶持不受宠皇子上位,玩转朝堂风云,明烟曰:真是有趣!顺便与夫君生个娃娃度此生,一家人永享天伦之乐!弥留之际,夫问她:“夫人,下一世何去?”答曰:“还来寻你!”
  • 商海战国

    商海战国

    一次随性的见义勇为,让陆云结识了商场帝王从而体会到了什么是人间天堂。一个冲动的承诺,让陆云接手一个分崩离析的商业王国让他知道了什么是人间地狱。明枪接暗箭、阴谋之后是诡计,陆云头一次知道原来做个有钱人难,做个能在刀尖上游走的有钱人更难!别逼哥,屌丝也是有怒火的!
  • 血剑豪侠传

    血剑豪侠传

    传说九州大地自先秦时代以来,就有十三柄魔剑,每当现身,就是江湖里掀起血雨腥风之时。丁萧羽原本只是云天剑阁的普通弟子,一步步踏破执念,闯荡于这片江湖,留下属于他的传说……随行紫血青骢马,残阳溪水映梨花。山气罡风吹寒雪,白袍一袭血剑挂。
  • 那些年单纯的我们

    那些年单纯的我们

    酸甜苦辣!只为追求我们的梦想,不管前方是坎坷还是平坦,单纯的我们不允许自己放弃内心的那份呼唤。奋斗吧!少年。
  • 另类世观

    另类世观

    这是一个现代的世界却讲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 应天仙尊

    应天仙尊

    他离成仙仅有一步之遥,可神秘人出现。让他陨落,又意外的附身在一个在地位面学院里的一个人身上。
  • 天降美男砸上身:我的皇帝老公

    天降美男砸上身:我的皇帝老公

    她霸道地将他的如雕塑般的俊脸拉低,似笑非笑地说:“你既然说我就是瑶碧,是你生生世世要守护的女人,那么这场爱情我作主!”他温柔至极地笑了,凑在她的柔唇轻轻印上一吻,邪魅至极地在她耳边暧昧轻语:“女人!我是你的!身上每个部位都属于你!我一定为你守身如玉,等你来呵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