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7月中旬,美国洛杉矶地区的气温高达40多度,连路上也少有行人。这一天,因运输公司驾驶员的原因,运往洛杉矶的海尔洗衣机零部件多放了一箱。这件事本来不影响工作,找机会调回来即可,但美国海尔贸易有限公司零部件经理丹先生不这么认为,他说:“当天的日清中就定下来了要调换的内容,哪能把当日该完成的工作往后拖呢?”于是,丹先生冒着酷暑把这箱零部件及时调换了回来。
海尔集团正是因为有着这样一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今日事今日毕”的精神,才使得海尔成为世界著名企业500强。海尔品牌,誉满全球。
身在职场,必须养成随手处理事情的作风,不能依赖着明日。富兰克林说:“把握今日等于拥有两倍的明日。”所以应该经常抱着“必须今日去完成它,一点也不可拖延”的想法去努力才行。
消除“不着急”这一拖延借口,我们要时刻告诫自己:
“拖延是最大的恶习!”
“拖延,使你一事无成!”
“对待工作,就要立即行动!”
“拖延,只会让你陷入麻烦不可自拔!”
“每天都要制定一个工作计划表,不完成就不能下班!”
6.消灭不专业的借口——“差不多”
工作中经常会听到很多员工这样说:
“过得去就行啦!”
“也没人要求你做得那么好,自己给自己定那么高的标准做什么!”
“反正我也不打算以此为职业,要那么专业做什么!”
“别人都是这么做的,我为什么要做得比他们更好呢!”
“就差这么一点点,谁能看得出来!”
……
“差不多”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借口,工作怎么能够差不多呢?要做就做到最好,不能够留有遗憾。这才是一名员工的工作准则。
为了发展海尔整体卫浴设施的生产,1997年8月,33岁的魏小娥被派往日本,学习掌握世界先进的整体卫生间生产技术。在学习期间,魏小娥注意到,日本人试模期的废品率一般都在30%~60%,设备调试正常后,废品率为2%。
“为什么不把合格率提高到100%呢?”魏小娥问日本的技术人员。
“100%?你觉得可能吗?”日本人反问。
从对话中,魏小娥意识到,不是日本人能力不行,而是思想上的桎梏使他们停滞于2%的废品率。作为一个海尔人,魏小娥的标准是100%的合格率,即“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她拼命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的学习时间。3周后,她带着先进的技术知识和赶超日本人的信念回到了海尔。
时隔半年,日本模具专家宫川先生来华访问,见到了“徒弟”魏小娥,她此时已是卫浴分厂的厂长。面对着一尘不染的生产现场、操作熟练的员工和100%合格的产品,他惊呆了,反过来向徒弟请教问题。
“有几个问题曾经使我绞尽脑汁地想办法解决,但最终没有成功。你们又是怎样提高产品合格率的呢?”
“用心。”魏小娥简单的回答又让宫川先生大吃一惊。
用心,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
原来,魏小娥从日本学成归国之后,便开始重点抓卫浴分厂的模具质量工作。魏小娥在实践中把2%放大成100%去认识。比如,她发现有的产品成型后有不易察觉的黑点,就马上召集员工商量对策。有的员工说:“这个黑点不仔细看根本看不见,再说,经过修补后完全可以修掉……”
魏小娥说:“这些有黑点的产品万一流向市场,就会影响海尔的信誉。用户可以拿着放大镜、听诊器去买冰箱,也会拿着这些东西来买卫浴设施。所以,既是‘白璧’就不能有‘微瑕’。产生这个小黑点的原因就是我们的现场没能做到一尘不染。”
不管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魏小娥紧绷的质量之弦从来没有放松过。有一次在试模的前一天,魏小娥在原料中发现了一根头发。这无疑是操作工在工作中无意间掉进去的。一根头发丝就是产品的定时炸弹,万一混进原料中就会出现废品。魏小娥马上给操作工统一制作了白衣和白帽,而且要求大家统一剪短发。
就这样,在魏小娥的努力下,2%的责任得到了100%的落实,2%的可能被杜绝。终于,100%这个被日本人认为是“不可能”的产品合格率,被魏小娥做到了。
魏小娥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工作没有差不多,既然要做,就要确保结果完美无缺陷。
消灭“差不多”这一不专业借口,我们要时常提醒自己:
“要做就做最好!”
“没有差不多,只有零缺陷!”
“责任未完,工作就不能停止!”
“高标准要求自己,才能做到尽善尽美!”
“糊弄工作就是糊弄自己!”
7.消灭不超越的借口——“到顶了”
在工作中,总有一些人骄傲自满或是满足现状、故步自封,缺少了进取精神。这样的人口头上经常会听道:
“我已经做到最好了,不可能做得更好!”
“谁有我这么丰富的经验,在这方面没人能超过我!”
“努力了这么久,也是该歇口气的时候了!”
“我对现在的工作很满意,不需要再改进了!”
“我已经到顶了!”
……
人的潜能都是无尽的,只要我们肯挖掘,努力想办法提升自己,就一定能够超越自己。因此,员工不要沉迷于过去的业绩,故步自封、举步不前。要知道,你可以做得更好。
让我们来看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
爱因斯坦上小学的时候是一个非常笨的学生,所有的老师都这么认为,所有的学生也都嘲笑他。
一天放学时,老师布置的作业是每人做一件劳动作品,明天交给他。
第二天,同学们都带来了自己的劳动作品,有文具盒,有布娃娃,还有许许多多漂亮的玩具。当爱因斯坦将自己的劳动作品——一只丑陋的小泥板凳交给老师时,教室里响起了一阵阵嘲笑声。
“哦,上帝,你说世界上还有比这更难看的东西吗?”老师怒气冲冲地问爱因斯坦。
“有,”爱因斯坦从身后拿出两只更丑陋的小泥板凳,“这是第一次做的,这是第二次做的。刚交的那只是第三次做的,虽然它不令人满意,但是,它要比这两只强得多。”
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很多。
不知道那些认为自己工作“到顶了”的员工看到这个故事会有何感想?你扪心自问一下,自己真的“到顶了”吗?
消灭“到顶了”这一不超越的借口,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
“要有归零的心态,只有放得低,收获得才会更多!”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每个人都有缺点的,我们要积极地改正!”
“即使过去做得再好也不代表将来也能做好。时代在发展,稍一松懈,就可能被淘汰!”
“故步自封只会导致落后!”
8.消灭效率低下的借口——“太忙了”
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都在抱怨自己“太忙了”:
“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难免顾了这个忘了那个!”
“整天忙得晕头转向,没有时间去提高工作效率!”
“我又没闲着,从早忙到晚,别人能说什么!”
“我为这事都快忙死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
……
“太忙了”竟然能成为效率低下的借口。难道你工作就是为了忙吗?一点不看结果,一点不看效率吗?那么你在忙什么呢?那是瞎忙。既要讲求工作速度又要讲求质量,工作重在讲方法。
安东尼是一个部门主管,每天醒来就一头扎进工作堆里,忙得焦头烂额、寝食不安,整个人都快要崩溃了。于是,安东尼去请教一位成功的公司经理。
来到这位公司经理的办公室时,安东尼看见他正在接听一个电话。听得出来,和他通话的是他的一个下属,而这位经理很快就给对方作出了工作指示。刚放下电话,他又迅速签署了一份秘书送进来的文件。接着又是电话询问,又是下属请示,公司经理都马上给予了答复。
半个小时过去了,终于再也没有他人“打扰”,这位经理于是转过头来问安东尼有何贵干。安东尼站起身来说:“本来我是想请教您,身为一个全球知名公司的部门经理,您是如何处理好那么多的工作的。但现在不用了,您已经通过您的行动给了我一个明确的答案。我明白自己的毛病出在哪儿了。您是现在就把经手的问题解决掉,而我却无论遇到什么事,都想等一会儿再说。结果您的办公桌上空空如也,而我办公桌上的文件却堆积如山。”
与其抱怨自己“太忙了”,不如静下心来处理事情,选择正确的处事方法,提高你的工作效率。不要让心中的“恶魔”阻碍你前进的脚步!
消除“太忙了”这一导致效率低下的借口,你可以这样提醒自己:
“忙要忙到点子上!”
“没有章法的瞎忙是职场的大忌!”
“不重过程重结果,不重苦劳重结果!”
“要把大量时间花费在重要的事情上,如果因为一些小事占据你的大部分精力,那时一种偷懒的行为!”
9.消灭不学习的借口——“我够明白了”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终身的事情,并不是说你现在学习了将来就不可以不学了。一提到学习,很多员工就会这样抱怨:
“我都这个年纪了,还需要学什么!”
“别人还不如我呢,怎么能让我向他们学习?他们向我学习还差不多!”
“那些都是纸上谈兵的东西,学习了有什么用!”
“像我这么聪明,不学照样能行!”
“这么简单的工作还需要学习啊,闭着眼睛都能做好!”
……
你真的已经够明白了吗?真的不需要在学习?你真的比其他人技高一筹?也不尽然吧!未来的竞争不再是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竞争,而是学习能力的竞争。一个人只有善于学习且乐于不断地学习,他的前途才会一片光明。
著名科学家法拉第晚年,国家准备授予他爵位,以表彰他在物理、化学方面的杰出贡献,但被他拒绝了。法拉第退休后,仍然坚持去实验室做一些杂事。一天,一位年轻人来到实验室做实验。他对正在扫地的法拉第说:“干这活,他们给你的钱一定不少吧?”老人笑笑,说道:“再多一点,我也用得着啊。”
“那你叫什么名字?老头?”
“迈克尔·法拉第。”老人淡淡地回答道。
年轻人惊呼起来:“哦,天哪!您就是伟大的法拉第先生!”
“不,”法拉第纠正说,“我是扫地的法拉第。”
法拉第尚且如此,我们哪一个人敢说自己学习的知识够用了?永远都不要认为自己已经够明白了,你还有很多都不明白,需要不断地学习。
消灭“我够明白了”这一不学习的借口,我们要告诫自己:
“要想不落伍,就得坚持学习!”
“学习力就是竞争力!”
“要想出类拔萃,就得终身学习!”
“我可以不学习,但我的竞争对手不会停止学习!”
“每天坚持学习,才能在事业上不断取得成功!”
做事精益求精,做人追求卓越。
——摘自《成杰语录》
从优秀到卓越的秘密
在经历人生低谷的时期,成杰开始对自己内心的痛苦感到厌恶。但成杰时刻对自己说:“一定要做生命中最好的自己。”
成杰的改变也正是来自于一定要做生命中最好的自己。他从开始接触销售工作,到加入教育培训行业,了解了许多成功致富的思想。十年磨一剑,成杰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1岁,他出版了励志畅销书《从优秀到卓越》;
22岁,他在西南百所大学做公益巡回演讲;
23岁,他创办了自己的教育培训机构,为600多家企业提供员工素质成长培训;
24岁,他成为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第一大品牌——聚成资讯集团最年轻的王牌讲师;
25岁,他与华人成功学权威陈安之老师同台演讲;
26岁,他与共和国四大演讲家之一,78岁高龄的彭清一教授为四川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