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人面面相觑,原以为是别人见不得霍家权倾天下而放出的谣言,没想到却是真的。
霍老夫人已经慌得掉起了眼泪,她不住地问:“儿啊,这可如何是好?”
“如何是好,我哪里知道如何是好?”霍禹竟然急得提高了三分音量,把霍老夫人吓得不敢再问。
她只能把眼光望向两个年轻的孙子。
霍氏几个骨干中,霍云是最有胆子的,他打猎时,最喜欢与猛兽搏斗,因此练就了一番天不怕地不怕的胆色。霍家人中,也就只有他敢叫人替他上朝,把刘询气得鼻子都歪了,但仍然没有动他。
霍云一开始觉得惊讶,并非因为惊讶,而是想不到老太太有这番手段,能鬼使神差地把皇后做了。
眼看父兄都急得直跺脚,他倒气定神闲地端起一盏茶,悠悠地吹着热气,若无其事地喝着他的。
霍禹见他气定神闲,想必胸有长策,便问道,“云儿,可是有了良策?”
只见霍云微微笑道,又突然嚯地站起身子,一拍桌子道,“县官(指刘询)对我家不仁,休怪我家不义。”
“云弟,你是要作甚?”
“作甚?我霍氏一门,亲信故旧遍布衙门和军中,岂会怕了刘询那小子,依我看,不如联络故旧,废了他便是。”
此番言语,听得人直冒冷汗。
霍云的想法虽说冒险,但也不失为一个办法。想他们霍家又不是没有废过皇帝,多废一个又能怎地?若是被人查出许后的死因,他家也逃不了灭九族的命运。总归是个死,倒不如大干一场。
几个人在一番谋划下竟然达成一致,他们约定一旦事成,则由霍禹来做这个皇帝。
霍家几个骨干们一边谋划着,却又一边惴惴不安,这种事情,若做不成只有一个结果。
霍氏的惶惶不可终日让那些有意攀附权贵的人看到了机会。
长安人张赦与霍云的舅舅李竟交往甚密。
他就向李竟献了一计,他认为当务之急要挽救局面,必须把丞相魏相和平恩侯张安世除掉,具体办法是由霍老太太出面说服太后,由太后假借皇帝之命杀这两人。
应该说,张赦的眼光的确毒,他一眼就看到了翻盘的关键,刘询说倚重的人确实是魏相与张安世,若能除掉魏相和张安世,朝政必将回到霍氏的手中。
换句话说,张赦的毒计若得逞,汉朝估计得宣布破产。
张赦的毒计还未实施,霍家的马夫偷听到,告发到长安一亭长张章那里,张章不敢怠慢,遂写了检举信由北阙直接上奏,刘询获得检举信,在朝议时令廷尉府,执金吾查。廷尉府很快就行动起来,在长安大肆逮捕这些乱臣贼子,献计之人张赦首先被投进监狱,后面进去一些小鱼小虾。
刘询知道此事霍氏脱不了干系,就在众人认为刘询会将霍氏一窝端的时候,刘询紧急下诏,事情到此为止,不要再查下去了。
很多人不明白,这可是除去霍氏的最好时机,怎么就这么眼睁睁的放走了呢?
刘询对张赦案有自己的考虑,从大局上看,经过前几次对霍家亲信故旧的削权,霍氏在台面上已经没有多大的威胁,他忌讳的是把他们逼急了玩阴的。而且他在霍光临终时答应过,要好好对待他的家眷,这么快就动手,不人道啊。
所以,此事到此为止,只抓出主意的张赦和几个小虾米,其他的就算了。
刘询希望经过此事,霍氏能收敛些,谨遵法度,别再给死去的霍光蒙羞。
但是刘询的做法没有达到他想要的效果,霍家人犹如惊弓之鸟,只能加快了谋反多位的计划。
他们认为,留下来的时间已经不多。
霍家人开了一次家庭会,会议主旨是讨论一下当前复杂多变,极其严峻的形势。霍山等人指出,“张赦一事,是县官看在太后的面子上,没有继续追究。但是现在朝廷已经注意到我们了,就算不反,也难逃一死。不如先发制人,尚有生路。”
霍山等人希望姊妹们把话带给掌握兵权的妹夫姐夫们,让他们及早准备。
霍家的夫婿们也是一致领会到了会议精神,他们都是明白人,他们的小舅子已经犯了诛九族的罪,身为他们的亲戚即便不动手也脱不了干系,所以只能跟着一块大干一场。
事情在往最坏的局面发展。
霍云的舅舅李竟首先出事,他被指控私自结交诸侯王,下狱。
刘询因此事下诏免去霍云霍山的所有职务。
刘询在朝议上将霍氏不法的行径当着众大臣的面责问霍禹,直说得霍禹额头冒汗,却找不到一句话来反驳。
“这会不会是皇帝要动手的信号?”霍家人连做梦都在思考这个严峻的问题。
事实上,刘询就是想打击一下霍家人的气焰,并非要致他们于死地。
地节四年(前66年),霍家人召开了动手前的最后一次家族会议。
终于要反击了,日子已经约好,那天是吉日。
刘询并未发觉。
他与丞相等人继续削夺霍家的权力。霍云外放为玄菟太守,任宣为代郡太守。霍山因删改奏章罪发,入狱。
这还不算完。
亭长张章因告发张赦获得封赏,他尝到了甜头,暗中看紧了霍府。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获得了霍氏密谋造反的证据。
检举信再一次送到了刘询的办公桌上。
那还等什么呢?
“令廷尉府将他们一网打尽。”
刘询还是发布了拘捕乱党的谕令。
长安城再一次躁动起来了,街头巷尾满是兵丁,霍家亲朋故旧的大门被敲得砰砰作响。
范明友火速赶至霍府,告知霍山,霍云,希望他们赶紧想出对策。
他们真的想出了对策。
他们的对策就是服毒。
霍山,霍云,范明友服毒自杀,霍禹腰斩,其余霍家亲友悉数处死。
盛极一时的霍氏从此销声匿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