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8500000102

第102章 刘启的盛世10头疼不已

郅都果然无愧于苍鹰的称号,到哪都能吓人。

当长安城的不法分子敲锣打鼓的时候,一向以抢劫为乐的匈奴人开始为生计发愁了。

匈奴人现在的当家人是军臣单于,冒顿的孙子。

他的身世虽然不如冒顿凄惨,但打家劫舍,治军治民的手段一点都不逊色于他的祖父。

这么一个狠角色又岂能被郅都的名号给吓倒!

为了试探苍鹰的虚实,军臣单于连番派出小股精锐部队对雁门进行骚扰。若在以往,不到三天,他的草原猛士们就会给他带来大量的战利品。

而且他有理由相信,这一次也不会例外。

但这一次他失算了,他的勇士们回来了,带着满脸的血污和惭愧,还有那一具具冰冷的尸体。

军臣单于惊呆了,对于郅都的恐怖感渗透到身体的每一个毛孔,令他不寒而栗。

多少年了,我军臣横行草原多少年了,谁曾想到会遇到这样可怕的对手!

撤退!

军臣单于终于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军臣虽然很不服气,但也无可奈何,他懂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牺牲什么,都不可以牺牲勇士们的性命,这是他的资本。

军臣突发奇想,下令将箭耙子做成郅都的样子,让憋着一股窝囊气的属下们即不至于给闷气憋死,又不至于去郅都那里送死。

但是军臣也很烦,不解决郅都,以后抢劫的行当就干不成了。没有汉朝的物资人口,就无法提高匈奴人民的生活水平。

正在他苦恼不堪的时候,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走了出来,表示有话要说。

这个人以前也出过场,他就是中行说,年轻时是刘恒宫中的宦官,因为和亲被派往环境恶劣的匈奴,从此走上了背叛祖国的道路,他的人生目标也从此变成了要跟汉廷作对!

而且此人比较机灵,很快就被老上单于视为智囊,并留给了他的儿子军臣。

中行说压低了嗓门,向军臣说道:“要解决郅都,其实很简单。”

军臣眼睛一亮,大帐内顿时安静了下来。

中行说不紧不慢地说道:“派人去长安活动,设法把郅都任雁门太守的事转知窦太后就行了”。

军臣有点不理解,中行说便将郅都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军臣顿时喜笑颜开,直夸中行说足智多谋。

在中行说的安排下,郅都没死的消息很快传到了窦太后的耳中。

窦太后听说后,十分震怒。

她带着一脸怒容前往未央宫,找到刘启。

“为何欺瞒本宫,你眼里还有我这个太后吗?”窦太后大声质问道。

刘启木在那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你不是把郅都杀了吗,怎么他还在雁门做太守?”窦太后见着刘启茫然的样子,更是生气。

“郅都是忠臣!”

“临江王难道不是忠臣?”

一句话让刘启沉默不语。

刘启看着已是出离愤怒的母亲,又想想惨死的儿子,知道郅都不死,太后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他当着窦太后的面拟了道处死郅都的旨意,心中啧啧叹息。

一队全副武装的使者赶到雁门太守府邸,为首的将圣旨宣读了一遍。

话音刚落,郅都的贴身随从已经嚎啕大哭。

而郅都却面无表情。

这一天终于来了!

良久,他松了一口气,起身拍拍身上的尘土。向僚属们一一惜别,向前来接任的太守冯敬交待了雁门郡的边防和大小事务。

虽然已是三月,但北方凛冽的寒风却仍然冰冷刺骨。

郅都在朝廷使者的陪同下最后一次踏上了城楼,站到高处,向长安的方向拜了三拜。

想要我死的人太多太多了,我郅都能死节职下,是死得其所,死而无憾啊,哈哈…

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三月,在一个无人知晓的地方,苍鹰郅都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寒风凛冽,雄鹰依旧高飞。

郅都的尸骨被运回故里,葬在了今洪洞县东南二十里处。后人将他与名将廉颇,赵奢并列,称为“战克之将,国之爪牙”。

郅都的死讯传到刘启那里。

刘启还是一个劲地摇头叹息。

他叹息的不只是失去郅都,而是失去了一道北方的屏障。

不过一月,他的叹息就变成了现实。

匈奴人再一次突破了雁门防线。雁门郡几乎被掳掠一空,匈奴人所获颇丰,大摇大摆地退回了草原上开庆功会了。

刘启只能一面继续向匈奴示好,一面在内地紧急征兵前往雁门守边。

边防的事已经够让刘启头痛了,突然,内侍呼呼地喘着粗气前来禀报的事情,差点没让刘启昏死过去。

袁盎和十几位议臣被人杀了!

刘启极为震惊,天子脚下,大臣居然会被杀,不是在开玩笑吗?

快说,怎么回事?

启禀皇…皇…上,袁太常被刺于安陵门外,另外还有十几位议臣遇…遇害。

刘启一下子突然感觉有点天旋地转。

他怒道:“你,你,你这狗东西,还跪着干什么,快着人去查!”

看着内侍屁滚尿流地背影,刘启一时瘫在了坐席上,他的心里不自觉地闪过一个年头,这个世界上除了那个让自己头疼不已的弟弟,还有谁有这个胆子!刘启很不情愿这样先入为主,但是他敏锐的感到梁王有很大的嫌疑,因为这些大臣当初都曾公然反对立梁王为储。

几日过后,刘启收到了案件的初步结论,而且证实了他的感觉,事情确实牵涉到了梁王。凶手在刺杀袁盎时因为过于仓促,丢下了剑器,而剑器是由一位梁国的郎官所买。

刘启虽然很震怒,但考虑到事情牵涉到弟弟梁王,不能过于张扬。

他想起了两个人,一个是刚刚免职的汉中郡守田叔,田叔做了十年的汉中郡郡守,老练持重。而另外一位大臣吕季主则办案经验丰富。

这两个人心思缜密,老成持重,派他们去睢阳查案,最为放心。

田叔,吕季主领命而去。

去天下第一诸侯那里查命案,对他们来说将是一次莫大的考验。

而这次考验的结局会是什么,谁也无法预料!

同类推荐
  • 大明1595

    大明1595

    穿越来到明朝,遇见了一个不靠谱的太子;日本人来了?打呀;开发亚非拉的重任,从现在就要开始;第一次世界大战?举世攻明?洗洗睡吧。。。。
  • 天下第一无赖

    天下第一无赖

    “世界上没有我不敢做的!”白清城露出他的大白牙。只会吃别人的,用别人的,睡别人的,咳咳。别误会,这都是我老婆给我的。“你说我这是吃软饭?”白清城又咧了咧嘴,“放心,我和皇帝是过命交情,保证不打死你!”
  • 骚客

    骚客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好湿,好湿!
  • 红楼叙梦

    红楼叙梦

    复杂一点:穿越专业户在第二次的穿越中穿到了红楼梦的世界!简明一点:国术大师穿越红楼梦!
  • 擎宋

    擎宋

    足球运动员来到唐朝!不料却身陷一桩离奇案件,聪明才智的他竟找出案件的元凶,一时间成风云人物。他从小人物平步青云,自己做坏事,他人背恶声,醉卧美人膝……殊不知,一场危急正等待这他!
热门推荐
  • 羽漠宸哀

    羽漠宸哀

    上一代的错延续到她的身上,自幼无父无母的她,“亲爸爸”是她的一切,是他毫无预兆的闯入她的世界,却又抽身离开,连同她的一切。几年来的爱恋该如何定夺,逃离这个地方,去遇见一个玩世不恭的他……爱恨离愁,身世谜底……几年后的回返,再遇见故人,她又该何去何从
  • 为人处世方与圆

    为人处世方与圆

    方圆的学问博大精深,方圆的智慧无穷无尽。正确处理,巧妙运用方圆智慧,不管是做好工作,协调好人际关系,还是对于自己修身养性,始终保持一种游刃有余的状态,实在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境界。《为人处世方与圆》中,笔者禾土以名人立身处事经验为基础,通过大量贴近生活的事例和精练的要点,密切结合时代特点,讲述了在人生处事中灵活应变,聪明做人的技巧。无论是方也好,是圆也好,没有固定的限制,一切全凭自己的智慧主宰。我们应该努力做一个清醒聪慧的人,该方的时候就方,需圆的时候就圆,将方与圆巧妙地结合起来,掌握好方与圆的度,《为人处世方与圆》教你在方与圆的博弈运筹中成就幸福人生!
  • 长河一剑外传

    长河一剑外传

    《长河一剑》的外传,主要写一些老英雄年轻时故事,以短文为主,形式上有点仿我最喜欢的古龙大师。
  • 混日子

    混日子

    青春热血不后悔,一声兄弟一起走!此书谨祭奠我那逝去的青春!留给自己一个曾经的回忆!很怕惹事的我在一次次受人欺负最后爆发将学校小混混打伤住院之后自己也不敢继续返回学校上学,在家反省半年之后转学五中,宿舍的兄弟,混黑护短的大舅子…在我们一次次在学校打闹惹事的同时又有不少的女孩子在我们打闹的同时喜欢上我们……。
  • 夫人在上:妻奴养成

    夫人在上:妻奴养成

    人人皆知药王谷小公主师仙仙乃是天下第一神宗门少主凤帝修的未婚妻奈何心智不足智商有余,想欺负她的人比比皆是。可!“啊啊啊,师仙仙你对我们干了什么?”众女狂嚎,四肢不能动弹浑身发痒想挠不能挠。师仙仙呆呆的抬起头,认真的说“小修修说了,你们老盯着他,他不高兴,让我把你们用药放倒。”众女狂喷老血。盯着她们爱慕的男神有错吗!!
  • 三生倾月

    三生倾月

    宿命的使然还是命运的捉弄,现代毒医的她穿越异世,成了北辰世家的废物大小姐。琉璃美目流转着绝世的风华,集齐灵珠,解开封印,收灵宠,炼丹药,炼神器,煮美食。傲天大陆第一炼器师宗师,第一丹药宗师,出神入化的第一绝世毒医,九幽殿的第一王妃。据说她离开这片大陆时全民来送行,据说她曾一人入魔鬼森林捉到几十只圣兽以及数不清的高阶魔兽送予自己的手下,据说…………他是南华的修罗王爷也是九幽殿的王。对任何人特别是女人都是无比反感,唯独对她他只想一点一点费尽心思的的去靠近。宠她,爱她,包容她,保护她,一生一世一双人是他三生三世永不变得责任是他乐意之至的事
  • 砚史

    砚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幻灵歌咏录

    幻灵歌咏录

    神就是一群闲得无聊的生物,于是乎下界就开始陪诸神们玩游戏。总之就是一篇掉节操的文章不喜勿喷
  • 修真圣尊

    修真圣尊

    漫漫仙道我为尊,究极修真破千军,花花世界志不昏,一剑在手定乾坤!修真之歌。
  • 异域志

    异域志

    予自吴元年丁未,出镇江陵,有处士周致中者,前元之知院也,持是录献於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