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在六十年代初,那个年月过年包饺子,大多是罗卜、白菜、粉条……为馅,不像现在有大棚菜……四季
常青。说起过年,到底哪一天是年呢?有人说是初一,那还有人说是三十,还有人说、三十初一交替之夜才是年
的时刻。不是有‘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吗?还有人说;‘从祭灶这一天算起,到正月十五闹完花灯'
之前,天天是年。要真的理论起来,年的关键时刻,还是初一凌晨。特别是新旧交替的这个夜晚,真是非同
一般。在这个夜晚,大人就向孩子们数落着;得‘守岁’。也说成‘熬眼’。守岁也好,熬眼也罢,大人孩子
让睡也睡不着。特别是七、八岁的孩子,对大人的话,又是一知半解,感觉什么都新鲜,对守岁这个词语感
到耳熟,景的不得了。这个眼怎么个熬法,还是第一次体验,以前也听说过,那都很模糊了……。大人问;
能熬眼吗?那是满口答应,兴奋之余,转人空子。看着大人干什么,也想示范一番,听到鞭炮响,也向大人
索要,可自己又没有胆量去放,只好让比自己大几岁的代劳,自己光落了个听动静,还用手捂着耳朵。鞭炮
放完了,又要到桌子上包饺子,杆皮子,实际上什么也干不成,整个的是在添乱,真是应了一句俗语;‘七
岁、八岁狗也嫌’。说起来,小孩子真是讨厌。可是上了岁数的爷爷、奶奶,倒是百般呵护,口中辩道;‘谁
小的时候都是这个样子,大人过的就是小孩的日子。’说着、笑着、孩子闹着,就把饺子包完了。包完了饺
子,过年算是一个段落,各自散去,小孩也不跑了,也不闹了,也不找人放鞭炮了,睡着了,答应着能熬眼
的事忘了。大人就把孩子抱上了床,自己也有了睡意,一歪身子蒙蒙胧胧打了个盹……。赶紧折身起来,里
里外外再打量一番,唯恐有不周之处。最重要的是把鞭炮系到一根长杆子上,再看看,香、铂、纸壳、还有
腊烛……。好了,万事具备,只等子时‘〇点’的到来,放系在长杆子上的鞭炮……。在没放之前,还有一
套发纸的程序,把预先叠好的‘金元宝’、‘银元宝’、‘金壳’、‘银壳’……。用火烧了之后。说这是
‘发纸’,也可以理解为‘发钱’。就是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各路神灵,进贡、送礼……。这发纸的位址,
那可是多了去了,最重要的地方是在堂屋门东有个香台子,这里供的可是个大神,到底有多大,那是众说云
云,反正是比土地爷大,比佛主小……。实际上就是一块大石板,用几块石头支起,石板有八、九十公分见
方。这香台子,在腊月二十三祭灶之日,就用青竹扎个罩,青枝绿叶,掩映着供品;猪头、整鸡、整鱼、干
果……。香火缭绕,灯笼高挂。是有点神神道道的……。在香台子正中央,有个香炉子,一般都是用个木升
‘口大底小,能盛十斤粮食。’这是个代香炉子,里面盛满高粮是常见的,木升的表面,用工艺剪纸,红色
花边,很是美观。这个代香炉子,从腊月二十三就香火不断。今天‘一夜连双岁’之时,‘发纸、’‘发钱
’的时刻到了,那就发吧;先从大门口的门神发起,烧金元宝、银元宝、金壳银壳、把点燃的香,一般都是
三柱,插在门旁;然后是,二门、各个房门、磨房、牛朋、猪舍、羊栏……。最后又来到了香台子。这个时
刻,香炉子的三柱香,要换成多柱,到底几柱,不太确切,一小把的光景也有。‘金银元宝’、‘金银壳’的
数量明显的增多,到底多少也不叫真,多了没错。常言道;‘礼多不伤人’。香烧了,礼送了,就放鞭炮。
这个时刻,不一定是〇点……。看起来,放鞭炮是因为‘发纸’、‘发钱’才发生的,向鬼神们‘送礼’得
有点动静才是……。这就叫一个香炉一个神?几个神?有的人家就到〇点,准时放鞭炮,发纸、发钱是件无
所畏的事。有的人家,等到东方泛白的光景,各家各户不尽相同……。例如,郭胜文这个人,他就没有发纸
的事。他说;‘我就任,吃饱了不饿的慌。’不过,鞭炮还是要放的,与发纸无关。要说起过年放鞭炮,只
要响起来,千家万户,先先后后都响了起来,由远到近,由近到远,此起彼伏,如闪电雷鸣,可真是不的了
,一切响动都淹没在鞭炮声中……。只有过年才有这种感受,规模空前,响过几个高潮之后,仍然有鞭炮声
断断续续……没完没了,可真算是进入了鞭炮声响的世界。过大年,各地都有自己的民俗文化……。其中最
为突出的有两大亮点;一个是动,一个是静,动的是爆竹,嘣的一声。静的是春联,文质彬彬,内秀无穷,
一切表达在不言中。说起贴春联,在徐庄,腊月二十八就开贴,到三十,达到家家户户。贴春联的第一贴,
是大门外的出门见喜,贴在对门的墙上。开贴得放鞭炮。然后就是大门,二门。和发纸的顺序差不多,所不
同的是,不发纸的地方也贴春联;例如,房内的床位,贴身卧福地,仓库的粮囤贴苍龙引进,逢升斗、箱子
、柜子都贴。这样的物件贴一个小方纸块,上书春、福字样,磨盘上贴青龙大吉,有一最重要的地方是影壁
,这里贴一个特大福子,得倒过来,喻意‘福到’。福子上边贴个条副‘迎喜接福’。其他的地放能贴就贴
,贴也不能贴的一个不剩,剩几个福子为好‘多福’……。
如果你在写春联时,邻里百舍找你写春联,你得先给邻里们写,先打发他们,这是必须的,是规矩。当家家
户户都贴上了春联,真是一道独特的鲜亮光景,真的给人一种春意蒙蒙的感觉;‘家家贴春联,户户要过年
今日春风起,春联迎春天’。关与贴春联,还有一层含意,只要家门口贴上了春联。所欠的外債,債主们就
不能上门讨帐了,过了年再说吧。你非得要去,春联是挡不住的,这只能是一种文化修养,人文交际的;‘
红头文件’春联见证了大年初一到了,过了初一,就永远没有今年的初一了。正是;‘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这个初一可不是白过的;从‘发纸、发钱’这一刻起,各家各户的晚辈们,得向长辈
们拜年,磕头,从上到下有几辈磕几辈,直到自己的父辈,辈份越小磕的头越多,这是必须的。是家规,村
规。无论你是干什么的,当官的也好,土豪也罢,什么都会干的散才、怪才、能手……。都不例外,只
要是徐庄人,照磕不误。你要是真不磕头,还真没人答理你了,认为你是个少条失教的另类,这可是有点小
麻烦,到哪里连坐的地也没有,都不当人待了。要追根求源,与古老的文化、礼仪是分不开的。后来在此又
设下了‘一王六部’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