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丽、庄重、威严的四寨门;旁边都有门卫室,各部口大院与其他院落互相串通,留有前门、后门、边门、
串门,院墙的必要处还有翻墙的脚窝。有更夫、更房……巡逻、联防互动、四通八达……五座望楼与黄龙台
、望卒石、台路哨卡信息共享。如有敌情,白天举旗为号,晚上则点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正南门通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南门外有‘前卫营’警卫。在这条街的中间,有坐西朝东的大门楼,门下七
步青石台阶,这是工部的门户。这条街的北口与东西大街成丁字路,也可以说是十字路。因为,向北有通往
兵部,走门洞的路。进了洞口,西边是兵部大伙房,东边有门卫室。门卫室前是个小广场,广场的东南角是
童子军学堂,西南角是座望楼,东北角是天王居,天王死后改为天王堂。望楼截住了,东一折的,一府三部
的街面一览无余。东西大街用望楼在此拐了个大角。望楼上的更夫,兵部门卫室的更夫,全天候值勤,时刻
注视着来往行人。从望楼向西的街道直达西门,西门外,有‘西卫营’,现仍有遗址。在大街中间有一条通
北门的胡同,这条胡同中间有个拐角,在此,向东有通往妇幼中心的胡同。妇幼中心的东面是兵部大伙房,
西面是酿酒的作坊……。兵部、妇幼中心、胡同、大街、望楼都是贯通的……。北门外是演兵场‘马趟地’
在北门外西北不远处是‘后卫营’的所在,现仍有遗址。从北门进胡同,到南口,与西大街成丁字路口,此
处是个小广场。广场的西北角是观音堂,堂前有棵白果树‘银杏’。广场,南是户部的所在;坐南朝北的大
门楼,把西大街向南推成了凹字形,更显的小广场的宽阔。‘户部’,门下也是七步青石台阶,与工部门当
户对。户部的后院与‘工部’一墙之隔,是互通的。还有值的一提的是,从天齐庙、户部、工部都是七步台
阶,是巧合?还是另有说词?沿观音堂向北,不远处,道东有座望楼。西门里街北是会堂、戏院子……。一
些群众聚会,一王六部的扩大会议在此举行……。一王六部的寨门很讲究,寨墙却很随意,以各个院墙取而
代之,显的极不相称。长矛军说;‘墙磊万丈,挡不来之人,要向世人展示太平天国的优越性。’
长矛军信奉上帝教。徐庄这地方的人,早就有信教的习俗;例如,佛教、道教、伊斯兰、白莲教……。长矛
军,采取入乡随俗的做法,提倡信仰面前,人人平等……。因此,出现了茫茫九派,各建各的寺、庙、观、
庵……。一时间徐庄,建了九座寺、庙……。无论多少道、教、寺、庙……。都是长矛军说了算。
‘徐庄自古出好汉,劫富济贫为哪般?替天行道鸣不平,直怨山高皇帝远。’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女,算其家人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如一家六口,分三人好
田,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丰处,以賑此处荒。彼处荒,则移丰处,以賑
彼处荒。多使天下共享天父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也。
当年长矛军驻下之后,不是一帆风顺,时刻都担心被清官兵围剿,要积极的做防卫措施,长矛军在东山台路
上,扩大营园子的规模,在这个制高点上增设哨卡是必须的……。在这里把台路,向大家介绍一下;所谓的
台路,就是环绕山体的水平腰箍,据地质方面人员的解释;是远古时期,大海惊涛拍岸形成的。在徐庄区域
的山体上,都有这种现像。例如,南山就有三道台路,东山比南山低,只有一道,就接进了山顶。这些地质
方面的事,不比多说。还是接着说长矛军;话说长矛军在台路上扩建了营园子之后,紧接着又在北面不远处
,过山脊一箭之地,建了一道过脊墙,这道墙一直延伸到东徐庄的北山‘同是一条山脉’为的是挡清朝官兵
之用。在当年,长矛军立足未稳之际,清朝官兵集结当地民团,几次围剿,由与长矛军的顽强抵抗,官兵都
是无功而返。反围剿的胜利,过脊墙功不可抹。在当年的反击战中,石头也是武器,后来长矛军,又让工匠
们做了抛石机,一抛老远,又是居高临下,大大的增强了防范能力,清官兵望而生畏,围剿长矛军的事,不
了了之。关与过脊墙致今仍有遗址。在墙根堆满了不大也不小的石头,这就是用来砸人的……。
在营园子南下方,不远就是黄龙台。此处曾经是长矛军的阅兵台,台下还植下了记念树,这种树,是从南
方移植而来,像榆树,也像柳树。二〇一五年七月还活着,……。除了几棵这种树之外,其他都是菠罗树
……菠罗树,也叫橡子树。沿着黄龙台的山坡向东,一直到龙门道家西赶牛路都是菠罗场。在木家山也有
菠罗场,那里还有烧木碳的窑。木碳,一来能冬天取暖,二来是造炸药的原料。看看东河沿、南河沿,那
些防洪水的墙堰,都是几百斤的大青石,这证明,只有炸药的威力才能做到的。那个墙堰,正是长矛军所
为……。后来到了人民公社时期,又在此基础上增高,这增高的部份,是一种黄石头,与原来的石头,明
显的不同。
一王六部时期的童子军学堂,到了解放后,又成了扫盲夜校。最值的一提的是,教夜校学生的老师,竟
然,这位老师的祖先,正是教童子军学堂学生的老师,是个武举出身。“又是一年晚秋风,扬起乡土情更
浓,千家万户百姓心,爱听学堂读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