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申(王福森1882—1949)。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徐庄村人。在抗日战争时期,与陈永元,受特委(特委就是苏鲁边区特委,在抗战时期国共合作,特委是共产党方面的组织代表。)书记郭子化的委托,协助陈正寅乡长实行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和全村的老百姓一道做了大量的支前工作。在清朝年间,王夫申的祖上从滕县东的后石湾迁往徐庄南,及现在的老树峪水库南沿,南山湾。也叫东山湾。当时在南山湾有弟兄六个。后来老大,老二,先后迁到了徐庄东,北庄镇巴山湾;费县小堰子。老三、老四、老五有闯关东的,有去横龙山的,有去周村的,留在南山湾老家的是最小的老六。老六以下,又有三支后人,长支迁到了东集,二支迁往周村。留下的是老三。老三叫王兴文,字,慕周。有二子。‘长子叫王爵伯、次子叫王爵本。爵本迁往西集。这是后话。’先从王爵伯,叫王大个子说起;在长矛占长山时代。就是太平天国时代。清朝官兵围剿占长山的太平军。已经参加了太平军的王大个子,在南山头家下,一块叫刀把子的地里迎战,身高马大的王大个子,使的一条铜棍已打成两截。最后死在了刀把子地。死后就地安葬。这样,就留下了老婆孩子,成了孤儿寡母。这对与一个家来说,是个塌天大祸。无奈之下,这位母亲带着两个孩子投奔到娘家。娘家就是葫芦套石楼子山湾刘庄,刘家。娘家在当时虽然是个殷实之家。但猛然间添上了娘仨,着实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因此娘家人就劝其改嫁。这位母亲感到自尊受到了伤害。一气之下带着两个孩子到了穴庄街,又投了太平军(徐庄当年设有太平军一王六部)经太平军兵部招募处研究决定,根据她丈夫为抗请身亡,同意让孩子进童子军学堂,母亲担任童子军学堂的伙食兼伙食长。当年太平军老婆、孩子都接受。太平军设有男营、女营、童子军营。这位母亲担任了这个职务,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一双大脚板,体力也不弱与男子汉。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平军不断的壯大。在学堂读书的两个孩子也有了名字,大的叫继茂、二的叫继胜。这位母亲看到儿子就想起自己的丈夫,抗清身亡。经人指点;她就带着两个孩子到了天王府,为丈夫讨个公道,天王府与六大部共同议定;封她的丈夫为‘伯爵。并且,在龙门道家下,划拨二十四亩土地为封地。到了以后。占常山的“长毛”被剿灭(在韩家族谱上有记载,当年大刀韩七是武状元,后来改封为武士。是他带领民团完成了剿灭“长毛”的任务。)被消灭的都是主力,后勤人员都是赶跑了就完事。穴庄街的总部大多都是后勤人员,大势已去。孤儿寡母幸免于难。千辛万苦,几经辗转重回了徐庄。在母亲的训导下,哥俩奋发图强,先后成家立业。万分珍惜生活的每时每刻。弟兄两个团结友爱,忠厚孝道。奉养母亲活到90多岁。母亲在当时硬是凭着坚强的毅力,不辞劳苦以身作则。带领两个儿子过了个四世同堂。(王家的四世同堂当年在徐庄方圆是被人羡慕的,到了解放后,人民公社时期,四世同堂的成员之一王福广的夫人,她是徐庄东九里路土山村老郑家的姑娘,身板硬朗,终年八十六岁。她在当时,时常提及四世同堂的一些事情;说是一大家子人,干什么的都有。几个媳妇轮班子做饭,那一回都是王福森夫人。晚饭,有时候我从地里回来还得帮着忙一阵子。地里的活,场上的活。老三家也没有上手的。在场上打落她更不行(打落就是把场上打下来的粮食堆,趁着风势用木铣扬起来,落下后,由妇女用扫帚,扫去杂物。这可是紧赶紧的活,几个大老爷们一起动手一阵子下来,这个打落的人,就大汗淋漓了,气都喘不匀溜。)后来分家了,看看老三家能过个什么样,唉!过着过着,盖起了炮楼,整天家到庙里烧香拜供,真是邪门了。当年王家的四世同堂老少几十口子人,老大继茂有三子,王福林、王福广、王福森。王夫林有二子;长子、王成杰。次子、王成功。王夫广有三子;长子、王成德。次子、王成第。三子,王成修。王福森有一个独生子,王成寅。老二继胜有一子王福昌,王福昌有二子王成法、王成立。王成寅8岁时,四世同堂分家。王成寅生于1907年。算起来是民国四年。老王家的四世同堂到此为一段落。在这个四世同堂里,要论有文化的人。在福字般辈上,就数的上王夫申了。他在哥仨里排行老三(不知读者注意了没有,在旧中国的社会里,一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家庭里都是老三能上学,真是个值得人寻思的事情。)因为有了文化,就能知道一些新闻。在那个年代都是围绕着满清政府的事最为热门。首先是康有为、梁启超闹变法。接着就是辛亥革命,孙中山已经是个典型的革命人物。这都是大新闻,凡是一些爱国青年都在关心着国家的命运。常言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人、一马都有报效祖国的责任。更何况是受过教育的文化人,深深的明白倾巢之下岂有完卵。国家真衰败了,老百姓想好都难。当时的满清政府实在让人感到失望。已经到了让人无法忍受的地步。反清的运动已经形成了洪流。王福森作为一个爱国青年也成为了洪流的一员。他到了上海参加了反清的同盟会。回家变卖了二十四亩地,土地就在龙门道家下。卖的地钱全部交了经费。他这么一纸契约,一个家庭失去了二十四亩良田。可不是一个小数字。他是革命了,这个四世同堂的当家人,实在是接受不了,全体的家庭成员意见纷纷。王夫申无论怎样讲革命的道理,也说服不了全体的家庭成员,因为农民一旦失去了土地,就意味着贫穷的日子已经来临,整个家庭乱了套,最后只有一个办法,分。你王夫申卖了地,就算大家都革命了。剩下的按人头分,分多少是多少,想卖就卖你自己的那份。与别人不相干。当家人左挡右挡总算把地分完了。这个家庭也应验了合久必分的周期。四世同堂的成员心里都是五味杂陈。哎呀!这位母亲可是把心都操碎了。好在已经给自己准备好了后事。为自己砌好了墓。备好了尚好的棺材。早在光绪年间就已经给公婆立了碑。(谱碑至今保存完好)最后把祖上留下来的一根铜棍和一个马鞍子(铜棍为黄铜材质,有160厘米长短,小头横截面有4公分,大头横截面有5公分左右。已成两截。)毅然传给了王福森,这是当家人专门培育的有文化,懂革命的人,这位母亲支持推翻清政府,就因为封建,他的一双大脚常招别人说三道四。她恨透了封建王朝,他虽然不懂什么是革命,但她可知道,推翻了封建王朝,每一个妇女都会有一双大脚。和男人一样的地位,她知道男女平等。从她年幼时就想和男人们一起把封建王朝推翻。对于自己孙子的所作所为,她是支持的。把地卖了就卖了把,家分了就分了把。我老了,死也能闭上眼了。从此之后,王夫申三口之家另立门户(一个独生子,王成寅传承了祖上做糕点的手艺,开了个杂货铺,这是后话。)王夫申和上海的革命组织一直保持着联系。大约在1933年,王夫申根据当时的需要,盖起了炮楼。当年徐庄有五座炮楼分别是陈正寅家、陈正坤家、李元祥家和徐维联家,这四座是太平军留下的望楼。王夫申这座盖的最晚,全部都是青石到顶,其他几家的原料都是各样的石头。郭子化1936年秋到了徐庄认识了王夫申。郭子化参加过广州起义。失败后来到枣庄地区,王夫申祖上就是太平军,都是反清派。当然是一拍即合。郭子化在徐庄设立了党支部,倡导国共合作,王夫申非常支持。从表面上看,一个外地人到了一个生地方,结交朋友是人之常情。陈正寅与王夫申是邻居,也有共同语言。陈正寅时任国民党政府乡长,与共产党苏鲁边区特委搞国共合作以和为贵,精诚团结。再正常不过了。至于什么党,在这块地不是看的那么重要。郭子化有时就住在王夫申的炮楼二层,和一个叫刘金的青年住在一起。(刘金是王夫申的夫人娘家侄子。从三个月就抱到了姑娘的怀中,姑娘把他养育成人,并且给侄子成家立业后又送回了老刘家。所以娘家人对这位三姑娘是敬爱有加。)这个青年经常和郭子化呆在一起。少不了跑跑腿,送送信。前方的战士抛头颅,洒热血,他做这点事根本不算什么。王夫申也掩护过八路军过境。一位八路军干部张光中。有时到王家炮楼找郭子化联络转达情报。有一次有两个八路军住进了王夫申的跑楼里,由于特务告密,炮楼被包围了。在万分危急之下,王夫申的侄子王成德、王成弟兄弟俩给解了围。这次事件王成弟腿部受了伤。兵荒马乱的年月,什么事都能发生。一直到解放后,有知道内情的人,指着这个炮楼说:“当年差一点没被打开。”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冷王独宠:霸上小毒妃
一朝穿越,成为丑陋平民。出嫁王府,大门紧闭。她孤身一人,奋力一搏,赢得尊严。他是大沥国最尊贵的王爷,战无不胜。本是两个毫无交集的人,却因为她医毒双修,才智过人,一步一步俘获了他的心。“王妃,王爷说,今日前来侍寝!”她莞尔一笑,风情万种:“告诉王爷,吃腻了他,本王妃,今日要换换口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成语中的科学:成语淘宝话健康
《成语中的科学:成语淘宝话健康》围绕着中华文化中的瑰宝——成语,依据中医学理论知识剖析其中深藏的医学道理,针对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不同状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养生所涉及的问题进行论述:饮食养生(汤液醪醴)、运动养生、衣饰养生、情志养生、起居养生、脏腑养生、依病养生、四时养生、导引养生、针灸养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