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
一大早,梦龙、聪儿和小竹便起来了。准备去逛逛热闹的集市。
为什么梦龙也能来?当个下人“拎包”呗……
等他们来到街上,已经有很多人赶集了。
当街,各式各样的小贩们在沿街叫卖,是一派熙熙攘攘的情景。
街上人头攒动,行人如织。街道两旁还摆着许多小摊,有卖各类杂货也有卖小点乾果的,还有算命的和卖茶水的。当然,更少不了卖糖葫芦的……
人们各式各样的行进路线,像蜘蛛网一般覆盖到分水镇的每个角落。
一批又一批的人都在奔忙着,奔忙着各自艰难的生活……
“姑爷、小姐快看,这糖葫芦好漂亮啊,晶莹剔透的。”小竹见到这番热闹的景象,兴奋的说道。
“小竹,你怎么也被这家伙给带坏了,想买就直说,绕什么弯子。”说这些的同时,聪儿用手指着梦龙。
我招谁惹谁了?吃你家大米了?躺着也能中枪?梦龙在一旁很是无奈……
“不是这样的小姐,你误会姑爷了,就是我想吃糖葫芦……”小竹还有些不好意思,觉得连累了姑爷。
“那就好。哼,离这家伙远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不知道吗?我是为了你好哦。”
梦龙听完有些无语,合计着你还是为了别人好?
当然,梦龙也只敢在心里想一想。
就在几人边聊天边准备买些东西时,一阵哭喊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
“你欺人太甚!这只鹅本来就是我寄存在你们店里的,怎么就变成你们的了?”一个中年农妇抽泣着说道,满脸气愤的表情。
梦龙看这农妇打扮,应该是到镇上赶集的乡下人。
“呵呵,你说这鹅是你的就是你的?有什么证据吗?我怎么不知道你什么时候来我们店里寄存过?”这是一个肥头大耳的人说的,想来应该是那农妇指责之人。
“你怎么能昧着自己的良心胡说八道!你会遭到报应的……”农妇哭得更厉害了。
“报应?什么报应?这鹅本就是我的,我怕什么。”肥头大耳之人讥笑道。
……
两人还在争吵,而路边也围了很多看热闹的人,且议论纷纷。
“你们知道吗,我听说是这个乡下农妇把一只鹅寄存在客店里,然后去别的地方了。结果一回来,这店里的掌柜就不认账了……”
“啊?不会是这掌柜贪图她的鹅吧?”
“谁知道呢,毕竟我们也不知道具体情况。”
“我看那掌柜肥头大耳的,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
“这你都能看出来?人家掌柜说的也没错啊,凡事都要讲证据。“
“证据?这怎么讲证据啊。这掌柜明显就是想耍赖嘛。”
“是啊,耍赖就没有办法了。这农妇也真是倒霉。”
“谁说不是呢。”
……
听着行人你一言我一语的,梦龙他们也终于搞清楚了状况。
“小姐,这农妇好可伶啊,要不我们帮帮她吧……”小竹率先说道,想来她也对这掌柜有些生气。
“怎么帮?”聪儿问。
“给她一些银两吧,一只鹅要不了多少钱……”小竹乞求道。
“那行吧,不过要从姑爷的零花钱里面扣。”聪儿想了想,笑着说道。
“不行!不能给这农妇钱。”
没想到,梦龙听完却第一个反对了,难道他舍不得这些钱?
“为什么?”聪儿问道。
在聪儿眼里,梦龙虽然有时说话挺无耻,但为人还是不错的。现在怎么连这点钱都不舍得花了?
于是梦龙在聪儿心中的形象一落千丈……
“你们以为这是在帮助她吗?其实是为虎作伥。”
说这些,是因为梦龙想到了前世的一个故事。
《吕氏春秋》曾记载:鲁国有一项政策,如果有鲁人在其他诸侯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能够将其赎回来,可以从政府领取所费的金钱。
子贡有一次从外面赎回了一些人,他是富豪,不在乎那些钱,或许也觉得计较那些钱有损于自己的清德,于是就推让不受。
这本来可以理解为高尚的行为吧,却遭到孔子的批评。因为普通人并不像子贡那么有钱,让他们自己掏腰包赎人,政府给钱也不要,会让当事人感到为难。
同理,聪儿她们是不在乎一只鹅的钱。可这是钱的事吗?
如果聪儿给了,便是告诉那个掌柜,贪图别人的东西一点事都没有。反正有人补偿嘛。
可那个农妇心中的冤屈呢?其他人对她的误解呢?会让她的心里不好受。
这些东西,是钱财解决不了的。
所以梦龙才说不要把钱给这农妇。
梦龙把心中的想法跟聪儿和小竹说了一遍。听完,两人都刮目相看。她们没想到梦龙能想得那么远,想得那么周到。
于是梦龙在聪儿心中的形象,又高大了起来……
“姑爷,那该怎么办呢?这个农妇很可怜的……”小竹又问道。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梦龙答。
“那到底该怎么办吖?”小竹问。
“替天行道。”
没错,梦龙没有开玩笑,他就是要替天行道。
甩无赖不认就行了?他就是要做那判官,揪出事实真相。
想完,梦龙快步向前,走进人群的包围圈中。
“两位不必争吵,小生刚好懂一些兽语,能解今日之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