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漓谷,虽然名为谷,但实际却仿若一座大山一般。据传一百年前此谷有一条千年寒漓,作乱一方,而后大修士彭道人云游至此,见寒漓凶恶异常,又经此地修士相求,遂出手降妖。那一战结果如何没几人知晓,只是知道这寒漓谷此后为彭公修道之地,那条寒漓,也再未出现作乱过。
此时的寒漓谷,已经与百年前大为不同,寒漓谷内,如同不是在这北地一般,谷内甚是温暖,如同春季一般,没有一丝一毫的寒冷。各种灵草奇树密布在一片灵田之上,一条清澈的小溪贯穿山谷,山谷后方,有一口灵潭,被称之为寒漓潭,据说当年那条寒漓便是在此悟道,而后离谷作乱一方的。谷内灵气充沛,甚至有几只仙鹤在远处翱翔,好一处仙家圣地。
谷内,除了一方灵田,一方三尺道台,在寒漓潭的后方,还有一座小山,而后便是三间茅草屋了。此时的草屋内,赵硕和小胖子百里玉成各坐在一个蒲团上,望着面前发须已经有些花白的长者。
“玉成小子的事情百里城主已经和我说过了,大寒无雪虽然威力超绝,但是对自身的伤害略微有些严重了,老夫虽然不能完全除去这个隐患,但是足以让你百年无忧。”彭道人言罢,不知从何处拿出一盏青铜灯盏。只见灯盏之上,一缕蓝色的火焰徐徐跳动,明明是一盏烛火,却给人带来无尽的寒冷,寒冷之中有隐露这炎热之感。
“此火虽非天地孕育之火,但也非凡品,你可带着此火去后山尝试吸纳至体内,至于能够吸纳多少,就要看你的机缘和毅力了。”说完,彭道人不再言语,便闭目休憩起来。
小胖子听到后,暗自嘀咕,就这一缕灵火,莫非还不能够完全吸纳嘛,彭公也太小看我了。赵硕望了一眼师傅,见其不再言语,便欲起身同小胖子一同去后山。
“硕儿,你留下,这是玉成小子的事情,你去不得,去了反而会影响他融合灵火。”彭道人并未睁眼,只是对着赵硕摇了摇头。小胖子见状,给了赵硕一个让他放心的眼神,便独自前去后山了。
“硕儿,你修行至今已有几载?”
“回禀师父,自八岁迈入感知境以来,至今已有四载。”虽不知师傅所问为何,但赵硕面色有些尴尬,暗道自己平日懒惰了,师父莫不是生气了。
“你修行四载,如今是何境界?”
“如今堪堪迈入纳元后期。”
“感知、纳元、养灵、蜕凡,此乃修士四大初境,为师之前说过,曾有妖孽一夜之间接连迈过四大初境,此等之人虽资质甚奇,但此等破境之法并非上乘。为师虽不会让你急于迈过四境,但你至今方才养灵后期,你可想过为何?”
“弟子愚昧,还望师父赐教。”
“你天资聪慧,又怎会不知,只是不愿罢了,这些师父也不强求。只是要你知晓,修行一途本就是与天争命,日后更是一步一劫。便是道侣,也不敢说一路相随,既然踏上了这条路,便只能一人独品孤寂。”
“你可知那对灵族兄妹所来为何?”
“这个,弟子并不知情。”
“是灵境要乱了!灵境在北地核心区域,其内灵族世代负责镇守边荒天墟,而今前来,必然是因为灵境内的灵族已经镇压不了天墟了。”
“师傅,那天墟到底是什么,我自幼便听您和百里叔叔时常谈及。”
“天墟是祸源,古人曾说,世间一切之恶,皆源于天墟。为师虽然不信,但那里的确是处万古大凶之地。北地的大寒暴的源头,便在天墟之中。”
看了沉思的赵硕一眼,彭道人继续说道:“这世间有太多未知之谜,是人不可能尽皆知晓。你还年幼,有太多的未知,你从未去过的九州有流传千古的圣地,诸多人杰。那一日闻道,步入道境者也来自九州。”
“未来天地变幻,有无尽劫难,你日后能达到何等程度,全看你自己了。为师要离谷七日,希望来时,你已养灵。”说罢,彭道人的身子便缓缓消散。
就在赵硕还在思考的时候,彭道人已经出现在寒漓谷的谷口,对着这位暴雪城的大长老一拱手,开口道:“百里道友,久等了。”
大长老见此,连忙拱手回礼,口中连道不敢,彭道人见状,也不再说什么,两人招来一片白云,就这样向暴雪城飘去,当真是一副神仙模样。
茅草屋内,赵硕已经盘膝入定,修行一途的四大初境,顾名思义,为初始之境,只为打磨身体,为日后步入道境做准备,所以并非越快越好,而重在扎实。
但赵硕自幼跟随彭道人,不说是天材地宝,便是传闻中的上古奇丹淬体丹都被他吃了两粒,一身肉身强过同辈何止数倍。加上天资聪颖,如何也不应该是如今的境界。
怪只怪平日懒散,彭道人膝下无子,早已将赵硕当成亲生骨肉,自幼娇宠惯了。再加上百里玉成那个暴雪城暴雪城主的独子,两人厮混在一起,整日只知玩乐,哪里顾得上修行,有如今的境界,实在是两人根骨不错,便是你压都压不住所导致的。
“哎,胖子,当哥哥的先领先一步,日后你若有事,为兄也好助你一臂之力。”赵硕叹了口气,在心中默念道。一念至此,随即清除杂念,内视着丹田内的那片灵海。
初境中,感知与纳元,本应是一体,感知境是指生灵感知游离在天地间的灵气,通过不断的修行练习,磨练精神意志。待到意志足够强大,能够吸引灵气入体时,便算踏入了纳元境。
纳元境,则是不断吸纳天地灵气,汇聚于丹田之中,开辟灵海,现在赵硕就处于开辟灵海的末期,灵海已经扩张到丹田所能容纳极限,下一步考虑的就是突破养灵。
而自养灵境开始,修行之路上第一次出现了岔道,修士需要选择自己的道路。自此,后面诸境便是道树开花,朵朵不同了。
养灵境中,养自然是滋养,孕育,但这个灵,却又各有不同。世间养灵之法分为三种,第一种便是通过秘法,以天地灵气养丹田灵海,孕育出一尊天地之灵。这类修士吞纳灵气的速度要超过其余两种。
而且日后天地之灵更是可以转化为元婴,甚至有道家不灭元神,佛家金身法相等。与人斗法之时,元婴出窍,身容天地,术法的威力都会大幅度提升,是以养天地灵身之人最多。
另一种方法便是将灵海分流,分出的灵力灌注己身,滋养肉身,打开人体宝藏,根据修行功法的不同,这种养灵的方式时日长久,会产生各种强大的体质。据说滋养己身到了一定程度,身躯可化天地一般,天上星辰伸手可抓,端是强横,同境之中若论难缠,此等方式的修行当数第一。
最后一种,则是寻得寄托之物,通过长时间滋养,将器物容纳于丹田,经过长年祭炼,威能自然不俗。一旦战斗之时,滋养良久的异宝与神相合,驱之如臂,战力甚是可怕,成就最高者便数剑修了。不过这种修行最是不易,一来自然是异宝难寻,若是用普通的货色,不说经不起损伤,一旦修为有所精进法宝威能跟不上,必然要重新置换,可那样一来,又少不得要花费大量时间去重新滋养。
而且,融合器物凶险异常,器有凶性,物有灵性,融合时一个差错,轻则功散器毁,重则形神俱灭,是以踏上此途者最少。所以,养灵分为养天地之灵,养己身之灵,养器物之灵。又被简称为道修,己修,器修,不过现今,器修已经被剑修所取代,而己修也已经被体修所代替。
这些关于境界分辟之事早已烂熟于心,至于选哪一种他早有计较,是以沉下心来,开始运转法决,准备冲击养灵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