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夏朝后,夏启出兵攻略四方,大致使夏朝继承了死徒王朝的疆域。但死徒王朝到底是在“俱灭之战”这场文明浩劫中化作烟灰了,一群幸存的文明人建立的蛮荒之国根本不能称之为死徒王朝。
也就是说,L2070年,“俱灭之战”后,死徒王朝已然终结!
自L3023年,神农接任帝俊、封号炎帝算起的死徒王朝,终于于L2070年终结。
千年王朝,一夕终焉,实在是让人不胜唏嘘。
《古本竹书纪年》中的“黄帝至禹,为世三十”,也正是对这千年王朝终焉的叹惋。①
……
夏启在时,出兵四方,打服了有扈氏等不顺服的部落国家,光复了亚洲,勉强使夏朝继承了死徒王朝的疆域。
但在夏启伤逝,失了夏启威名慑服后,文明退步已然无法保证庞大疆域内部交流的夏朝,就此分崩离析。
各方国纷纷独立,自立为王,不尊夏朝——这也是殷商文献中只颂大禹,不述夏朝,乃至于商代甲骨文中都没有“夏”字的缘故——商人并不认为自己曾臣服于夏朝,目中无“夏”,而当时倒退的文明程度也很难让两个国家有大规模的交流了。
天下分崩,方国一一独立后,夏启之子太康之封域,核心不过巴蜀一地,这便是“太康失国”——刀兵不起,未见一兵一卒,而国土易主无可奈何。此后夏朝闭关锁国,不与东方(中原殷商)接触,仅与西方保留有少量交流,L1598年,绵延471年的启之夏朝受商人入侵乃止。
若自L2371年帝喾一统天下算起,颛顼大洪水后重新一统的夏朝则为773年。
————
关于夏朝,就华夏史而言,基本上仅夏启这位活在父亲阴影中的帝王有所记载。
真要说道,夏启能在“俱灭之战”这场文明浩劫后将死徒王朝的疆域继承下来,当真是文治武功俱佳,只可惜在后人眼中,终究只有“禹之子·启”。
虽说可惜,但细细想之,倒也不单单是因为其父夏禹功绩过高,还是有几分夏启活该的缘故。“俱灭之战”对文明的摧毁委实彻底,当时的幸存者多半都处于末世之中失魂落魄、麻木无神的状态,无人关心时事,无人记载历史,以至于后世文献中整个夏朝的历史都非常杂乱、零碎——即使是夏启这位开国君主,文献中也是少有记载,无论是正史、野史还是传说之中。
不过这些零碎的关于夏启的记载也足够泛泛而谈了。
大禹传位伯益,伯益身为死徒王朝正统,掌握着死徒王朝军容鼎盛的军队,却仍被夏启新建之军推翻,夏启武功可见一斑。
当然,在这场战争中动用的禁忌武器,现今已然无法知道是哪一方最先投放使用的了。
“俱灭之战”后,夏启称帝,或许是因为对其使用禁忌武器的不满,亦或许是因为大战过后夏启军力的衰退无法慑服天下,总而言之,有扈氏这个方国头一个不满,欲取而代之,做天下之帝俊。
《史记·夏本纪》:“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将战,作甘誓,乃召六卿申之。启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女: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勦绝其命。今予维共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右不攻于右,女不共命。御非其马之政,女不共命。用命,赏于祖;不用命,僇于社,予则帑僇女。’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朝。”
其中的军事檄文至今仍记录在《尚书·甘誓》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夏启的军事统帅才能——其所体现的“智信勇严”指挥风格堪与后来武王伐纣时期的《泰誓》媲美,流芳百世。
而夏启能以“俱灭之战”后幸存的老弱病残战胜有扈氏,乃至慑服天下,也体现了其赫赫武功。
另夏启除了在军事方面霸绝天下外,还很重视道德与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尊老,创立了最早的国家型养老制度。
《帝王世纪》:“(帝启)德教施于四海,贵爵而上齿,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在位九年,年八十余而崩矣。”
从《礼记》等资料来看,夏朝的国家型养老制度在商朝和周朝也都一直沿用下来,并基本遵守着。
在“俱灭之战”文明浩劫之后,一片破败的末世之中,夏启能做到这般,当真是值得后世“末世YY小说”主角学习反思。
最后可知的,夏启乐理或者说艺术细胞也很不错。
《山海经·海外西经》:“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舞《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在大运山北,一曰大遗之野。”
《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韶》。”②
总而言之,豪迈霸道,文治武功俱佳的夏启绝对算是一代霸主,若是给其几十年时间,未尝不可以带领大家走出浩劫的阴影,并使夏朝的政权真正稳定下来。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L2060年,夏启终究因为在“俱灭之战”中受到的伤势过重,在位九年即崩。
另周人为夏人之后裔,故后世周穆王在遍观古籍后的西行之旅,除去为践“人神之约”与寻长生不死药外,也有几分追寻夏启这位一代霸主脚步的缘故。③
————
①《说文解字》:“世,三十年为一世。”——在华夏传统文化中,都是以三十年为一世,“为世三十”即九百年。
②夏后开即夏后启,夏朝之帝王实以后称、不以帝称,或者说“后”是对夏代帝王的称呼,故夏后即夏帝,夏后启即夏启。
③《穆天子传》:“东游於黄泽,宿于曲洛。……丙辰,天子南游于黄□室之丘,以观夏后启之所居。乃□于启室,天子筮猎华泽,其卦遇讼……乃宿于黄竹。天子梦羿射于涂山,祭公占之,疏□之□。乃宿于曲山。壬申,天子西升于曲山。□,天子西征,升九阿,南宿于丹黄。斋。戊寅,天子西升于阳□,过于灵□井公博。乃驾鹿以游于山上,为之石主而□实干。乃次于洹水之阳。吉日丁亥,天子入于南郑。”
(□是缺字或是古人没认出来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