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24600000005

第5章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理论(4)

随着新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迫使公共部门不断进行内部调整。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要求公共部门进一步完善更新机制,加快人员更新流动速率,以适应飞速发展的需要,保证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活力,职务常任制受到根本冲击。

从管理实践看,过去曾恪守职务常任制的美国,1993年以来裁减公务员达到近30万人。除公共部门转制外,对一些年龄较大、身体条件差、业绩平平的公务员鼓励其提前退休。同时,对不适应新经济下政府工作的公务员,采取一次性补贴的办法,鼓励其离开政府,重新就业。更有甚者,美国的一些州规定新进入政府的公务人员,不再享有职务常任的制度保护。此外,美联邦政府已开始效仿私营部门,以越来越多的临时工替代专职公务员,美国现有15.7万政府雇员是临时工,这既降低了管理费用,又增加了灵活性。我国近几年机构改革中,大量政府公务人员的分流,也说明职务常任制已是过时之秋。

2.职位分类内容面临全面更新。职位分类一直被认为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传统的职位分类是建立在工业经济的社会化大分工基础上的,由于工业经济中专业分工的日趋细化,导致职位分类越详细就越科学。这在新经济的今天,就显得繁琐而滞钝。

首先,随着计算机智能水平的提高,操作性的例行工作越来越多地被智能机器所取代,一些“蓝领”性的工作将走向终结,传统的职位分类内容面临调整。其次,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新行业新职位不断涌现,并日趋重要。这同样是旧的过细的职位分类所无法涵盖的。再次,传统职位分类的条条框框,繁文缛节,与新经济下追求效率与发展的制度取向相背离。所以,传统职位分类的内容面临更新,规范面临简化。

从管理实践看,加拿大政府为适应新经济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废除了原有的72套分类标准,代之以一种能够适应所有公共部门工作特征的评价体系,使人员分类更加简易、更具灵活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美国政府也一直致力于“简化职位分类”的尝试,将原来过细的职位设置、狭窄的职位定义、繁琐的分类程序进行简化。南卡罗莱纳州取消了70%的职位,佐治亚州取消了职位分类。这一切都说明,对传统职位分类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

3.人员考核制度面临改革。人力资源的考核制度是公务人员奖惩、职务升降、工资增减、培训和辞退的依据,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现行的公务人员考核制度是工业经济下考核制度的延续,与新经济的要求相差甚远,急需改革和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考勤制度。在传统的人力资源考核中,公务人员的出勤状况(即是否按时到达办公地点或执行任务地点上班,有无早退旷工现象)是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然而,在新经济下,网络技术的发展,办公出现虚拟化,公务人员在家里同样可以完成自己应完成的任务。特别是在交通堵塞,自然条件恶劣的情况下,虚拟办公的优势更加明显。在美国一些州,公务员在家上班已成为合法。这样,传统的上班观念已彻底转变,传统考勤制度已无实质意义。对人员的考核变成任务中心型,只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就属出勤合格。

第二,绩效评估制度。传统的绩效评估大都以个人绩效为核心,并把评估结果作为个人评判的依据。在新经济下,社会事务复杂多变,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组织内部的团队合作、力量整合成为应付复杂多变环境的必要手段。因此,绩效评估以组织绩效为核心,个人绩效的评估以组织绩效的优劣为前提。同时,绩效评估已不是个人评判的工具,而是把它作为提高业务能力的过程,强调以学习为基础的小组合作式业绩管理。

三、面对新经济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在借鉴传统做法、吸收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时期的管理模式。近20年来,改革和开放使我国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政府工作的中心也是经济建设。一方面,由于忙于缩短与发达国家经济上的差距,无暇顾及经济以外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由于我们对西方管理制度的某些吸收尚是囫囵吞枣的拿来主义,没有真正做到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故我国在管理制度方面一直比较落后。现在,我们又重新站在机遇与挑战的关口,如何调整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策略,迎接新经济的挑战,是人力资源管理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1.建立我国公务人员职位分类制度。我国于1993年8月颁布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明文规定,我国公务员实行职位分类制度。但至今,我国公务员仍没有进行系统的工作分析,没有相应的职位规范说明书,这就使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录用、考核、升迁、薪金等环节失去了基石。

而我国为何一直未建立科学的职位分类呢?其主要原因,是畏惧传统工业经济下职位分类的繁文缛节、工程庞大。而在新经济的今天,职位分类趋于简化,成本相对降低,这正是我们迎头赶上、一步到位,建立起符合新经济要求职位分类制度的良机。

2.调整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结构。目前,我国公共部门效率低下是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的集中体现。要提高公共部门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迎接新经济的挑战,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结构的调整就势在必行。

首先,要调整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层级结构。随着新经济的发展,传统科层制下的政府组织结构,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新经济下,进一步分权、下层决策和“参与管理”是必然趋势。而参与管理的阻力大多来自于中层管理人员。如果由基层公务人员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中层管理人员就成为多余,他们经常阻碍别人的行动以显示他们存在的必要性,正如彼得斯和沃特曼指出的“中层管理的工作就像一块海绵,把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通道堵死了”。另一方面,在新经济的今天,上层管理人员可以凭借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化手段获取更多的信息,管理能力自然增强,管理范围也相应扩大。在此情况下,如果全部保留原科层制内的中层管理队伍,那么他们就会形成多余控制,影响效率,形成浪费。因此,我们正在进行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应将公务人员的层级结构调整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减少中层管理人员,增强基层一线的服务力量。

其次,要调整我国公务人员的知识结构。面对新经济下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政府服务水平要求的提高,我国政府也于近年开始大力推行政府上网工程,积极开展虚拟机关服务,这对我国公务人员的知识结构也就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要做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提高,适应知识行政的要求,增强对快速多变社会事务的反应能力。另一方面普及计算机等信息化设备操作知识,增加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人才,使政府的虚拟服务落到实处。

再次,解决机构改革人员分流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正在进行中的机构改革人员分流是适应新经济要求、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的重大举措。但在人员分流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却与机构改革人员分流的宗旨相违背。由于我国公务员系统没有职位规范说明书,因此,机构改革中的人员分流也就没有客观的标准。谁应该被分流出公务员系统有时凭借的是领导的需求与好恶。一方面,分流之后人员更少,工作不减,任务仍需完成,领导需要留一部分高素质人才作为下属。另一方面,与领导感情融洽的工作人员,始终无分流之忧。此外,被分流人员的思想工作、待遇问题一直是人员分流中的难题,越是老工作人员,思想工作难度越大。这样,新进公务员系统的高素质高校毕业生就成为被分流的首选对象,这种现象频频发生。另外,一些中层管理人员,因年功因素而成为中层领导,其知识结构、业务能力已不能适应新经济的要求,其本人才是最应被分流出公务员系统的对象,然而他自己却是主管分流的干部,自我分流的事件极难发生。因此,我们应制定出人员分流的相对客观标准,并成立专门的人员分流委员会,负责监督机构改革中的人员分流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我们人员分流的目标,提高公务员系统的整体素质,适应新经济的要求。

3.建立以开发为中心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教育体系。目前,我国拥有庞大的公务人员培训体系,有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及各部委的干部管理培训中心,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教育效果一直差强人意。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开发教育缺乏需求分析。在传统的公务人员培训中,缺乏相应的培训需求分析,因此,培训没有明确的目标,培训的效果也就无从评估,培训开发的积极性也就越来越低。

第二,培训的内容不科学,手段方法落后。首先,我国各类干部培训中心的培训内容与高校的课程设置大同小异,只是知识难度较低。大部分培训中心已经成为低学位公务员捞取高学历高文凭的理想场所。其次,我国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对公务人员的培训大多以德和政策理论为核心,不大注重人的潜能的开发。在培训方式上,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大都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方式,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合作研究、人格拓展等先进教育方法少见踪影。

第三,挂职锻炼,成效甚微。我国的中层以上管理干部,在提升高职位之前,一般都需到基层挂职锻炼,以增加基层工作经验。但实际运作过程中,成效甚微。首先是因为,挂职锻炼一般是到地方政府担任副职或助理一到两年,不考虑将来提升后的职位要求,专业大多不对口,因此,锻炼的成效也就不明显。其次是下去锻炼的人员都知道自己回去后要提升,故工作目标是保证不出问题而不是追求业绩,以确保不影响自己的提升。另外,由于锻炼时间短,工作很难深入,并且锻炼人员本人也不愿过深介入地方公务员之间的复杂关系,故挂职锻炼只是一个平稳镀金的过程,与新经济的能力开发相去甚远。

面对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必须坚持人力资本是新经济核心资本的理念,加大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潜能开发为中心,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和培训内容,采用先进的培训方法,不断提高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素质,我们的政府效率提高才能有不竭的源泉。

同类推荐
  • 怎样当好基层管理者

    怎样当好基层管理者

    作为基层管理的一线管理者,除了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外,还需要有领导的胆识、肚量,指挥的艺术和上司相处的技巧,善待自己的下属,协调好人际关系,把员工拧成一股绳。本书针对基层管理的重要地位和基层管理者的工作特点,详细介绍了基层管理者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供了具有很强操作性和指导性的工作方法。
  • 微营销引爆大利润

    微营销引爆大利润

    本书通过无私分享最实用、最易懂的微营销方法和窍门,讲解如何利用微营销进行宣传推广,如何打造圈子、社群进而形成粉丝效应,实现从“企业追着客户跑”到“客户追着企业跑”的营销革命!
  •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本书从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三个层面系统地探讨组织中的个体、群体的工作行为,深入分析个体的内在心理和外在行为之间的关系,揭示组织绩效与组织成员个体和群体的行为、认知、态度之间关系的奥秘。
  • 餐饮店就该这样管

    餐饮店就该这样管

    《餐饮店就该这样管》从当今餐饮市场的实情出发,浓缩作者实战精华,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配合翔实的案例,揭秘多家成功餐饮店的经营绝招,并有针对性地做出诊断、形成制度、设置流程,让广大餐饮管理者能够拿来即用,全方位提升管理效率。
  • 比尔·盖茨商道真经

    比尔·盖茨商道真经

    本书叙述了比尔盖茨的创业经营思想理念和经营的过程和方法经验,既介绍了其成功创业经营之道又具有可读性。
热门推荐
  • 暗狱魔主

    暗狱魔主

    既然命运让我一事无成,迷茫在人生的岔路上,那我就要打破命运的束缚。宁愿化身成魔,也要让命运被黑暗吞噬。地狱的大门在人间倘开,坠落的死神自地狱深处而来,他的身后是无尽的尸骨,血色浸染了天空,众生在颤抖。一柄长刀斩断命运的束缚,只为少年心中不屈的信念。
  • 玉玲珑之千里姻缘一线牵

    玉玲珑之千里姻缘一线牵

    因一个约定,把两个毫不相干的人牵系在一块,一个不喜规规矩矩的千金大小姐,一个不喜唯利是图的奸商,各自离家出走,却又意外相遇,发生的一段奇妙冒险。
  • 崆峒山文化研究论文集2007年卷

    崆峒山文化研究论文集2007年卷

    文章讲述的是:崆峒文化价值的多维性与多层次性,关于崆峒文化研究的一些思考程金城,崆峒华夏远古文化之源刘亚民刘启文等内容。
  • 伪人间

    伪人间

    去路,归途,需跋涉过几欢几戚。此间,又葬匿了多少三言两语。人间如戏,若合上这一折台本,无非觉了旧梦,凉了新枕……
  • 饮剑诀:血之誓言

    饮剑诀:血之誓言

    在他的面前,神也为之惊,魔亦为之惧!在他的眼中,一切阴谋诡计不过是幼稚的玩笑,所有奸险小人都只是无知的顽童!他做起事来就像闪电,雷厉风行,绝不拖泥带水!他说出的话就像流星,哪怕星沉陨寂,也决不改变初行的方向……他,就是赵飞云!
  • 随身电脑在异界

    随身电脑在异界

    莫名其妙的带着自己的电脑穿越了,倒霉的降临在一片凶兽遍地的森林之中,面对各种野兽嗜血冰冷的目光,秦天奋起反抗,心中却很悲苦,但是,当他发现与自己一同而来的电脑发生了某种莫名的异变之后,秦天开始一步步迈向这个世界的巅峰
  • 传说中的恶魔是个美少女

    传说中的恶魔是个美少女

    传说中的恶魔是一个穷凶极恶、见人就杀的恶魔,结果恶魔出现,于望惊奇的发现这传说中的恶魔竟然是个美少女!这一结果实在是颠覆人的想象,而让于望更加想象不到的是,这恶魔竟然赖上了他!然后,就住进他家里了……渐渐的,于望发现这恶魔是有目的的!……
  • 冷漠男友

    冷漠男友

    一个冷漠高傲的少年,一个安静优秀的她,两人从相看两相厌,到相知相依相恋。在骨感的现实即高考的压力下,感情也渐渐发生了变化,互不退让的恋人最终竟因为一句玩笑而分开了,然而感情却如藕断丝连般困扰着彼此,双双难过却也敌不过年少轻狂的任性,最终各奔他方。时间和空间隔开了相怨的两人,却也成长了两人,各自学业和事业的相互鼓励,能否让旧情复燃?女主痴心的等待能否迎来男主的真心归来?在错误的时间相遇,在正确的时间分开,这段情是否注定是遗憾?(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倾世离凰

    倾世离凰

    “这位公子,我们可曾见过?”“……不曾”抱歉,我再也不能守护你了,这样也许是最好的结局。——“夜璟轩,你知不知道,你现在这个样子就像一个懦夫!”他没有回头:阿月,你说我懦弱也好,狠心也罢,我都不会回头了。你的世界我终究只能路过,况且……——“小曦,你有什么不满?现在这个样子不好吗?离开他,和我在一起。”“渝卿,你不是他,也永远都不会是他。”“我得不到的东西,他也休想得到!”他眼中的狠戾似乎要将她吞没。宿命将他们带回最初。明月广寒邀九阙,夜色阑珊犹未央。笔墨丹青,书我一世独殇。
  • 重生悟空灭仙传

    重生悟空灭仙传

    吾乃悟空,仙人如何?神佛又如何?阻挡吾前进的路,吾必当噬仙屠佛,自吾李云被磨灭一次过后,从此吾不是李云,吾乃悟空。杀他满天仙佛片甲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