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24300000006

第6章 河之唇(2)

穿卡的步骤是这样的:准备一只竹盘(圆形、平底,直径一尺),另一只同样的竹盘里当然放着昨日使用过的那一副卡线。人坐在两个竹盘之间,右手提起这副卡线的头,匀速拉动卡线,将它拉至空竹盘上。总线上每隔两米,就是一段系有卡具的线段。遇到线段时,停下,左手捏住卡,将之捏成U状,右手拾一粒芦套,将U稳固,再从碗里取一只硬条的细面饵塞进其间。将穿好卡饵的这段线拉进空竹盘。如此纷纷将线拉进空竹盘,直到空盘成满盘,满盘变空,一盘新理好的卡线顺利完工。当然,极重要的一点是,向空盘摆线是讲规范的,摆成什么形状,决定着后面下卡的顺利程度,稍微摆得不好,就容易在下卡时扯乱卡线,影响放卡的速度。

排一盘卡线似乎并不难,只要了解了步骤和技巧之后,小孩也能完成此项任务。关键在于,成年人一天可以穿八盘卡线以上,而通常小孩一天能穿两盘卡线就不错了。要知道,一条船不可能一天在河里放两盘卡线。通常要同时放好几盘到河里,再陆续收上。我区别于所有小孩的是,我穿卡的数量与成年人无异,一天可以穿六盘。

有一天,我在河道上碰到了有俊。有俊家的情况与我家类似,但他家是母亲要为他添一个妹妹,无法出船。那天我清楚地看到有俊的父亲在船上叹气。他挥着竹篙,沮丧地在河的另一面对我母亲说道,你看!我们家有俊比蝈儿还大一岁,可他一天都穿不完两盘卡。今年这一趟放卡,我们家算是白来了。

母亲隐隐地笑,用沉默这种更高明的宣传方式为我的事迹推波助澜。那个时候,我满心洋溢的充实感,几欲使我叫出声来。但我装作羞涩的样子,学习我的母亲,用沉默迎接外界的赞美。

最高明的母亲是我的母亲,她采用了一种激励式的教导方式,促使我洞悉了劳动的趣味。

在来到加南半个月后,我和母亲第一次小节性盘点这趟出船所得。半月卡鱼卖得的钱数,是四十元八角六分。我们在第二天遇到有俊的父亲,有俊说,他们的钱现在还不足二十块。我和母亲像两个密谋得逞的同僚,在那天不动声色地相视而笑。

油条是韦溪镇的。韦溪镇之大,之繁华,是我所见之最。我从未见过如此人流湍急的镇子。一拱宽阔的水泥桥横在镇子中央,到处都是摊点,连桥与河之间倾斜的陡路的上部都摆有卖菜的小摊。母亲把前日卡到的鱼从舱内舀到网兜里,高高举过肩膀,提醒韦溪人注意她手里活蹦乱跳的鲫鱼。男女镇民蜂拥而上。在那一天,我们用最快的速度卖完了昨日的鱼,且鱼的价格史无前例的贵。早早卖完鱼,那么这一天的卡鱼工作就可以提前开工了。

讨厌的是,韦溪桥边的油炸食品铺粘住了我的视线。这就是命啊,如果它们不在桥边,该有多好,偏偏它们就在视线之内。

我从未郑重吃过一根油条,至少我九岁之前的记忆与它无关。现在,油炸食品铺在我的眼前搔首弄姿,热淋淋的油气,充满被炸熟的米粉、面的香味的油气,一路向我狂奔而来。我想坦白的是,在那个早晨,我几乎没有听清韦溪人与母亲讨价还价的声音,我对身边这些对鱼充满占有欲的韦溪人视若不见。我的眼睛里只有那些香喷喷的面食。我把对众多面食的兴趣提纯,最终让兴趣定格在那一条条金黄、饱满、修长、多汁的油条上。我想母亲就算听不到我吸溜唾液的怪声,也该意识到我的失态,她一向那么敏锐。

母亲却装糊涂,在我看来是这样的。韦溪人散去,母亲低下头,专注地提起塑料勺子舀掉舱里原来养鱼的水,后草草看了我一眼,就解下系缆,离开韦溪桥,向清寂的河道开进。

我失望之至,听到肚子里的饿鬼苏醒后的怒吼声。我第一次意识到,母亲如此抠门。仿佛我不是一个应该被她用心呵护、关爱的孩子,而是一个为她所用的工具。我为什么要那么卖力地替她穿卡呢?我又不是她的长工。我愤怒了,但我克制着。在那一天,我只穿了两盘卡线。母亲并没有对陡减的穿卡数量提出疑问,这恰好说明她洞悉我的不满。

现在梨出场了。它发生在来到加南的第十九天。梨在加南的另一个镇子边上。这个叫青虚镇的地方盛产肉梨。是下午的光景,我们收完一副卡,把船系到河沿休息。一个戴草帽的老头向我们的船探了一下头,想必他看梨看得无趣,见到一个青年妇人便过来搭讪。那老人佝着背,之字形走下河滩,哼哼唧唧地唤着什么,一忽儿就蹲到了与船垂直的河滩间。我越过他,清醒地看到二十米开外的梨园里硕大的梨。我又开始咽唾沫了。

那老人不说话,只笑,望着对面的青年妇人和她的孩子。忽而他折过身子,回到梨园。稍许过后,他回到了原本蹲着的滩上,先前戴着的草帽被他托在手上。吃梨吗?小孩。他阴阳怪气地用夹着浓重加南口音的普通话问我。

我忘记了警觉,飞快地抬头望着母亲。母亲把眼睛垂下,说,儿!我们走吧。该去下卡了。

老头不依不饶。很甜的梨,你看!这么大。用你的鱼,换我的梨,行不?

母亲闻言停下。怎么换?两斤鱼,换一斤梨。怎样?

母亲身子紧了一下。两斤鱼换一斤梨?一斤鱼换两斤梨还差不多。你不知道一斤鱼的市价比一斤梨的市价高吗?

我知道啊。那么你用钱买我的梨吧。嘿嘿!我知道你们这些河北人,不会舍得花一分钱。我经常遇到你们这些河北来的船。所以嘛,我让你换,是为你着想啊。你想想,万一你的鱼死了,不是比梨便宜了吗?

你才要死。母亲说着拔起缆杆,船扬长而去。

我喉咙里已百舸争流,见状大喊。不要走!梨。母亲说,哪有这么贵的梨。不吃会死?卖梨人在渐至远去的滩上张大嘴形说话。我已经听不到他的讽刺或谩骂。

太气人了,我胸腔起伏不停,强压住对母亲的愤恨,捧住竹盘,恨不得把它扔进水里。

为什么母亲会对儿子合理的要求视而不见?为什么?我觉得,她太自私了。我只是她的长工,她的工具。

可我只好忍,谁叫我是个小孩呢?太阳倨傲地立在头顶,加南的河面上反射出炙热的光。夏季开始盛行,我的心躁动得离谱。我突然觉得我与母亲是隔阂的,她让我觉得陌生。于是加南的河流、庄稼、树,随处可见的陌生人倒变得亲切起来。我在想,如果我从这条船上跳出去,沿着岸爬上去,离开这些地平线之下的河流,该是个什么样的情形。

母亲不做声。卡线放进河里,又收上。她罐里的纸钞、硬币越来越多。我望着河面漂动的一团水蕴草,遥想起不能预见的未来。

我变得很沉默。

那么鱼呢?鱼总可以吃吧?我自己作为这次卡鱼生活的一部分,作为鱼的主人之一,总可以吃几条鱼吧?母亲却说,不可以。

有的时候,她把船驶得飞快,使船下不明真相的鲢鱼跳进船舱。它们总那么傻,也只有鲢鱼们才那么傻,鲫鱼们从不,它们孤傲地潜在水面下很深的地方,被茂密的蕴草盖住,让人轻易无法发现,所以鲫鱼的价格是昂贵的,鲢鱼们在加南分文不值,个性决定着身价的贵贱。鲢鱼们那么贱,它们当然是不好吃的。但母亲只舍得让我吃鲢鱼,美味的鲫鱼与我的口舌无关,它们只能由她去卖钱。她只在我想吃鱼的时候让船飞快地驶过水面,从不打算把船慢下来,舀出几尾鲜亮的鲫鱼,满足我的食欲。

我正式向她提出想吃一次鲫鱼,是在来加南二十五天的时候。我说,就吃两条,两条可以吗?你一条,我一条。

母亲说,我不爱吃。那就一条。我只吃一条,行不行?没有回答。

这是耻辱。对一个九岁的小孩来说,如此直白的请求被拒绝,可以使自尊心严重受挫,严重到能使他投河自尽的地步。

我终于发作了,在我与母亲来到加南后的第二十五天。我端起一个竹盘,抖动着里面条理分明的卡线,伸出一只手,将卡线抖乱。在母亲还没来得及阻止之前,我已经把竹盘与卡线一并抛向水面。

竹篙准确地抽中我的后背。母亲说,吃麸子也是吃,吃油条也是吃,不吃油条会死吗?吃鲢鱼也是吃,吃鲫鱼也是吃,不吃鲫鱼会死吗?喝水也解渴,吃梨也解渴,不吃梨会死吗?

我说,我就要吃油条,就要吃鲫鱼,就要吃梨。我吃麸子快吃死了,吃鲢鱼都吃吐了,喝水喝得肚子咕咕叫。我就要吃油条鲫鱼梨。

母亲说,吃了拿什么去盖瓦房。你不知道每到年底我们经常一分钱都没有了吗?到那时候连麸子都没钱买,你现在吃?现在吃死,以后饿死。

我气急败坏。也许待我成年后会意识到母亲在用她的狠心警告我生活的不易,帮我树立一种俭朴的生活习性,但作为一个九岁的孩子,我只知道恨。我辩不过她,但手长在我身上,我想叫它动它就动,想叫他歇它就歇。我至少有能力罢工。

现在,加南的河上是一个消极应付卡鱼生活的小孩了。他不再因一些虚空的赞美而生出无穷的劳动兴致,他只知道生活对他是不公的,因此他就没有必要顺从生活。我又遇到了有俊。有俊的父亲用力地盯着出现异状的我家的船,眼角飞出窃喜。母亲不说话。

愤怒总会激发出人的聪明才智。在我与母亲初次对垒的期间,我意识到一件从前认为理所当然的一件事,是不公的。对!母亲如此苛责一个孩子完成一个成年人的工作,是霸道的,她这么做,除了残忍,没有别的解释。

我在加南的第一次失踪,亦或说我人生中的第一次主动失踪,就这样出场了。我有明确的目的,是想以此惩罚母亲一次。不过目的本身,也不见得那么有说服力。有时候,失踪也许是因了内心里某种艰深的呼唤而已。不是么?

那是正午,我们的船停在一条狭窄的小河里。不远处有房子,大概是个镇子。眼前的堤岸上,只有农田。河沿秃秃的,不是因为贫瘠,而显然是因为附近农人的修整。抬头往上看,是些正值妙龄的玉米秆、席地而生的蓬勃的花生、密密匝匝的青豆枝,没有一棵树,这使得鸟只能在河的两岸间飞来飞去,找不到稳妥的憩息地。视野是远的,因远而寂寥。夏季正日趋成熟,阳光长满了利牙,叫人的脸生生地疼。母亲躬身蹲在中舱,一手握着瓢,从河里取水倒进锅里,一手利落地拨动着锅里的碗。每个中午,我们吃完饭,母亲洗刷锅碗,这时我通常会在锅碗的碰撞声中打起瞌睡。但那个正午我一脑袋的精神劲儿。

我装作无所事事的样子,从篷里爬起来,赤足站到船舷上,张开双臂往前走。这是我在船上唯一的游戏:像杂耍艺人一样站在宽

不足五厘米的船舷,从船头走到船尾,从船尾走到船头。母亲每次见状总会吆喝我停下。她说,你不怕跌到水里去吗?跌到水里有什么好怕的呢?就算我并不怎么会水,这河里的水也并不深。我总是毫不畏惧地玩着这种在船上穿行的游戏,乐此不疲。那个中午母亲照例在洗刷的间隙大声呵斥我。我少有地表现出了顺从,连忙从船舷上跳下来,猫腰爬回船篷。不一会儿,我提着塑料凉鞋又出来了。母亲看了一眼我的手。很显然,在船上我从来都是赤足的,我手上的鞋让她觉得突兀。

我上去找茅坑。尿河里不就行了。我拉屎。

上面那么大的地,找什么茅坑。我就想找茅坑。

母亲抿着嘴乐了。穷讲究。她说,下次到一个十里地看不到人家的地方,看你怎么找茅坑。

我当然不是想找茅坑的,母亲说得对,地那么大,找什么茅坑。显然她中计了。我缓缓套上塑料凉鞋,跳上岸。母亲低着头,丝毫不曾意识到一桩计划即将实施。我瞄了她两眼,安稳了一下心神,爬上岸,沿着田埂昂首向镇子方向走去。拐过一个不怎么大的弯,我望见我家的船被田地遮住了。深吸一口气,我狂奔起来。

这是加南的土地,异乡的土地,我跑得越快,离陌生就越近。我感觉到了兴奋,这使我神智大开,更清晰地闻到加南大地及大地上农作物的气息。前面出现了一棵桑树,我紧张地四顾看了两下,飞速爬了上去。匍匐在树桠间,我又看到了我家的船,母亲渺小的身体现在移到了船尾,像每天例行的那样,现在她开始为午后新一轮的卡鱼工作做准备了。我采了几粒桑葚吃掉,呼地爬下树。

我继续沿着田埂往前走,现在一户人家出现了。走过这一幢房子,前面的房子密集起来。路上开始遇到人,一个鸭尾头的女人回头看了我一眼。出现了一座桥。我停下来,骑在桥墩上。太阳躲在房子们的后面,让人深感诡异。我在桥墩上坐了很久,想象着母亲越来越焦急的脸。我在考虑着要把这个凶恶的游戏做多久,我并不想一味把它做下去。只要能让母亲焦急过一阵,我就心满意足了。可是,这异乡静静的黑色瓦房、房后的草垛、窄路上稀少的行人、头顶阳光普照下的清明的炽白、几近无声的这段正午时分,这一切组成了一种让人迷惑又迷离的氛围。我是谁呢?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正在想着心事,世界上的别人也在想吗?母亲在想吗?远方的折了腿的父亲在想吗?一种无力探究结论而造成的恐慌感使我伤感,我脑子变得一片空白,不再记得此行的初衷,只一味地沉湎在那些情绪里。

一个比我略大的男孩在桥的另一头出现了,起先是他的笑声,然后是他的头,和蹦蹦跳跳的身躯。发现了我,他遥站在桥的那个端口,审视我。又一阵笑,另一个男孩出现了,看起来年纪与我相仿,但明显要比我高。突然,又出现了一个更小的男孩,和一个大女孩。三男一女四个孩子,就这样齐刷刷在桥头站了一刹那,接着慢步直向我这边走来。他们的步子在加快。即将到我身边的时候,他们已经是跑了。

他们像训练有素的士兵一样,自觉地在三个方向分别站好。这很奇怪,难道在一个陌生小孩面前,连孩子都有迅速站成战斗队形的本能?起先出现的那个孩子伸出手,毫不客气地一把将我从桥墩上拽了下来。在跌倒之前,我其实还没有意识到他们想揍我。我甚至失神地望着那个最小的孩子,觉得他长得真漂亮,要能过去摸摸他的脸就好了。当然,我很快意识到自己正陷身危机。四个孩子开始以我为中心向内聚拢,包括那个小女孩。他们嘴里说着加南土话,速度太快,使我听不甚懂。我终究还是灵敏的,在他们的拳头还没来得及捣向我之时,迅猛地一跃而起,突出重围。我吓到了极点,连回头的时间都没有,只知道跑。他们追了几步,觉得无趣,停了。我站在安全距离上,回过头来打量他们。一个男孩在对我掏他裤裆里的鸟,另两个男孩望着那个放纵的男孩又笑又叫,女孩捂着嘴弯下腰。他们只是在跟我做游戏而已,但很显然如果我没有及时脱身,这是一场暴力游戏。现在游戏回归它纯粹的娱乐功能:他

们乐不可支,不再有追逐我的兴趣。我转过身,往人烟稀少的田埂上走。

同类推荐
  • 中华谚语(第四卷)

    中华谚语(第四卷)

    该书本着科学、规范、实用的原则,从收集的数万条谚语中选取其中的精华约11500条。收录的谚语哲理丰富,涉及范围广,从婚姻家庭到社会百态,从军事历史到处世哲学,从天文地理到农、工、商、建,从养生保健到琴棋书画……大千世界,千姿百态均有涉及。本书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掌握,在每句谚语下面标注了简单的释义
  • 被围与突围

    被围与突围

    本书表达了一位资深文学研究者的当代文化忧思。在始终强大的环境中,“被围”注定了陷落的命运,它让人们在茫然中自失,在平庸中满足,磨损理想,剿灭信仰,滋长狡黠。而这种境况的改变,只能以人们原本敏锐的感受力的恢复为前提。因此,“突围”也就是使人们恢复对世界的原始感受。但是,世界是被各种假象遮蔽的,只有通过批判和清厘才能使它恢复。
  • 民间实用婚俗礼仪通书

    民间实用婚俗礼仪通书

    本书从现存的我国各民族的婚俗习惯出发,力求客观地加以介绍,使读者能粗略地了解、掌握我国婚姻有史以来的发展、变化,并根据表现出的差异判断它的进一步发展和变化趋势,以便于使我国婚俗礼仪向更简捷、更健康、更经济、更文明、更具民族特色的方面发展和确立。
  •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世界各国的文化与教育各有所长,如何汇集国外文化与教育的优势资源,建立符合本国实际的先进的文化与教育体系和模式?《西方文化与教育史》就是致力于这一目的的研究成果。我国文化与教育的深刻变革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建成,需要经过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要想真正地赶上和超过国际先进文化与教育发展水平,必须要有一个大的跨越,必须对西方几千年来文化与教育发展历程进行整体的梳理,对与孔子齐名的一大批教育思想家及其教育理论进行认真的分析、批判和总结,必须通过对其整体脉络的发展变化的把握来对国人进行思路的创新,才能够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
  •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1)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体香

    体香

    我叫曲灵犀,女伴男装只为养活自己与五岁的弟弟,继承的家业,也只有爹爹生前的“曲家布庄”与两株桃花他叫宇彩轩,宇太师的九公子,绝美容颜加上淡然体香,使我留恋可他的“皇子病”却将他折磨的苦不堪言所谓皇子病,就是富贵的象征,棉被下若有一粒黄米,都使他无法安睡,物品上面有浮雕,便会磨的手疼,闻到怪味道,也会呕吐不止,身子只能穿丝绸,棉布会起疹子性格嘛:“臭小子!我要喝水!”臭小子?为何总这般唤我
  • 吸血魔女:王子请小心

    吸血魔女:王子请小心

    老师(不重要的一个友情演出的一个人)既然你是吸血鬼,那我也要成为吸血鬼!
  • 檀弓上

    檀弓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风卿言

    风卿言

    七弦琴响起乱世兴,投身于天下翻覆中。唏嘘长叹俯仰世事纷争,经年帷幄脚下多枯骨,然她的付出得不到应有回报,再回首浮生若梦不如归去。重生卷土回来只为曾经心底那份难舍割弃,然命运百般如戏,轻叹事间人事多变,竟不知如何决择。本是皇家明珠浴火重生,女扮男装为报仇回来权倾朝野,后弃私人恩怨为大义,为东临百姓谋略,且看她如何在乱世普一曲长歌,惊才绝艳,倾尽天下……
  • 暗夜血族之契约少女

    暗夜血族之契约少女

    她,弥生是一个被他人当成异类的迷糊少女,一直都相信吸血鬼、魔女以及一些奇奇怪怪的尤物是真正存在于世界上的,在暗黑森林中探险与命运魔女——铃音相遇,在学校遇到新同桌——伊凡时却发现他与失踪多年的命运魔女铃音有着一些联系,为了朋友可以牺牲一切的迷糊少女与为了找寻竹马而来到这里的冰山血猎将会上演一段怎样的恋情呢?
  • 美男如衣服

    美男如衣服

    【简介】鸳鸳相报何时了,鸯在一旁看热闹。自从娶了亲,樱浅言的后院就再也没清净过。鸡飞蛋打,狗急跳墙,那都是见怪不怪的事了!“殿下,西苑着火了?”侍女来报。“殿下,您最爱的翡翠碎了!”小斯来报。“殿下,您的书房毁了!”管家来报!“殿下!”“殿下!”樱浅言扶了扶额头:老天!你搞什么灰机!?穿个越都不安生了!?【本书纯属虚构,如有雷同,不胜荣幸!】
  • tfboys之最美的幸运草

    tfboys之最美的幸运草

    当时代峰俊boss的女儿遇上霸气的王俊凯,当全国首富的女儿遇上高冷的易烊千玺,当全国第二富得女儿遇上萌萌哒的王源,他们之间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 盘山路

    盘山路

    这个故事“不寻常”到真的不寻常。此故事起源于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故事的主人公就像《简爱》中的简爱:个头不高,其貌不扬,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是她是那个时代在她所在的地方、所在的周围阶层和所在的年龄段中比较特殊的一个。虽然她是我们这个社会上大多数人平平凡凡、普普通通中的一个。她很渺小,渺小的像一粒砂子,一颗小草,但她的经历,她的作为我们看了以后,会给我们激励,一些思考,一些正能量;更会让那个时代的人回想起自己的过去,眼前浮现出自己的又不同于自己的,好像曾经看到的人或事。
  • 殿下溺宠天降萌物

    殿下溺宠天降萌物

    “她不过是个来历不明的,凭什么值得你们如此待她,为什么你们所有人都要围着她转?!”“是没什么值得的。因为我想爱,所以就只能是她!”
  • 雪球专刊·国庆特刊07·房事知多少?

    雪球专刊·国庆特刊07·房事知多少?

    摘要:在投资领域,幸存者偏差是个值得关注且极具研究价值的概念。关于幸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有一个较知名的“飞机防护”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