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学,按照人类的概念,终究是人类的太学,所以太学并没有让世人等待太久。不像阁子入世的消息很早就传来,但现在阁子在哪儿却仍然没个影儿。
在林家放出太学即将重新开启的消息之后,不到一周的时间,大明皇帝就亲下谕旨,昭告天下迎接太学重启。
谕旨很简短,但就是这番简短当中,很多人却品出了几许深意。
“兰儿,赵家这谕旨,你有什么看法?”京师城北的一处大宅当中,一位中年男子向面前的少年出口问道。
赵家,是大明朝的国姓。如此称呼,足见此人对皇族并无多大服从之意。
中年男子,乃是季国公府这一代的主人——季匡来。
季家,就是一直遭受大明朝打压的名门世家之一。
大明朝统共三百年历史,而在大明朝立国前一百年,季家,可是跟赵家兵戎相见了一百年。
“父亲,赵家这是用词可是非常考究,一改往常的‘诏令’为如今的‘昭告’。看来,赵家对太学还是很忌惮。”
季匡来共有七子,此时,他口中的兰儿,名为季成兰,乃是其最为看重的第五子。
而季成兰本身的名望也不低,他是足以让这个世间的众多少年仰望的存在——“京师三杰云、末、季”,其中的季,就是季成兰。
皇帝的谕令刚下不久,顺天府就派兵沿着旧址四周将太学围住。
只是围住,而不是包围,所以兵丁的距离很是稀散。
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维持秩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向太学表现朝廷的善意。
在众人的期待当中,太学回归了!
太学回归的方式没有让世人失望,而一周前就聚集在太学旧址的人群则是目瞪口呆地见证了这一场景。
清晨,当东方天际的阳光暖暖煦煦地将整个大地笼罩进来的时候,京师东城的那片上万亩的空地有了动静。
先是轰隆隆地一阵响声打破了宁静的晨曦,紧接着大家就看了太学旧址平整的地面开始了一阵阵晃动。
大家的目光于是都齐刷刷地望着这片空地。
紧接着,一些屋顶、一些树尖就开始徐徐冒出地面。
接下来,在所有人目瞪口呆当中,太学就这样,自上而下从地底冒出地面。
太学,回来了!
关于太学回归的方式,大家有过无数种猜测。
这种穿地而出的镜头不是没有想到过,但现在亲自看到这番情节,那等冲击还是太过于震撼。
而就在大家还惊叹于太学这番回归的手段太过惊世骇俗之际,太学院门,却是徐徐打开。
看到“咯吱——咯吱”逐渐开启的太学院门,人们来不及继续自己的震惊,全都齐刷刷地向院门望去。
透过打开幅度越来越宽的门缝,从学院里走出来了两队白发苍苍的青衣修士。
人群屏息凝神地注视着这两对修士。
上了年纪的人对太学的青衣修士并不陌生。
太学,之所以能够成为世间最大的势力,是因为在每一个历史时期,太学都汇聚了当代最杰出的的大贤大能。
但是,这些大修行者都是甚少过问世事的主儿,他们自然是不会奔波于世间代表太学行事,协调各方矛盾。并且,这些大贤大能本身就是各方势力当中的人,他们行走世间,更是会有诸多不便、诸多羁绊、诸多不愿、诸多不公。
所以太学建立了一个专门行走世间、代太学行事的机构:正青堂。
灰衣,就是正青堂的标志。
院门完全打开的时候,正青堂两队青衣修士的为首两人刚好踏门而出。
而这个时候,闻讯赶来的各方势力也都纷纷站在院门之前,皇室居中,两侧分站着其他势力的首脑人物。
沿着太学院门打开的方向,人群自动让开了一条长道,长道的尽头,则是以景晟帝为首的大人物们。
太学院出来的两队青衣修士沿着两侧人群依次站定,丝毫没有理会周围那些修士好奇和探查的眼神,而是将目光投向太学院门。
在青衣修士站定之后,学院缓缓透出了一位老人的身影。
老人的面貌很普通,普通到放在人群中你看的第一百眼,都可能不会注意到他。
普通到,即便你注意到他、你看到他了,你也不会记得他。
普通到,即便现在太学院外无数双眼睛都盯着他看,大家也都只是一个很模糊的感觉,也都记不得他。
普通到这个地步,大家都能感觉到,那就不是普通了!
老人一出现,景晟帝的两侧就传来了很多道不约而同的、老人们发出的尊敬的声音:“见过院长!”
院长!
太学院长!
如果说天水阁是天上的传说,那么太学就是人间的传说。
而太学院长,就是手握着这个传说的人!
历代太学院长都是当代最杰出、最德高望重的大贤。他们不仅是大修行者中的佼佼者,而且还必须对整个人类有着非凡的研究和洞察,对人类和修行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认知和研判。
每一代太学院长本身,都是一个传奇。
而在这些传奇当中,最为传奇的则是当代太学院长。
也就是刚刚出现在太学院门中的老人。
老人,叫做庚一。
庚一在很小的时候,由上任太学院长带进太学。
进入太学之后,庚一在各个方面都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修行,他是第一;阵法,他是第一;经文,他是第一;算理,他是第一;甚至于泡妞,他也是第一!
上了年纪的庚一逐渐褪去了年少的张狂与不羁,一直在太学当中整理古籍、编撰新书、研创功法、求索修行。
同时,庚一也一直在教书育人,世间有很多修行者都接受过庚一的指导。
太学院招收少年学员的历史,就是庚一创立的。
庚一感到,自己因为从小在太学长大,接触的都是人类的当世英杰,所以才会成长得如此之快。
那么,为何不让更多的人有这个机会在太学成长呢?
于是在取得前任院长和太学院各位长老同意之后,庚一就在太学院中创立了文轩学堂。
至于为何取名文轩,因为庚一的住所就是文轩园,而庚一也自号文轩老翁,文轩学堂的学院也都住在文轩学堂。
文轩学堂不限出身、不限门第、不限性别,招收来自天地四方的少年学子。
不过,除了庚一自己,文轩学堂本身并没有固定的老师来教授学业。
所以,进入文轩学堂的学员要么独立自修,要么与太学院的驻院大贤大能进行双向选择,如果相互看对眼了,就形成相对固定的教授与学习关系,甚至成为师徒。
原则上,庚一并不强制这些年轻的学员们,是否要与太学院中的先辈们建立比较固定的关系,所以,选择独立修行的大有人在。
更何况,庚一本人也没有过固定的师父,因为他年少的时候几乎是跟着所有太学院里他想要学习的前辈学习过。
如果勉强要说的话,前任院长算得上是他半个师父,不过因为庚一认前任院长做义父,所以也就自然不以师徒名分来言说。
正如庚一创立文轩学院的初衷:对这些少年来讲,最重要的是太学的环境。
而什么是太学的环境?
那就是太学数万年的积淀!
数万年来,有无数的先贤在太学停留过,甚至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选择太学作为自己最终的归宿。甚至有人曾说到:“太学的骨灰有多厚,人类的未来就有多广!”
数万年来,太学收集的、整理的、编撰的、累积的典籍、功法、经文不计其数。太学里藏书院的面积,从建院时的一座小塔,到现在足足占据了百亩之地。
数万年来,太学一心求索、一心求知的气息早已充沛在这片上万亩的园子了,置身其中,你怎么能够不会时时努力、处处得道呢?
而至少,入了太学院,你起码能够天天跟这些当世难得一见的大贤大能打交道,受益匪浅是肯定的。再其次,也能混个眼熟,出了太学院,出口便是“那谁谁谁是我的什么什么?”还有人敢招惹你吗?没人敢招惹你,那还不满世界横着走?
再后来,前任院长仙逝,庚一顺理成章地接任太学院长一职,取消了文轩学堂的称谓,不过还是招收学员。
庚一取消文轩学堂是出于一种谦逊的考虑:从文轩学堂走出的学子越来越多,大多都非常优秀,导致文轩学堂实在是太有名气了,庚一认为将这样一所学堂的名字以自己的字号来命名多有不妥,于是就直接以太学的名义招收学员。
这些大势力当中的老一代当中,有很多都是太学院的学生,有很多都接受过庚一的教导,所以他们看到庚一的出现会很激动、很恭敬。
更有甚者,眼泪都夺眶而出:五十年了!院长连同太学院一起消失已经五十年了!
五十年当中,他们不知道院长是否还在人世?如果尚存人世,那么是否健康如常?是否被困某处?
于是乎,他们当中有很多人都行走天下,探寻各处未知之地,希望能够寻找到院长、寻找到太学。楚绪的父亲楚尽黎,就是其中之一。
当然,这么多人费力去寻找院长和太学,也是因为在他们的认知当中,还从来没有过凭空消失的的先例。
所以,这番寻找的原因,是不是的确为了找到庚一院长和太学,或者是不是只是为了找到庚一院长和太学,就耐人寻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