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一带着七位长老返回太学,人群逐渐散去。
萧遥,自然也就回家了。
因为喜欢清静,不喜欢跟人挤,也因为站在人群的最里圈,萧遥是最后才离开太学返回萧宅的。
当萧遥走到巷子口时,却发现很多人都站在萧宅门前。
难道是在等我?
心里这么想着,脚下却是不疾不徐地朝宅门口走去。
萧遥在太学回归之时可是出尽了风头,一下子让京师人都认识了他。
看到萧遥前来,众人皆是纷纷施礼:“见过萧家少爷。”
“各位有礼了,快请进。”虽然心下奇怪,但萧遥自是不会失礼,从容地请众人入宅。
前来萧宅的都是各府管家、执事一类的人物,并非本家之人,萧遥如此行事,算得上很礼遇他们,所以这帮子人心里都是一热。
进入大厅后,萧遥请大家一一坐下,可就是没一个人敢坐下。
大明以礼立国,他们毕竟是各府下人,所以怎么敢坐着。
众人既是辞而不坐,萧遥也不勉强。
而后,来人一一自报家门:张家的、王府的、秦王的、鲁山庄的、何新谷的……
各自家门不一样,可送的礼物却是一样的。
那就是钱。
对于各方势力来说,萧遥回京,他们正愁找不到什么理由来试探,碍于五十年前的旧事,也没有谁敢明目张胆地上门拜访。
而萧遥送礼物给庚一的意外之举,却让他们嗅到了一个契机。
既然庚一院长都接受了萧遥这个萧家后代,而且在三长老九行认出萧遥之后,庚一也没有什么表示,而且看起来还十分亲近这位萧家少年。
既如此,大家心中的顾忌也就放开了些,纷纷遣人前来探府。
不过,本家之人可是没敢亲自前来,免得被人看做是己方态度的表示。
可是,上府拜访,总得有个理由吧?
问题在于,本家之人不亲身前往萧宅,那些什么叙旧啊、增进感情啊、聊天气侃大山之类的蹩脚理由却是没法子用的。
那么,就送钱吧!
萧遥不是跟庚一说了么,他很缺钱。
于是,就有了眼前这一幕。
“张家为少年送金一百!”
“王府为少年送银万两!”
“秦王为少年送汇通银装汇票七千两!”
……
萧遥看着这些人纷纷报上自家送来的银钱,那股子尴尬劲儿啊,心中一阵热汗。
小爷我是缺钱的人么?!
随口说说你们也信啊?!
小爷没钱不会去偷啊!
光谷一圈彩衣十二巷小爷的钱能够装满一麻袋啊!
都怪庚一这贼老头儿,有必要帮小爷做扩音器么?
咱是跟你说悄悄话,说的是悄悄话!
你懂什么是悄悄话么?!
太丢脸了!太丢脸了!
搞得小爷跑京城来是要饭的一样!
萧遥心里很是恼怒,不过伸手不打笑脸,更何况对方是送礼的笑脸,当然萧遥也就笑呵呵地接下了。
一众人等离开萧宅之后,萧遥却是陷入了沉思。
看来,萧家是很有历史的!
太学三长老九行、京中一干势力纷纷送礼、暗中监视自己的钉子……这些,都说明萧家曾经很可能是一个极为耀眼的存在。
然而,为何自己前翻在京城询问关于萧家的信息时,却无人知晓呢?
不过,如此一来,自己倒也不急于打探萧家的消息了。
从九行长老和各方势力的表现来看,自己的确是萧家之后无疑。
完全可以顺着对方这些人来查找萧家。
庚一那老头儿亲口宣布下个月开文轩试,那么自己得要好好准备一番了。
文轩试,分三科:经书制举、修行丹道、奇科方物。
太学,并非只是修行界的太学,更是整个人世间的太学。
太学,并非只是长于修行,而是在各个领域都有很多人在钻研、都站在这个世界的巅峰。
文轩试的程序是:若要参加修行丹道科和奇科方物科,则必须经过经书制举,若只参加经书制举,则单独参试即可。
庚一院长曾有言曰:读书,使人明理。
修行之人,若不明理,难以致远。
经书、制举是分开考的。
经书,就是选字、填字、选词、填词、选句、对句。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测试对经书古籍的精通程度。
因为参加文轩试的人太多,太学又不设门槛,来着不拒。
参试者的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人都被无法通过经书科。
按惯例,每届文轩试不管有多少人参加,只有五百人能通过经书试。
可以说,通过了经书试,才领到了文轩试的入场券。
为了寻找聚灵的方法,萧遥自小就在天水阁遍览群书,不仅是经书正史、传世经典,连野史小作、花边轶事都熟记于心,对于通过经书试,萧遥还是很有信心的!
至于制举一科,就是做文章。
写文章,萧遥同样不怕!
师祖每天都要逼着他做文章,再笨的人,近十年时间下来,文章写的也都有模有样了。
至于师祖为何如此要求,是萧遥因为无法聚灵不能修行的缘故,只能专注于武修一道。
武修,讲究的是力量。
武修一道,要诀便是狠。
对自己狠,对敌人也狠。
对自己狠,是因为武修的过程完全就是自虐的过程:每天不停地被师祖打、被石头砸、被瀑布淋、被烈火烤……反正就是怎么痛苦怎么来。
对敌人狠,就是武修与对手交战时不像灵力是隔空对战,而完完全全是贴身近战,拳拳打在身体上、腿腿踢向要害处。
灵修对战,很容易受内伤。
但武修则完全不一样,武修也会受内伤,不过每一次都是先受外伤再受内伤的。
就是说,受伤都是自外而内。因此,武修没有哪一次对战不是满身遍布伤口、沾满鲜血的。
也正因如此,武修很容易生出暴虐凶残的性格倾向,很容易迷失自己。
所以,师祖要求萧遥每晚作一篇文章,题材不限、内容不限、篇幅不限。
其实,师祖这么要求,无非是为了分散、发泄萧遥每天高强度的武修结束之后累积的暴虐情绪。
萧遥不知道师祖的这番用心。
但是,萧遥很喜欢做文章。
因为天水阁中的日子很简单,简单到单纯,单纯到无聊。
所以,做文章逐渐成为了一项属于萧遥的称不上是乐趣的乐趣,而且他还长期乐此不疲,就像师祖喜欢刻图章一样。
另一方面,萧遥看了很多书,所以他做文章的欲望很强,做文章时的思路很丰富,做起文章来感觉很不错。
换句话说,萧遥很擅长做文章,于是他就更加喜欢做文章。越是喜欢,就越是擅长;越是擅长,就更是喜欢。
只是不知道自己所做的文章太学会不会喜欢?
想到这里,萧遥心里还是有些担心。
文轩试第二科是修行丹道。
修行和丹道分两场。
修行是灵力,世人所称之修行,其实便是灵修。
丹道则是神识,重在精神力。
修行一场是重头,因为大部分人都专注灵修。
或者,换句话说,大部分都没有足够强的神识天赋,让他们能够成为地位尊崇的炼丹师。
大部分人也都瞧不上武修一道,因为武修是数万年前人类还不会灵修时所选择的修行路子。
武修之所以被摒弃,是因为相较于灵修,武修甚至算不上是修行!
一个最为出色的武修也不是聚灵境修士的对手,而灵修,现在已经发展到了意灵境!
萧遥不能聚灵,所以他只能选择丹道。
神识强大,不一定长于丹道,但是萧遥不仅神识很强大,而且在炼丹一道上很有天赋。
除了武修、作文,炼药和炼丹也是萧遥每天的必修功课!
师祖一直都在为萧遥聚灵的事情努力,每天晚上都要让萧遥泡药澡。
武修血腥的修炼过程完全跟泡药澡时给萧遥带来的痛苦没法比!
泡药澡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洗精伐髓,既然是洗精伐髓,药力当然会进入五经六脉。
那可是钻心的痛!
现在想起来,萧遥都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而炼药跟炼丹,源出一道。只不过丹丸有形,易于保存,所以更加普遍一些。
而萧遥,则是丹药双修,因为他对修行的渴望很强烈,而能够炼药炼丹,对找到解决自己无法聚灵的问题也是会有帮助的。
按照师祖的说法和古籍上的记载,是有灵丹妙药能够帮助聚灵的。这些丹药当中,师祖和萧灵能够找到、能够炼制的都尝试过了,但都没有什么效果。
不过,萧遥一直没有放弃:说不定,下一味药、下一颗丹,就会让自己能够聚灵呢!
而天水阁广袤的山水当中,基本上能够想到的丹药原材都能找到,刚好萧遥想要在武修一道上不断进步就必须不断接受实战考验。
于是,萧遥经常都要钻进天水阁的大山大野中,一边打灵兽、一边找药草。
总体来讲,对于文轩试,萧遥还是很有信心的!
不过,庚一老头儿也太小气了!
自己给他送了份大礼,也没见得让自己直接进入太学院。
说到庚一,萧遥突然回忆到自己和庚一见面时的情形。
不对劲儿!
很不对劲儿!
庚一那老头儿对自己说话的时候,自己感觉好像完全被隔绝开来,与周围的世界失去了联系。
那个时候自己只顾着为神识消失殆尽而恐惧,根本没有想到这一层。
如果单单是声境的话,是做不到吞噬自己的神识的,比如那位五长老紫苏的幻境,就没有办法吞噬自己的神识,而只能强行压制和控制自己的神识。
能够吞噬神识的手段并不多,根据当时的情境,最有可能的就是自己周围的空间被庚一老头儿隔绝了!
隔绝空间,那么自己的神识就没有了附着的载体,所以无论自己放出多少,都会消失殆尽!
隔绝空间——难道,庚一领悟到了空间之义!
根据师祖的说法,那人,也是擅长于空间之力。
庚一和那个人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