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人的寿命能活到八十岁,我们每个人大都是按照这个假设来安排着自己的生活的。能使出浑身解数活上两倍长时间的人,也就是说一百六十岁,跟我们不属于同一个种类。在他的生活中,一切都将不同,爱情,抱负,感情,思乡都将不同。米兰.昆德拉在《无知》里这样说。
很多可贵的东西是和我们短暂的生命联系在一起的。当你想到时日无多,你也许会更珍惜某种,当然你也会更放纵的随便失去。人们大都活在自己的年龄中,或者活在自己对年龄的假设中,一切都随年龄的改变而改变。想了解一个人,你要了解他正在跨越的年龄。记得在一个电影里的一段情节,一对年近暮年的夫妇,丈夫总是在外面寻找婚外情,总是会挽着情人去看个音乐会什么的,妻子知道后,和女儿这样说,我知道他怕死,怕老去。有时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爱情是从哪里滋升的,但别人却知道。
有一次出差,在韩国机场偶遇一个老妇人,三十年前因为婚姻受挫,丢下两个未成年的孩子跟随一个驻韩美军嫁到了美国,如今回到故乡,亲人们早已失散,她在机场踯躅很久,不知怎么寻找,那时我和我的韩国朋友正在等着接机,老妇人拉着我的韩国朋友的手,就像拉着亲人的手,用夹杂着英语的韩语述说了自己的经历,说起当年的离弃,她的本意是在美国混好点,再来关照自己的孩子。没想到一转眼就是三十年,很辛苦的三十年。我的朋友问,找不到怎么办?她说那也得回来,这是她生命了却前的心事。有时生命赋予我们的时间少的让我们关照了自己就无法去关照自己爱着的人,人们在自己的年龄中和自己对年龄的假设中,总有阴差阳错,总有诸多的生命偶然性。??
如果某人生了一场大病,通常最可能发生的就是,重新对自己的生命做出假设。假设像过滤器一样会滤去一些你不需要的东西。病人们被问到的最多的问题是,你生病后悟出了什么?是不是健康最重要?还有更离谱的问题诸如,你有没有觉得自己特倒霉?你看,生病也好,健康也好,人们总是活在自己的假设中,忘却了生老病死其实是命,而不单单是病,死神总是在某个地方等着我们。人生虽然可以假设,但它确实也如谜般的逐渐露出它真实的面目,上帝不是忙着关门,就是忙着开窗,人们不是忙着生,就是忙着死。说起重要性的话,无论何时,连同健康,亲情、爱情、责任、事业一并是生命的附着物,它们都很重要,你只能给它们排排队,随着生命的逐渐逝去依次而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世上可分为两种人,一种是假设自己活得长的人,一种是假设自己活得不那么长的人。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说:有一句格言是他每天早晨要对着镜子问自己的,假如今天是你生命的最后一天,你还会做你现在的事吗?当回答大多数是NO的时候,他知道他就得调整了。记住自己终将死去,是人生当中很多患得患失时的最好箴言。
我们对于事物的热情大都是因为事物的美好所呈现的短暂,或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对新奇的渴望,长也好,短也好,保持和持续对生活的热情是必须要修炼的,也许那些假设都是每个人对生活使出的浑身解数之一,对于生活难道你还能有多少招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