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当李同背着行李屁颠颠的去被大学上得时候,他怎么也不会意识到,故乡就成了一道回不去的风景。他不想说故乡怎样,只是单纯的觉得这一年20岁,在之后的9年里一直到2015年与当时2006年他所想的未来基本没有一样的地方。
李同的大学不是很高端,就在他高考之后报志愿的时候压根就不知道985和211是什么东西,这就是李同那时候的层次。他看着录取通知书上的专业“物流管理(国际货运代理方向)”有点沾沾自喜。在社会上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但凡很普通的东西只要加上后缀括号就立马变得专业起来,譬如:搬砖(固定资产转移方向)。另外,很土鳖的东西只要加上国际就立马高大上了,“屁”如:搬砖(国际标准尺寸固定资产转移)。
看到这个专业之后,脑海中展现的一片波澜壮阔的海洋和在海面稳稳航行的货轮以及在高大落地窗前,端着一杯咖啡眼望城市的我。李同犹还记得等自己学会了做国际大买卖,就要货通天下。现在来看,他的梦想是实现了,货已经通了天下,不过是别人替他实现的,这个“别人”又叫快递小哥。世界是我们的,世界是你们的,就算世界是韩国人的,但最后世界肯定是快递小哥的。
经过我国最大规模的军事训练,向美帝展示了“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的坚实群众基础。李同终于步入大学生活,其实在他身边的同学们刚到学校说过的最多一句话就是:“这特么也叫大学?”当时李同以为只有自己的学校这样,后来才知道,其实每个学校的新生都会说,“这特么也叫大学。”不过李同的好朋友鸡仔说得不同于他人,他经常说,“这特么也叫学校”。
“这特么也叫大学”和“这特么也叫学校”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最起码“这特么也叫大学”本身立足于它还是个学校,而“这特么也叫学校”立足于还是不是学校就两说了。不过鸡仔说话总会带一句后缀,他时常补充性说道,“这特么也叫学校,这分明是度假村嘛。”直到现在,鸡仔因为说话的关系也没什么朋友,不过鸡仔确实不说谎,因为在那个“度假村”他确实度了四年的假。
每个班级的成立总要有一个班长,选班长那天,有个孙姓的学长一直在我们班级讲台上唠唠叨叨。之后李同才知道这个学长确实不同,他每天的励志方式跟传销一样,不过人家后来确实做了大买卖,要知道这也是一种劲头。
当时李同和班级后来的团支书刚刚洗完澡,穿着拖鞋去开得班会。“孙长老”后来跟他俩说,让他俩一个做班长一个做团支书有一点原因是这俩二B确实让他眼前一亮。
大部分大学都那么一回事,谈谈恋爱、上上课、逃逃学、包包夜、打打球、吹吹牛B。女生大部分还是像火车一样“逛吃、逛吃”和“谈谈恋爱”的男生“谈谈恋爱”。李同的班级比较平均,最开始是10个男生,10个女生,最开始班级里一直在说这叫十全十美。后来又转来了1名女生,再后来一直期盼再来一个男生,那就是“11。11”,集体光棍算了。不过那名作死的男生直到毕业了还没出现,现实情况变成了女生就11人,可以看成女生1+1=2都有主了。男生10人,1+0=1。基本班上的女生都“谈谈恋爱”,男生属于看着女生“谈谈恋爱”。有人问过为啥你们班级不自己内部消化,你看看你们隔壁专业,一个班级就三个女生。后来李同和兄弟们想了想,始终找不到问题所在。不过他们这几条光棍在学校最出名的就是行动惊人的一致,上网也好吃饭也好,基本都是10人。
被大学上的时候,李同第一次在网吧包夜,期间一直在玩一个叫《三国无双3》的游戏,砍了一晚上的小兵。早晨的时候,弟兄们都在谈论昨晚网吧打群架的事情,他丝毫不知道情况。可能确实太专注了,因为在游戏里李同也在打群架来着。李同不爱网游有一下几个原因:1、没有剧情。好吧,确实有剧情,不过绝大部分人玩会看剧情嘛。2、一点点刷怪升级确实让他感觉无聊透顶。3、他手残。
之后发生了一件事让李同再也没有包夜过,由于前一天晚上包夜,白天在宿舍睡觉。被一泡尿憋醒去了一趟厕所,回宿舍一开门,发现满宿舍的阳光,就好像佛祖降临。他突然想,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竟然在睡觉,总应该干点正事才对。于是李同开始向佛祖忏悔,阿尼陀佛+上帝保佑式的中西合璧。之后就再也没有包夜过。直到现在李同依旧相信,也许那天真是佛祖恰巧路过,洒下了那么一点点的佛光,拯救了一个即将迷失的灵魂。就这样,在之后的白天里,李同开始干正经事了,跟他初中的同桌谈了一场恋爱。
在李同恋爱之前和她一直都在短信联系,偶尔打打电话。
然而和她表白还真是出于一件机缘巧合的事情。
那一天,雨一直下。
李同在图书馆遇见了一个女神级别的人物,其实李同应该叫她学姐。那次是李同到目前29岁为止的第一次搭讪,成功的取下电话号码。当天晚上和同寝的“高潮”同学在食堂兴奋了好长一段时间,但是李同至今没有明白“高潮”同学究竟在“高潮”什么。女神学姐和李同是一个地方的人,这让话题一下子就多了起来。
一个月的时间吧,基本就和这位学姐短信、短信、短信。直到有一天李同收到了另一条短信,“你最近咋这么安静。”是他初中同桌发过来的,这是她第一次主动给我发信息。
和初中同桌表白是在2007年11月11日,是个周日。还是用短信表白,那时候根本没有微信。同桌说,短信说得不算。于是6天后,11月17日,约出来正式表白。那天下着雪,她穿着粉色的小棉袄,这是李同印象中她最美的一幕之一。从那以后一直到现在这么多年,每次下雪李同都有好事发生。
后来她跟李同说,在雪中她很冷,不过抱她的一刹那她竟然不冷了,于是就从了他。2008年512大地震之后和奥运会开幕之前,李同和他的同桌分手了。具体原因在以后的日子里会慢慢的说。
男人都会在一次分手中经历成长,那时候李同的一切都是她。似乎没有了自己的任何主意和观点,两个人在一起是爱情的天平越平衡才越稳定。在天平的两端一个俯视,一个仰视是断然无果的,总归这一次的经历让李同的大学生活拼图完整了一块。
在这里真要介绍一位在大学里给李同印象最最深刻的老师,也是之后一直到现在还会联系,每次去沈阳都会回学校看望的老师,王超航老师。老师最开始给李同讲得是关于***理论等方面的课程。被大学上过的人都知道这门课程的虐心,不过在这位老师的课堂上他从没犯困过。大学里,给予老师最大的尊重并不是这科目不挂不逃,而是在老师上课的时候从来不睡觉。
之后的几年里,这位老师一直鼓励李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甚至于这位老师说过,他可能会是她教过的最出色的学生。毕业之后的几年迷茫期,李同因为这几句话始终都没有放弃过自己,也许不忍心让对自己有如此之高的人失望,总之,实在是这一生都要谢谢的老师。
当李同回溯20岁到即将30岁的这段日子,有些事情他必须要单独地、仔细地说说。也可能将这些故事讲出来是他30岁之前做的最后一件像模像样的事,他喝了一口酒,对我说,“起码“30未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