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启23年正月初一,一切跟过去一样,到处充满着新一年到来的喜庆,当然大启皇宫内也一样,这其中也包括冷宫。虽然冷宫内一片寂寥冷清,但毕竟是正月第一天,为了迎接新年第一天,冷宫的门廊前影壁上还是用红色的幔帐覆盖着,以表明新年的到来,也只有在这天冷宫中才显示出它的生命气息。
而在大气皇宫的另一边,确是丝竹之声不绝于耳,各色宫灯,花果琳琅满目,实在是绚丽多彩,让人目不暇接,霎时热闹。却原来是大启皇帝与自己嫔妃,重臣,在筵禧殿一起饮宴,庆祝新春的到来。
却见正中的龙椅上坐着一位穿着明黄龙袍的中年人,年近40,修着一副八字髯,面如冠玉,眼若桃花,只是眼色有点微红,面有倦色,可见其平常多有忧思,正是大气皇帝隆庆帝齐晟轩。不过因为是大年初一,不能让自己太过显露疲态,隆正帝强撑着自己的身体,嘴边挂着淡淡的微笑,多次举杯与在座的嫔妃,大臣共饮,以示自己正是年富力强,年华正好。
殿中皇帝右手边坐着的正是大启的正宫皇后刘玉珠,皇帝下首左侧坐着的是四位妃子和几位得宠的美人,右侧坐着的是朝中几位得力的大臣和几位亲王。
四位妃子分别是是德妃李玉容,贤妃陈秀文,玉妃佟毓婉,丽妃庄思辰,璃美人,薛美人(反正后面要死的,没什么出场机会,名字就不起了,嘿嘿)。这四位妃子都各有特色,德妃,多年的老好人,面容恬静,中等之姿,不过听说在皇帝登位前多有扶持之功,虽无所出,皇帝因敬重她的人品以及当年的扶持之功,对她多有敬重,除皇后外,其他妃子都对她礼让三分,她却并不在意,除了每年的大节庆,平常并不轻易出寝宫,如同修了仙一般。
贤妃,姿容清秀,颇通文墨,她待人亲切。但平时谨言慎行,很少开口,一出口,宫中总会起些波澜,却无人指摘出她的过错,此人心思之深,可见一斑。不过,皇后却好似看中她的谨言慎行,平日里宫中有些处理不过来的琐事交给她办,倒无一处错漏,令那些平日里想拉他下来的嫔妃是又惧又恨,慢慢的贤妃地位日益稳固,似有赶超德妃的迹象。
玉妃,虽不是倾国倾城之貌,却多有谪仙之风姿,爱穿青衫,白衣,善吹箫,春日里,倚身玉立于桃树下,落英缤纷,却像从画中走出的仙人一般,不过皇帝虽爱她的风姿,她却极少笑,一切都是淡淡的,所以皇帝在宠爱她一段时间后就冷下来,不过她少有的风姿和举止又令人爱怜,所以皇帝也不好因些琐事斥责与她,位份慢慢长了上来,其他妃嫔看她无意争宠,皇帝又爱惜她的人才,并不介意她的冷淡,倒并不把她放在心上,所以这位玉妃表面看着不受宠,却是过得最平静的。
丽妃,四位妃子中性格最活泼爽利的,说话直接,她素日又爱穿颜色艳丽的服饰,穿起来却不落俗套,丽妃的封号却也实至名归,不过却并无对其他三位妃子不敬,偶有逾矩,看在皇帝宠爱她的份上,三位妃子并不与她计较,其他位份较低的更没有能力与她抗衡,因此丽妃除了皇后和其他三位妃子以外,倒渐渐骄矜起来。
右侧坐着的大臣从上到下分别是宰相霍光,威远大将军李玉成,镇南王齐晟宇(皇帝登基后改名为齐文渊)。宰相霍光50岁左右,头发微有白霜,留着一副长髯,修的颇为精致,身材略微发福,不说话的时候一副憨态可掬的模样,处理起政务来却是雷厉风行,其人深不可测,大启王朝的实际控制者。
威远大将军李玉成出生于将门世家,自幼习武,却独独读过书,甚至上过1年多的国子监,后来却称病罢学,半年后边关告急自请缨跟随宰相门生陈建辉出征,带兵突袭敌军主力,大胜,回朝后受到隆庆帝和宰相霍光的赏识,自此慢慢获得军中实权,最后独掌京城及附近4郡的实权,跟其他32郡也多有勾结,此人野心颇大,早年虽受宰相霍光提携,当尝到权利的滋味后,慢慢不把宰相放在眼里,不过宰相多年把握朝政,党羽众多,盘根错节,一时他倒不敢轻易动他。
镇南王齐文渊身形瘦削,面如冠玉,唇红齿白,微有髯须,一副翩翩佳公子形象,不过却习得一身好功夫,大启16年,外族戎狄多次侵犯边境,当时威远将军正在北疆平乱,一时无法顾及,镇南王挺身而出,自请旨把戎狄赶出边境,驱离至胭脂山以南,并请旨镇守南地,皇帝无法,只得答允他的请求,自此朝廷中三足鼎立的局面正是形成,互相抗衡,自成三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