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审计工作底稿的稿纸应按编制规范统一印制,必须用钢笔或毛笔缮写,不得用铅笔书写。并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按标题或编号填制目录,以便随时查阅。
(6)审计工作底稿只供审计人员内部使用,无需被审计单位逐一签章;未形成审计报告之前,不得与被审计单位的人员见面。审计工作底稿应装订归档,以免散失。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审核
无论是国家审计还是社会中介审计,为了保证审计质量,减少审计风险,均要求建立审计工作底稿复核制度。
(一)衡量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标准
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审计报告的质量,衡量工作底稿质量的标准是:
(1)写入工作底稿的事项是否真实、贴切,与事实核对无误;(2)写入工作底稿的证据是否经过验证、鉴别,具有胜任性和公认性;(3)写入工作底稿的旁证是否引用准确、完备,具有充分的政策法规依据;(4)写入工作底稿的事实和证据是否经得起审计会议的审定和上级审计机关复审的检验。
审计工作底稿应避免以下的缺陷:(1)没有明确的标题,没有注明编制日期、资料的性质、资料的来源以及工作底稿编号;(2)对最初审计时发现的问题疑点未加整理和记录;(3)没有对所列的问题表明审计人员意见;(4)没有取得关于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的证据;(5)没有明确记载已经办理的审计手续;(5)没有明确记载参照审计人员的意见所修正的记录;(7)编制审计报告所需的证据不够充分适当,或不具备足够的证据力和证明力来支持审计人员所表示的意见;(8)没有记载有关资产管理、成本制度和待处理事项的调查结果;(9)没有对询证的复函加以汇总和分析;(10)有关人员签章不全,工作底稿不规范,填写方法不适当。
(二)复核审计工作底稿的目的
复核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工作进行控制和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做好审计工作底稿的审阅工作,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促进编稿人员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审计工作纪律,遵守审计工作规范;减少差错,防止审计事故发生;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复核审计工作底稿的目的主要是:
(1)查明是否依据审计准则执行审计业务;(2)查明所搜集的审计证据,对形成审计报告和决定,是否必要而充分;(3)查明审计工作底稿本身是否具备了应具备的条件,并正确地进行编制。
(三)审计工作底稿复核的内容和方法《审计机关审计工作底稿准则》第12条指出:审计工作底稿应当由审计组组长在编制审计报告前进行复核,并签署复核意见。各复核人在复核时应当做出必要的记录,书面表示复核意见并签名。必要时,审计人员应当根据复核意见对审计工作底稿予以补充、修改,或做出书面说明。《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6号第13、14条指出:各复核人在复核审计工作底稿时,应做出必要的复核记录,书面表示复核意见并签名。在复核工作中,各复核人如发现已执行的审计程序和做出的审计记录存在问题,应指出由有关人员予以答复、处理,并形成相应的审计记录。
1.现场复核的内容
现场复核是对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进行事中监督和核对,复核内容有:
(1)审计方案预测的情况与审计工作底稿中证实的情况的差异,检查分析差异发生的原因。经过审阅,对审计方案作相应的调整或及时指导编稿人做出相应的补充编制或补充查核。
(2)复核是否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了在通常情况下预测不到的重大审计案件,以及是否需要对方案或人员进行相应的调整。
(3)复核审计项目的完成进度。
2.定稿复核的内容
定稿复核是对审计工作底稿的总复核,其复核内容包括:
(1)复核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是否完整,数字是否关联。
(2)具有法律意义的工作底稿,是否具备了法律证据的条件。
(3)审计证据的合理性;审计工作底稿是否足以对审计报告的内容加以支持;重要的审计要点是否经过认真查核,并有足够的查核记录资料。
(4)审核结果是否正确,评估是否合理,稿内逻辑关系能否成立。
(5)审计工作是否遵循审计工作程序,审计查核工作是否按审计方案的要求认真执行,审计项目执行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
(6)工作底稿的编制是否符合规范,签章是否齐全,书写是否符合要求。
3.复核的方法
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方法主要是:
(1)与填制审计工作底稿人交谈底稿填制的主要情况;(2)审阅底稿的内容;(3)试算底稿各有关数字;(4)确定初次评估和试算稿的内容;(5)复核完毕,如无不同意见,应签章以示负责;如有不同意见,须做出明确的表达,以指示填制人予以补充执行。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实行三级复核制度,即项目经理、部门经理(或签字注册会计师)、主任会计师三级复核制度。复核应当由较高级人员复核较低级人员的工作底稿。
审计人员根据复核意见检查审计工作底稿,确有需要改动,应当另行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并作出书面说明,已经复核审定的审计工作底稿,不得增删或修改。
审计工作底稿的所有权属于接受授权或委托进行审计的单位;审计工作底稿必须归类整理纳入项目审计档案进行管理。各审计单位应建立审计工作底稿保密制度,对审计工作底稿中涉及的商业秘密保密,严格查阅、借阅的规定,未经审计机关负责人批准,不得对外提供。
【本章小结】
审计依据是用以衡量被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是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决定的依据。审计依据既不同于审计证据,也不同于审计准则。审计依据既可以按照不同的来源渠道分类,也可以按照不同的性质分类和不同的衡量对象分类。审计依据具有权威性、层次性、地域性、时效性、相关性等特征。选用适当的审计依据,应遵循从实际出发、把握实质问题、准确可靠等原则。
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正确认定被审计事项的根据,也是进行正确判断、表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决定的基础。因此,审计证据对于修正审计方案,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决定,确认经济责任和控制审计质量有重要的作用。审计证据具有客观性、可靠性、合法性、时间性、重要性、相关性、充分性等特征。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审计证据有实物证据、书面证据、言词证据、环境证据、内部证据、外部证据、亲历证据、检查证据、调查证据、鉴定证据等。审计证据要形成有力的证明力,必须经过收集、鉴定和整理等过程。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审计工作底稿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有业务工作底稿、证据工作底稿,基本工作底稿、项目工作底稿和汇总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有其基本结构和规定的内容,并有一定的编制方法和审核方法。
本章应强调的主要术语是:审计依据、权威性、层次性、地域性、时效性、相关性、审计证明材料、审计证据、审计证据充分性、审计证据适当性、审计证据质量、证据力、证明力、客观性、可靠性、合法性、时间性、重要性、相关性、充分性、实物证据、书面证据、言词证据、环境证据、亲历证据、鉴定证据、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测试原理、审计风险评估、重要性、会计报表错误、会计报表舞弊、审计证据收集、审计证据鉴定、审计证据整理、取证决策、取证模式、取证原则、取证手段、审计工作底稿、管理工作底稿、业务工作底稿、综合类工作底稿、汇总工作底稿、工作底稿设计、工作底稿填制、工作底稿审核等。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审计依据?审计依据有何作用?
2.审计依据与审计证据、审计准则有何区别?
3.如何对审计依据进行分类?
4.审计依据有何特征?如何正确选用适当的审计依据?
5.如何注意审计依据的相关性?财务审计依据与经济效益审计依据有何特点?
6.什么是审计证据?审计证据对于证明事实、形成审计结果和审计决定有何意义?
7.审计证据有何作用?审计证据有何特征?
8.什么是审计证据的证据力和证明力?
9.如何对审计证据的可靠性进行判断?在判断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时,应考虑哪些因素的影响?
10.试述实物证据、书面证据、言词证据、环境证据的含义、特征、作用、搜集方法。
11.试述外部证据、内部证据、亲历证据、检查证据、调查证据和鉴定证据的含义及其来源。
12.为什么要进行取证决策?取证决策包括哪些内容?什么是取证模式?
13.取证要遵循哪几项原则?取证应用哪几种方法?如何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进行取证?
14.什么是审计风险评估?审计风险与重要性有何联系?
15.什么是会计报表的错误和舞弊?它们各自包括哪些内容?
16.取证时应用哪些方面手段?取证应注意哪些方面问题?
17.如何进行审计证据的鉴定?如何对不同类型的证据进行鉴定?
18.什么是审计证据的整理?如何进行审计证据的整理?整理中主要应用哪几种方法?
19.什么是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有何作用?
20.业务工作底稿、证据工作底稿、基本工作底稿、项目工作底稿和汇总工作底稿包括哪些内容?应如何编制?
21.审计工作底稿基本结构包括哪些内容?应如何填制这些内容?
22.如何编制内部控制调查表、会计报表初审情况表、库存现金核对表、银行存款调节表?
23.设计工作底稿应遵循哪几种原则?工作底稿设计方法主要有哪两种?
24.衡量审计工作底稿内容填制的标准有哪些?应填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5.审计工作底稿填制应遵守的要求有哪些?其填制的方法包括哪些内容?应注意哪些问题?
26.怎样进行审计工作底稿的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