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体系由三个层次组成: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和独立审计实务公告,执业规范指南。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与实务公告是注册会计师执行独立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的法定要求,注册会计师执行注册会计师法第14条规定的审计业务,应当遵照执行。执业规范指南是对注册会计师执行独立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的具体指导,注册会计师应当参照执行。从1995年起至2003年5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先后制定了6批独立审计准则项目,包括1个独立审计准则序言,1个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及3个相关基本准则,28个具体准则,10个实务公告和5个执业规范指南,共48个项目。此外,针对不同业务,还发布了3个指导意见,2个审计技术提示和8个规范性文件。最近几年,由于一些会计师事务所牵涉到国内外一些公司相继出现的会计舞弊事件之中,有的陷入旷日持久的法律诉讼,有的被迫关闭。注册会计师到底面临着何种审计风险、造成审计风险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成为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的最大课题。在当前条件下,有必要尽快修订和出台有关准则,为注册会计师防范和控制风险提供技术支持。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向全国发出了4个准则的征求意见稿,即《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会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审计证据》(修订意见稿)、《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9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和《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30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上述准则正式发布后,原具体准则第9号和第20号将被删除,原第1号具体准则将被替换。
(一)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序言
1.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与目标
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其目标是建立执行独立审计业务的权威性标准,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行为;促使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按照统一的执业准则执行独立审计业务;明确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责任;建立与国际审计准则相衔接的中国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准则。
2.独立审计准则的体系
独立审计准则体系包括:(1)独立审计基本准则。是独立审计准则的总纲,是对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基本要求和执业行为的基本规范。(2)具体准则与实务公告。两者均是依据基本准则制定的,前者是执行一般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的具体规范。(3)执业规范指南。它是依据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实务公告制定的,为注册会计师执行具体准则、实务公告提供可操作的指导意见。
3.独立审计准则的约束力
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与实务公告属于法定要求,只要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任务,对外出具审计报告,就要遵照执行;执业规范指南不具有强制性,应当参照执行。
4.独立审计准则的适用范围
独立审计准则适用于注册会计师执行独立审计业务的全过程,适用于以发表审计意见为目的的各单位的审计以及在特定的情况下适用于注册会计师执业其他有关业务。
5.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与咨询组织
执业准则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负责拟订,报财政部批准后执行;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独立审计准则组,负责起草工作;财政部成立中方专家咨询和外方专家咨询组,负责对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与发布、提供咨询服务、修改定稿、发布、修订等程序。
6.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发布与修订等程序
主要包括选定项目、拟订初稿、征求意见、修改定稿、发布、修改等程序。
(二)独立审计基本准则
我国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全文共五章25条。
1.(第一章)总则
制定基本准则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独立审计业务,保证执业质量,明确执业责任;制定基本准则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独立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进行独立审查并发表审计意见;本准则适用于注册会计师对任何单位会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进行的以发表审计意见为目的的独立审计。
2.(第二章)一般准则
独立审计的目的是对被审计的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表达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应具备专门学识与经验,经过适当专业训练,并具有足够的分析、判断能力;注册会计师应当保守商业秘密;保证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审计意见应合理地保证会计报表使用人确定已审计会计报告的可靠程度,但不应被认为是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及其经营效率、效果所做出的承诺。
3.(第三章)外勤准则
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应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应当编制审计计划、做出合理安排;注册会计师在研究、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必要时出具管理建议书;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一般采用抽样审计方法;运用检查、监督、观察、查询及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方法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应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记录审计计划及实施过程、结果及判断的重要事项;审计中应配备相应的业务助手和聘请专家协助;注册会计师对期后事项、或有损失及持续经营能力等重要事项予以关注;注册会计师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不应改变审计目标与范围;审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4.(第四章)报告准则
注册会计师应以审计证据为依据,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应当说明审计范围、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审计依据和它实施的主要审计事项;审计报告应说明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编制的合规性、公允性及一贯性;注册会计师可以出具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四种类型的审计报告,对于后三种类型的报告应说明理由。
5.(第五章)附则
本准则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负责解释,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
与基本准则相关的基本准则,有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质量控制基本准则和后续教育基本准则等。
(三)具体准则和实务公告
我国已发布和正准备发布的具体准则1—30号是:会计报表审计,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计划,审计抽样,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错误与舞弊,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可能删除),审计重要性,分析性复核,利用专家的工作,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期初余额,期后事项,关联方及其交易,持续经营,违反法规行为,与已审计会计报表一同披露的其他信息,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可能删除),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考虑内部审计工作,管理当局声明,与管理当局的沟通,会计估计,存货监盘,函证,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征求意见),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征求意见)等。
我国已发布的实务公告1—10号是:验资,管理建议书,小规模企业审计的特殊考虑,盈利予以审核,合并会计报表审计和特殊考虑,特殊目的业务审计报告,商业银行会计报表审计,银行间函证的程序,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和会计报表审阅等。
(四)执业规范指南
我国已发布1—5号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其名称是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审计工作底稿、验资、小规模企业审计、审计报告等。
四、社会审计准则的国际协调
从历史上看,一个国家的会计职业具有与该国的法律、教育、社会、经济和商业环境相一致,并反映这些环境的特点。各国的环境不同,致使会计职业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因而,会计职业满足社会需要的方式也相差甚大。这些不同点在各国的会计和审计准则中得以反映。
当今世界经济中,由于存在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投资的扩大和跨国公司的增长等因素而使得会计和审计准则趋于统一、协调的可能性加大。首先,寻求协调的强大力量在国际社会中的确存在,这些力量包括跨国公司和国际金融业的扩大,以及必须在规范的、要求统一的环境下从事经营的国际会计公司的出现和影响。其次,会计职业的本身就是广义准则运用的标志,即只要遵守了审计准则的精神,审计师就可以自由进行专业判断。最重要的是,审计要符合国际公认的准则,审计必须被投资者公认为是高质量的。如果审计满足了上述两个条件,也就意味着更有协调的可能。再次,不论广义的准则在国与国之间有何不同,但审计所遵循的审计程序基本相似,这也更加说明了审计协调的可能。最后,人们认为协调正在起作用。如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已公布的20多项国际审计准则、涉及会计和审计问题的3个欧共体法令、欧洲会计师联盟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合作发布的审计准则等,正在影响世界各国或部分国家的会计师职业团体。在协调中当然也存在一些障碍,如政府影响、法律义务、客户差异、竞争环境和对准则的态度等。
协调审计准则主要好处是:使国家金融信息更具可比较性,以清除国际投资流动中的最大障碍之一;当几个审计报告符合不同国家的法律和实践时,可以减少财务信息合并归纳的时间和费用;促进各国审计水平的提高。协调主要方式是统一国际会计公司的执业规则;各国制定准则时,应有国际会计公司参与;各国负责制定审计准则的组织之间应进行信息交换。
【本章小结】
审计准则是执行审计工作时应该遵循的规范。审计准则既是审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直接用来指导审计实践的作业规范。审计准则具有权威性、规范性、可接受性、可操作性和相对稳定性。审计准则为审计人员提供了审计工作规范,为评价审计工作质量提供了衡量尺度,有利于维护公众和审计人员的正当利益,并为审计教育充实了内容。
我国政府审计准则分为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操作指南三个层次。我国《审计基本准则》包括总则、一般准则、作业准则、报告准则、处理、处罚等47条内容,美国《政府审计准则》进行了三次修订,现为8章346条。《国际审计准则指南》有七项内容。《国际组织审计标准》共四章191条。
我国内部审计准则分为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操作指南三个层次,基本准则共六章27条。由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颁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由属性标准、工作标准及实施标准组成,共阐述了五个方面内容。
社会审计准则是用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独立审计业务的行为规范。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包括准则序言、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实务报告等内容。基本准则共五章25条,包括总则、一般准则、外勤准则、报告准则、附则等内容。美国社会审计准则包括一般准则、现场工作准则和报告准则等内容。国际审计准则同样可以分为一般准则、工作准则和报告准则三个部分。
本章应强调的主要术语是审计准则、权威性、规范性、可接受性、可操作性、稳定性、审计规范、准则类规范、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业务类规范、管理类规范、实务标准、属性标准、工作标准、实施标准、独立审计准则、职业道德准则、质量控制准则、责任教育准则、一般准则、作业准则、报告准则、处理和处罚准则、审计承诺、审计听证,外勤准则或现场准则、实务公告等。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审计准则?审计准则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2.审计准则有何特性?建立和完善审计准则有何作用?
3.什么是审计规范?审计规范和审计准则有何异同之处?
4.我国国家审计规范体系有何特点?
5.我国国家审计准则是怎样制订的?其基本框架包括哪些内容?
6.我国审计基本准则包括哪些内容?
7.美国政府审计准则包括哪些内容?和社会审计准则有何异同之处?
8.国际审计准则指南包括哪些内容?国际组织审计标准包括哪些内容?
9.国际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由哪些标准组成?
10.国际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包括哪些内容?
11.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包括哪些组成?
12.我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包括哪些内容?
13.什么是社会审计准则?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包括哪些内容?
14.美国社会审计准则是怎样建立的?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5.简述国际社会审计准则的框架、内容。
16.比较政府与社会审计准则结构与内容,比较中美政府审计准则结构与内容。
17.为什么要进行社会审计准则国际协调?
18.社会审计准则国际协调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