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60600000034

第34章 收入分配上的大转折(1)

随着市场基本面以及企业战略的大转折,各种资源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及其供求也跟着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根据生产条件的分配决定收入分配的基本原理,我们就不难理解:在收入分配领域必定会发生重大的转折。

(第一节)新的重要现象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基本上沿着差距逐渐扩大的方向在演变。但近几年中却出现了几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一、不平等的加速上扬

根据国家公布的数据(资料来源为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下同),笔者计算了几个年份的全国基尼系数(国际上通用的不平等指标):1990年为0.31,2000年为0.40,2003年为0.47。从这几个年份的基尼系数可大致观察出我国不平等发展的状况:

(1)逐渐上升阶段。1990年的0.31,按照国际上的共识,反映了我国的收入差距仍处在合理而较小的状态。从1990年至2000年的10年间,不平等则逐渐上升,但基本上仍属合理范围,直至2000年才正好达到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0。

(2)加速上扬阶段。从2000—2003年的3年间,我国的基尼系数则由0.40而上升为0.47,上升的速度明显加快。由于2004年的相关数据尚未公布,因此无法得知2004年的基尼系数。

二、高级技工的紧缺和“涨价”

2003年制造业集中的长江三角洲出现了高级技工奇缺的现象,不但是熟练技工、就连未毕业的职校学生也被预订一空。与2004年9月全国大学生就业率仅73%的情况相比,职校生的这种“抢手”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严重的供不应求导致技工的身价陡涨。很多高级技工的月薪已超过了硕士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的水平。但即便如此,短期内也引不起供给的相应增加,因此企业的极度饥渴之需仍难以缓解。

案例:技工紧缺身价直逼博士

据2004年6月8日《光明网》载,2003年,长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还不到60%,而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往往还没有毕业就已经被预订一空,绝大多数职业学校的就业率都在95%以上。在苏州,高级钳工的平均月薪超过硕士研究生的平均水平。在浙江奉化举行的“中高级技术人才交流会”上,一家企业愿出30万元年薪招聘一位高级模具技工,这让许多博士生自叹不如。技工的极度短缺已成为长三角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南京市2003届大学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不到60%,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京交通高级技工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9%。明年才毕业的学生中,已有一半被用人单位预订,特别是汽车修理、检测等专业,可谓供不应求。技术工人的待遇也让不少大学本科毕业生羡慕不已。据南京交通高级技工学校介绍,该校的毕业生到一家普通汽修厂,月工资可达1500元,如果到三资企业,至少是3000元。在江苏省无锡新区700多家外商独资企业和合资企业中,普遍存在着“管理人才好找、技术工人难觅”的问题,技工缺口高达上万人。苏州高新区和工业园区现有4000多家企业,每年技工缺口至少在2.5万人。昆山市一些企业甚至喊出了“28万年薪聘高级电焊工”的口号。

2003年,杭州汽轮机厂等浙江10余家企业,最高月薪承诺达6000元,却没有招聘到符合条件的技术工人。在实力和规模跻身全国前列的杭州汽轮机厂,数控技工的缺口大约就有260人左右。某企业为招聘高级塑料模具技工,开出了年薪16万元的高价,但最终因面试者寥寥而没有下文。尖锐的供需矛盾,使得长三角技工成为炙手可热的“抢手货”。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普遍不理想的情况下,“抢人事件”却频频在职业学校上演。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现象有着继续蔓延的趋势。据2005年7月20日的《每日经济新闻》,今年二季度全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上,中高技能人才依然供不应求,如机加生产线工、家用机电产品维修人员、裁剪缝纫工、维修电工等等。

三、“民工荒”

在前面已几次提到了“民工荒”的问题。如果说中高级技工的严重短缺还比较容易理解的话,那么对于普通民工的短缺就会令很多人感到诧异了。多少年来人们所关注、所亟待解决的总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出路太少的问题,关于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仍将长期延续的预测更让人感觉到了这一问题的严峻性。而2004年,继中高技工出现短缺之后,一向多得令人发愁的民工居然也出现了短缺,有的地区缺工达10%,甚至更多。这一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讲,比技工的短缺更值得关注。

案例:民工亦“抢手”

2004年9月9日Business.Sohu.Com所转载的《南方周末》

余力的报道中,生动地记录下了发生在珠三角的“民工荒”景象:

8月23日,凌晨4点,数十辆大巴的抵达打破了清晨的寂静,在深圳市宝安区松岗镇造成一片混乱。900多名来自偏远省份的民工,对于眼前的情景显然没有心理准备———已等候多时的数十家企业代表蜂拥而上,不由分说地把民工和行李往本厂的车上拉。不到一个小时,已有500多人被“抢走”,事先预定好的分配计划完全乱了套,场面一度失控。

“活生生的就是抢人,”一位亲历现场的人力资源主管事后回忆时摇头不已,“大家缺工都缺疯了。”

当地没有人对如此场景真正感到吃惊———在镇上及各厂区的墙上,“急招、急聘”的巨大横幅比比皆是,大小数十家职业介绍所的门前屋内贴满着样式各异的招聘张贴画,公共场所的告示栏则几乎全被招聘信息占领,似乎空气中都弥漫着“缺工”的气息。

今年初以来,突如其来的民工短缺寒流席卷了整个珠江三角洲,其中深圳、东莞受创尤甚。位于深圳与东莞接界的松岗镇,同样身处其中。

根据官方披露的数据,深圳缺工30万人,东莞20万人,整个珠三角缺口在100万人左右,主要以缺技工为主。而行业中的人却纷纷认为,真实数字恐怕要高出许多,而且,与官方的解释相左的现实是,“技工是一如既往地缺,今年的问题是大规模地缺普工。”

现实确是如此。当日在松岗被争抢的900民工,并不是经过专门培训的技术人才,他们仅仅是30岁以下的普通农民,绝大部分是第一次出远门,甚至许多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一个极端的例子是:“有11个人从同一村子里来,其中初中文化的只有3个。”

在当地的顺业职业介绍所,电脑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共有2600多家企业在这里登记招聘普工,每家少则需要10人,多则数百人,累计需要近10万人。负责人孙成悟说,“我们只能满足20%的需求”,而往年的这个数字在70%到90%之间。

缺少工人,已危及当地的制造业。一位电子企业的主管估计,今年他们行业用工需求约增加了10%—20%,缺口有三到四成,已经影响到了订单。“没有工人,接单也心虚。”压力之下,民工前所未有地成为了稀缺资源,成为被争抢的对象。与此同时,内地劳务部门派驻的代表也前所未有地成了企业的座上宾,“往年都是我们求企业给民工安排工作,甚至要付回扣。今年整个颠倒过来了,变成他们请我们吃饭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劳务代表形容道,这样的变化“有些让人反应不过来”。

以上描述的是两个意义相反的现象:第一小节记录的是收入不平等的持续和加速上升,后两小节则记录了近两年内所发生的劳动力供不应求以及工资上升的新现象。为了更好地理解两者的关系,接下来先来探讨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

(第二节)新现象的成因

一、不平等扩大的原因

从1990—2000年的10年间,全国的基尼系数由0.31扩大到0.40,增幅为29%。而从2000年到2003年的3年间,基尼系数又由0.40扩大到0.47,增幅为16.5%,显示了先缓后速的提升态势。造成这种态势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

1.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上的先缓后速

1990年、2000年及2003年的城乡收入差距分别为2.22倍、2.80倍和3.46倍。其中从1990—2000年的10年间,这一倍数增加了26.13%,而从2000—2003年的3年间却增加了23.57%。这显示出了更为明显的先缓后速的增长态势。由于全国最富的20%人口基本上在城市,而最穷的20%人口基本上都在农村,因而城乡收入差距越大,反映全国不平等状况的基尼系数也必然越大。当城乡收入差距出现了先缓后速的增长态势时,全国基尼系数也自然会出现相应的增长态势。

2.城市化以及城镇内部不平等的增长

我国城乡人口的比重,1990年是26.41∶73.59,2000年是36.22∶63.78,2003年是40.53∶59.47。可见,城乡人口之间出现了稳定的彼消此长的变化。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对于全国的不平等究竟会起怎样的作用呢?答案取决于城乡内部的不平等状况。

据笔者计算,1990年、2000年及2003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18、0.26和0.34。其中,2000年相比于1990年,在10年间增加了44%。而2003年相比于2000年,则仅在3年间就增加了31%,可见不平等有加速上扬之势。农村的情况,由于《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与城镇的数据缺乏可比性,为准确起见,这里采用了2004年6月22日《上海证券报》刊登的国家统计局严先溥先生文章中的计算结果,其中1990年为0.32,2000年为0.35,2003年为0.37。其中,前一个10年中增幅为9%,后一个3年中增幅为5.7%。

与城镇相比,后者在不平等扩大的势头上明显较弱。

综上所述,当人口源源不断地由不平等增势渐弱的农村而进入差距加速扩大的城镇时,全国的不平等必然也会有一个相应的扩大过程。同时由于全国最穷的阶层(比如最穷的20%人口)集中于农村、而最富的阶层(比如最富的20%人口)集中于城镇,因此当城镇内部出现了不平等的加速增长时(表现为最富人口收入的更快增长),反映全国不平等的基尼系数自然也会加速增长。

二、高级技工短缺的原因

近几年来所出现的高级技工的普遍性短缺,从需求方面看,显然与沿海地区制造业发展的持续升温有关。如今,越来越多的贴着“中国制造”标志的产品漂洋过海,销往世界各地。长三角地区一直是“中国制造”的主力军,由此而对高级技工产生更大的需求也是很好理解的。但问题却出在“有行无市”上。据报道,南京市每年高级技工的需求量在10万人以上,而实际培养能力只有1万多人。目前,南京市56.2万名职业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仅占7%,技师占1%,而高级技师更是凤毛麟角,只有99人,占万分之二都不到,且大多已经退居二线或退休在家。即使在装备制造业实力颇为雄厚的上海市,高级技工占技工总数的比例也只有6.2%,这与发达国家高达30%—40%的比例相去甚远。上海市职业介绍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04年一季度上海市高级技工招聘岗位数量是求职人数的12倍,而技师的招聘岗位数量竟达到求职人数的20倍之多。由此可见,严重的短缺主要来自供给方面。这方面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

1.职校生源的严重短缺

尽管全国各地设有3790多所技工学校,可是每年招生时许多学校都门可罗雀、少人问津。“九五”期间,当高校和高中招生分别以150%、140%的实绩而超额完成计划时,中专和职业高中却只完成了招生计划的80%。由于生源枯竭,长三角不少职高、技校不得不改换门庭,承包给别人搞电脑培训、家具展销,有的干脆关门大吉。

2.鄙视体力劳动的倾向

职校生源的不足,除了学校本身的原因外,主要与社会上普遍地鄙视体力劳动、认为当工人“没出息”的倾向有关。绝大多数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大学,而不是读技校当工人。就业市场与招工选拔中也普遍地存在着重大学轻职校、重学位轻实干、重通才轻技术的倾向。这些因素的合力便导致了每年问津高职、中专技校的考生寥寥无几的现象。加上近几年来普通高校的扩招,更是将众多家长和学生的选择从技校转向大学。

3.企业忽略技术培训

不少企业对于工人的技术培训也缺乏应有的重视。有不少企业宁肯花上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高薪聘请技术专家,也不愿花几百元去培训一名技工。这种做法不仅出于急功近利,也与唯恐职工“跳槽”、为他人做嫁衣的担心有关。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企业越不重视员工的培养、员工的忠诚度就越低,而员工忠诚度越低、企业就越不愿做培训。事实上问题出在企业为什么得不到员工的忠诚上,而不在于员工是否拥有“跳槽”的资本。

4.人心浮躁长期以来,成功而富裕的金领和白领形象总是舆论和媒体宣传的重心。经此熏陶而长大的年轻人也往往有着急于发财和出人头地的心态。这种心态之下,当上白领尚嫌挣钱太慢、风光不够,至于终日与机器打交道的蓝领就更没人看得上了。72岁的章煦平是苏州制造箭杆织机上的箭杆头零件方面的专家,可如今却面临着无合适传人的窘境。他坦言道,现在真正能在一线刻苦钻研的年轻人少得可怜。一门技术往往要经过四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全掌握,而一些学徒们常常会因耐不住寂寞而中途放弃,从而使得一线的技术工人少而又少。

三、“民工荒”的原因

同时出现于珠三角、福建、长三角的民工荒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因可分别从两个层次来找。

1.表层原因:需求的特殊性

根据媒体所报道的情况,可以发现: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方面、而非供给方面。

(1)需求的迅速增加。民工的短缺,既可以是供给减少或需求增加所致,也可以是供给增长落后于需求增长所致。从这一次民工荒的具体情况看,主要是因为需求增长过快所致。

根据四川、湖南、安徽、山东等劳务输出大省的主管官员和劳务管理人员的分析,各地并没有出现民工大规模回流的现象,外出民工的数量保持了与过去几年差不多的增长。众多受访民工也向记者证实,他们的同乡和亲友还是“能出来的都出来了”,重回土地的人也有,但到目前为止并不普遍。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显示,2004年上半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8009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70万人,同比增长4.8%,与过去几年平均5%左右的增长率基本相同。

由此可见,民工的供给并无明显的变化。

同类推荐
  • 富世绘

    富世绘

    叶檀作序推荐说:“这本图书是中国新富阶层生动的镜像,读这些文字更像看一部关于中国新富阶层的纪录片。不同主角的“出生”、成长,甚至八卦娱乐到剪光头发,从个人悲欢到群体浮沉都跃然纸上。”这是一本个性鲜明的中国富人“浮世绘”,它选取的更多是中国快速造富之后,作为个体富人的剧烈适应或者被适应的过程描述和分析。整本书的写作,除有趣的富裕阶层故事外,调侃里亦有严肃的观察,松散的故事里有严密的财富逻辑。”
  • 中心城市营销

    中心城市营销

    本书通过对宁夏沿黄河城市群的分析,以战略营销的角度对宁夏沿黄河城市群今后的战略规划、城市定位、形象品牌推广等发展重点指明了方向,对城市营销理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梳理,提出了城市合作营销的思路和城市营销的管理框架。
  • 我们房地产这些年

    我们房地产这些年

    本书记录了我国房地产业30年来的成长与发展,揭示出在城市化进程浪潮中房地产业作为城市建设管理面临的诸多新课题,为我国的城市管理研究和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 经济学教程

    经济学教程

    本书主要对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基本原理及学习经济学的意义等方面作了简明的介绍。本书的特点是:1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定位为初级经济学水平;2简明、通俗,以简明的语言和扼要的篇幅阐述艰深的经济学理论;3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经济学近年来的发展趋势;4每章均以“参考资料”和“案例分析”帮助读者理解经济学原理,使抽象的经济学理论变得生动有趣。
  • 世界货币大战

    世界货币大战

    这部书从货币博弈的角度重新演绎了世界金融发展史,详细介绍了鲜为人知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及其对世界金融业的影响、国际银行家与美国百年战争的关系、美联储的实际操控者、一战与大衰退及其幕后的神秘制造者、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亚洲金融风暴的过程与影响、日本股市崩盘及中国的借鉴意义、恐怖主义袭击及引起的股市动荡、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阴谋、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影响、经济全球化下的金融争斗等等,并大胆前瞻了未来全球金融的新格局。这本书开创的新视角挑战了世界传统的货币发展机理及其货币关系的决定机制,并说明了金融是21世纪经济博弈的夺命武器,谁能熟练地掌握它,谁将获得最后的胜利。
热门推荐
  • 豪门盛婚:冷魅BOSS甜萌妻

    豪门盛婚:冷魅BOSS甜萌妻

    “你刮花我的车打算怎么赔?”“嫁给你好不好?”他抓住她的小手,眼神鄙夷,“顾小姐对自己是不是太自信了一些,想嫁本少的人,外面还排着长龙。”“那我插队啊。”这狂妄的男人还真以为她对他有兴趣?不好意思,她只想要他脖子上戴着的东西罢了!这女人好大的野心,竟然想做他的老婆?那他要看她够不够格了。“想要这东西?让本少高兴了……就给你。”谁知后来的结果是这样的——他送她鸽笼蛋钻戒?不稀罕!送来自英皇室的稀世项链?没兴趣!荷兰空运的鲜花?不高兴看!
  • 盘古勾玉

    盘古勾玉

    一代风水大师的儿子伍铭。但却是一个非常悲剧的小人物,一个偶然的情况下获得了时光倒流的技能。伍铭回到过去改写自己和自己爱人的悲剧...
  • 亿万老公牵回家慢慢养

    亿万老公牵回家慢慢养

    她当初真的是瞎了狗眼,看上这么一个人,本来还觉得他挺温柔的,于是就很傲娇的把他牵回了家当老公养。可是谁想,一牵回家,那个温柔的黎锦哥哥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只有。锦:"老婆,小锦锦饿了。"洛:"走,我们去吃饭。"锦:"老婆我想吃你。"洛:"滚!"锦:"我们一起滚!滚啊!滚啊!"洛:"滚你...啊!"洛:"你无耻,你蛮不讲理,你欺负我!"锦:"我哪里无耻,哪里蛮不讲理,哪里欺负你啦!"洛:"你就是蛮不讲...啊!"洛:"你欺负我!"锦:"......"洛:"我要告诉妈妈你欺负我!啊!"........................说好的温柔呢!都是骗人的!
  • 笔记本神探

    笔记本神探

    这是唯一一本包含许多案子的“单部侦探小说”,因为日本的校园作息制度要比中国宽松,所以时空挪移到日本。
  • 元创者

    元创者

    一个“体弱多病”的网游“废材”穿越到异世界能混成什么样……所向无敌?妻妾成群?小甜甜说:我是主角,我的未来不是梦……“啪啪啪……”林鲸举着皮鞭恶狠狠抽着,边抽边喊:“你的未来不是梦,你的现在也不是梦,只不过是个噩梦而已!”
  • 三生三世不负七

    三生三世不负七

    班级小说,不喜勿喷。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一个女神,有一天,她偷偷跑下了山……
  • 隐婚前夫:离婚请签字

    隐婚前夫:离婚请签字

    自结婚的第二天开始,顾南笙就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那个所谓的丈夫。没想到五年之后他再度出现,竟然是为了让她给自己的绯闻女友搞定离婚官司?顾南笙笑靥如花,掏出另一纸离婚协议书:“老公,我帮你解决情敌,你给我签个字,律师费抵销,这买卖你不亏!”签了字,脱了身,顾南笙本以为自己彻底重获自由,哪知道自家律所里天天少不了前夫的身影。顾南笙怒了:“景少腾,你到底想要做什么,我们已经离婚了!”男人一把揽过她的纤腰,指了指旁边忽闪着大眼睛的小奶包:“儿子说,他还想要一个妹妹……”
  • 奸臣

    奸臣

    赵无忧是个奸相之子,朝野上下都得尊一声“小丞相”。父子两个把持朝政,玩弄权术,所以很多人都想弄死他。穆百里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又是东厂提督。表面恭谨温和,与人为善,其实是吃人不吐骨头的狼,可惜了他这双极是好看的凤眸清润。朝堂风云,各为其主,没有硝烟的战场赌的就是人心。他笑得凛冽,“你输了。”她红了眼眶,“是吗?”很久之后他才明白,那一日的血溅三尺朝堂,才是她给他设的最后的局。只是,他明白得太晚。未知来生相见否?陌上逢却在少年。——赵无忧
  • 异域之龙

    异域之龙

    一个穿越者的不断奋斗在不断的反省之中获得进步在痛苦与磨砺之中挑战众神!
  • 极品公子之落跑娇妻

    极品公子之落跑娇妻

    八年前,他是她的然哥哥,她是他最宠爱的清儿。八年后相见,尹清父亲的公司濒临破产倒闭,尹父逃至国外,她只能请求他的帮助。如今的他,已经是五大商业巨头之一,当年失去的一切,他都重新夺回,唯独她。再相见咄咄逼人,BOSS大人,小心我甩手走人。(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