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59400000007

第7章

“我敢肯定,整件事全部都是政府惹出来的!”弗雷德·格林说,“要是哪天这事被弄清楚了,发现政府也在其中插了一脚,我可一点儿都不吃惊。可能你们并不是要让所有的死者复生,但是,我打赌五角大楼的那帮家伙肯定知道,要是那些死了的士兵都能活过来,他们就赚翻了。”弗雷德闭紧嘴巴,仿佛准备让自己新一轮的攻击更有力量。他张开双臂,好像要把整个教堂都纳入自己的思路中。“你们难道看不明白吗?你们派一支军队上战场,‘砰’的一声,一个士兵中了弹,然后你们只要按一个按钮,或者给他扎一针,他就又站起来,手里端着枪,冲向刚才崩了他的那个混蛋!这他妈就是你们的末日武器!”

人们点点头,好像已经被他说服了。最起码,他的话已经引起了他们对政府的怀疑。

贝拉米探员平静地等到人们听完这个老头的话,才开口说道:“的确是末日武器,格林先生,给人们带来噩梦。想想吧,前一分钟还是个死人,后一分钟就能复活,然后又被射杀。你们有多少人愿意报名干这事?反正我肯定不会报名。”

“你错了,格林先生,我们的政府虽然很强大,但绝对操控不了这种事,就像他们无法操控太阳发光一样。我们要做的只是避免自己遭受伤害,仅此而已。我们只是希望能有所进展。”

这真是个好词:进展。只要你觉得紧张,就会忍不住用这个词来遮掩。这种词很安全,即便跟你父母说,也不用担心。

人们又看着弗雷德·格林。他并没有说出像“进展”一样让人放心的词,他只是站着不动,看起来苍老、渺小而且愤怒。

彼得斯牧师挪动着自己庞大的身躯,站到贝拉米探员右边。

贝拉米探员是政府中最差劲的那类人:他是个诚实的人。公务员绝对不能告诉公众,政府对某件事情不了解。如果政府都不了解,那么到底还有谁能了解呢?至少,政府应该体面地撒个谎,假装一切都尽在掌握。任何时候,都要假装他们能够采取某种神奇的解决之道,或者决定性的军事行动。就复生者这件事来说,简简单单一次新闻发布会就够了:总统穿一件毛衣,坐在壁炉边,一边抽着烟斗,一边耐心温柔地说:“我有你们需要的答案,一切都会好的。”

但是贝拉米探员跟其他人一样对这件事一无所知,而且他一点也不因此觉得羞愧。

“该死的蠢货。”弗雷德说完,转身就走,人群也立即散开,给他让出一条道来。

弗雷德·格林走了之后,教堂中的人群按照南方特有的方式平静下来。大家轮流发言,向调查局官员和牧师两个人提问。问题并不新鲜,任何人、任何地点、任何国家、任何教堂和市政厅,以及任何网络论坛和聊天室,都会出现同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被太多人问过太多次,变得十分枯燥。

针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也同样无趣,无非是下面三句:我们不知道;我们需要时间;请耐心等待。回答问题时,牧师和公务员倒是一对完美搭档。一个负责引导人们的公民责任感,另一个则唤起大家的精神追求。要不是他们配合默契,还真是很难想象镇上这些人都能折腾出什么样的事情来,因为,威尔逊一家突然从教堂后面的餐厅里走了出来。

他们已经在餐厅里住了一周左右,几乎没什么人见过他们,也没人说起过。

吉姆和康妮·威尔逊,还有他们的两个孩子,汤米和汉娜,是阿卡迪亚全镇人最大的哀痛和愧疚。

阿卡迪亚镇上从未发生过谋杀案。

但只有这一家人的案子是个例外。很多年前,威尔逊一家人在他们自己的屋子里遭遇枪杀,凶手至今逍遥法外,人们对此众说纷纭。起先,很多人认为是一个叫本·沃特森的流浪汉干的,他好像没有家人,总是在各个小镇之间流浪,就像迁徙的鸟。他通常在冬天游荡到阿卡迪亚,占据某家人的谷仓,希望尽量待久一些而不被主人发现。但大家都觉得他不是那种暴力的人,而且威尔逊一家遇害的时候,本·沃特森正在两个镇子之外的监狱里,因为在公众场合酗酒而坐牢。

后来还传出一些其他说法,不过一个比一个更不靠谱。甚至有人说是因为秘密的婚外恋,有时候说是吉姆的错,有时候又说是康妮的错。不过这个说法也没持续多长时间,因为大家都知道,吉姆不是在上班就是在教堂,要不就待在家里;而康妮不是在家里,就是去了教堂,或者和孩子们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大家都知道吉姆和康妮从高中起就是一对恋人,从没有分开过。

出轨根本不可能发生在他们身上。

这一家人活着的时候,露西尔和夫妻俩都走得很近。吉姆跟镇上其他一些人不同,没有对自家的亲戚关系作过什么研究。当露西尔告诉吉姆,自己和吉姆的姨婆是同一人(不过她记不得那人的名字)时,他欣然接受了。露西尔有时候会邀请他们,他们就会去拜访。

谁也不会拒绝亲戚的款待。

在露西尔看来——直到这家人死了好几年以后,她才真正意识到这一点——亲眼看着吉姆和康妮生活、工作以及养育孩子,就相当于亲眼目睹她自己本来应该过上的那种生活。雅各布的死,将这样的生活从她生命中夺走了。

威尔逊一家已经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她怎能不把他们当作家人呢?

威尔逊一家被谋杀之后的漫长日子里,镇上的人在他们特有的沉默中达成了一个共识——凶手不可能是阿卡迪亚人,一定是某个外乡人。谋杀这种事情只有其他地方的人才干得出,也许是有人发现了地图上这个特别的隐秘地点,发现人们都过着平静的生活,所以他才来此犯案,结束了一直以来的和平与安宁。

教堂中的人群深思着,沉默着,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家人一个接一个地从教堂后的门口走出来:吉姆和康妮在前面,小汤米和汉娜安静地跟在后面。人群就像稠乎乎的面糊一样分开了。

吉姆·威尔逊刚过三十五岁,还很年轻,有着金色的头发、宽宽的肩膀和方正而坚定的下巴。他看上去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人,总是能为人们带来新东西。他的身上有一股力量,足以与人类与生俱来的堕落相抗衡,从而也更加有所作为。正因为这样,他活着的时候,镇上的人都很喜欢他。他简直就是阿卡迪亚镇居民的典型形象:勤奋有礼、颇有教养的南方人。但是现在,他以复生者的身份出现了,镇上有些人的反应便截然不同,甚至连他们自己也没有预料到。

“你们面临着一个大问题,”吉姆低声说,“你们今晚早些时候问过的问题,到现在还没解决呢:你们到底打算怎么处置我们?”

彼得斯牧师插嘴说:“行了,没人打算‘处置’你们。你们是人,你们得有地方住,我们已经给你们找了个地方。”

“他们不能永远待在这里吧。”有人说。其他人嘀嘀咕咕地表示赞成:“总得想办法处理他们。”

“我只是想说谢谢你。”吉姆·威尔逊说。他本来有好多话要说,但是在阿卡迪亚全镇居民的众目睽睽之下,现在全说不出口。有些人的目光多少有些敌意。“我只是……只是想说谢谢你。”吉姆·威尔逊又重复一遍。然后他转过身,带着全家人从进来的原路出去了。

接下来,大家似乎都有些为难,不知道该问什么、说什么,或讨论什么。他们磨叽了好一会儿,偶尔嘀咕耳语两句,都说不出个所以然。大家突然都感到疲惫而沉重。

人们鱼贯而出离开教堂,贝拉米探员逐一给了他们一通安慰。他们经过身边的时候,他跟他们握手;他们问起来,他就说自己会尽一切努力,搞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他告诉他们自己会留下来,“直到事情水落石出为止”。

人们正是指望政府能解决这件事,于是他们暂且将恐惧和怀疑先放在一边。

最后,那里只剩下牧师、他的妻子和威尔逊一家人。这家人生怕再引起更多麻烦,便一直安安静静在教堂后面自己的房间里待着——让所有人都眼不见,心不烦,就好像他们从没回来过。

“我猜弗雷德有一箩筐话要说。”哈罗德说话时,露西尔已经坐进卡车里了。为了给雅各布扣上安全带,她两只手费劲地拧了半天,正一肚子火。

“怎么这么……这么难弄啊!”安全带“啪”的一声扣上了,她的抱怨也戛然而止。她扭了扭窗户的把手,来回折腾了好几次,终于把窗户打开了。露西尔一下把胳膊抱在胸前。

哈罗德打上火,汽车轰鸣着发动了。“我看,雅各布,你妈这是又咬着舌头了。她大概整个大会期间都没说一句话吧,是不是?”

“是的,先生。”雅各布一边说,一边笑着抬头看着爸爸。

“别这样,”露西尔说,“你俩不要这样!”

“她那么能说,但是根本没有说话机会,你知道这对她有什么影响,对不对?你还记得吗?”

“是的,先生。”

“我没跟你俩开玩笑,”露西尔说着,自己也忍不住被逗乐了,“否则我可下车了,让你们再也找不到我。”

“有其他人逮着机会说什么惊世骇俗的话吗?”

“世界末日。”

“呃……这个嘛,这个词绝对惊世骇俗。你在教堂里面耗的时间太长,‘世界末日’就该来了,所以我从不去教堂。”

“哈罗德·哈格雷夫!”

“牧师还好吗?我看不上他的信仰,不过这个密西西比小伙子人还不错。”

“他还给了我糖。”雅各布说。

“他真是个好人,是吧?”哈罗德说着,加了把劲将卡车开上一个斜坡,向回家的方向驶去,“他是个好人,对不对?”

教堂里又安静下来。彼得斯牧师走进自己的小办公室,坐在深色的木头书桌前。远处,一辆卡车正咔哒咔哒从路上开了过去。一切都简简单单的,这样最好了。

那封信就躺在书桌的一个抽屉里,上面还有成堆的书本、等着他签字的文件、各种没写完的布道词,以及所有慢慢在办公室里堆积起来的东西。远处墙角边的一盏旧台灯给整个房间罩上了不太明亮的琥珀色光芒。沿着墙放着一排书架,彼得斯牧师的那些书把书架挤得满满当当。这段日子,这些书籍给了他些许安慰。但是,那一封信却让所有的一切前功尽弃,让书本上的那些话变得毫无意义。

信上写道:

亲爱的罗伯特·彼得斯先生:

国际复生调查局通知您,一位名为伊丽莎白·宾奇的复生者正在积极地寻找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复生者首先要寻找的是他们的家人。同时,根据我局的政策,复生者不得从我局获取他们家庭之外成员的信息。但是,宾奇小姐强烈希望找到您的住处。因此,根据复生者管理制度第21章第17款,我局特此通知。

彼得斯牧师盯着这封信,好像是第一次看到一样,对自己的整个人生都产生了怀疑。

让·里多

“你应该找个年轻姑娘。”她对让说,“这些事她能够帮上你的忙。”她坐在一张铁支架的小床上,装出生气的样子,“你现在成名人了,而我只是个碍事的老太太。”

年轻的艺术家从房间另一头走过来,跪在她身边,把头靠在她的大腿上,吻着她的手心,这反倒让她意识到自己的双手已经满是皱纹,而且最近几年连老人斑都出来了。“还不是因为你?”他说。

三十多年前,他曾经是她生命的一部分——很久以前,她一路磕磕绊绊上完大学,误打误撞遇到了一位落魄画家的作品。一九二一年一个温暖的夏夜,这位画家在巴黎死于一场车祸。现在她得到了他,不仅是他的爱,而且完完全全得到了他的肉体。正是这一点让她害怕。

屋外,街道终于安静下来,人群已经被警察驱散。

“如果当年我也能这么出名的话,”他说,“也许我的生活就会不一样了。”

“艺术家只有死了以后才会得到认可,”她笑了笑,摸摸他的头发,“谁能想到还有人会死而复生,欣赏自己的艺术成就?”

她花了好多年时间研究他的作品、他的人生,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她竟然会陪在他身边,就像现在这样,嗅到他的气息,感受到他下巴上细细的扎人的胡子。他特别想留胡子,但是好不容易才长出一根来。他们整夜不睡,什么都聊,只是不提他的艺术,因为媒体已经谈得够多了。其中最为大家熟知的新闻标题就是:让·里多——艺术家复生。

他是众多艺术家中第一位复生的,文章中说:“一位天才雕塑家复生了!过不了多久,艺术大师们就会纷纷回到我们这个世界。”

所以他现在出名了。他一个世纪以前的作品,那些当时仅仅卖了几百法郎的作品,现在已经卖到了好几百万。而且还有了一批粉丝。

但是让只想要玛丽莎。

“是你让我得以存在,”说着,他将脑袋依偎进她两腿间,就像一只小猫,“当我的作品无人问津时,是你让它们延续了下来。”

“我只是为你代管这些作品。”她说完,用手腕将几根松散的头发从脸前拂开——她的头发已经有些花白,而且日渐稀疏,“仅此而已,对吧?”

他抬起头,用那双宁静的蓝色眼眸看着她。她曾经研究多年的他的照片都是黑白的,画面粗糙,但是即便如此,她也知道这双眼睛有着特别美丽的蓝色。“我不在乎我们的年龄,”他说,“我只是个资质平庸的艺术家,现在我知道,我那些作品的唯一用途就是指引着我找到你。”

然后他吻了她。

同类推荐
  • 梦中的阿肯

    梦中的阿肯

    暴发户阿肯在赌局中输得倾家荡产,厄运让他患上精神病并被强制送进医院。一天,他发现自己拥有了进入他人梦境的能力,开始走进其他人的生命,揭开令人咂舌的秘密,其中不乏巨星、天才、被性侵的女童、被拐卖者以及同性恋。在形形色色的人物中周转后,他揭开了自己天大的秘密。
  • 堂吉诃德(上)

    堂吉诃德(上)

    小说描写一个穷乡绅读骑士传奇入了迷,决心复活中古时代的游侠骑士制。他化名堂吉诃德,穿上古老的盔甲,骑上一匹瘦马,带上农民桑丘做侍从,出门游侠。一路把风车当巨人,把羊群当军队,吃了不少苦头,闹了不少笑话,最后无功而返。临终醒悟。小说深刻地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理想,主人公成为世界文学史及社会思想史上不朽的典型。几个世纪以来,千百万读者不断从中吸取思想上、创作上和审美愉悦上的营养。
  • 2013年短篇小说排行榜

    2013年短篇小说排行榜

    包括《大雨如注》、《人群里有没有王元木》、《某年的枪声》、《喷泉》、《透明》、《酒疯子》、《蹲下时看到了什么》、《瑜伽》、《哭河》、《夜空晴朗》、《典当奇闻》等文章。本书贴近现实,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构思灵巧,代表着中国当代短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
  • 野酸枣

    野酸枣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作者通过对自己母亲、家乡以及周围朋友的怀念,抒发了作者真挚的感情,描写了周围的人和事、真实感人。比如对母亲的描写,通过几件小事反映了农村妇女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 父亲的战争

    父亲的战争

    《父亲的战争》的构思初衷,则试图通过一群生动的人物,重塑在共和国诞生之初那场伟大的剿匪运动中的一代无名英雄,是他们在一次次的短兵相接和血肉相搏中,真正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匪的历史。同样。《父亲的战争》也将通过对不同匪类的刻画,重新诠释旧中国形成而遗留的各种人生悲剧。
热门推荐
  • 不见竹马弄青梅

    不见竹马弄青梅

    不过是哥哥,他知道。自十三岁起,她便处处宣扬,他是她哥哥。他,沈谦。她,莫小晰。他们相识于父母单位的幼儿园,从三岁,她之于他,就是特别的。最后他却只能挽起另一个女子的手,步入礼堂。那一夜她在礼堂外看他,看他温文尔雅,看他风度翩翩。这一生他都是她的哥哥,少年时曾经懵懂的情愫,未曾开始,已经结束。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这样的情谊,他与她,却在最好的年岁里路过了彼此。
  • 凝夜紫

    凝夜紫

    “你可知我此生最大的心愿?”“不知。”“淡饭粗茶,小楼烟花,琴中作画,双人成家。”一夕穿越,兄妹两人深宫谋生。若只是小角色还好,但是……“这是什么?贵妃辞职书?贵妃要告老还乡?不批!”嗷嗷,皇上您的宠爱臣妾消受不起啊~~“子夜哥哥,等我成年就嫁给你好不好。”嘤嘤,公主末将对小自己五岁的您没兴趣啊~~奈何皇上公主权势大,想翻身?先成亲!
  • 噬道魔君

    噬道魔君

    损人利己,是为魔。损人不利己,是为邪魔。损己利人,是为魔君。这是一个被称为魔的君子,自强不息,以厚德载物,步步生莲,登顶九洲之巅的故事。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和谐视域下的高校学生工作

    和谐视域下的高校学生工作

    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学生的整体素质。
  •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1卷)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1卷)

    微型小说,在我国虽然自古有之,如《世说新语》《唐元话本》《聊斋志异》等,但一直属于短篇小说的范畴,未能从短篇小说中独立出来。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读者没时间看长篇大论,喜欢看短小精悍的小说。微型小说便很快盛兴繁荣起来,受到读者的喜爱。因而一些报刊纷纷开辟微型小说栏目,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发表微型小说的报刊有两千家左右,每年发表的微型小说达七八万篇。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以微型小说是一种独立的文体的眼光,重新审视了过去混杂在短篇小说中的微型作品,精心筛选了一个世纪以来的微型小说经典佳作。较之近来出版的一些标榜微型小说经典选集,更具有综合性、经典性和权威性。
  • 舰娘之提督厨

    舰娘之提督厨

    王雨:“我是一个提督,是兼职厨师。”舰娘:“......”王雨:“我是一个厨师,是一个提督。”......:“......”王雨:“我是一个男人,是一个厨师,是一个提督。”书友qq群:365466405
  • 薄荷之白砂糖女孩

    薄荷之白砂糖女孩

    校园内校花校草之间曲折爱情魔幻故事,加萌宠变身高贵女王。
  • 刀锋烈

    刀锋烈

    地球人的星际战舰误入修真世界,战舰和武器被毁,所有人却毫发无伤。二十万地球精英,赤手空拳在险恶的异世界上苟延残喘,却因无法适应环境而不断死亡,最后仅剩三千人。这三千人,被土著人称为“苍夷部落”。苍夷部落中,一位少年碰巧踏上了修炼之途,虽历尽艰险,却从不放弃,终于成就星空中的一段传奇。他的武器,是一把刀。他的性子,外表温润如水,内里却暴烈如刀。道义所指,即刀锋所向,任尔仙佛神圣,先吃我一刀再说!
  • 心语如丝

    心语如丝

    本书是一部散文随笔集,作品分为“心语如丝”和“闲暇小语”两个部分。在书中,作者以一位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眼光,从生活中的细微之处着眼,着力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书中文章多以其在西安的生活、工作为主,文笔细腻唯美,具有较强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