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07000000031

第31章 秉持史德逆境潜心向学(10)

我们现在有机会去参加人民公社运动,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所以,我们同学们开宗明义第一课是什么呢?就是参加人民公社运动。这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第一个大步骤。有了这个实践,就给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培养自己成为又红又专的理论干部的任务,打下了一个极好的基础。”

接着,9月27日,党史系何干之、胡华等14人赴徐水参观。胡华候车之际,抄录北京永定门火车站壁上诗:“炮震山谷响四方,建设山区人人忙,万丈深沟拦河水,高山顶上人造江,耳听江南好地方,眼看我乡变苏杭。”10月19日晚10时半,他们又出发赴河南郑州、信阳参观。胡华途中记道:“晚上从北京出发,一觉醒来,火车已到邢台。沿途只见小高炉炼铁和土炉炼钢,烈焰冲天,人群遍地。席棚鳞次栉比。村村旁边野地上都是这种现象,显见人们是在昼夜猛干。黑色的煤炭堆成了城墙和小山,这真是全民炼钢铁的壮丽图画。火车过安阳后,两边是一片棉桃的海洋。点点白色的棉桃好像是这海洋中的波纹浪花。一队队妇女则游泳在这棉之海洋中采摘棉花。牛车满载,骆绎不绝,行进在田间路上。这一切使人想起1948年解放战争全民总动员的情景,敌人说那是‘人海战术’,美蒋处在了全民包围中。现在是全民关于钢铁和粮食的‘人海战术’了。”

进入河南后,何干之、胡华一行听了郑州市委介绍郑州市的情况是:

“一、城市人民共产主义觉悟提高了;二、出现了城市办工业的高潮;三、经济上协作的要求迫切了;四、红专大学的出现;五、城市人民在生产中,要求生活集体化。以上的五个变化,反映在领导上的问题就是现有组织形式和形势任务的不相适应……”接着他们又听河南农村工作部介绍全省情况是:“农村参加人民公社占99.9%,城市参加公社96.5%”。郑州大学介绍说:“自从信阳州公社化以后,主席肯定下来。郑州先在机械学校和清真寺街试点。在8月16至19日农村包围城市的形势下,郑州也公社化了。我校党委研究后,首先向党团员进行教育,又向家属教育,通过大字报、开大会,进行登记。然后开社员大会,通过简章而建立起来。现在郑大单独成社,社校两套组织。也是工农商学兵,但与农村有所不同。学校是事业单位……学校成立公社后,最大变化是生活集体化,家属劳动社会化。家里白天都没有人,个人生活方面活动很少。小孩有病入隔离室,女同志就不用操心了。学生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接着他们在郑州参观农学院人民公社、小麦丰产展览会、农业机械化学校、一炉三口反射炉、清真寺人民公社、社会主义大院等。

10月23日上午,河南省委文教部学教处郭处长介绍道:“原计划在5年内普及小学初中教育。1月间,沧口县提出今年普及,但要师资。三月间,登封会议提出‘七统一’文教和工农业统一在党委领导下,到五月基本普及了扫盲和中小学。登封会议发现了红专学校‘统一学文化,分系学技术,能者为师,就地取材。工业系、机械系、农药系都有,和生产相结合……’康生来电话肯定。7月发展成红专大学,全省发展五六百万学生……反‘潘阎王’(潘复生等),学校经过整风反右,到8月底民办大学有31600余所……”

10月25日,何干之、胡华一行参观信阳市五里屯钢铁基地。全市12万人,有1万余人炼钢铁。晚,听信阳地委农工部介绍全区建立公社的情况为:1.两条道路的斗争;2.改变分配办法,实行粮食供给制问题;3.生产管理;4.生活集体化,食堂和福利。26日,参观商城灯塔人民公社。27日,参观商城超英人民公社。28日上午,访问超英社燎原团特等劳模江品山团长;下午参观化肥厂;访问学生模范。30日夜3时半起床,乘车于7时半到遂平县参观。下午1时,县委报告该县公社化经过。31日,自遂平到滚龙沟听大队长讲话。11月1日,到下宋先看小麦实验田;后看其人民医院。胡华作《登临商城大别山有感》:

为访公社来名山,英雄气概展眼前。

当年革命血染地,如今炼铁红烧天。

此行,胡华见到了曾经担任河南大学领导、时任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的郭晓棠。郭在华北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建校初期与胡华一起工作,均有实事求是的理论作风。老战友相见,携手漫步郑州街头,胡华关心地问到河南省反潘复生事件的内情。郭晓棠向胡华介绍了潘的情况并谈起,郭本人去年对河南大学反右派运动表态,决不可能有那么多坏人!决心要回河南大学,去说服那些头脑发热的干部,并对一些有关的事情进行澄清。当他把请求回河大的想法写信向时为省委第一书记潘复生汇报。潘制止了他。然而潘本人却因自1957年以来反对“浮夸风”,和副书记杨珏、副秘书长王庭栋一起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时称“反潘杨王(潘阎王)事件”。1958年5月,中央决定撤销潘复生省委第一书记职务。

胡华此行拟出了科研题目:“1.人民公社由集体所有制过渡到全民所有制的若干问题;2.人民公社消灭残存的私有制后的分配制度和分配问题(半供给、供给、按劳);3.人民公社的积累和消费的比例研究;4.办食堂的问题和经验;5.农村公社化运动后的人民内部矛盾。”这段时间胡华记道:“党史系学生思想:一、轻视体力劳动:1.不愿永久做普通(体力)劳动者,会把知识丢了;2.农民艰苦劳动太可怜。二、质疑供给制:1.供给制后,生活下降,花钱不自由,打醋的钱不能买油;2.毕业后,一生拿不到工资,太遗憾了。没有讲师、教授好当,手表、收音机、爱人、小家庭均破产了。三、关于家庭:1.母爱是天性,送托儿所不如自己带;2.孩子生下给挂个牌子,父母不带,以后孩子会认不得父母了;3.把自己的父母送进幸福院(养老院),其实是不幸福的;4.将来家庭也没有什么意思,不如不结婚。四、关于资产阶级法权:取消了‘教授’、‘博士’,没有了奔头,振作不起来,反正都是普通劳动者,何必动脑筋,用功读书。”

进入暑期,中共党史系被打成“右派”或“中右”的分子逐一接受处分,下放离京或调动工作了。胡华担心年轻教师和学生们能否经受得住这人生挫折而忧心忡忡,也为培养有成的这些人才从此不能从事专业为国家服务而感到惋惜。因受处分而离京去大连的宫永康,心情悲凉而寂寥,在当时的前门火车站,正待上车时,看到匆匆赶来送行的胡华老师,心中顿生一股暖流。胡华鼓励他接受教训,磨炼意志,坚强生活。

此类事情不止一件,戴知贤教授回忆:“1957年夏季,在反右派运动中,我因发言不慎,以‘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罪名遭到批判。1958年国庆节后,党史教研室支部仍然作出将我开除党籍的处分。我感到前途渺茫,无颜见人。正当我心情沉重地回到红三楼宿舍时,出乎意料地胡华同志随后跟了进来。他叫我坐下,心平气和地对我说:‘要经得起挫折的考验,在哪儿跌倒从哪儿爬起来。你还年轻,人也聪明,努力工作,改造思想,重新回到党内来,是水到渠成的事……’这番话,使我非常感动。在当时,人们都要和‘右派’划清界限,同‘右派’保持距离,深怕和‘右派’沾边。可是,身为研究室主任的胡华同志,居然不避嫌疑,亲自登门语重心长地规劝和引导一个犯了‘右派错误’的教员。这件事,使我终身难忘。”高放教授回忆:“1958年我也遭到猛烈‘批判’,什么‘白专道路、修正主义’等帽子满天飞,压力真够大。我的处境如同当年王波鸣一样。可是胡华亲切地对我说:‘你要相信党,要自强不息啊!你的理论观点是有国际影响的。’言简意赅,却给我以很深的启迪。‘自强不息’这本是《易经》上的名言,要君子相信并遵循自然规律,如天地日月,运转不息,笃引信道,始终不渝。胡华当时赠我的这句话给予我莫大的鼓舞!至于所说‘有国际影响’,我当初还不明其意。

胡华当即告诉我:东京大学政治学教授高桥勇治于1957年出版《中国革命问题研究》一书,书中对我发表于1956年《新建设》杂志的《论我国无产阶级专政建立的特点》一文很重视,加以引用并提出商榷意见。”北京大学梁柱教授曾在1956年就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并于1958年10月的一天在中山公园偶遇胡华时,向老师畅谈了自己的想法和疑问,他回忆:“我把对农村中普遍存在的浮夸风,‘大跃进’中的虚假数字,公社化过程的轻率,管理中大拉平的共产风等等问题,(向胡华)谈了自己的忧虑,并且对比了自己过去在农村工作的体验,不解地问道:党为什么不再坚持一直行之有效的‘一切经过试验’的工作方法,《人民日报》为什么会报道令人无法相信的亩产几万斤的‘卫星’消息,本分的农民根本不相信这些‘卫星’,为什么又说成是群众的创造?等等。这时胡华老师的神情凝重起来,不时地‘哦、哦’两声,有时也轻轻地点一下头。我抒发完了,舒了一口气,浑身感到一阵轻松。胡华老师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只是似鼓励又似担忧地说:‘你的想法很好,到实际中去还要多思考问题,这也是以后党史研究的范围。不过,下去要多看主流,像你所谈的收获那样。群众运动会有缺点和不足之处,要重视,会慢慢解决的。’临别,他又一次问了我的名字,并诙谐地说:‘这个名字好记。’本来事情到此也就结束了。不想,到了1959年的庐山会议以后,又开始了更为逼人的反右倾运动。我也成了班上重点帮助的一个对象。不久和部分同学下乡搞社会调查,边劳动边进行调查,通过实践进行自我教育,提高认识,这大概是对青年学生问题的一种教育方式。在社会调查或自我检查时,我总感到忐忑不安,因为我系统的右倾观点是那次在中山公园和盘托出的,面对的又是胡华这位系里的领导。如果他在某个场合点了我,不是更麻烦了吗?何况离毕业的时间已不远了。政治运动经历多了,也学会了察言观色,窥测方向,几个月过去了,感觉到不会再有来自这方面的威胁,也就放心了。回校后,有了比较正规的几个月专业的学习。一次,在教室门口碰上了胡华老师,他大概认出了我,冲着我笑着说:‘哦,你好啊!’我们都会心地笑了笑。这是件很小的事,但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以微见著,使我从这里看到了这位学者的人格力量。”

1959年3月初,由于工作劳累难以入睡,胡华连服了一周安眠药,全身感到乏力,便到北京医院就诊。诊断后,当即因肝炎住院。

3月28日他作《病卧北京医院口占》:

窗外柳芽绿,阶前草色青。

病多常入院,目倦且闻琴。

年事四旬近,革命才半生。

何时回健体,再干四十春。

此时的胡华38岁,他满怀雄心壮志。“再干四十春”后,是1999年,78岁。

活到这个年龄,也不是什么奢望。如果真能实现,胡华在未竟的事业中还能少留下一些遗憾。

5月29日,他于北京医院办理出院。暑假,校部领导关心胡华的健康,安排其到太湖大箕山进行疗养。

在太湖疗养院,胡华遇到上海城建局局长后奕斋,两人志趣相投,遂为好友。

后亦斋曾于“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江北留守处主任,负责收容“皖南事变”脱险人员。胡华就此向其征询口述历史。7月20日,酷夏赤日炎炎,午睡不能成寐,奕斋同志提笔赠胡华同志七律一首:

人物如今数谁家?风流儒雅说胡华。

三千弟子咨多士,百万玑珠献异葩。

青史唯余董狐笔,绿波难觅范公槎。

相逢病里相濡沫,何日京师共饮茶?

翌日,胡华作《答赠奕斋同志(步原韵)》:

疗病箕山共一家,宏论诗力识才华。

五车饱学人中杰,万壑胸怀锦上花。

昔日江边曾颁檄,今朝湖畔且浮槎。

壮心常若伏枥骥,京邑相期待碧茶。

8月1日,由于气候炎热,胡华被转至莫干山休养。途中胡华记道:“抗战八年中,我在北岳恒山战区打游击七年,见莫干山绵延山川,每忆恒山,昔日烽烟历程,未可忘也。”作《莫干山疗养有感》:

盘蛇驶上莫干蜂,锦绣山川一览中。

万竹婀娜翻碧浪,千松绰约舞清风。

烽烟犹忆恒岳北,秀色今看天目东。

新国十年景日好,人间将与天堂同。

8月5日,胡华收到后奕斋8月4日,于上海寄出的赠诗云:

泛舟湖畔最难忘,月再圆时花亦黄。

君去峰前餐秀色,我留海上诵文章。

峥嵘岁月频繁忆,锦绣山川仔细量。

寄语大箕垂钓客,浙江未若吴淞江。

8月6日,胡华作答:

湖边欢聚不曾忘,分袂东南叶未黄。

欲壮铁肩为尽瘁,且留妙手著文章。

峰青莫干纵情览,波远太湖放眼量。

多病勿愁宜加餐,夜来喜雨连三江。

(诗作者注:三江指长江、吴淞江、浙江。)

8月12日,后奕斋转至杭州屏风山疗养,再次赠诗给已到莫干山的胡华,诗云:

秋风小恙滞湖滨,越女钱王不可寻。

且喜肥鱼宁枵腹,敢忘戎马坠繁星?

楼观海日迎天晓,门听江潮逐我心!

大好山川宜放眼,开轩得句寄知音。

8月14日,在太湖大箕山疗养院的病友、上海医药研究院院长陈善晃于太湖写《赠胡华同志上莫干山》,诗记:“胡华同志转赴莫干山疗养,来信中谓:汽车盘蛇而上,直凌绝顶,大有‘一览众山小’之势,入晚山高风大,宛如龙吟虎啸云云。因赠,乞斧正:‘幽人飞纵颠崖步,直上层峦几百重。吴越有峰多作案,东南无脉不归宗。千竿修竹宵吟后,万壑寒云午梦中。寄语莫干山上客:饱收秀色入诗筒’。”

8月17日,胡华作《莫干山观云海》:

云起岭头燕飞徊,弥漫成海失楼台。

白云似若知人意,片片乘风入窗来。

9月初,胡华作《咏泉》:

泉高何激越,细聆无弦琴。

清气沁脉骨,至此消俗尘。

9月14日,胡华于浙江医院莫干山分院办理出院。

出院后,胡华就近独自回到宁波奉化,看看老屋和邻居,并登上了16岁时与挚友张岱投奔陕北前一起盟誓的锦屏山。然后由杭州、上海回京。途中作《无题》:“紫李黄瓜村路香,乌纱白葛道衣凉,闭门静寺松阴转,欹枕风轩客梦长。

因病得闲殊石恶,心安是药更无妨。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樽自在尝。”《杭州城》:“欢腾湖山夜夜箫,廿年归看浙江潮。十载建设迎国庆,桂香满湖过大桥。”

《游闵行》:“思想解放路修成,闵行新街景色新。台阁玲珑工人宅,盛朝盛事看如今。”数首诗皆借景抒情,盛赞国家十载建设成就。

10月中,胡华回到北京。见到七年挑灯挥毫、以心血浇铸而成的《中国革命史讲义》样书,胡华百感交集。自此他恢复了轻度工作。

进入1960年,过了春节,胡华于2月3日到北京医院复查,肝功能等项正常,病情稳定。可以继续轻微工作。不料,2月25日因连日感冒加重,引起肝病复发,即续入北京医院院住院治疗。6月13日因肝炎恢复期并患神经衰弱、食道憩室、十二指肠溃疡等症转至庐山疗养,入庐山疗养院一分院治疗。8月5日胡华记道:“肝炎年半不愈,复转庐山疗养院,不能工作,每自愧疚。庐山牯岭,月夜登高,北望鄱阳湖、长江水,月下白浪滔天,闪闪发光。感触良多,自念此生当以吴(玉章)老、范(文澜)老之道德文章为楷模、革命风尚为榜样,因成一律,寄呈吴老、范老。”《庐山牯岭月夜感怀寄呈吴老范老》诗云: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4)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宋太祖赵匡胤(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宋太祖赵匡胤(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庙号宋太祖,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出身武将世家,赵弘殷次子。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殿前都点检。周世宗柴荣死后,恭帝即位,建隆元年(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 一生恰如三月花

    一生恰如三月花

    本书介绍了十三位姿态各异的民国女子,她们在特殊的时代,因不同的秉性,成就了一段段于平常处的惊鸿人生。
  • 法拉第

    法拉第

    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Faraday,1791~1867),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他的-生在化学、电化学、电磁学等领域都作出过杰出贡献。1791年9月22日,法拉第降生在英国萨里郡纽因顿一个贫苦的铁匠家庭,他的童年是十分凄苦的。但是,小法拉第不畏贫穷,不惧清苦,他十分勤奋好学……
  • 青帮最后的大佬:“太爷”张仁奎

    青帮最后的大佬:“太爷”张仁奎

    青帮大佬张仁奎极富传奇色彩。清末科考成为山东滕县头名武秀才,加入过义和团,八国联军入京时,曾护送慈禧西逃。他拜青帮“礼”字辈沈淦为师,成为“大”字辈。张仁奎曾密见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在抗战时,他鼓励弟子为抗战出力,不当汉奸。张仁奎在上海隐居时,成立了“仁社”,与黄金荣的“荣社”,杜月笙的“恒社”三足鼎立。上海滩各帮会一旦与军界、政界发生矛盾,几乎都要找“德高望重”的“张老太爷”出面调解。他的徒子徒孙们遍布军、政、商、学各界,且多属名流。
热门推荐
  • 云烟诀

    云烟诀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绵延数里的军队在黄土砌成的谷中穿行,士兵有力的步伐扬起漫天黄沙,烈日当空照下,直射得将士们的铁甲泛起寒光湛湛,从远处看,军队犹如一条闪着银光的巨龙,嘶吼着前进。正当将士们缓步而行时,中军中传来一阵吟诗之声,若说是吟诗却不如说是喊诗,这首唐代大诗人王昌龄的《出塞》由此人喊出,当真是豪气干云,听得中军的兵士们无不慷慨激昂,有几人闻此声如钟如磬,心下敬佩,但一时间又不知是哪位将军所发,便回头向后瞥去。
  • 武至巅峰之神武通灵

    武至巅峰之神武通灵

    这是一个属于武者的世界,最不缺少的就是强者。叶飞,生在了这个大陆,却在远离纷扰的黑若镇的孤儿院长到了十四岁。从未接触武道,却是天赋异禀。知道海怪侵袭打破了这个小镇的宁静,也夺走了叶飞唯一的亲人。终于觉醒了体内沉睡力量的叶飞意识到了弱小便是罪过,从此踏上成为强者的道路。天纵奇才的体质,以及沉睡在体内的通灵之力,再加上高人的指导?好吧,足够他成为强者了什么,还不够?还要打灵兽,通灵炼魂,合成高级丹药?那他只有称霸这片大陆百战成神
  • 当高冷遇上极品

    当高冷遇上极品

    极品男神关二,关氏企业的太子爷。他的另外一个身份,古西市关少,没有人能约束他。然而,他在学校遇到了高冷女神张雅静。两人总是发生小摩擦,就是这样,两人竟然走到了一起。当然了,原本放荡不羁的关二被女神严加管教。那么关少的身份还能继续保持吗?
  • 炫战

    炫战

    这是一个炫世界,炫世界中拥有强大能力的炫之叶。人们的欲望充斥着,不惜一切代价抢夺炫之叶,只为称霸天下!男主净修寒最开始遇见的“他”,居然是个女生!从此,开始了命运的缘分,成为一生的牵绊!经历了多少生死,始终没有放开她的手。为了解救这个世界,带着她,踏上了成为炫之神的征途......
  • 晨曦载曜,万物咸覩

    晨曦载曜,万物咸覩

    “果然呐,小曦这样冰一样的女强人只有碰到他这样的阳光才会变成水一样的女生呀。”九年前的变故让她的心冻成了冰,当她遇见了他。冰慢慢的消融,而同时更多的真相的袭来让她措手不及。一切似乎都失去了。那么,让她慢慢找回所有的爱吧。(一篇冲破套路的治愈青春校园文,努力更完不弃坑!)
  • 英雄联盟之最弱男主播

    英雄联盟之最弱男主播

    作为一名白银五的渣渣,说实话去当男主播并没有什么值得吸引人的,不过只要来到我的直播间,我就能跟你一起分享我上分的经验。
  • 书生万户侯

    书生万户侯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对于野心家而言,这个时代没那么多繁文缛节,没那么多忠孝仁义。自己要的只是足够支撑自己野心的力量。对于普通人而言,这个天下分裂已久,国与国之间战火不断,百姓不堪其苦。在这个时代,南陈如蝉,洋洋自乐。却不知北周如螳,蓄势待发。然而北周亦不知杨坚早有以隋代周的黄雀之心。天下分裂已久势必一统,然而谁也不会料到这一次的一统的如此之短,这一切,有机会改变吗?
  • 国宝迷踪之争:大漠伏龙

    国宝迷踪之争:大漠伏龙

    1922年,回族人穆典赤为医治穆族首领的重病,前往天山寻找圣药天山雪莲。路上遇到一心为民的汉人李志远兄妹和维吾尔族向导阿力克。李志远和阿力克陪同穆典赤共上天山,在同甘共苦中,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在天山九死一生,终于找到了圣药,同时也遇见了神奇的天山守护神。之后,穆典赤爱慕李志远的妹妹李楚悦,遭到族人反对,在一次土匪袭击中,李楚悦为救穆族而亡,穆典赤一怒之下,流浪江湖,十年后才在五家渠安家。1942年,李志远联合陈卫国,为保卫古楼兰古文物,在茫茫戈壁与沙漠中同苏联人伊万上尉斗智斗勇,最终国宝深藏风沙堡。1972年,建设兵团职工二蛋由于偶遇,打开了尘封的历史回忆。回族人维维为保护国宝同盗宝集团展开了斗争。而在老龙河底的地下世界里,陈卫国和战友守护国宝和保护油田30年,至死不屈。
  • 你是我再也触碰不到的那抹阳光

    你是我再也触碰不到的那抹阳光

    她是H市鼎鼎大名慕家大小姐,父母离异她却沦落到为了生活只能靠着自己去兼职。他是G市赫赫有名的张氏集团的掌权者,冷漠的不问世事,与他无关皆不看,却在一次酷热的夏天救了一名陌生的女子,从此倾心于她一人。为了救她,张子凡甘愿牺牲自己。5年之后,她看见自己最爱的人复活原本是件开心的事,结果他牵着陌生女子的手说“这是我的未婚妻。”如果从来都没有得到从来都没有得到过,那样我就不再会害怕失去的孤独和寂寞,或许从一开始我就注定只能是独自一人。她知道最后的最后他成为了自己再也触碰不到的那抹阳光,从此没人会看见她的悲伤和孤独,没人在乎她是否会害怕。雨夜中她只能一人看向那万家灯火。
  • 降妖伏魔异闻传

    降妖伏魔异闻传

    本小说吸收了诛仙、凡人修仙、斗破苍穹、仙剑和一些动漫游戏的一些成分结合自己的故事所写出来的小说,希望大家能喜欢,本小说主要是讲述的三个小鬼头韩天、李云、龙飞结拜成兄弟,然后经过各自的成长和一些经历,他们的爱恨情仇,以及真挚不变的兄弟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