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07000000023

第23章 秉持史德逆境潜心向学(2)

戴逸曾回忆:“八年抗日战争,在我们一代人心灵中留下深沉的伤痛,抗日胜利也带来了最大的欣悦。可是,国统区人们对八年抗战中共产党、八路军的作用并无了解,我想用通俗的演义体裁,写一本抗日战争的简史。这个课题受到胡华、彭明、彦奇的支持,他们给了我很多帮助和指导,胡华同志读了我试写的章节,感到满意,鼓励我坚持写下去,给我保证时间、提供资料、介绍出版。1951年,《中国抗战史演义》以王金穆的笔名在新潮书店出版,这是我在胡华同志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处女作。”“《中国抗战史演义》一出,不胫而走,成为当时的畅销书。全国好几个省级广播电台播放此书。北京市委宣传部找我谈话,予以鼓励。”这些作者中,何戊双是我国外交教育的奠基人,后为北京外交学院创办人之一;王波鸣是中国人民大学马列教研室专修科教学组组长,后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孙敬之是我国经济地理学奠基人,时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地理教研室主任;戴逸、彭明一心向学,此后学养深邃,均成为我国卓越的清史和近代史学科带头专家和教育家;张岱这位与胡华一同奔赴陕北,进入陕北公学的挚友,在20世纪80年代担任了《哲学研究》的主编。

胡华自参加革命,多年在外,双亲生活拮据,蒙上海小姨父刘顺德的接济,才得以维持。解放了,胡华总算能在父母面前尽孝了。他自知亏欠双亲太多太多,他要承担奉养二老的责任并让他们享受天伦之乐。1951年初,胡华从奉化将父母和15岁的外甥女蒋瑞瑶(由于蒋父去世,胡华供养其在京上学)接到北京生活。

胡华是知恩图报的,11年别家,父母能够健在,他特别感谢小姨父刘顺德。

如今,新中国成立了,全家团聚了。胡华与父亲都有感恩的愿望。在父亲的要求下,胡华将积攒下的稿费约一千万元(旧币)寄往小姨父处表示感谢。

为配合国内读者学习《毛泽东选集》,以及在阅读《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初稿)》一书对历史参考资料的需求,按照胡乔木、邓拓的建议,由胡华任主编,戴逸、彦奇任编辑,编成了一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参考资料》。该书收集资料时得到了郑振铎、宦乡两位的帮助,何干之、叶蠖生也提出了编辑意见。

胡乔木作了最后审订。戴逸回忆编书过程说:“胡乔木同志指示胡华主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参考资料》,彦奇和我协助编辑,收集了许多党的文件和各种珍贵资料,大多是胡华同志收藏和借来的,篇目经乔木同志审定……”1951年4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这本书,胡华在例言中称:“由于编者能力和时间有限,由于材料不足,这部资料选辑是远远不够完善的。究竟怎样编排合宜?材料的取舍如何?我们热切地希望各界先进们和读者们多多赐教。”

这部伴随《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初稿)》的资料性书籍,是当时公开出版的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信息量最多的史料。它汇集了许多重要历史文献;节选了有代表性的关于中国共产党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论著;介绍了这一历史时期的许多重大事件的史实。该书一出版就受到教育界、读书界和宣传理论界的普遍欢迎,成为全国最热门的畅销书。由于一版再版,印量很大,编辑者的稿费也颇为丰厚。当时适逢全国掀起抗美援朝运动,由胡华提议,戴逸、彦奇一致赞成,三人将陆续收到的此项稿费(笔者根据仅仅查找到的两张捐献凭证,即有旧币七千余万元)全部捐出,支援志愿军购买飞机,以实际行动支援前线。当时他们没有声张此事。直到1997年,戴逸、彦奇在回忆胡华的事迹时,才讲出此事。

一直与他们相处左右的彭明四十多年后听到这一情况,也不无惊讶。凡是得知此事的人,都为他们强烈的爱国心而肃然起敬。

然而,就在这1951年的8月,一场狂风暴雨骤然降临,胡华被指责“勾结资本家书商”、“参考资料雷同”、“一稿两出牟利”等而遭到批判。戴逸说:“我不理解为什么要进行批判。胡华同志自进城以后,废寝忘食地工作,宣传党的历史和党的政策,使广大人民、各界人士和青年学生们更加了解中国共产党经历的艰难而伟大的历程,更加热爱党,投身中国革命,他对建国初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当时,最重要的罪名是:胡华为新潮书店组织了许多书稿,而新潮是一家私营书店,这就沾上了与资产阶级勾结的罪状。其实,新潮书店的同仁们大多是跟随共产党多年的文化出版界的进步人士,他们当年所做的也是有益的工作,即使有缺点,也可以引导、纠正,没有必要扣上大帽子,一棍子打死。思想文化工作中的关门主义和‘左’的倾向,只能给工作带来损失。”胡华被“要求”在《人民日报》发表《关于编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学习资料))的自我检讨》。检讨说:“人民日报八月十六日《文化生活》栏中,曾批评到今年七月间新潮书店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学习资料)》与今年四月间商务印书馆出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参考资料》,百分之九十雷同,实际上是一书两印。这个错误应由我负责,因为两书都是在我的主持下编出的。

这是一种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错误。像这样的错误是完全失去了一个革命理论工作者的认真严肃的态度,我应该对自己的作风作深刻的检讨。”1951年11月底,全国由教育界开展起的思想改造学习运动,进而发展到文艺界、科技界并且结合全国开展起来的“三反”运动,成为了全国规模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半年多时间,胡华成为“资产阶级思想的典型”,遭到来自校内外的猛烈批判。从艰苦革命斗争中冶炼成的党性出发,他表示服从组织,再三检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同他在一起写作出版的青年学者们也受到株连。

当时有关方面还将此事以“内部通讯”方式,将胡华在组织内的检讨通报到各地宣传部门。戴逸说:“当时,没有任何人指出我们所写的内容有什么错误,但还是要检查资产阶级思想。从此,在胡华领导下一个颇有生气的青年学术群体停止了写作,偃旗息鼓,闭门思过。”1951年12月,全国范围内掀起“三反”运动,人大校园也沸腾起来,把“三反”弄成了“反三”(即反对三位校长的供给标准)。胡华也真是祸不单行,接着便有人诬告说,胡华在上海小姨父刘顺德处“存款放高利贷”。他再次因“运动”而挨整。如前所述,这些钱是胡华寄到上海表示谢意的。刘顺德执意不要胡家偿还这个亲情债。当时,刘顺德在上海继续维持着那个小型缝纫机厂,于是依照解放初期私营工商业政策,他决定将胡家寄来的钱,作为企业间的部分流动资金使用,根据收益情况再以当时市面的利率寄给利息,对胡明伦、钟惠梅、蒋瑞瑶等人在北京的生活做一些补贴。然而“勾结资本家放高利贷”的罪名,被强加在了胡华头上。连同到新潮书店查出的未支付的稿费,也作为“放高利贷”论处,胡华再次被迫检讨,痛苦承认自己“犯了严重错误”。

从1951年的8月到1952年的上半年,胡华曾在研究室里一边工作,一边在思想上煎熬着,检查着。最后,研究室党支部讨论决定,给他“留党察看”一年半的处分。“意见”报至教务部党总支,1952年12月22日批下来后减为了一年。

1952年8月1日胡华曾在整党中检讨:“在进城前和进城后,我曾受到了两次较严格的批评,一次是1948年冬,主要是批评自由主义(议论土改中的‘左’倾现象);一次是1950年初,主要是批评骄傲自满(写作多了,作报告讲学多了)。对这两次批评,我虽然作了检讨,但还是没有觉悟到从根本思想上来改造自己的必要……”他再一次痛心疾首地检讨自己,犯了“发展个人资本主义的错误;功臣自居、骄傲自满、追求虚名的错误;严重的自由主义、无组织、无纪律倾向”的错误。表示下决心“铲除个人主义、名利思想的旧我,创造无产阶级的新我”。

事情发展至此,也许有不少人会心生疑问:一、说胡华“犯了无组织、无纪律”的错误,当时的组织上有关于怎样进行革命理论出版宣传的纪律规定吗?如果有,胡华违纪,自当领罪接受惩治;如果没有,组织对其进行过哪些应该、哪些不应该的劝诫或提醒了吗?何况他们所撰写、编选的出版物在内容上,当时没有指出有什么政治问题,而且很受读者欢迎。二、胡华等似乎不该“勾结私人书商”。事实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新解放大中城市的私营图书出版业,人民政府不仅没有取缔,而且还在中央出版部门设立了私营出版处,实行鼓励政策并专门管理。《人民日报》还经常为这些出版业发布书讯,如前所述:1950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第6版刊登“新潮书店的通俗读物新潮文库陆续出版……”在政府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下,私营图书出版发行业与其他工商业一起正在起步繁荣。该业基本拥护共产党和新中国的各项政策,出版物是努力宣传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政府当时也没有一个法律法规,不允许这个私营行业的经营。说胡华等“勾结……”似乎胡华等触犯了政府有关法律。应该公正地说,这与“三反”、“五反”运动中揭发的奸商祸国、坑害百姓是性质根本不同的两码事。

三、《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关于全校党员在外出版书籍或投稿的审查办法》是在胡华等人出书之后的1951年9月28日奉中宣部之命制定的,规定了党员发表文章的纪律。为了实行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对理论宣传有所掌控,“亡羊补牢,杀一儆百”,也未为不可,但怎能拿后来制定的纪律说事呢?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后尽管按期撤销了“留党察看处分”,胡华却在中国人民大学为这件事背负了一生的“罪名”,直到1997年,胡华去世十年后,中国人民大学校内还有人在为某老前辈写的传记中,不指名地添加上了胡华这一被“腐蚀”和“犯错误”的事件。

胡华对这场改造思想的斗争,表示要低头“接受教训,痛改前非”。工作的过度劳累和意外的精神打击,使胡华开始患上了胃病和肝区疼痛。胡明伦也为儿子的遭遇痛心不已,已过花甲的身体日渐病衰。

挺身而立

正是而立之年的胡华,没有就此一蹶不振。他思绪回到了朝气蓬勃的陕公,从窑洞精神,想到自己应该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正直的”、“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革命者。他依然涅而不缁,决心挺身而立。1951年9月28日,即马克思创造第一国际日,他抄录下李卜克内西语激励自己:“作风即其人——马克思的作风就是马克思自己。一个像他那样彻底忠实的人,一个就只知道崇拜真理的人……不会虚伪,不会假装和忸怩作态,他在著作中和生活中一样地保持本来面目。”胡华的本来面目就是:追求真理,生则奋斗!

王波鸣想到自己曾经因为整风审干被怀疑为托派,而被停止党籍和组织生活,许多昔日的战友遇到自己形同陌路,有的老领导甚至还对自己雪上加霜。当年只有胡华理解相信自己,温暖地安慰自己,跟自己说:“不要气馁,好好活着,好好工作,早晚有一天会恢复党籍的……”现在他主动上门安慰胡明伦,并现身说法鼓励胡华,希望挚友不要放下笔,要挺身奋斗!

1952年2月4日,被停职了的胡华出席教研室革命史课程准备会议,将为教研室该月15日开课后自己已经起草的教研室工作建议方案移交给教研室×××,并作了详细交代。胡华工作笔记载:“我调动,×亲自领导,交代接替的会议;迎接15号开课的准备会议。”然而,2月15日开学,教研室却又接到当日由校部戈平拟稿、成仿吾副校长审阅、胡锡奎副校长签发的命令:“中国历史与中国革命史教研室主任×××另有调动,遗职由胡华暂行代理担任。特此命令。”胡华又以“戴罪”之身奉命,继续担当了校领导所指令的该室教学行政的领导责任。

1952年2月,当选了中国人民大学中苏友协支会会长的李新,要为庆祝中苏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两周年举行讲演会。虽是在胡华“落难”中,这月14日,他却登门邀请胡华14日为全校作《中苏盟约的伟大意义》的报告。信任的力量显而易见,就是希望胡华在“逆境”中挺住。胡华在报告中讲道:“在我国建设事业上,苏联政府和人民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给了我们以无比巨大的支援。由于中苏两国人民的团结一致,在亚洲和世界上发生了重大的影响,大大加强了和平民主阵营的力量。”《人民大学周报》第44期发表了胡华的言论。

1951年6月22日胡华曾在中山堂亲聆过胡乔木“报告”《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这是胡华一直盼望听到的党中央关于中国革命历史的研究的导向性文件。

096.革命史家胡华他按照这个重要报告和当年10月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1952年4月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二卷,进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初稿)》第11版的修订工作。1952年10月26日,他开始校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京版修订本第11版清样。接着,11月22日、11月23日、11月24日至深夜2时,进行了最后校订。他在该版《后记》道:“这本书在1950年3月出版的时候,曾经在《前言》中说明过:这是一部很粗略的草稿,出版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做高中的暂用课本和一般干部读物,另一方面则是希望借此来征求同志们的意见。出版两年半来,陆续收到了许多同志们提出的修正意见的信,也看到了一些同志们在报刊上发表的对本书的修正意见。

对这些意见和指正,十分感谢。这就使本书有可能来逐渐减少谬误,逐渐确切起来。尤其是去年6月以来,胡乔木同志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一书和《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二卷的先后出版,使本书的修订更加有了依据。这两年半来,本书一共作了三次较多的修订,一次是1950年9月北京第四版时,一次是1951年10月北京第八版时,现在这一次北京第十一版时的修订,则是第三次。由于本书在编写时研究不够,所据材料有的不够确切,所以虽然在出版前曾经得到了许多同志的帮助和指正,但仍还是存在不少缺点,尤其是有些年月日、数目字、人地名有差错,这是要向读者深致歉意的。这一次修订又得到了不少同志特别是人民出版社同志们的帮助和指正。经过这一次的修订,虽然较以前是确切些了,但差错和不当之处我想还是有的。热忱地希望同志们继续予以指正!”

同类推荐
  •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研究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研究

    本文旨在对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做出全面的解读。作为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散文作家,诗人,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对美国文化影响可谓至深至远。本论文在对爱默生的两个核心观念——超灵和自立进行详细解读后,还尝试从对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和孔子的儒家思想进行比较研究的角度来进一步阐释爱默生的超验主义。
  • 朱元璋

    朱元璋

    活剥人皮,挑断脚筋、剁手指、砍脚、断手、钩肠、割生殖器……一幕幕令人毛骨悚然的行为,竟然出自一个丑奇无比的放牛娃,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之手。本书对朱元璋的创业、勤政、惩贪、嗜杀和他颇富离奇怪诞的一生,作了全面生动而活灵活现的介绍,力图告诉读者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朱元璋。 本书为传记,描写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从其出身贫寒,少年为地主放羊至参加农民起义后,成为“洪武”皇帝并采取一系列安民政策,揭示了其伟岸的一生。本书对朱元璋的创业、勤政、惩贪、嗜杀和他颇富离奇怪诞的一生,作了全面生动而又活灵活现的介绍,力图告诉读者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地朱元璋。
  • 史玉柱的人生江湖

    史玉柱的人生江湖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只要能想到,你便能做到,这是创业者的出发点,更是通往成功的关键所在。想要将自己所想的变成现实,你便需要努力地去做。《史玉柱的人生江湖》使你明白,梦想、人生、方向都是你个人规划的事业蓝图,没有执著,不懂得坚持,在困难面前一味地退缩,你终将溃败;若你坚强挺立,一切都会成为过眼烟云;在创业、投资时,你需要看到市场的需求,你需要顺应消费者的意愿,你的产品才会有销路,否则你便是在自断前程。
  • 人生长恨水长东:我的历史偶像李煜

    人生长恨水长东:我的历史偶像李煜

    生于七夕夜,长于帝王家。本该风流才子游戏人间,却偏偏注定身穿龙袍头戴金冠。本该诗词歌赋美酒佳人,却偏偏沦为亡国之君王朝易变。若单单身为文人,倒也好。若只是作为帝王,也不错。偏偏二者并存,注定了一个人的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不该带着文人性情,生于这最是残酷的帝王家,长于这烽烟乱世。江山犹是,可惜不再是自己的江山。昔人非,却偏偏只能自尝其果。
  • 中国古代高僧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高僧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历史上的许多高僧大德之所以能受人尊敬,并不是因为他们拥有良田千顷,华屋万间,而是在于他们的甘于淡泊,他们不贪安逸,不务奢华,只是在淡泊之中,使僧格不断地升华、滋长。《中国古代高僧传》这本书中讲述了大约10位高僧的故事,主要介绍了“法显、鸠摩罗什、真谛、智顗”等等高僧的故事。
热门推荐
  • 悲伤无以言状,轻诉情

    悲伤无以言状,轻诉情

    能看到的悲伤不以言状,看不到的悲伤不以言形!你可以忘记我是谁,但是不可以忘记我们相爱过!
  • 剑域独神

    剑域独神

    无颠覆,不突破,难超越!选择了就不要后悔!——君不悔世人常言,为善者不计生死,为恶者必当地狱洗礼。若真如此,我倒想看看。我若成魔,佛奈我何?大千世界,万族之中,我主沉浮!
  • 天宫录

    天宫录

    一个少年的复仇史,一个帝国的成长史,在生与死之间不断的徘徊,只为走出自己的人生。。。。
  • 栀子开花

    栀子开花

    林轩,江鹄,美娟三个生活迥异的少年,一次偶然,于栀子花下相遇,从此三人命运交葛,在经历的少年、青年时期的各种爱恨纠葛,友情、爱情的叛变以及物欲横流的社会的冲击后,三人又将何去何从?是重归于好,还是老死不相往来,尽在栀子花开。老江的新浪微博:江如海向源老江的荔枝博客:FM1215820老江欢迎大家关注与收听
  • 婚色缠人之首席太花心

    婚色缠人之首席太花心

    男友劈腿,为情所伤的她答应了父母为她安排的联姻。没有新郎的婚礼,她淡笑着面对宾客,独自一人完成婚礼。新婚第三天,素未谋面的丈夫堂而皇之领着情人回家。她捧着一杯香茗,倚在餐桌旁,巧笑嫣然:“两位不介意多个观众吧?”她的丈夫,一把推开身上的女人。她清浅的眸子望着在她面前站定的男人:“老公,偷吃也不该这么饥不择食啊!”原以为这是一个性格柔弱,逆来顺受的女人。可是,没有新郎的婚礼,她表现得落落大方,父母都对她赞不绝口。初次见面的丈夫搂着别的女人进门,她浅笑以对,似乎这一切都超出了他的想象。这次真是个有趣的女人,跟她结婚或许也不错!
  • 乱古神王

    乱古神王

    天荒大陆,以武为尊。人族秉天命而生,以武魂沟通天地。一念山河崩,覆掌万界灭。绝世天才段天,机缘巧合之下,获得一颗神秘星辰石,从此走上脚踏八方天才,镇压寰宇苍穹,携女畅游万域的逆天之旅。
  • 黔樱贵族学院

    黔樱贵族学院

    她与他自幼相识,却因某些事而去英国留学,回来时她已忘了他,他却一直心心念念爱着幼时的她。当两人再次见面时,他是否会认出她?她又是否会记起他?她可爱,他花心。他与她互不相识的两人,却因某些事而相识、相知。再次见面时,他伤了她的心,使她的心彻底破碎。两人感情是否会重来?她和他本是众人眼里极为般配的一对,却因3年前的一场误会,使他们分手。她远走他国,不想再回来,这让她伤透了心的地方。却不料是死党的回国,而使她再次回到这让她伤透了心的地方。到当他俩再次相见,结局又会如何?误会误会是否会解开?
  • 娘子请淡定

    娘子请淡定

    她能文能武,文是为了博得心上人的好感,武是为了配得上心上人。为了他,她上刀山,下火海,换来的却是他在她面前与别的女人成亲。心痛,心死!姐姐成亲的前一晚想自尽,被她救下,为保全家人的性命,她代替姐姐上花轿,谁知,她嫁的不是名满京城令她钦佩的二皇子北阳,而是,臭名远播的四皇子北易……本想在易王府度过余生,可是,臭名远扬的北易,居然屡次挑战她的耐性,她一忍再忍,想不到北易居然得寸进尺,好吧,忍无可忍,则无须再忍!老娘和你斗到底!
  • 错过你是最久的遗憾

    错过你是最久的遗憾

    这是一部长篇小说。主人公夏心悠,背负着太多的梦想和野心,与江纯一爱得炙热仍选择分开,以为会让对方走得更高、飞得更远;二十五岁的夏心悠,学成从法国回来,她以为她会和方弈晗踏实而平淡地生活下去,却在现实下折翼;二十六岁的夏心悠,选择依附程远,却因为倔强和自我,选择独自奋斗。最终她在自我奋斗中肯定了自我,可是有些人,却到底是错过了。我们这一生会遇到很多人,爱过很多人,而在一开始他们根本不知道我们遇到的,可能就是这一生的最爱。我们会为了太多的理由放弃这些爱,事业、舞台、未知的未来,我们越走越远,却没有看到在我们身后那扇门已经渐渐阖上。
  • 我的同居女房客

    我的同居女房客

    一场不期而遇的邂逅,一位美到极致的女房客突然闯进了三无颓废男林凡的生活之中,由此上演了一场爱恨痴缠。请跟随主角,用堕落的灵魂聆听一个被救赎的故事。终有一天所有的遗憾,都会被补偿,我要故事,没有悲伤!(都市第一人称,纯爱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