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06200000030

第30章 作家柯灵(2)

柯灵同志谈到此,加强了语气:毫无疑问,《不夜城》的主题是从正面为党的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唱赞歌的,谁能料想到,资本家们敲锣打鼓地献出生产资料不过半年多,就爆发了惊天动地的反右派斗争。这一政治上的骤变,立即牵连到《不夜城》,不但被禁演,而且遭到严厉的批评,其罪名是“美化资产阶级”、“抹杀阶级斗争”等等。这在我个人,当然是无法预测的一大闷棍!那时李维汉同志对此事又怎样呢?自然,在政治运动席卷全国的时候,他也不可能顾及此事。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心里一直惦记着这桩事。时至1962年7月,李维汉同志在中央统战部亲自主持召开了关于《不夜城》的座谈会,并审看了影片。当时担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的许涤新、张执一和胡子婴、孙起孟、孙晓村、周而复等同志都出席了。座谈中与会者一致认为以前对《不夜城》的批判过重了,若做些修改,便可以公开放映。我得知后心情激动,因为几年来的精神压力卸掉了,感到轻松。会后,由于各种原因,《不夜城》还是没有重见天日。一直到“文革”结束后,这部多灾多难的影片才彻底解放出来。更出乎我意料的是,在十年浩劫后我与李维汉同志重聚见面并通了若干次信,我一字未提《不夜城》这桩已经了结的旧事,但他却几次对《不夜城》的遭遇深表负疚的心情。

说到此,柯灵同志心绪激动,讲不下去了。

柯灵说,陈叔通有句名言:像李部长这样还犯大错误,那我们这样的人就该枪毙了!

关于李维汉,柯灵同志还谈到,李维汉同志在1963年-1964年受到党内严厉批判,不仅撤掉了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的职务,而且免掉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职务。这场批判是在党内高层进行的,细情并未向外传达。柯灵说,这场批判在党内外引起极大的震动,特别是在党外人士中,因为李维汉主管统战工作多年,有理论,有政绩,威望高;而且李维汉在党内受到严厉批判的罪名是搞“投降主义”和“修正主义”的路线错误。顾名思义,这“投降主义”是向谁“投降”?党外民主人士对此疑虑重重,又不敢说出心里话。柯灵说,最典型的是工商界着名代表人物陈叔通的名言:“像李部长这样还犯大错误,那我们这样的人就该枪毙了!”这是身为全国工商联主席,又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阅尽政海波澜的老一代党外民主人士,在听到李维汉遭批判并被处分的消息后抑不住内心的激动心情,而冒出来的一句不满的话。陈叔老讲此话的范围很小,但很快不胫而走,在私下传播。后来(“文革”后——笔者注)人们才真正认识到,李维汉的“投降主义”和“修正主义”源于他揭示了我国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在统一战线工作中应强调团结和民主,要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来解决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等等,而这些论断是与当时已经吹响号角的“阶级斗争一抓就灵”、“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是背道而驰的。

因批李维汉而继任统战部部长的徐冰,在“文革”中却被当做李维汉同伙,同台批斗

关于李维汉同志在“文革”中的遭遇,柯灵同志说,“十年浩劫,信息全无”。自1978年全国政协五届一次会议见面后,几次想问而又深感不应冒昧相询,直至李维汉病逝,这个话头没有提起,就好像“十年浩劫”中没有受尽折磨、坐穿牢底的事。对此,柯老询问我,“文革”十年我都在政协,亲眼见着什么没有?我答:在“文革”初期,中央统战部、政协系统的造反派,主要目标是打倒现任中央统战部部长徐冰,要砸烂徐冰为首的“修正主义司令部”,因为这时的李维汉已是“死老虎”,短期内未列为重点对象。但没有多久,由于“文革”的矛头触及建国后17年以至解放前党的历史上的每次政治斗争,李维汉很快就成为重点人物,开始是“群众专政”,而后是送进监狱“隔离审查”,直至“文革”结束。我告诉柯灵,在李维汉同志关进监狱之前,曾经在中央统战部和全国政协的批斗大会见到过他。他每次都排列在主席台上,弯着腰、低着头被押出来,至少两个小时,又弯腰低头押进去,一句话也没有说过。中央统战部的部长、副部长常常一大串同时被批斗,李维汉在第一个,徐冰居二,按官职排列顺序往下,到了这时,旧中央统战部已不是“徐冰反革命修正主义司令部”,而改称“李维汉、徐冰反革命修正主义司令部”了。颇有讽刺意味的是,徐冰是以1964年的批判李维汉的“功绩”,高举了阶级斗争的大旗而继任中央统战部部长的,又有谁能料到,这无止境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又把他同李维汉打成了一伙呢?我说到此,柯老频频摇头苦笑。

柯灵:李维汉认为纪念堂里毛主席塑像设计得不好,架着腿坐着,高高在上……

柯灵同志说:“自1978年2月全国政协五届一次会议与李维汉同志见面之后,每年到北京开政协大会,他都约我会见闲谈,毫无拘束地说天道地,直至他1984年病逝。”李维汉同志在晚年集中力量撰写(包括口述)回忆录,一部集成70万字并于1986年出版的《回忆与研究》,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

柯灵说:“李维汉同志最后几年身体不好,但头脑清晰,思想活跃。有一年开大会,他约我和周而复同志到他家吃便饭。闲谈中说及毛泽东纪念堂,李老的看法,现在已是既成事实,不好再作处理,但他认为,保存遗体,不符合毛泽东本人意愿。因为50年代大家协商以身作则提倡火葬,毛主席是带头签了名,许多中央负责同志都签了名的。他还批评纪念堂里的毛主席塑像设计得不好,说:“架着腿坐着,高高在上,对瞻仰遗容的群众,特别是外宾,给人不礼貌的感觉。”这时坐在我一旁的周而复正跷着二郎腿,靠在沙发上,一听这话马上放下腿,改变坐姿。李老发觉了,笑道:“你不用放下腿,我指的是塑像,不是说平时的生活习惯。”我听至此,也禁不住笑出声来。交谈中,我特地问柯灵同志,李维汉在闲谈里有没有记起诸如梁漱溟、马寅初等人的事情,柯答没有。但李老在谈起毛主席发动“文革”的诸多原因时,曾讲到毛主席在实践上不能虚心听取不同意见,特别是逆耳之言,从5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这话具体指什么,他没有讲,我也没有问。但1957年“反右派”前夕应是50年代中期,而在50年代初期,影响最大的“不同意见”应该是1953年梁漱溟先生关于农民问题对毛主席的“直谏”了。这里柯灵同志谈到的李维汉同志所说的毛主席在50年代初期就听不进“逆耳之言”,是否指的就是1953年梁漱溟的言论?这是我的推测。

“文革”博物馆搞不起来,但人们血的记忆却不会忘却。”

1987年七八月间的全国政协京外常委考察甘肃的活动结束之后,柯灵同志就直接回上海了。次年5月,拙作《梁漱溟问答录》正式出版,我立即邮寄两本给柯灵同志,请他指教。出乎我的意外,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就复信,对我的书颇加赞扬。他告诉我,他已委托上海作家徐开垒同志(《巴金传》作者)为《梁漱溟问答录》写书评(后来发表在《新民晚报》副刊上)。

受到柯灵同志这样的长者的鼓励,对我是很大的鞭策。在此之后至1993年之前,我同柯灵同志还见过数次面,多是在政协全会或常委会议期间。现在回想,有两次谈话值得记述。一次话题仍是与“文革”有关,谈话中涉及巴金同志倡导的筹建一个“文革”博物馆,以便让后人铭记“文革”十年血与泪的历史教训,永不再犯那害人害己、误国殃民的错误。柯灵同志说:“文革”博物馆一时搞不起来,但人们血的记忆却不会忘却,这件事一定会做成的,只是现在仍有障碍。从长远的眼光看,不正视历史上的已铸成事实的严重错误,总不是办法。勇敢而彻底地承认错误及其成因之日,也正是人民自觉而彻底的谅解当局者责任之时。历史是无情的,这可不是一句空话,全人类的几千年文明史都在不断证实着这一点。对“文革”这段历史的反思,巴金是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榜样。中国的历史必将为此作最圆满的结论。”

“在中国搞新闻,不是主编、编辑、记者没本事,而是“婆婆”太多。”

另一个话题涉及我国的新闻工作,因为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我一直在从事报纸工作,而柯灵同志又是老报人,因此谈话不可能不谈及办报纸的酸甜苦辣。柯灵同志曾对我说:“搞新闻工作在中国从来都是一件不容易做好的事业,这常常不是主编和编辑、记者没有本事,而是“婆婆”太多,自上而下的干预太多,是人为的各种条条框框束缚了大家的手脚,但仍应该看到中国新闻工作的进步,中国的经济在开放,中国的政治在发展变化,中国的新闻事业也必定有美好的未来。同中国各项重要事业一样,新闻工作的最根本的出路在于法制化。什么时候中国的新闻工作真正做到对法律负责,而不是某个组织、某个领导人负责,那么主编和编辑、记者们就真正到了英雄有用武之地了。我这种年龄,恐怕看不到这种理想的局面了,但你们这一代人有希望看到,因此仍然要充满信心,努力工作。就是犯了错误,碰点壁,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现在是新中国、新时期,总不会像我们这一代人在旧中国办报,动不动就有坐牢的危险,现在出了点问题,大不了撤掉你的职务,换个岗位,工作总有的,总不会失业。民以食为天,有了这个大保障,想做点事,就不要前怕狼后怕虎了。当然,我的话仅供参考,完全不必照此办理。”

我不敢说这就是作为老报人的柯灵同志的经验之谈,但这些话对于后来者确有“仅供参考”的借鉴之处。

同类推荐
  • 煤海丹心:林海水的诚毅人生

    煤海丹心:林海水的诚毅人生

    本书主人公林海水是安溪大地之子,这块大地赋予他中国优秀的传统思想和传统教育。当人们看到:为中国煤矿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林海水十年来和家人住在“干打垒”的简陋房子里,在东北凛冽无比的风雪中,用扁担挑水吃;当人们看到林海水不顾自己血压高,在煤井里爬进爬出,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尤其在“文革”时期,林海水是“反动学术权威”,属被打倒之列,而且各派系之间的武斗、枪战如同家常便饭,真可谓“黑云压城城欲摧”,可却摧不垮林海水那颗“赤子之心”,心里仍然只装着自己的事业,他不顾头顶呼啸的子弹,和工人们坚定地保护着矿井。看着这一件件、一桩桩事迹,谁能不为之动容!“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 刘邦

    刘邦

    刘邦,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帝王。崛起于乱世,啸命豪杰,南征北战,终胜西楚霸王项羽成就开国帝业。身为汉高祖,刘邦摒弃自身弱点,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与民生息勤俭治国,为后世基业夯定坚固的基础,最终使汉成为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强盛王朝。本书用通俗灵动的语言,讲述了刘邦从出生到驾崩的传奇一生,情节波澜壮阔,令人欲罢不能。
  • 混搭

    混搭

    20世纪90年代初,李静还是个普通的专科毕业生。而戴军则是个初中就逃出校园的社会小青年,做过民工,当过驯兽师,后来在深圳夜总会做夜场歌手。就是这样两个混社会混得跌跌撞撞的年轻人,因为对梦想着迷般的坚持,一步一步向未来、向彼此靠近。李静从电影学院毕业之后进入央视又离开央视,成为中国首批电视制片人,并一手缔造了《超级访问》。戴军也因为这个节目和李静站在了一起。他们不是夫妻,却在12年的时光里培养了比夫妻更深的默契。他们相得益彰地混搭在一起,成为彼此最真实的励志书。
  • 陆游传

    陆游传

    本书记述了陆游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诗人历经坎坷却又百折不回的一生。
  • 百位世界杰出的军事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军事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天的世界令我们无比期待。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追求真理,是每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在无比灿烂的历史星空中,众多世界杰出人物犹如明烁夺目的明星,让历史的时空如此地浩瀚,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期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从世界杰出的人物身上,学习与借鉴人生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
热门推荐
  • 做人做事做老板做管理

    做人做事做老板做管理

    本书讲述了成就大商人的金科玉律,教你如何把握成功的规律,找出失败的症结,使你在做人、做事、做老板、做管理各方面更成熟、更完善、更顺利。
  • 复仇之一生的爱

    复仇之一生的爱

    “复仇吗?”“嗯”“为什么忘了我?”“..........”
  • 东林始末

    东林始末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幼儿园常驻大使

    幼儿园常驻大使

    “咱们俩人是好朋友对不对?”“老师说了,好东西是要跟人分享的。”“妈妈,你真不听话。”“你头上贴个刺猬的图片,就会好可的。”“你知道吗?开亲自运动会特别的麻烦的。”
  • 赖上契约妻

    赖上契约妻

    她为钱而选择代孕,却拒绝他的屡次示好,只因不想和他扯上除协议之外的任何关系。他为疼爱女友而选择代孕,却不成想深陷其中,遗失了心。原本是一场各为所需的交易,却演变成剪不断、理还乱、纠缠交错的感情交战。只是,感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没有谁会是赢家。有的只是输,输心。
  • 天书online

    天书online

    我是一个喜欢二次元的绅(bian)士(tai),我要书写一个关于天书的故事,里面包含二次元元素,有基腐,有百合,有傲娇,有女王,有伪娘,有萝莉,反正二次元的要素这里应有尽有,总有诸君喜欢的,搞笑,热血,感动,深情,这是一部参照动漫写出来的二次元小说,还望大家支持一下。嘿嘿黑!
  • 必知的军事科技

    必知的军事科技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魔踪迹

    魔踪迹

    人间界、仙界、魔界,各方博弈,小镇少年惨遭家族剧变后毅然踏上探寻的道路,前方迷雾重重,前方杀机四伏,少年的修炼之路由此展开,揭开身世的迷雾,与命运做斗争。秦晨狂吼:我命由我不由天,我的命运,我能主宰!
  • 情深似海诋毁不过时光蹉跎

    情深似海诋毁不过时光蹉跎

    谁说情深似海一定诋毁不过时光蹉跎,从校园到社会,我们手挽着手一起走过
  • 千年老鬼

    千年老鬼

    《韩非子·显学》记载:虞夏两千余年。而史书所记载夏朝存在五百年。史上是否真有虞朝?商周时期世上尚有大神通者,那么再早一些。世上有没有仙神巫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