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约他谈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他怕说不清楚,索性关起门来,反复研究,起草了一份《“四个提升”促转变》的书面材料。
开篇,他说,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为即将到来的“十二五”布局谋篇,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指明了方向。作为来自浙江企业界的一名代表,他一直在思考,怎样结合《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在省委、省政府“保稳促调”总体思路的指引下,做好全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篇大文章呢?
接下来是破题,讲了四个方面的“提升”:一是依靠“四轮驱动”,提升城市辐射力。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有机结合,四轮驱动,既有利于提升浙江的产业水平,又有利于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辐射能力,推动浙江经济向前发展;二是坚持扶大带小,提升产业链竞争力。他建议在下一步发展中,一方面要继续支持做强做大集团,对企业发展中的具体困难、问题,特事特办,提速增效。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大企业进行兼并重组,以发挥规模优势,形成一支支的“联合舰队”,产生品牌效应、集聚效应和龙头效应。另一方面,要扶持中小企业,鼓励它们做专做精,形成“一企一品”或“一企一部件”,培育一大批“小巨人”企业。这样,以大带小,以小促大,对于提升产业链竞争力,促进地方经济良性发展极有好处;三是推进创业创新,提升区域创新力。省委、省政府提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两创”战略。从全省发展的大局来讲,当前面临的创新,最大的任务是如何大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如果能够抓住机遇,明确重点,有所作为,大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关键技术带动传统产业,到“十二五”期末,形成几个千亿产业群,完全是有可能的;四是强化社会责任,提升文化引领力。在新一轮发展中,我们要大力弘扬浙江精神,并将这种精神和强化社会责任结合起来。浙江企业家只有胸怀全局,树立“赚钱是第一,但不是唯一”的观念,努力实现从“利润最大化”向“社会价值最大化”的转变,才会得到社会各界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企业才会发展得更好。而一个能够传承浙江精神,又有较强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群体,正是浙江经济的活力所在。
在《温州日报》的一篇署名文章中,他则提出了七个结合的观点,这就是:城镇化建设与产业集群发展相结合;做强大集团与扶持小企业相结合;做优传统产业与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相结合;做好先进制造业与发展现代服务业相结合;做好产业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弘扬温州人精神与强化社会责任相结合。
“我相信,做好了以上几篇文章,温州企业转型升级,温州经济可持续发展这篇大文章就有可能做好了。”南存辉如此结尾。
这篇文章以代表博客的形式在该报3月13日登出后,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带着“光伏”上两会
2011年3月5日至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这次开在“十一五”结束、“十二五”开局之际的会议,被誉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盛会。
南存辉一如往常,在“两会”期间频出亮点,备受关注。
围着“光伏”提议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
有细心的人发现,整个报告中,谈到新能源的地方达24处之多。
“这为我们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和光伏新能源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增添了信心,指明了方向。”南存辉说。
“两会”期间,南存辉共向会议提交了1个议案、5个建议。1个议案,即《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的议案》。5个建议分别为《关于完善光伏电站招标机制,扶持光伏高端装备产业发展的建议》、《关于加快出台(小型分布式发电站管理办法)的建议》、《关于加快研究制定太阳能组件生产设备进口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免税范围的建议》、《关于将发展智能能源网列入国家“十二五”能源规划的建议》。同时,附议了《关于将“质量强国”
确定为国家战略的议案》。
在《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的议案》中,基于《电力法》
规定一个供电营业区内只设立一个供电营业机构对光伏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带来的局限,南存辉提出,为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对能源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有效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兼顾国家电网安全与可再生能源普及,建议将《电力法》第二十五条原文:“供电营业区的划分,应当考虑电网的结构和供电合理性等因素。一个供电营业区内只设立一个供电营业机构。”修改为:“供电营业区的划分,应当考虑电网的结构和供电合理性等因素。原则上一个供电营业区内只设立一个供电营业机构。经主管部门审批后,可在供电营业区内增设供电营业机构。”
这一修改,打破了《电力法》中关于供电“唯一性”的规定,使得光伏新能源等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的企业只能售电给电网企业的局面得以改变,直接售电给终端用户,从而获得合理的销售电价,有利于新能源产业市场规模培育,激发新能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形成国际竞争力。
在几个关于光伏产业的建议中,针对当前过低的上网电价造成光伏电站没有可持续性的投资盈利模式,不利于太阳能这一清洁能源在国内的推广与应用等实际,南存辉集中表达了两个方面的诉求:一是完善光伏电站特许权项目招标机制,特别是对引领光伏新能源发展方向的二代薄膜电池产品给予优先支持。加快制定分区域、分类别光伏上网电价,建议现阶段将西部光伏电站上网价格定为每度1元以上;二是将能带动太阳能高端装备自主研发的生产设备进口零部件及原材料列入《国家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产品目录》
和《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进口关键零部件、原材料商品清单》。将高端薄膜太阳能电池装备制造企业列入重大技术装备生产企业范畴和高端自主集成装备示范工程,并据此享受国家相关减、免税的优惠政策。
小组会上抛“光伏”话题“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最让人看不清的当属光伏新能源产业了,有人比喻,好像是在看美国电影《盗梦空间》一样,看不清楚,弄不明白。一下子听说,光伏产能严重过剩;一下子听说,光伏产品生产耗能;一下子听说,国外光伏需求没了……”
3月6日上午,南存辉在参加浙江代表团小组讨论时,抛出了光伏新能源的话题。
南存辉说:“目前的情况是,政府给钱多了,市场一下子就涨起来了;政府给钱少了,市场一下子就掉下去了,所以,有人说光伏产业还是一个‘政策市’。”
“关键是企业要作出规模,有了规模效应,才能降低成本。现在,火电的价格在5角、6角1度,光伏在西部的成本在1元钱1度,已经是下降好多了。而随着规模的效应,市场成本必然进一步降低。所以,现在所谓的‘过剩’,是相对的,只是因为市场规模还没有培育起来。”
谈话中,南存辉拿出一块经过剪裁的和A4纸一般大小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引来了很多代表的关注。有位企业代表好奇地问:“这个东西能运用在居住的房子上吗?”
“可以呀!这款是我们的二代非晶/微晶高端薄膜太阳能电池,它用在建筑幕墙、屋顶,在建筑幕墙上,它就是‘会发电的玻璃’。我们太阳能公司在杭州的厂房、上海虹桥客运站的屋顶都有安装,接下来,杭州火车东站的屋顶也会铺上这种电池,这是目前全世界屋顶使用面积最大的建筑。它的最大好处是,可以直接利用太阳能发电,而且制造的过程中没有污染,使用寿命和建筑玻璃差不多,能用20多年,报废后再分解,不会污染环境。”
“说起来这么好,造价怎么样呢?”代表们关切地问。
“一般二三百平方米的屋顶,需要十几万吧。”南存辉说,中国的光伏电池产量非常大,占了全世界的60%左右,但基本都往国外出售,目前在国内的推广还存在一些困难。
“主要是成本还比较高。在美国,国家会补贴一半,所以很多人用。另外,生产成本一高,创新投入就会降低。所以在起步阶段,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对市场进行培育。”
接过南存辉的话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锡荣感慨地说:“我们经常都在讲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要转型升级,究竟转在什么地方,升在什么地方呢?我看,第一位就是在能源上转,在能源上升。我们需要有像南存辉这样的有识之士。”
“温总理的报告直面中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其中第一条,就说到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所幸的是,我们有一批像南存辉这样的企业家,他们有远见卓识,很早就着手新能源的开发。”
“我完全同意南存辉同志的看法。国家要拿出造高铁的精神,造‘两弹一星’的决心,集中全国最优秀的科学家在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攻关。同时,要在市场培育、税收政策、金融支持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刘锡荣在20分钟的发言里,3次点名肯定南存辉,力挺正泰发展太阳能产业。他强调,看问题一定要有战略眼光,一定要对新生事物有正确的态度。
“现在的新能源好比就是新生婴儿,需要精心呵护。总不能因为他要拉屎拉尿,还要喂奶,就要把他丢掉吧?”
参与讨论的温州市人大主任陈笑华也有感而发:“对正泰太阳能落地温州的项目,我们市里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在用地、审批等各个方面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但要把这个产业做到全世界最高的水平,单靠地方政府是不够的,还需要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
和副总理的一番精彩对白
3月7日上午,人民大会堂浙江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的陪同下,信步走进会议室,与浙江团的代表们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轮到南存辉发言的时候,他先回忆起2008年7月6日和2009年3月27日,在国际金融危机前后,李克强副总理和张德江副总理分别亲临正泰视察的情景。当时,李克强用“敢闯市场,依靠技术,打响品牌”三句话肯定了正泰所做的工作,同时勉励南存辉:“还要继续努力,不断创新,积极转型升级,加快企业发展!”张德江则说:“正泰的发展主要是一直围绕主业展开,没有四面出击,过度扩张。”并称赞“正泰太阳能薄膜技术的突破,是一项革命性的成果”。
“中央首长的肯定和勉励,为我们战胜危机挑战,起到了巨大的激励作用!”南存辉欣喜地告诉两位副总理,这几年来,正泰牢记使命,勇担责任,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上,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民企特色的转型升级道路:一是以提供全面解决方案为标志,实现产品制造由高低压元器件和成套设备向智能化、自动化、系统化、集成化方向升级转型;二是以首台“中国造”太阳能高端薄膜装备(PECVD和LPCVD)在正泰下线为标志,实现了产业结构由传统输配电制造业向光伏新能源及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同时还在做LED的核心设备MOCVD);三是以正泰与跨国公司就知识产权达成全球和解为标志,体现了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突破了国外竞争对手的多重壁垒,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实现了经营方式由以国内为主向营销、研发、生产、采购、投资、人才等全面国际化转型;四是以正泰成为全球首家光伏电站投资、设计、建设到全产业链配套企业为标志,探索了一条先进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路子,实现了盈利模式由单纯“卖产品”向工程总包、交钥匙的“卖服务”和建电站“收电费”转型;五是以正泰电器在上海A股上市为标志,实现了公司体制由家族企业向公众型公司的转型。
说到向光伏新能源及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李克强关切地问:“你们的薄膜电池转换效率是多少?”
南存辉答:“103%。”
“103%是在生产线上还是实验室?”
“是在生产线上的稳定效率啊,实验室里已经达到了12%。”
李克强听后说:“那已经很高了!”
接着,他问:“你们建的太阳能电站,规模有多大?”
南存辉说:“我们在宁夏建的一个太阳能电站,首期10兆瓦已经并网发电。由我们投资建设的全球最大的杭州铁路东站屋顶单体10兆瓦工程将在今年完成并网发电。同时,在欧、美、日和国内其他地区投资建设了几十个太阳能电站项目。”
当听到正泰生产的二代高端硅基薄膜光伏电池每瓦组件成本即将降到0.75美元,年内可降到0.6美元左右,已经突破业界公认的“一美元定律”
时,李克强异常兴奋。
“什么时候才能从每瓦0.75美元降到人民币六七毛钱左右呢?”李克强问。
“‘十二五’期间可以找到光伏发电与传统发电的等价点”,南存辉笑说,“我们已经看到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下降的美丽曲线。”
南存辉一边说着,一边拿出专程带来的一块高效薄膜电池板样本向大家展示。
南存辉坦言,培育一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更需要政府及方方面面的支持。目前我国90%以上光伏产品依赖海外市场,企业的发展创新受国际市场的波动影响很大。因此,启动国内光伏市场,适当提高上网电价,培育产业规模,支持技术创新,发展高端装备,保持领先优势,打造光伏产业链整体的国际竞争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去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光电建筑一体化”和“金太阳工程”等财政补贴政策,开展了光伏电站上网电价招投标试点工作。但由于缺乏光伏发电并网指导电价,特别是光伏电站可持续盈利模式尚未形成,光伏发电应用仍然受到很大制约,市场规模支撑发展的作用明显不够。
他将自己议案、建议中提出的主要观点向两位副总理作了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