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85000000015

第15章 还是地产最靠谱(1)

可以没有车,但是不能没房子

在当今中国,不知道还有什么比房子更能牵动人们的神经,还有什么能比房子更让人体会不能承受之重的感觉。

按照传统观念,在普通老百姓眼中,房子就是面包和盐,属于典型的生活必需品。不过,在经济学家看来,房子也是投资品,一个人在作出购买房子决定的同时,也表明他已经展开了一种投资活动。

既是一种必需品,又是一种投资品,房子的双重属性决定了自己的市场价值。不是人人都喜欢股票,对风险不感冒的投资者,大可以“N过股市之门而不入”。你至多可能会损失部分收益,对生活不可能产生翻天覆地的影响,同时,也避免了自己财产缩水的风险。

但是,你不可能不喜欢房子。也许有人故意唱反调,说自己不喜欢。不过,即使你不喜欢,在你的有生之年,也注定离不开这个可以遮风避雨、为你提供庇护的地方。

不是住在自己购买的房子,就是租住在别人购买的房子,反正一句话,房子是不可缺少的“刚需”。而且,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转非’人口带来的住房需求与日倶增,同时,作为不可再生的资源,土地只会越来越稀缺,房子这种商品只可能供不应求或供求平衡,供过于求的可能性极低。

一种可有可无的商品,与一种必不可少的商品相比,谁在市场上拥有更大的议价权,当然是后者!

所以,这么多年,中国股市就像坐云霄飞车,一会儿高一会儿低,让内外行人看得头晕目眩。你刚刚以为自己掌握了股市里的“降龙十八掌”,数天后,你可能会发现,那只不过是让你在股市里自宫的“葵花宝典”。

中国楼市走势则相对简单,像一个让人一眼就能看透的纯真儿童。而房价也如同儿童的身高,随着年岁的增长,“个头”不断向上蹿。

2010年末,媒体对部分省市调查后发现,10年内,房价涨幅超过10倍。以某中部城市为例,2004年时房价还不到2000元/平方米,2010年却上升到1万多元/平方米。

若将房子视为一种投资品,这种令人吃惊的价格增长速度,表明了其增值能力和投资价值。还有更让人感叹的案例,20世纪60年代时,一套以800元购买的80多平方米的房子,现在市值80多万元。

可能有人提出异议:经过多次通货膨胀的洗礼,中国的钱越来越不值钱,50年前的800元,可能比现在的80万元价值更高。

我无法计算50年前的800元,放在银行里吃利息,时至今日会变成多少钱,是否足够买房。但从800元到80万元这1000倍的差距,不得不让人相信,中国房价的底气够足:你买,或者不买房,房子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急,或者不着急,高房价就在那里,时缓时急。

而且,与其他投资品不同,房子的收益不仅仅在于卖价减去当初买价的差价,它还具有使用价值。

如果所投资的房产用来自住,你可以在出售之前享受其居住功能,用它来遮风避雨,免去了交付租金;如果出租,在出售之前等待价格上涨的同时,还可以将其出租,获取稳定的租金收益。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说,投资房产都能够实现一箭双雕的绝佳效果。

不过,说归说,世界上不存在任何一种价格只升不降的商品,房子当然也不能例外。房产投资,不能完全保证你的资金安全,把握时机尤其关键。1990年,日本楼市泡沫破灭之后,至今东京的地价和房价都没能再展现往日的辉煌;1997年香港楼市泡沫破灭,直到今天住宅价格也没能超过1997年第3季度的高点……

如果投资者在1997年第3季度购入香港房产,想要实现转手赚大钱的愿望,恐怕机会渺茫。

针对中国房价越来越浓重的泡沫味道,中国政府在2010年打出了一系列房产调控组合拳:2010年4月15日,国务院出台政策,将二套房贷款首付提升至50%;4月17日,“史上最严”的“新国十条”,对第三套房暂停发放贷款;9月29日,比“史上最严更严”的“新五条”,又将首套房的首付比提升至30%,对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房贷款;2011年1月26日,“比史上更严还更严”的“新国八条”将二套房首付提高至60%,并全面推行限购令;2011年春节前,千呼万唤的房产税也初露真容……招招有力,直指房产投资命门。

在此风潮影响下,购房者纷纷采取观望态度,持币待购。双方面的围追堵截,使得房价悬在半空之中,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开始呈现下滑的趋势。一旦下滑动作展开,房产投资的风险无疑将不断加大。

2012年,房地产调控仍旧在持续,会成为整年度的主色调。在如此高压之下,房价可能不会出现大幅下滑,却注定不会高速上涨。

对投资者来说,如果不能舍弃“北上广”的繁华,还对昔日的高利润念念不忘,也不一定非要逼着自己离开。至少,在一线城市还有商业地产可供你投资。当然,在二三线城市也是一样,商业地产也是大有“钱”途。

与住宅市场投资深受房产新政的“打压”,投资者处于水深火热中不同,商业地产没有被列入宏观调控范围之内。投资商业地产,既不限套数,更不限制贷款人户籍,不必承受来自房产新政的压力,自然成为地产投资者的最佳选择。而且,与住宅投资相比,商业地产投资的回报丝毫不差,甚至更高。

中国早就有“一铺养三代”的说法。在商业区投资一套店面,租给别人做生意,自己每月收取租金,生活过得轻松惬意,这既是“包租公”们的生活写照,也是众多人向往的生活状态。

长期以来,商业地产价值一直被低估。换句话说,商业地产是一块被忽视的“价值洼地”。按照经济运行规律,商用物业和工业地产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而在一个健康的房地产市场,相近地段的商业地产项目价格,应该比住宅项目高出30%。在中国,情况却恰恰相反,过去几年间,房地产市场的火暴主要体现在住宅价格的暴涨。商业地产与同一地区的住宅项目,形成了商住价格倒挂的局面。

2009年,北京住宅市场热气腾腾,与之相比,商业地产却有些相形见绌。花市大街的一处高档公寓,身价傲人,高达3万元/平方米,最高时,曾到达过3.5万元/平方米。不过,附近楼层不比它低、装修档次不比它低、物业管理不比它差的写字楼,单价却几乎没有高于2万元/平方米。

在人们脑海中,商业应该是离钱最近的行业,凡是与商业有关的事务,都应该与钱扯上关系。商业地产,听起来,无论如何价格都应该更高。但在中国,却出现了商住价格倒挂,其背后也不是没有缘由。

首先,不同于住宅,商业地产投资资金较高,对投资者设置了一道高门槛,大部分中小投资者不具备足够的资金实力。投资商业地产的人少,就像拍卖场上竞拍的人少,其价格自然也不会被抬得太高,甚至还可能会被低估。

其次,与经营商业的功能相比,房子的居住功能更为基本,也更为大多数人所急需。在中国,人多是一大显著国情,所以,此前的大多数地产商,常常把住宅作为主攻方向,忽略了商业地产的建造。其发展自然跟不上住宅的脚步,价值也未被市场完全挖掘。

另外,相对住宅投资来说,商业地产优劣的判断指标更为复杂。有时候,明明看起来地段绝佳的店铺,却可能出现“谁进去谁赔钱”的状况。中国人经营商业,最喜欢图吉利,这种店铺出租起来,困难可想而知。人们难以判断,当然不敢轻易投资商业地产,其价格自然也渐渐“枯萎”。

是金子总会发光,即使暂时被黄沙所掩埋,只要遇到恰当的时机,光芒一定会被众人所发现。商业地产这块房产投资界的“金子”,在地产调控“大风”的吹拂下,蒙在身上的沙子被吹走,其光芒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

早在房产新政之前,王健林、潘石屹、张宝全等地产大鳄,就已经“弃宅从商”。房产新政实施之后,更多的地产商也发动了向商业地产的进攻。2010年10月15日,万科宣布以11.5亿元收购赢嘉中心;2011年1月,中国人保斥资37.4亿元,购置首都时代广场……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作为中国楼市投资风向标,温州投资者中80%的资金转投商业地产。而且,更多的企业大佬还走在路上。

看着是卖家电,其实人家卖房子

在数年前,当时天空依旧很蓝,上面还有白云朵朵;牛奶还很香甜健康,没有三聚氰胺;猪肉也很味美,没有掺杂痩肉精;家电零售业还没有出现京东商城这个搅局者,人们习惯在实体店购买家电。

那时,中国家电零售江湖有三个闻名遐迩的大佬,一个是广东人黄光裕,一个是上海人陈晓,另一个则是江苏人张近东。这三个南方人,为中国大部分消费者提供所需要的家电。

后来,又过了几年,局势发生了一些变化。先是上海人被广东人收到麾下,成为旗下一员,后被踢出局。后来,广东人由于操纵股价,被国家有关部门关入深牢大狱。而江苏人的生意却越做越大,时至今日,如果不算上京东商城,中国家电零售业似乎成为他一个人的江湖。

江湖虽大,利润却不一定与之成正比,时不时还需要吃点偏食,才能身体强壮。这一点,或许我们外人看不穿,人家却心里和明镜一样,关起门来,自己在房间里面偷着乐。

就像我们常吃的快餐麦当劳,你以为人家只是一家卖汉堡包的公司?在我们看来,汉堡包里面应该蕴藏着有足够想象空间的利润,其实真的未必。一般来说,一个汉堡包售价为12元左右,价格的确不低,不过,考虑到它的生产:要用最好的鸡肉,而且还不能像有些餐馆一样使用价格低廉的地沟油;还要用最好的面包,面包里面的气泡保持在4毫米;做好10分钟后,如果卖不掉,就要扔掉;除此之外,再加上房租、人工成本等费用,试想一份汉堡包还能有多少“油水”可榨?

不管你相不相信,麦当劳从汉堡包中获取的利润,真的不如你想象中那么多。即便靠“走量”的规模效应,也不可能支撑起如此庞大的商业帝国。

看一看麦当劳的财务报表,我们就可以发现秘密所在。在麦当劳所有收入中,1/3来自直营,2/3来自加盟。而在加盟收入中,很重要的部分来自房产增值。

原来,麦当劳每进驻一个地方,要不就是与原来的土地所有者签署20~30年的长期租约,要么干脆自己买断这块土地建造房子。对于自己取得的土地或房子,有些会用来自己经营,有些会转租给加盟商。

虽然汉堡包里面的利润不多,麦当劳还是辛苦经营,以建立自己的商圈,然后拉动海量人流和其他商户,借此,附近房地产价格也会被提高。麦当劳自己的房产,无疑也会大大升值。难怪麦当劳创始人雷·克洛克说:“其实我不做汉堡包业务,我的真正生意是房地产。”

在起源地美国,麦当劳一直坚持这种经营模式,现在,它的零售点数量仅仅次于教堂。当然,麦当劳的如意算盘只能在美国等其他国家才能打得响,在中国,由于各种因素,它只能老老实实地卖汉堡包。但这丝毫不妨碍麦当劳的“以快餐吆喝,以地产赢利”,被推崇为经典的商业模式。

其实,麦当劳的经营模式不难理解,本身已经积累起足够的品牌效应,纯粹租别人的房子,付出昂贵房租的同时,还免费为其打广告、拉人气,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一个稍有前瞻性眼光的商人,都不会这样做。

但是,很多事情就是这样,道理是容易理顺。但第一个吃螃蟹,第一个发现并应用,却不是泛泛之辈可以做到的。伟大的企业和伟大的创业者,当然有着常人所不能及的过人之处。

和麦当劳相似,中国家电零售两大巨头一一苏宁和国美,表面看来,销售着各种各样的家电产品,却也一直没有停止在房地产上的投资。而且,在这点上,两家公司有诸多相似之处,囿于广东那位大佬多有不便,我们不妨把焦点对准江苏那位叫做张近东的大佬。不过,在此之前,还必须用黄光裕做一下对比。

每个人有属于自己的性格,并且会将其投射到自己所创立的企业中。一直以来,虽然同属一个行业,与广东大佬黄光裕表现出来的强势、霸气,以及国美快速的发展模式不同,张近东给人感觉温和、儒雅,苏宁在扩张时,也呈现出不温不火的态势。

在不同性格色彩的笼罩下,这两家公司的地产投资轨迹,也呈现出了两种不同的弧线。众所周知,黄光裕高调,对资本增长要求高,他一直把地产视为快速获取资本的手段,快速解决资金困局的一根“救命稻草”。这些年来,黄光裕的国美系开发的地产项目,多是资本快进快出的住宅项目。

反观张近东,则相对比较低调和稳健,其身上的地产投资色彩一直被他刻意隐藏。只不过,后期高调参与拿地,其地产布局才逼不得已浮出水面。

1987年,张近东和哥哥张桂平,在南京市宁海路创办了江苏苏宁家电有限公司。张桂平学过建筑,1992年进入房地产行业。当时的苏宁,同时经营电器和房地产。2000年,两兄弟开始“分家”,按照协议,他们共享苏宁品牌,张近东的“苏宁电器”,经营电器连锁;张桂平的“苏宁环球”,主营房地产。

与哥哥和苏宁环球相比,张近东和苏宁电器相对高调一些。究其原因,一方面和所处的行业有关,苏宁和国美是国内两大家电零售巨头,难免被人拿来作比较,更有话题感;另一方面,张近东个人财富增长更为迅速,自2008年起,每年都跻身《福布斯》中国富豪前10位。尤其伴随着黄光裕的入狱,苏宁电器市场份额超过国美,张近东的知名度更是上了一层楼。

每每提及张近东的财富,人们总是将之归结为家电零售。但是,零售行业利润普遍不高,这是不争的事实。资料显示,2006年6月30日之前,苏宁电器的毛利率维持在10%以下,此后,才渐渐有所增长。根据相关公告,2009年苏宁电器销售毛利率为17.35%,2010年1季度仅为16.59%。如此低的利润率,如何能撑起张近东的高身价?

其实,和“老朋友”黄光裕一样,张近东在经营家电零售的同时,一直也在进行着房地产投资。不同的是,他涉足更多的是商业地产和工业地产:以5.8亿元拿下上海浦东新区远东大厦1至3层近2万平方米的商铺,在南京市中心核心地段拥有一幢商用物业,在南京新街口掌控了两块黄金地块……据南京市政府对外公布的资料显示,苏宁的地产项目,“累计土地储备可开发建筑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

除商业地产之外,张近东还涉足工业地产。根据仲量联行报告,2010年2季度,中国工业地产需求旺盛,工业仓储类地产价格和租金大幅度提升。而苏宁电器披露,2010年上半年,公司就在济南、青岛、杭州等地获得物流基地建设用地,此外,签约的储备项目达到12个。

手里掌握充足的用地,即使一家专业房地产公司都无法比拟。就此来说,你还能说苏宁电器只是一家家电零售商?

同类推荐
  • 创业管理的范式研究:创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的差异与融合视角

    创业管理的范式研究:创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的差异与融合视角

    本书探讨了创业管理、创业导向与创业强度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创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等的差异及根源,总结和归纳了创业管理的发展阶段和过程,提出了创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存在的融合趋势及融合的基本形式,并揭示了融合的组织基础。
  • 员工忠诚教育

    员工忠诚教育

    职工素质教育是指对企业职工从事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教育培训,因此也称为职业技术教育或实业教育。其目的是培养现代企业所必需的学习型、知识型和技能型的员工,因此非常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 双向承诺视角下知识型员工管理

    双向承诺视角下知识型员工管理

    本书深入研究了知识型员工组织支持形成的影响因素;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系统验证了迈耶和艾伦的三维度组织承诺量表,研究了组织支持和组织承诺及其三个维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和组织支持对组织承诺及其三个维度的解释力,探讨了组织支持对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等内容。
  • 老板是怎样炼成的

    老板是怎样炼成的

    本书包含了50企业家的故事,讲述小企业的经营之道。分为关于小企业经营之道的50个故事和你应怎么做二部分。
  • 总经理必读的法家12大管人绝学

    总经理必读的法家12大管人绝学

    本书从法家思想的宝库中,选取了涉及现代企业管理的智慧绝学,并提炼出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管理技巧。
热门推荐
  • 这个魔女不一般

    这个魔女不一般

    主人公从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变成了拥有魔法的使者,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只能看她的本事了。
  • 武上道祖

    武上道祖

    君王血脉,血脉觉醒的时刻,就是我称雄的时候!武之一途,踏过千万道,终成道祖!
  • 101个激励孩子的经典故事

    101个激励孩子的经典故事

    激励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想像力、创造力和记忆力。并且,有效的激励还能唤醒自信心,进取心,激发体内深伏着的巨大潜能,使孩子们热情洋溢、兴味十足地去体味精彩的生活,开创美好的未来。本书针对青少年的实际情况,特别精选了古今中外101个故事,并对每个故事进行了深入浅出地点评和剖析,既言简意赅又意味丰富,能够有效地提高青少年的自信心,使他们爱得真挚沉、活得激情四射,让他们更有力量去追求梦想和希望,即使在面临严峻的挑战和痛苦的挫折时,也能满怀对生命,对生活的热情,挖掘自己巨大的潜力,从而在人生的旅途中乘风破浪,到达胜利的彼岸。因此,本书特别适合青少年朋友、孩子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阅读参考。
  • 仙途陌路

    仙途陌路

    仙?何为仙?大道三千,独独没有属于她的道!魔?何为魔?重现人间,却成为众矢之的!仙魔不容她!大道不容她!那她便破了他的大道三千!
  • 英雄联盟之王者是怎样炼成的

    英雄联盟之王者是怎样炼成的

    从白银到王者究竟需要什么?操作,意识,还是完美的上分套路?不,你需要的,只是一个能和你合二为一的英雄。
  • 玄神创界

    玄神创界

    傅玄仅仅抬头一望,便清楚了,这云又将散去吧?不入后天,迎接他的恐怕又是修为散尽吧?他眼神一黯,或许这次报不了仇了,那深深地无力就入了身心。可就在他以为这次要彻底坠入黑暗时,却听到有人在呼唤他的名字。那张并不绝美的脸,深深印入了他的脑海,泛起千层巨浪……
  • 鬼才灵师:废柴轻狂妻

    鬼才灵师:废柴轻狂妻

    千年等候,只为换你一眼回眸。他是一代冥尊,冷血无情,却唯独对她温柔心软。他是世人皆怕的魔君,一生放荡不羁,却唯独对她痴心。前世,她是金牌特工,再生,她是废柴小姐。收神兽,炼神丹,虐渣女,毁渣男,这日子过得好不逍遥。只是……这突然上门求负责的男人是怎么回事?某男无耻卖萌,“小璃儿,求带走!”
  • 王俊凯之游戏罢了

    王俊凯之游戏罢了

    也许许沐不是特别好的女孩但是他愿意为王俊凯付出,也许只是这份执念才让许沐遇到了王俊凯,借他人之身,完自我心愿。只是这一味地付出终究是要有代价。双结局。(小说请勿带上真人。)
  • 溯夜流光

    溯夜流光

    淡漠而神秘的美少年,薄荷一样的少女。少年唯熠遇上他生命里,如同薄荷一般的女生流潋。那一年,他们在最绝望的时候相遇,相爱到后来的互相伤害。多少年后再次重逢,又该如何去面对那些我们年轻时伤害过的人?未婚怀孕、逃学、死亡、叛逆,这一群少年,在他们各自的人生中,经历着多少的疼痛。生命会不会还来不及绽放就已枯萎?如果相遇在彼此足够成熟的岁月,可否不再互相伤害?流光如能转换,那些辗转的伤害,时光的伤口,能否愈合?还是,最后消失在彼此的记忆里?人生若只如初见,见或不见,我爱你如初。
  • 魔兽之觉醒的王座

    魔兽之觉醒的王座

    在人族与兽族的战役进行的如火如荼时,苏文来到了洛丹伦大陆。作为一个资深的魔兽玩家,一个对每个英雄,每个兵种,每个技能都了若指掌的苏文将以怎样的方式活在这个世界。恶魔猎手真的是大反派吗?阿尔萨斯又真的被巫妖王奴役了吗?月女泰兰德到底喜欢谁?还记得那永远拿着棍子钓着酒的熊猫酒仙吗?还记得那飘逸的白袍大魔法师安东尼达斯吗?还记得那一刀在手天下我有的剑圣格罗姆-地狱咆哮吗?还记得那永远跟着阿尔萨斯后面没有任何怨言的巫妖克尔苏加德么?还记得那些陪伴我们走过多少个日日夜夜战友吗?(七年魔兽,无奈离开,无数战友,一朝散尽。仅以此书,纪念曾经属于我们的魔兽。写的不好之处望多给意见多多益善,另外厚颜请来了就收藏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