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84600000018

第18章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向张瑞敏学创新精神(1)

创新是新经济的核心。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企业会比过去跑得更快,但要比对手跑得更快,则必须创新。

我认为,创新就是创造性地破坏,就是要把自己原来的成功与平衡破坏掉,创造一个动态的平衡,要把自己原来成功的经验否定掉,不断地战胜自我,否定自我,企业将会在所有的竞争中取胜。

——张瑞敏

创新无止境

2004年12月28日,在中央电视台“2004 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大会上,张瑞敏给获奖者颁奖时,主持人请张瑞敏谈谈有关海尔的成功经验和新一年的计划,张瑞敏回答:海尔的根本经验就是创新。

张瑞敏说:“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有句话,创新是创造了一种资源。海尔在创业的时候,没有任何资源:要钱,因为不是国有企业,没有银行贷款给你;要人才,因为它是一家集体企业,在计划经济的情况下,不可能有大学生分配过来,大学生都是先分到国家的科研机构、军工企业、国有企业。也就是说海尔的人力资源和资金资源都没有。但是我们就是靠创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地发展起来。”

认识到创新的重要固然可喜,认识到不断创新,永远走创新之路,则更加难能可贵。海尔的成功外部环境归因于改革开放的大气候,内部条件归因于建立了企业创新文化。

历史经验表明,创新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动态过程,一刻也不能止步。张瑞敏在他的一篇文章《创新无止境》中说:“1984年,海尔砸掉76台不合格的电冰箱,以树立员工的质量意识。今天在德国,消费者购买海尔电冰箱可以获得政府颁发的节能补贴。1999年4月30日,我们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打下了第一根桩,到现在,美国造的海尔电冰箱正向着美国本土化的名牌迈进。昨天,我们还在为新世纪的到来而憧憬;今天,当我们站在新世纪的门口,想象中的画面已经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存在。”随着每一步的创新,海尔的发展也日新月异。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都是海尔不断创新所取得的结果。

张瑞敏认为,虽然现在海尔产品已经在全球160多个国家销售,美国《财富》、英国《金融时报》等舆论媒体也常把Haier与微软、IBM、SONY相提并论。但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品牌影响上,海尔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创新才是海尔最大的优势。

因此,张瑞敏在文中明确指出:“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新经济下没有旧经济,只有守旧者。面对充满挑战和希望的明天,我们只有不断创新,挑战满足感,才能超越自我。我们因为创新精神赢得世界的瞩目,我们仍须用不断的创新来赢得新世纪的辉煌。”

创新是无止境的,也就是每天都要有创新,这样,每天才能有进步,企业才能不断发展。所谓“日日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张瑞敏强调,如果每个人每天都有创新精神,也就是今天的工作一定要比昨天有提高,那么这个企业就每天都在发展。对此,张瑞敏还提到一个1%的精神:“你把1元钱存到银行里,如果不是单利而是复利的话,1%的利息70天连本带利就是2元钱。在一个企业中,每天提高1%,不要多,就提高1%,前提是天天都提高1%,一年就不得了,你一年要翻好几番了。创新就是说,你不但今天要从零开始,而且今天要比昨天做得更好,这对每个人都是一个自我奋斗的问题。”

创新永无止境,如果企业哪天停止了创新,那么也就离倒闭不远了。所以,企业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在创新的同时看到前面的“更新”,才会不断地“否定”自己,不断增强创新的活力,从而真正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永远走创新发展之路!

创新是新经济的核心

创新是企业生命力所在,一家企业一旦失去创新能力,它的生命也就随之枯竭。每个人都知道创新,但如何创新?怎么去创新?这是困扰企业的重要问题。

海尔创新的目标是创造有价值的订单,创新的本质是创造性地破坏,创新的途径是创造性地借鉴和模仿。

在2000年2月的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大会上,张瑞敏做了《“新经济”之我见》的主题发言,阐述了他和海尔集团以创新迎接新挑战的战略:“创新是新经济的核心。充分利用了网络技术的企业会比过去跑得更快,但要比对手跑得更快,则必须创新。因为大家都同样在利用网络的有利条件。首先是观念的创新。为什么?本届大会的格言是最好的诠释:让我们战胜满足感。网络使你无法自满,它使距离缩短到零,传统的连续性被打破及传统结构消亡,不能更新观念,无异于自我抛弃。”

海尔企业创新文化的核心是观念创新,通过创新观念来创造资源。观念创新是企业一切创新活动的起点,是企业能够健康运行的先导。有了观念创新,企业就能有好的开端,观念的创新能够将企业的优势发挥出来。

张瑞敏认为,观念的改变,并没有改变事实本身,改变的是对事实的看法。比方说一天24小时,不管改革开放以前和以后都没有变化,但是一旦提出改革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时间的内涵改变也就改变了人们对时间的看法。原来可能8个小时,干不完明天接着干,有了这个观念,如果今天干不完拖到明天,就会有损失,所以,今天必须要干完。

在任何地方,对很多问题,如果观念还没有改变,不管有什么样的资源都不可能真正取得预想的效果。比如在农村,家电的普及率很低、购买力差,如果单从这个角度分析,显然没有必要去研究和开拓农村市场。然而,面对同一个事实,完全可以有不同的认识:就是因为购买力低,所以潜在的市场才会非常大。这样想就会下功夫去做。

除了观念以外,还有就是新技术的创新。利用网络优势整合全球科技资源为我所用,以创新技术来创造新需求,进而创造新市场。

张瑞敏说:“现在的企业,针对技术和设备,你都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拥有,包括技术工人。像清朝末年的洋务运动一样,一开始我们看重的是物质、硬件,但发现引进的北洋水师不行,又转向了制度,比如说君主立宪制,后面看看也不行,就又回到文化问题。百年老店能站住是靠文化,而不是技术。表面上看是技术,其实那只是文化的一种外化而已。你现在即使拥有再好的产品,出去之后马上就会被别人模仿了,你有什么技术可以垄断呢?很少,或者没有。”

技术是产品的支撑,技术就是生产力,技术创新能够使企业达到领先一步,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海尔自始至终都在进行着技术创新。也正是由于技术创新的支撑,海尔的竞争力才会越来越强。

海尔起步时对一些先进的技术不懂,就老老实实地做,在做的过程中不断地消化吸收,并在此基础上再创新。新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是整合国际资源,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不在于自己拥有多少技术力量,而在于能够整合和利用多少技术力量。

在技术创新方面,海尔申请的专利是比较多的,主要是发明专利,这几年越来越多,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海尔的洗衣机不断创造出新的洗衣模式,包括滚筒双动力洗衣机、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都非常受欢迎。此外,又研制了数字电视解码芯片,网络家电也是今后发展的趋势。海尔所开发的第三代技术,已成为国家信息产业部的技术标准,新产品开发的速度也比较快。技术创新给海尔带来的是平均每天8.5个发明和专利,设计创新使海尔的每一项产品实现了与市场的无缝对接。

26年的不断发展和超越是对海尔创新原则的一个很好的注释。海尔的创新是全方位的,从各个方面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从而使海尔产品的美誉度、社会价值以及品牌价值越来越高。

创造资源,美誉全球

综观海尔管理模式变迁,从全面质量管理模式、OEC管理模式到市场链等,都能体现海尔的创新理念,使海尔具有其他企业无可超越的竞争力。当人们热烈地讨论如何创新,如何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时,海尔已经获得了创新所带来的巨大能量。

海尔的企业精神就是八个字:“创造资源,美誉全球”。对于这八个字,张瑞敏作了详细的阐释:“‘创造资源’,就是我每天都要来创新,因为我们所面对的竞争对手都是世界级的大企业,比如说通用电气、西门子,它们都有百年的历史。如果我们想超赶它们,唯有一点:就是我们能创造更好的资源。实际上,国际上的很多企业也可以做到这一点,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创造资源。‘美誉全球’是我们的一个目标,就是在全世界使海尔成为一个大家都喜爱的、响当当的名牌。我们自己的工作作风也支持这个企业精神。我们的工作作风就是叫做‘人单合一、速决速胜’。”

把根扎在市场上,精心培育企业以创新为核心的国际竞争力,是海尔发展战略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对此,张瑞敏表示,现在,海尔在国际市场上实行的战略是以创国际名牌为导向,而不同于其他企业是以创汇为导向。在改革开放最初几年,中国外贸过分注重创汇。就当时的背景,单从参与国际竞争的角度来讲,这完全是对的。那时完全以创汇为主。在国家补贴之下,只要你满足换汇成本,就能够出口,哪怕是去摆地摊。这种做法到最后造成中国不可能有自己的国际名牌,而现在世界市场是名牌的市场。从这个角度出发,海尔采取的策略就是自己的产品不仅要创汇,更重要的是要在国外“立”起来。在具体措施上,是采取一种先难后易的策略,这又不同于中国其他企业采取先易后难的做法。

海尔的目标就是国际化,总的目标是不变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却把目标分解了,这样会相对减少一些阻力。

海尔率先在国内掀起了管理革命和战略创新浪潮。从最早的OEC日事日毕管理法,到现在的流程再造,海尔的业务流程从原来的纵向金字塔式变为目前的横向扁平式流程,没有了普通企业的上下等级观念,5万名员工成了直接面对市场的5万个自主创新的主体。海尔战略的创新,也为海尔的发展提供了方向。从“多元化”时期的吃“休克鱼”,到“国际化”时期的“先创西方后占东方”,再到与国际竞争对手的“多边联合”,海尔与众不同的战略创新在赢得市场的同时,也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市场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路径和方式。要想走在市场的前面,在市场中起导向作用,就必须主动去适应市场,并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去引导市场,创造市场,也就是进行市场创新。张瑞敏认为,对企业评价第一位的应当是市场创新能力,因为企业唯一的目的是创造市场,离开了市场企业不可能生存。其次是公司管理者的远见,这是让创新能力可持续的保证。产品质量是基础保证,而财务状况和公司声誉是一个结果。

所有企业的成功,背后支撑的一定是成功的企业文化。但是成功的企业文化,不等于这个文化表现形式的本身,而在于这个文化是能够不断创新的,是一个不断创新的文化引领着企业不断地创新,或者保证企业不断地去创新。张瑞敏曾说:“过去我们强调人,但是在全球化这么复杂的情况下,没有信息化的手段,没有流程的支持,一个人就是拼上命地去干,也不一定真能完成任务。现在我们新的概念是以目标和业绩为导向。在过去我们曾经以‘结果’为导向,当时没有错误,但现在不适应了,‘结果’忽略了流程,就会变成空中楼阁,所以文化要改变。”

因此,我们说,企业在战略创新、市场创新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企业文化的创新。因为只有在文化创新的前提下,才能保证企业的不断创新。

在经济全球化下,谁最有能力充分创造全球资源,谁就能最有机会成为全球竞争的“赢家”。如前所述,“创造资源”本质上是创新,海尔希望通过创新创造出更多的资源,从而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美誉全球”则是海尔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的更高追求。海尔“创造资源,美誉全球”的企业精神就是强调全球化,就是要创造优质的资源以换取美誉的资源。

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

随着企业的不断创新,海尔出现了很多创造性的理论。张瑞敏曾说过:“理念的领先几乎决定企业的命运,可以这样讲,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

海尔有很多思路是创新的,比如源头论、与用户之间的零距离观念、激活“休克鱼”的兼并模式、斜坡球体定律、负债经营的经营理念、OEC的管理模式。

宋代理学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一诗中写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张瑞敏认为这首诗具有企业管理的现实指导意义,极其恰当地表达了海尔“源头论”的意境:如果把企业比作一条大河,每一个员工都应是这条大河的源头,员工的积极性应该像喷泉一样喷涌而出,而不是靠压或抽出来的。员工有活力,必然会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提供优质的服务,用户必然愿意买企业的产品,涓涓细流必然汇入大河。这样,企业才能把每个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成为喷涌的源头。“源头论”是市场链的理论基础,海尔一直在倡导员工自主经营、自主管理,成为活跃的源头。

张瑞敏认为,最有价值的是用户资源,那么,怎样才能得到这一资源?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赢得用户的心,也就是把钱和物的交易换成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张瑞敏说:“所谓零距离,其本质是心与心的零距离,只有企业同员工的心是零距离,员工才能同用户的心零距离,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卖一台产品赢得一颗用户的心,这不仅是国内的用户,也包括国外的用户。”

作为一种全新的服务观念和市场营销观念,零距离强调“直接面对用户,以用户为核心”,一改以往“企业生产什么就买什么”的做法,提倡“用户提出要求,我们按需提供”。

在企业规模扩张上,由于国际上通行的几种兼并模式在中国并不好用,为此张瑞敏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兼并盘活理论——吃“休克鱼”。“休克鱼”的含义是:鱼的肌体没有腐烂,比喻企业的硬件很好,而鱼处于休克状态,好比企业的思想、观念有问题,导致企业停滞不前。这种企业一旦注入新的管理思想,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很快就能够被激活起来。

海尔通过这种方式,兼并了很多“休克”的企业,激活“休克鱼”也成了海尔扩张的一种重要手段。张瑞敏曾拿麦当劳作比喻:“麦当劳在全世界到处设店,不管顾客的饮食习惯怎样,生活习俗如何,都能够征服他们。这是因为它有一个不可改变的‘模块’——经营模式,或者叫经营理念。兼并能不能成功,就看企业有没有一个过硬的经营模式。如果自己的经营模式不成功或者不成熟,那么兼并别的企业只会是一场灾难。”

同类推荐
  • 华谊内幕

    华谊内幕

    本书将为你揭示明星“梦工厂”——华谊兄弟公司制造一部部大片的诸多内幕、令人惊异的商业逻辑和成功背后的种种奥秘,首次为你揭开华谊兄弟高速持续成长之谜。
  • 品孙子兵法学管理

    品孙子兵法学管理

    本书是我国同时也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兵书,涉及管理学、战略管理学等诸多方面。内容包括:料敌制胜的战略管理、未战而庙算的决策管理战略、力求全胜的目标管理战略、选贤任能的人才管理战略等。
  • 用人大师

    用人大师

    宫惠珉先生在《用人大师》一书中系统地研究了很多世界级公司,分析它们如何实施人才战略、如何使用人才,建构公司的竞争优势,确实能为很多企业提供非常宝贵的参考价值。更为难得的是,宫惠珉在《用人大师》一书中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用人思想,使读者了解人才的战略性运用并非源于欧美领先企业,而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一部分。
  •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本书内容包括: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导论、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人员招聘与配置、人员培训与开发、绩效考评与管理、员工激励、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
  • 营销人员每日必修课

    营销人员每日必修课

    本书凭借着一个个隽永的,充满哲思的故事以及评述铺叙出一个缤纷的世界。它按照十二月份编排了不同的主题,分为劝学、竞争、智慧、谋略等篇章,每个主题又统领了近三十个哲理故事,并由专业人士予以恰切的评论。内容全面,通俗易懂,非常适合营销人员阅读。
热门推荐
  • 彼岸时雨之冥界叹歌

    彼岸时雨之冥界叹歌

    那一刻,是瞬间,还是永恒……京城郊外,梨花林里,两人相遇相知,他本是京城第一捕快,她本是冥界之使,在一次调查案件中,两人邂逅。恒水河畔,他生命垂危,她拼死相救,在临终那一刻,她将手中长剑交予他,从此他发誓成为那把长剑,改名时雨,带着她的一切活下去。替她报仇之后,他来到当初的梨花林缅怀过去,无意中救了一对小狐狸,从此狐狸跟从了他,并帮他看守枫林渡。人世间的亲情,爱情,友情,诸法万象,他经历了太多,如今,他是时雨书斋的老板,他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身份,冥使,专门度化现世迷路之魂……
  • 奋斗从小山村开始

    奋斗从小山村开始

    吊丝青年陈晨回村二次创业失败后在祖屋获得祖传医书秘籍后开始彪悍人生,种树、种药、酿酒、开农场等,开始其传奇生活。
  • 妙探狙击

    妙探狙击

    作为青江市的一名刑侦队长,唐林有着不同常人的能力。唐林无意间得到了一块神奇玉佩,每当这块玉佩与案件相关的证物接触之后,都会在他脑子里闪出一些奇怪的影像画面,借着这些影像画面作为线索,唐林开始抽丝剥茧,逢案必破。纵有迷案千奇,看我妙探狙击。
  • 谁的青春不有梦

    谁的青春不有梦

    前言在经历了“中国功夫之星”海选而名落孙山之后,周圣咏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反思,与此同时他整理了自己的随笔,开始《谁的青春不有梦》这部长篇小说的创作,8年的辛勤笔耕而化成了这部散发着乡土气息的作品。这部小说的一个特点就是多元化的笔调会让人耳目一新,在叙述主人公童年的时光这一部分时的情节好像借鉴于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穷人》;在小说的结尾部分又酷似安东·巴甫洛维奇·契科夫《凡卡》的暗示手法;无论穿插还是倒叙手法,作者都显得有些刻意和生涩,无疑会让读者们看得一头雾水。即使如此,周圣咏那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却依然会感动那些锲而不舍的有志者们,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曾有过梦想。周圣咏2015.10月
  • 半妖乱世

    半妖乱世

    从左琰踏出花果村那一刻起,注定要在世间掀起无数腥风血雨。以半妖废体兵妖双修,箭灭人族天才,脚踏妖族王者。
  • 雄霸三国

    雄霸三国

    如果告诉你王允与董卓是同谋,你会信么?如果告诉你董卓火烧雒阳得到朝廷支持,你会相信么?如果告诉你,吕布在决定嫁女儿前是大汉的忠臣,你信还是不信?作为吕布的小舅子、表弟,魏越正经历着这些,将见证三国是如何于纷乱中诞生的。
  • 天主腹黑诱拐千皇妻

    天主腹黑诱拐千皇妻

    命途多舛,手持拂尘、自带空间、萌宠在身,杀敌守亲,一路披荆斩棘永不言弃;身着防御圣衣、隐忍负重,时机成熟之日携娇妻嗜血回归;“女人,你偷了我的心,还想跑哪儿去?”“有吗?我知知道你夺了本姑娘的初吻。”“强盗和小偷,绝配!”“……”【女强男强,强强联合,挖坑萌宠大爽文】
  • 40岁后要懂的120个养生常识

    40岁后要懂的120个养生常识

    本书全方面介绍了健康管理知识,包括:像心脏一样工作——敬业不蛮干、心理平衡——开心的生活最快乐、知足常乐——享受已有的幸福生活等。
  • 东方皇冠

    东方皇冠

    野蛮入侵了文明,后世的灵魂却只能苟延残喘的保住自己那可悲的性命。什么争霸?权谋?都与自己无缘。不止一次想过自杀,却发现自己并不具备想象中的勇气。当流星划过天际,虚空的魔王也将手伸向了这个残破的世界。死亡,才是最终的救赎。
  • 湖耿湾

    湖耿湾

    当代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的浪潮,已经把传统乡村淹没了。乡村文明正在瓦解、消逝,可它曾经存在了几千年。作者黄明安想,它肯定还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沉淀于我们的骨髓中。“海峡原创长篇精品:湖耿湾”试图寻找这种消逝,再现乡村风貌;“海峡原创长篇精品:湖耿湾”也努力为他们画像,呈现人物风采;“湖耿湾”是我的精神故乡,也可能是你的精神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