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医学上有个观点叫:“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如果把这个观点“移植”到解答人生的困惑和指导迷茫人生的思路上,那么,就叫做:“通则不惑,惑则不通”!
一个人之所以会出现人生的困惑,或者说是人生路上遇到了迷惘,其问题的本质,肯定是其内在思路上“不通”的缘故造成的。如果内在思路“通”了,那么,外在出路必然也就“通”了!有道是“思路决定出路”嘛!
一个人最大的力量是来源于“内在”,“外在”的所有表现都是由其“内在”决定的!
人生的任何困惑与迷惘都是由“外在”的东西引起的,但是要想化解迷惘与困惑,必须要靠“内在”的力量!
比如,一个人遇到人生重大的困惑与迷惘了,其找到了一些专家或大师为其指点迷津,然而,专家或大师并没有为其处理外在一些具体的事情,而只不过是给予其思路和思维上的指引和点拨。至于外在具体的事情还得由当事人自己亲自去处理。然而,被专家或大师点拨过之后,当事人好像瞬间就获得了无限的力量,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缘于其内在的思路“通”了!只要内在“思路一通”,外在一切困惑与迷惘自然而然会化解!
②
人的命运是一种“合力”作用的结果!
第一种力是“内驱力”,指的是人的理想、思想、兴趣、志向、爱好等对人的内在牵引作用;第二种力是“外缘力”,指的是外界环境对人形成的助力或阻力;第三种力是“天之力”,指的是上天神灵对人的引导和启示!
不同的人,三种力的配比不同。有些人的命运中,“天之力”的比例较大。实际上,他们的“内驱力”是被“天之力”所贯通,或者说“天之力”就是他们的“内驱力”,而他们命运中的“外缘力”则是成就“天之力”的土壤。“天之力”越大,则“外缘力”越强。二者相互作用使“天道”在“人道”中贯通实施!
一般人的命运大部分是“内驱力”与“外缘力”作用的结果,他们的命运中“天之力”成分极少。
③
人世间一切的情都根源于人性中的爱,人性中如若没有爱,那么,人世间也就不会有情。友情中有爱,亲情中有爱,爱情中更有爱。
宇宙中物体与物体之间具有引力,人世间人与人之间具有爱,引力使宇宙中的物体运动得和谐有序,爱使人世间的人生活得温馨、幸福。
④
一个人,若只活在自己的心中则容易走向偏执;若只活在别人眼中则又会陷入盲目和被动甚至迷茫;但若以别人的眼睛为“主”,以自己的心为“辅”的活法则又会使人失去真正的自我;只有以自己的心为“主”,以别人的眼睛为“辅”的活法才是最佳的活法,才能活出真正的自我。
⑤
人既不应该被人牵着鼻子走,也不应该跟在别人后边走。人应该走属于自己的路。当然,在一个人还没有发现或认不清自己的路时,可以
暂时跟在别人后边走,但应该在跟着别人走的这个过程中学会发现和认清属于自己的路。
走别人的路就如同复制别人的人生,而复制别人的人生必定会失去自我,而失去自我的人生必定失去意义。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别人的人生。只有一个人走属于自己的路时,才能发现真实的自我,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才能真正感悟到人生的意义。
⑥
没有钱的人容易受金钱诱惑力的支配,而有钱的人则容易受金钱使用权的支配。金钱原本是为人类服务的一种工具,但令人不可思议和无奈的是,现在竟然演变成了——金钱成了主人,人却成了工具。这难道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⑦
家是由爱组成的,孩子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家就像英文字母“A”,父母是那两根相互依靠的立柱,孩子是两根立柱之间的那条横撑。父母为孩子提供安全和温暖,保护着孩子,关爱着孩子。孩子把父母拉得更紧、使父母依靠得更牢固。只有父母与孩子俱全的家才是幸福的,温暖的,安全的,牢固的。父母与孩子三者缺一,家都是不健全的。“孩子是使家成为其家的根据。没有孩子,家至多是一场有点过分认真的爱情游戏,有了孩子,家才有了自身的实质和事业。”周国平如是说。
没有了父亲或母亲的家(单亲家庭),孩子所受到的压力马上会剧增,其图形显示为:由原来的“A”变成了“(A去掉左边立柱的形状)”或“(A去掉右边立柱的形状)”。即使剩下的单亲(父亲或母亲)再怎么关心和爱护孩子,孩子也不会体验到真正的家的温暖、幸福
和安全。同时,剩下的单亲(父亲或母亲)也会因单薄之力爱护孩子的“姿势”——“(A去掉左边立柱的形状)”“(A去掉右边立柱的形状)”而累弯腰的。
⑧
一个人无论多大年龄,只要其父母还健在,他就永远站不到人生的“至高点”上。同时,他也永远体悟不到真正的责任感是什么。父母的健在,子女的坚强是有限的。父母身不由己地把子女发挥极限坚强的潜力的本能给“没收”了,甚至扼杀了。而子女也把父母的关爱当成了自己永恒的精神堡垒。只要父母健在,子女在精神上的安全感就永远存在。周国平说:“一个人无论多大年龄上没有了父母,他都成了孤儿。他走入这个世界的屏障,都随之塌陷了。”俗话说:“没爹的孩子早当家”,责任感能使一个人加速成熟。没了父母的孩子无形之中自己成了自己的“父母”,同时,自己也成了自己的“孩子”,不知不觉的其责任感倍增了。责任感不仅能使人加速成熟,而且更能使人变得坚强。一个软弱的女人一旦做了母亲其马上就会变得比以前坚强数倍。
人类上一代与下一代的传承更替过程也是责任感的传递过程。父母的逝去使子女站到了人生的“至高点”上,无论子女的年龄多大。因为人生的“至高点”是与年龄无关的。站在人生“至高点”处的人的孤独感是最强的,同时,其责任感也是最大的。然而,这种人一旦有了自己的儿女,其孤独感必定会有所减弱,但其责任感却无形地又增加了。
强大有时是由于与弱小的对比而表现出来的,而有时却是由于被弱小的力量激发而出现的,新生婴儿的弱小能莫名其妙地唤起初为人父初为人母神奇般的强大。
⑨
被誉为钢铁大王的安德鲁?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年轻人要能够继承的最丰厚的遗产,莫过于出生于贫贱之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现在有很多父母创下的家业不仅能使子女享用一辈子,甚至连其子女的子女都享用不尽。父母创下的丰厚家业是能起到帮助子女的作用,还是起到相反的作用——贻害了子女?真应该反思一下。
父母虽然赐予了子女生命,但却剥夺了子女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丰裕的物质享受会使空虚的精神世界萎靡死亡。如果把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给剥夺扼杀了,这跟养宠物有什么区别。在子女刚出生之时就用钱把他们的棺材板都准备好了,这真是一种“伟大的远见”。
在某种程度上讲,贫困是使下一代崛起的动力,而富有则有可能成为下一代走向堕落的向导。
⑩
有人说,谦虚过度是一种虚伪的表现,这话甚是有理。谦虚本是一种美德,然而有的人却为了刻意追求这种“美德”,以至于使谦虚谦过了头,使“谦虚”变成了“牵虚”,这样,必然会被他人给戴上虚伪的帽子。
从另一个角度上讲,过度的谦虚是一种对他人称赞的否定。例如:A君称赞B君“你真了不起!”(当然,这种称赞是真诚属实的,绝不带讽刺的味道)然而,B君却说“我不行,我不行……”这明显是一种对B君的称赞的否定。实际上,任何人在遭到否定时其自尊都会或多或少的受到伤害。此时,B君很难认为A君这是出于真正的谦虚,B君反倒闻到了A君身上有一股虚荣的、令人厌恶的气味。
过度的“谦虚”形成的原因是一种“变态的虚荣心”在作怪。诚然,虚荣心存在积极有利的一面,即它可以使有的人上进,然而,变态
的虚荣心不仅不会使人上进,反而让人掉进自己挖的陷阱里。
谦虚这块领地一旦脱离了自信这位守护者,往往就会被“变态的虚荣心”给侵占。谦虚加上自信才是真正使人进步的基础。
“谢谢您的夸奖和肯定,我会继续努力!”这是自信者和真正谦虚的人在面对夸奖和称赞时的永恒宣言。
???
在戏剧的舞台上,演员的一切思想和行动受导演的支配,其“命运”掌握在导演的手中。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员与导演是同一个人——自己,至于自己在人生的舞台上,上演的是喜剧角色还是悲剧角色以及演得精彩程度,全凭自己的导演能力。
?
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场戏,那么,则存在三种不同的“人生”。
第一种人生是自己只做演员,编剧、导演和观众都由他人充当;第二种人生是自己不仅做演员,而且连编剧和导演也由自己充当;第三种人生是自己不仅做演员、编剧和导演,而且就连观众也由自己充当。在这三种人生中,第一种人生的人其命运掌握在他人的手中;第二种人生的人其命运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但其却不善于自我检查,自我反省,免不了犯一些错误,从而影响了“人生之戏”的精彩程度;只有第三种人生的人其命运不但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且其还善于自我检查,自我反省,及时反馈“人生之戏”的上演情况,以便为之调整,从而使“人生之戏”上演得更加精彩。
?
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座大厦,自信者会用优点打地基,因为自信者懂得大厦的最底部受到的压力最大。而自负者却为了炫耀自己,把优点这种材料全部都用于建筑在大厦的外表和顶层了,由于材料的有限,自负者的人生大厦的地基只能用弱点这种材料建筑了。至于是自信者的人生大厦稳固,还是自负者的人生大厦稳固,在此就不言而喻了。
?
人世间最“公平”的一件事,就是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人世间最“不公平”的一件事,就是每个人的生命诞生时间和地点不能由自己决定。然而,还有比最不公平的事更让人愤愤不平的,这就是每个人生命的诞生是偶然的,而死亡却都是必然的。
然而,怎样才能抚平每个人心中的“不平”呢?回答是——在生与死之间这个既漫长又短暂的过程中思索、探索、追求……
?
竞争充斥着整个人生,甚至有的人死后还在继续竞争着……
竞争的产生原本根源于人类生存的需要,然而随着竞争的激烈演变,竟然使竞争发展到了人停止生存时还要继续竞争。生前的竞争无非是为了满足自身生存和生活的需要以及精神得以满足的需要,而竞争的对象也无非是金钱、名誉、地位等等。然而,死后的竞争是为了什么目的呢?竞争的对象又是什么?对此,哲学家可能为之找到一个既巧妙又智慧的答案:死后的竞争是为了把生前的短暂化为永恒,用生前竞争到的金钱、名誉、地位等为死后的永恒添光彩。然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死后竞争的形式或者说是竞争的对象却大有不同——墓碑的高低、墓前鲜花的多少毋庸置疑会成为众多庸俗者竞争的对象,至于“社会的损失”、“人类的遗憾”这种称号却是极少数人能够竞争到的。有的人死后竞争只争到了自家亲人的眼泪和悲伤,而有的人却“争”到了整个国家、民族、社会乃至全人类的伤心和怀念。
死后竞争具有一个重大的作用和意义,那就是它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生前价值。
在生前竞争的过程中难免甚至可以说必然会有私心在起作用,而在死后的竞争中私心却无用武之地。所以说,死后的竞争才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生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