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56300000007

第7章 国宝石经的发掘保护(2)

山上的石经拓印完毕时,山下藏经地穴的发掘也接近尾声。此时,西山灵光寺正在筹备修建佛牙塔。1958年初,卢松安被中国佛教协会派往西山灵光寺,协助佛牙塔工程。

石经山石经拓印完成后,转入山下拓印。地穴北部瘗经的发掘出土与石经山洞藏经版的出洞不同,山上藏经洞是先从洞内抬出经版至工棚内,清洗干净,进行编号,注明洞号,再行拓印,拓完后放还原洞。地穴中的石经则在出土前按经版排列顺序就地编号,然后按序出穴拓印。为保护这些出土的经版,在地穴上面搭起席棚。地穴北部藏石经6295片,南部藏3787片,共计10082片。地穴北部经版编号时,由于两排之间的空隙处往往插入一些经版,因而漏编。发现以后,副号代之。这类经版共计21块。地穴中经版保存得很好,其中仅少数因重叠被压断。经版一般字迹都很清楚,漫漶不清的极少。

1958年地穴北部经版出土至最底一层的中间,发现一个长32厘米、宽32厘米、高24厘米的石函。正面刻有题记:

大辽燕京涿州范阳县白带山云居寺,此匣内有银净瓶一个,内有释迦佛舍利八粒如粟,白如雪瑜,石香一个,黄香八两,檀香四两,永为供养。愿益四生,俱登觉道。时天庆七年三月一日戌时葬。

石函内装藏的物品与题记记载不完全相符,实际装藏物品为:

鎏金坐像一尊,菩萨圆铜牌和观音像铜牌各一个,透花铜香炉一个,银净瓶一个,乾元重宝、庆历重宝、熙宁重宝、元丰通宝等铜钱数十枚。从这些钱币可以看出当时在辽代管辖的幽州范阳县,宋代的货币也有流通使用。

因为发现了文物,所以临时停工,立即通知乡长,派民兵到工地站岗看守,并通知房山县文物部门派人来现场处理。不久,文物部门来人将石函取走。这些重要文物现在陈列于北京法源寺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展室内。

发掘工作进入收尾阶段,发掘后的石经保管问题迫切需要研究解决。地穴石经如何保存,河北省文化局曾提出一个七万元建造库房的方案。3月27日房山县由河北省划归北京市管辖,北京市文化局接替河北省文化局介入房山石经发掘的善后工作。

6月13日,中国佛教协会副主席巨赞主持召开了房山石经保管问题座谈会,主持石经发掘的中国佛教协会副主席周叔迦、国家宗教事务局郭朋、北京市文化局赵学勤出席。参加座谈会的人员一致认为,原河北省文化局的方案欠妥。北京市文化局提出两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一是就原处修建窑洞保存;二是仍埋回原地穴。如何保存,须要佛协来考虑决定。佛协的意见是,目前的保管措施必须结合今后长期的文物保管,如仅让佛协提出方案恐从片面考虑问题,不见得合乎文物保管的要求。商谈结果,由北京市文化局与有关方面研究后近期提出保管要求,佛协根据要求考虑具体措施,共同协作。山上藏经洞洞门修复也由文化局一并提出意见。关于经费问题,郭朋表示,如果北京市文化局原来无此预算,可另行申请专款。

不久,北京市文化局决定在地穴遗址东面建造40间石经库房。经版库建筑资金由文化部拨款,于1958年10月落成,砖木结构,比较简陋,40间600平方米的库房围成一个四合院,南北屋各11间,东西屋各9间,南屋中央的3间,中间一间为大门,东西各一间门房供工作人员食宿办公之用。

历时一年半,到1958年底,全部拓印工作圆满完成。地穴出土的10082片辽金经版分二至三层立面朝上并排码放在新近落成的石经库房中,库房地面的泥土未经硬化,这导致了石经后来的潮湿和风化。

3.对石经的后续整理研究

这次对房山石经的发掘整理是空前的。历史上,只有辽太平七年(1027年)对石经山藏经洞的石经进行清点过,而在当时的条件下也极不彻底,云居寺压经塔地穴藏经则从未启开整理过。

石经拓片的整理工作十分艰难。首先把几万张拓片进行分类,按序编排,地穴出土的辽、金两代刻石,每石都有经题、卷次、编号、帙字,容易整理归类。而山上洞藏经版则不同,尤以静琬早期刻经,一部经只在第1石刻有经题,其他各石从头到尾都是经文,又无编号。此外,还有一些经版即使有经题,但已风化剥蚀不存,必须查出是什么经。1500多张残石拓片的整理工作更为困难艰巨。这些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拓片要分别拼凑连接起来。有的可以凑齐拼成一块完整的经版,但也有缺石不足者。要求工作人员计算出所缺行数留出空白再来托裱。有时查一张拓片或拼凑一块经版要用几天时间来完成,需要耐心细致。这是一项基础工作,只有把每张拓片一一查清归卷,才能准确地编出反映房山石经实况的目录,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编辑、影印、出版。

全部石经共拓印7套:中国佛协2套,北京市文物局1套,中国社科院1套,北京图书馆1套,上海复旦大学1套,吉林大学1套。

经专家研究发现,房山石经共有1122部3572卷14278石,有人粗略计算了一下,把所有石经首尾相连地接在一起,竟然有25里之长,被世人誉为“石刻长城”。

房山石经堪称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其刊刻时间之长、工程之浩大、所刻石经数量之众、佛教经籍之完备,冠绝古今。不仅是一座巨大的佛教经籍宝库,更是一座巨大的中华文化宝库。日本佛教学者塚本善隆在《石经山云居寺与石刻大藏经》一文指出:“完整保存于幽燕奥地一处的石刻大藏经,是超过敦煌遗书和日本奈良写经的重要原典。”

房山石经不仅是研究中国佛教典籍和佛教历史的重要文物,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以及政治经济的重要文物,其巨大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早已引起中外学术界重视。明清时期,一些学者已经开始从碑刻书法的角度研究房山石经,近代一些学者开始注意内容方面的研究。清代古籍《日下旧闻考》、民国王毓霖编纂的《房山游记汇编》等书籍,均有明清、民国时期文人学者研究、考证、介绍云居寺和房山石经的着述。溥儒所着《白带山志》则为云居寺保存下一部珍贵的历史文献。一些外国学者也早就注意到房山石经的重大价值,日本佛教学者塚本善隆于1934年组织房山石经调查团,来中国从事石经山的全面研究,回国后写出《石经山云居寺与石刻大藏经》一文,发表于京都大学出版的《东方学报》,较有系统地介绍了房山石经的历史和内容。这些研究往往依据古籍记载和为数不多的碑刻材料,而未能直接接触房山石经的实物资料,因此有很大的局限性。

房山石经的全面发掘整理,为相关研究创造了充分的现实基础,从而揭开了大规模房山石经研究的序幕。

1980年,中国佛教图书馆成立,馆内设房山石经研究小组,专门从事房山石经研究。首先将“不知名经”辨别出来,并把千余张残石拓片拼接起来,编出准确的目录。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房山石经编辑刊印小组、委员会。北京图书馆、编辑局等部门也积极参与房山石经的研究及成果的编辑出版。周绍良、吴梦麟、罗炤、徐自强、黄炳章、林元白、任杰等一大批佛教界、文物界、史学界专家学者,投入房山石经的研究。

以房山石经发掘整理为基础,房山石经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

《房山云居寺石经》,中国佛教协会编辑,1978年4月文物出版社出版。以拓印整理的房山石经为主要蓝本的佛教经籍浩卷《中华大藏经》,编辑局编,中华书局出版,1984年1月至今已出版26册,全套将出版75册。《房山石经题记汇编》,北京图书馆金石组、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石经组编,1987年8月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全书50万字。《房山石经之研究》,1987年9月由中国佛教协会编辑出版。

影印本《房山石经》,中国佛教协会编印,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出版,全套将出版33册:隋唐刻经10册,辽金刻经22册,明代刻经1册。现在辽金刻经22册及明代1册全部编辑完了,已出版流通。全套22册辽金刻经,共收佛经753部2244卷。

这些研究成果,初步揭开了房山石经的神秘面纱,是石经完成刊刻后,第一次让世人了解其真实概貌。

多年来海外学者也投身房山石经的研究,并取得不少成果,德国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系教授雷德侯就是其中的一个。1986年雷德侯来云居寺考察,这位能讲一口流利北京话的教授考察以后说:“这份历史文化遗产很了不起,它是属于全人类的。”他潜心研究房山石经,着有《房山通理大师刻经“石类印版”与“契丹藏”的对比研究》,2007年2月7日,雷德侯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刊发表《与北宋争锋——(契丹藏)》专题演讲,其中对房山石经有专门的论述,他探讨北宋开宝初年雕刊的《开宝藏》与辽国刻的《契丹藏》两大藏经刊刻工程间的竞争关系时提到:“辽国将《契丹藏》翻刻成石经,使早在隋代就开始的刻经项目得以延续。”

此外,日本立正大学讲师桐谷征一、明治大学教授气贺泽保规、札幌大学副教授赖奈津子等也都是研究房山石经的学者。

在祖国宝岛台湾,研究石经者也不乏其人。陈燕珠居着有《房山石经——大随求陀罗尼之探讨》、《房山石经中辽末与金代刻经之研究》等,果滨则着有《(房山石经)古梵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神咒缘起》。

二、发掘后的石经保护工程

房山石经,始刻于隋大业年间,创始人为隋代智泉寺高僧静琬,历隋唐辽金元明六朝,绵延1000余年,共刻佛教典集1122部、3572卷、14278石,是与敦煌、万里长城并列的三大千年工程,中外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

静琬刻经的初衷是因为石头坚硬,可以保存久远。但是历经千余年的漫长岁月,包括静琬所刻石经在内的历代雕刻的石经还是受到了自然风化,也遭到人为破坏。在上世纪50年代的发掘中发现,石经山藏经洞外发现散失的大小不同的残石经版,无疑是人为的破坏。这样的石经残石在石经山上先后收集到782块。一些经版或残石甚至流失到异地或国外。当年,石经山第1、第2洞中,凡靠近洞门的一些经版,既遭到人为的破坏,又受到自然风化的影响。有些经版由于受到山水渗浸,日久天长就黏合在一起,一旦移动即成粉末而脱落,有的部分表面凸起,略碰触即脱离,这些是长期受自然风化所致。

房山石经的保护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61年3月4日,云居寺塔及石经被国务院首批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期以来,国宝石经再无人为破坏之虞,但是由来已久的石经风化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1958年结束发掘后,山下的10082块辽金石经,在新建的600平方米简易库房存放。石经山藏经洞4000余块石经归安原洞封存。到了上世纪70年代,山上山下石经均出现风化问题。山上雷音洞壁145块石经部分出现风化,因长年的雨水渗透,北侧墙壁风化严重,几十块石经已字迹漫漶。1979年雨季,第1洞石门突然塌陷,工作人员发现,只要两块石经之间没有缝隙,就风化脱落比较严重。其他各洞由于无法进入,风化状况不得而知。存在山下库房的辽金石经由于房屋简陋,窗子窄小,通风条件差,水泥地面潮湿,一些石质差的经版也出现自然风化。1974年9月26日,赵朴初和国家宗教局长肖先法来云居寺视察石经保护情况,关注到山下经版库房潮湿风化问题。谷牧副总理的视察,使石经保护提上日程。

1.谷牧视察云居寺石经

那是1979年5月1日,一前一后,两辆黑色轿车驶进云居寺遗址。

前面车上坐着两个人,车上的女士是着名文物专家、石刻专家吴梦麟,旁边的男士则是北京市文物局长刘子章。后面的轿车上坐的是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建委主任谷牧。吴梦麟和刘子章是特意陪谷牧副总理来视察房山石经的。

说起谷牧副总理的这次视察,多亏吴梦麟。吴梦麟,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之后,一直在北京市文物系统从事文物考古保护与研究工作,她充分体认房山石经的价值,对云居寺和房山石经有很深的感情。1958年辽金石经出土后一直存放的简易库房内,保护条件很不理想,这成了吴梦麟多年来的心事。1979年五一前夕,北京市文物局长刘子章告知吴梦麟,五一期间,国务院副总理谷牧要到郊区走走,要她陪同一下,去哪里呢?刘子章征求吴梦麟的意见。吴梦麟立即想到了房山石经。

5月1日这一天,谷牧在刘子章、吴梦麟的陪同下一路从北京到达云居寺遗址,车门打开了,谷牧走下车来,吴梦麟一边陪同谷牧参观了寺院遗址,一边介绍云居寺历史和房山石经的发掘及其价值。谷牧目睹一万余块珍贵的石经放在简易库房内拥挤不堪,非常忧心,当即指出:“文物一定要保护好,不能损坏在我们这代人手里。如果损坏了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子孙。”他表示:“国家再困难,保护文物的钱还是有的!”谷牧还指示,要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文物,对外宾要实施开放政策,只有这样才有出路。

5月10日,北京市建委主任佟征和徐继林处长来到云居寺,房山县政府文化科干部段汝连负责接待。佟征说:“我受谷牧副总理的委托,和房山县政府谈石经保护的事,现在的库房不利于石经保护,应建新的库房,市建委给予资金支持。县政府要在年底前拿出方案和预算报市建委。”

佟征、徐继林走后,房山县政府文化科立即着手方案制定,原来石经直接码放在简易库房的地上,容易潮湿风化。鉴于这种情况,文化科决定制作铁架,把石经分屋码放在铁架上。他们根据一个铁经架能放经版的数量,计算出10082块经版需要铁经架数量;再计算一间房能放安置铁经架的数量,由此计算出存放万余块经版所需库房的间数。最后预算制作经架和建筑库房的费用总计14万余元。方案拿出后,立即上报北京市建委,佟征看后决定由市建委支持15万元,但此款没有列入市建委当年预算,所以要等到来年列入预算再予拨付。

得知谷牧关心石经保护,要拨专款建石经库房,房山区政府非常振奋,积极着手改善石经保护条件。7月14日,他们自己动手,硬化石经库房混凝土地面,开大库房窗户,改善库房隔潮通风条件,缓解石经潮湿问题。此后不久,石经山第1洞洞门突然倒塌,工作人员发现洞内的部分石经风化严重,有的出现严重脱落。这更引起房山县政府的高度重视,9月8日,县政府派出文物科干部王建忠、段汝连、马连山、田福月去西安取经,考察石刻文物保护。

同类推荐
  •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 菜根谭(第五卷)

    菜根谭(第五卷)

    《菜根谭》是明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其文字简炼明隽,亦骈亦散,融经铸史,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它能告诉我们的事情很多很多,如一溪清泉,能涤去我们焦燥的尘灰,化解我们心中的积烦。本书编译从儒、释、道三家的思想体系,对《菜根谭》以通俗直观的解释,言语之中宛见古贤之心。
  • 唐代佛教

    唐代佛教

    密教使佛教堕落成为以妖法惑世欺众的巫术,使佛教走八绝境,是在文化交流中流采了一股比其他各宗派更秽浊的脏水。华严宗无非是脑里空想,口上空谈,毫无买际意叉,根本是为统治阶级忠实服务的一套骗人把戏。
  • 道教简史

    道教简史

    本书分十四章,以时间为序,介绍了道教出现的基础和背景,探讨了从汉至清道教的发展变化及各时期的特点,简明扼要地勾勒了中国道教的发展历史,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其中,作者对道家与道教的关系、道教起源等诸多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资料详尽,有理有据,极具说服力。
  • 与佛有缘

    与佛有缘

    在人生的纷杂喧闹中,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压力和不如意,佛学蕴涵着的隽永的哲理和宝贵的智慧带我们走进一个沉静而安详的世界,放下过去的烦恼,不执关现在。不担忧未来。让心灵得到平静,用清静之心看世间,世间即清静,用解脱之心看世间,心即解脱。用心去感受佛恩,以佛来洗礼心灵。得失随缘,来去随缘,心能随缘,故得自在。佛带给人心的宁静,佛让我们的心安祥。使我们对功与利都看得淡些,在社会上处处做好事正直,有善心,对人真诚,对佛有敬仰之心,他一定就是与佛有缘之人。
热门推荐
  • 罪与,爱

    罪与,爱

    边伯贤,我恨你,恨你叫我宝贝,恨你和别的女人在一起,我心痛!我希望一开始就没有遇见你,只怪命运,这只是一段孽缘,不过为什么我越来越舍不得杀了你?
  • 土豪女配

    土豪女配

    前世惨死,千朵重生穿成女配。女配十分有钱,赚了!可是视美如命的她发现,自己穿成了丑逼!心脏骤然一痛,千朵自我安慰的大笑起来,没事,有钱就能变美。正当千朵笑得花枝乱颤的时候,小丫鬟告诉她,这女配,迷上男主太子,把家当全都送给了他!千朵一口心头血差点没呕出来,悲催的她始终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于是乎,她厚颜无耻的找那位男主太子还钱了……(一对一双文,作者君坑品保证,欢迎入坑!)
  • 青云乱

    青云乱

    猎人陈涉被抓为奴隶,一心反抗,渴望重获自由;仆人关恒报恩小姐,自负枷锁;世家公子宋师动一心天道,渴望彼岸飞升;穿越者张秦心无归属,想要建立原来世界;重生者龙晋旭渴望改变命运,拯救恋人。谁失败,谁成功?一朝蛟龙起,谁为覆雨谁翻云!
  • 创世荣光

    创世荣光

    古老相传,始祖盘古曾留下一记武学,谁能够参悟它,谁就能达到武者巅峰。
  • 韩生你好

    韩生你好

    HE~当吃货遇上神探大厨又会擦出怎么样的火花。韩生对闵乐‘壁咚’说“快,说爱我”闵乐流着说“摔你...”“说,爱,我,”“摔..你..”“下次我可以考虑用吃过臭豆腐的嘴吻你”“我爱你,好爱你,爱你!”闵乐抓住韩生的肩狂晃,然后....然后被反扑到了呗~。
  • 千玺我一直都在这

    千玺我一直都在这

    易烊千玺我只想跟你成为家人,你的妹妹并不是贪图你家的钱,为什么不相信我…………后面你们看文
  • 火影之潜梦未醒

    火影之潜梦未醒

    机缘巧合佐助重活一世,失去记忆的他是否还未复仇不惜代价,曾经的他怕受到伤害,尤其是亲近的人的伤害,他没有朋友,是因为他根本不敢再去相信朋友,他认定既然亲哥哥都能背叛他,那么世间还有什么能在承受他的信任;现在的他又如何自处。
  • 离妖

    离妖

    他是魔界美貌孤高的妖主,他是凡间一盐商的富家公子。虽有着绝世美貌的他却自诩是个无情无心之人。而才华横溢的他,却自幼便是双目失明。一场看似偶然的邂逅,却让他将自己的一生都赔给了那个凡人。或许在看到他的第一眼,这情便亦然种下了·····若陪,便是今生来世。若陪,我要你永远都不能离开我。美貌的妖多情的人,为这命中注定的邂逅他们又会谱写怎样的爱情悲歌。【更新时间】每日晚9:30——10:00周末双更
  • 黑客巅峰

    黑客巅峰

    黑客.是网络造就黑客,还是黑客造就网络黑客,这一次在目前网民眼里是败类那是因为有的败类侮辱了这个词本书会以一种全新的思路出现在大家眼前没有太多的玄幻因素。默默无闻的顶尖黑客居然是图书馆的管理员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死亡转世到96年一个16岁少年的身上带着前世的记忆。他能给网络界带来多大的轰动呢?
  • 包川作品选1:昨日旧事

    包川作品选1:昨日旧事

    包川编著的本书内容共包括三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很多精彩的小故事,主要针对包川的的作品全方位叙述,包括谈《办婚事的年轻人》,她在大海边拾贝——关于 包川的小说,读了包川的《唱》《门》后的随记,昨夜风雨——读包川《外省人物风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