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需要团队
茫茫大海里,几只海豚在觅食,忽然它们看到在海洋深处游动着一大群鱼。它们如果因为饥饿冲向鱼群,急于求成,鱼群就会被冲散,于是它们尾随在鱼群后面,用特有的声音向大海的远方召唤。一只、两只、三只……越来越多的伙伴游了过来,不断加入到队伍中一起高声呼唤着。当海豚的数量聚到100多只的时候,奇迹发生了。所有的海豚游动着环绕在鱼群周围,形成一个球状,把鱼群全都围拢在中间,海豚则分成小组有秩序地冲进球形中央,慌乱的鱼群无路可逃,当中间的海豚吃饱以后,它们就会游出去,替换外面的一队伙伴,让它们进去美餐,就这样不断循环往复,直到最后一只海豚都得到了饱餐。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团队的力量无坚不摧;而且一个团队必须是有规则的,没有规则终究也是不能成功的;一个成功的团队造就无数成功的个人。
团队是指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有人说,一个高效团队是“鹰之个人,雁之团队”,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团队中每一个人都是鹰的话,那真是强手如云,但永远没法构成一个团队;而作为雁之团队,除了适应自然规律南北飞之外,作为较少!我们可以重新定义高效团队:鹰之团队,雁之个人。一个团队,应该具有鹰一样的视野和速度;视野代表着一个激动人心的目标,以及对这个目标的清晰认知;速度代表着团队的强大执行力,充分协作的团队将具有鹰一样的速度去执行任务,完成目标;一个团队,应该具有雁一样的个人,懂得协作、鼓舞和责任。
兔子与狮子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兔子坐在山洞口打字,一只狐狸跳到它面前说:
“我要吃了你!”兔子说:“等我把这篇论文写完也不迟。”狐狸非常奇怪:“你能写什么论文?”兔子说“我的论文题目是《兔子为什么比狐狸更强大》。”“这太可笑了,你怎么能比我强大?”狐狸问道。兔子一本正经地说:“不信你跟我来,我证明给你看。”它把狐狸领进山洞,狐狸再也没有出来。兔子继续在洞口打字。一只狼跳到它面前说:“我要吃了你!”兔子说:“等我把论文写完也不迟。”狼非常奇怪:“你能写什么论文?”兔子说:“我的论文题目是《兔子为什么比狼更强大》。”兔子又把狼领进了山洞,狼也没有出来。过了一会儿,兔子和一头狮子走出了山洞,狮子打着饱嗝说:“你干得不错,今天我吃到了非常丰盛的美餐。”
这个故事可以对团队建设带来启发。在团队中,个体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形成合力,管理者的目标就是要使这个合力达到最大。如果团队的合力不如预期的高,管理者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团队中个体的素质问题,诸如知识水平、思想境界等。其实,团队所表现出来的效率与其成员的个人水平在某种情况下并不呈相关关系,强强联合并不一定带来高效率。团队的效率不仅取决于个体的素质,还取决于个体之间的联合。兔子与狮子相比显得太弱小,而狮子则非常强大,但这不仅没有影响它们所组成的这个团队的效率,反而使其具有了高效率。狮子正是借助兔子的弱小,才成功地使狐狸和狼受到迷惑,从而保障了自己的美餐。同时,兔子也正借助狮子的力量才增强了自己的信心,大敌当前而面无惧色,从而保障了自己迷惑伎俩的成功。在这个故事中,兔子与狮子的配合恰到好处。
设想一下,如果合作的不是兔子与狮子,而是两只兔子或两头狮子,其结果必然是:兔子成为狼或狐狸的美餐,而狮子也只能忍受饥饿的煎熬。
这个故事还启示我们,建设高效率的团队需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1)团队成员应对团队具有强烈的归属感,把自己的前途与团队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愿意为团队的利益与目标尽心尽力。
(2)团队精神的实质不是要团队成员牺牲自我,而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团队成员的个体优势。(3)团队成员之间应该彼此信任、相互宽容、同舟共济、紧密协作。(4)严明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至关重要。
阿东的裤子
阿东明天就要参加小学毕业典礼了,为了把这一美好时光留在记忆之中,他高高兴兴地上街买了条裤子,可惜裤子长了两寸。吃晚饭的时候,趁奶奶、妈妈和嫂子都在场,阿东把裤子长两寸的问题说了一下,饭桌上大家都没有反应。饭后大家都去忙自己的事情,这件事情就没有再被提起。
妈妈睡得比较晚,临睡前想起儿子明天要穿的裤子还长两寸,于是就悄悄地一个人把裤子剪好、叠好放回原处。
半夜里,狂风大作,窗户的声响把嫂子惊醒了,她猛然想起小叔子裤子长两寸,自己辈分最小,怎么也得是自己去做了,于是披衣起床将裤子处理好才安然入睡。
老奶奶觉轻,每天一大早醒来给小孙子做早饭,水未开的时候也想起孙子的裤子长两寸,马上快刀斩乱麻。
最后阿东只好穿着短四寸的裤子去参加毕业典礼了。
阿东短了四寸的裤子说明一个团队仅有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靠明确的规则来分工协作,这样才能把大家的力量形成合力,管理一个项目如此,管理一个部门也是如此。
同时,团队协作需要默契,但这种习惯是靠日积月累来达成的,在协作初期,还是要靠明确的约束和激励来养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冲天的干劲引导不好就欲速不达。
龟兔赛跑以后
众所周知的龟兔赛跑的故事其实并没有结束。
兔子因输了比赛而倍感失望,为此他对自己输的根本原因做了解析。显然,失败是因为太自信,大意和散漫,如果不是这样,乌龟是不可能打败自己的。然后,兔子向乌龟挑战要再赛一场,乌龟同意了。这次,兔子全力以赴,从头到尾一口气跑完,领先乌龟好几公里。
但是这故事还没有完。这次轮到乌龟做检讨了,照目前的比赛方法,乌龟明白自己不可能击败兔子。最后它决定再来一场比赛,但是比赛路线需要改变,兔子同意了。兔子依然遵循上次大胜采取的方法,从头到尾一直快速前进直到碰到一条宽阔的河流,而比赛的终点在几公里外的河对面。兔子一时不知怎么办,而这时候乌龟一路姗姗而来,跳入河里,游到对岸继续爬行,完成了比赛。
乌龟再次取胜的关键原因是什么?是确定自己可以游泳而兔子不会游泳的“核心竞争力”,然后改变游戏场所以适应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然而,故事还没结束。
不打不相识,兔子和乌龟成了惺惺相惜的好朋友。它们一起检讨,相信在下一次的比赛中,它们可以表现得更好。所以,它们决定再赛一场,但这次是团队合作。它们一起出发,这次可是兔子扛着乌龟,直到河边。在那里,乌龟接手,背着兔子过河。
到了河对岸,兔子再次扛着乌龟,两个一起抵达终点。比起前两次,它们都感受到一种更大的成就感。
个人表现好与拥有核心竞争力固然不错,但除非能在一个团队内同他人同心协力,并掌控彼此间的核心竞争力,否则个人的表现将永远在标准之下,因为总有技不如人的时候。团队合作就是情境领导,让具备处理某一情境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的人做决策。兔子和乌龟最后一次比赛告诉我们,当不再与竞争对手较力,而是开始在一定情境中团队合作时,个人会表现得更好。
1+1=0?
著名时装大师皮尔·卡丹曾提出过一个被后人称为管理定理的名言:用人上一加一不等于二,搞不好等于零。也就是说,如果团队组合失当,就会失去整体优势;如果安排得宜,才成最佳配置。人与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而是复杂和微妙得多。在人与人的合作中,假定每一个人的能力都为一,那么十个人的合作结果有时比十大得多,有时甚至比一还要小。因为人不是静止的物,而是像方向不同的能量,相互推动时自然事半功倍,相互抵触时则一事无成。因此,企业必须要考虑合理的人才组合,使各成员之间互相补充协作,各取所长,充分发挥各成员的优势,实现团队的有效合作。
耐克公司引进霍华德·斯鲁谢尔就是一个在人才搭配上一加一大于二的经典案例。
霍华德·斯鲁谢尔在运动界曾以“铁齿霍华德”闻名,曾是许多著名运动员的代理人,比如美式橄榄球四分卫丹·法斯等,在体育界一般认为是霍华德·斯鲁谢尔开创了现代运动员代理人的新纪元。1970年,斯鲁谢尔代表匹兹堡钢铁人队19名队员与以强硬出名的队方谈判,在他的努力下,球员向球队争取到了在合约内附加“不减薪”的子条款,他数度被称为“体育界最强悍的人”。
同样,在20世纪70年代,耐克公司已经渐渐露出了超越阿迪达斯的苗头。由于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耐克公司迫切需要一个对运动有激情,懂策划并极富谈判天赋的人掌舵护航。耐克老板菲尔·奈特认为斯鲁谢尔是最佳人选。颇费周折后斯鲁谢尔终于同意到耐克服务,而且斯鲁谢尔还只同意到耐克做半职的工作。
菲尔·奈特对钱不精明,他与别的体育界企业领袖不同,他热爱运动员,也热爱比赛。他重视运动员更甚于重视他们所属的队伍,而斯鲁谢尔的精细精神,相当大程度上可以弥补他的这一点。此外,奈特做事善于从大处着眼,而斯鲁谢尔则精于“锱铢必较”,一粗一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耐克的主体。可以说,斯鲁谢尔成为了奈特的另一个自我,他与奈特虽然不相像,却具有神奇的互补作用。正是这种神奇的互补作用,终于成就了耐克的巨大成功: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耐克就超过了阿迪达斯公司,成为了世界体育用品提供企业中当之无愧的老大。
未来企业的发展不可能只依靠一种固定组织形态而运作,必须视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而有所不同,所以,每一个领导者必须学会如何组织团队,如何掌控及管理团队。不但要做到知人,为企业罗致到尽可能多的人才,还要善任,让每个优秀的人才都能找到他合适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人力资源得到最佳的配置,从而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团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