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55200000049

第49章 桃色·党争(5)

至魏忠贤杀(魏)大中,谓为大铖阴行赞导者,亦深文也。但一出而悍傲贪横,锄正引邪,六十老翁复何所求?而若敖(通“熬”,煎熬)已馁,何不觅千秋名,乃遗万年臭?[107]

两段话并而齐观,才是比较完整的认识。就东林-复社来说,国家危难时刻,未能聚焦主要矛盾,全力赴当务之急,确系难辞之咎。然而与这种过激相比,以阮大铖为代表的一班贪横之徒,满怀私欲,毫无急公近义之心,才是葬送国家的真正根源。这样的是非,必须分清。

所以,黄宗羲在读到夏氏父子的《幸存录》、《续幸存录》后,很不赞同,面对同一营垒里出现这种议论,他略无避讳,针锋相对写出《汰存录》,加以批评:

愚按:君子小人无两立之理,此彝仲学问第一差处。庄烈帝亦非不知东林之为君子,而以其依附者之不纯为君子也,故疑之。亦非不知攻东林者之为小人也,而以其可以制乎东林,故参用之。卒之君子尽去,而小人独存,是庄烈帝(即崇祯皇帝)之所以亡国者,和平之说害之也。彝仲犹然不悟,反追惜其不出乎此,可谓昧于治乱之故矣。[108]

这段话,是直接针对刚才夏允彝那段引文而发,语气之激烈,不免令人感到对那样一位殉国烈士有失恭让。但在黄宗羲看来,事关大是大非,“当仁,不让于师”,何况同道?他认为,善与恶没有调和的可能和必要,推动历史和政治朝善的方向发展,是必须坚持的立场,不存在对恶妥协的问题,这是治乱之别的根本。他再次重复了对于帝权的批判,指出帝王(哪怕是崇祯皇帝那样就个人品质而言相对不坏的帝王)本质上不以天下之治为目标,为了“家天下”私利,他们对于“君子”(善)和“小人”(恶),采取参用手法,从中制衡,这正是国家不得其治、终于颓亡的原因。随后,他提出如下观点:

凡一议之正,一人之不随流俗者,无不谓之东林。……今必欲无党,是禁古今不为君子而后可也。[109]

什么是“东林”?古往今来,所有推动历史进步、努力建造好社会、与奸恶势力不懈斗争的健康力量,凡属这种追求或这样的人,无论出现于何朝何代,都是“东林”。历史本来有“党”,天然存在正邪之分,怎么取消得了,又何能混淆?

醍醐灌顶,耳目一新。

读《汰存录》,笔者油然想到约三百年后的鲁迅。这两位浙江老乡之间,真有太多的相似之处。黄宗羲如此苛对夏允彝,某种意义上我颇感不忍。不过,放下尊敬和仰视,我以为黄宗羲所谈处在更高的层面。夏允彝的反思,为明朝解体而发。黄宗羲则是从历史正义的高端,论析基本原则,以及人们应有的抉择。朝有存亡,代有兴替;把握住正确的历史观,总比一时一地的得与失重要。

同时也猛然意识到,从东林到复社,明末党争中前仆后继、代代涌现的知识精英,是如此朝气蓬勃。他们的信念、激情,以及因此迸发出来的不可思议的才华,乃是中华持续千年的文明繁荣和新的苦闷所共同作用、孕育的结果。不消举更多的例子,单单一个夏完淳,倘若你肯去读一读那部将近八百页的《夏完淳集笺校》,定会为这个牺牲时年龄不过十七岁的少年,有着如此高贵的人格、如此巨大的才华、如此丰厚的学识、如此精深的思索,而目瞪口呆。他的形象,描写出一个真正的“青春中国”,一个在思想、文化乃至社会政治上潜藏甚而已经展露出原创能力的中国。至此,笔者不禁再度感慨于清朝的入主之于中华文明可能的豹变乃是极严重的干扰。兴许,东西方文明的赛跑,就差在这二三百年之间。

注释:

[1]孔尚任《桃花扇凡例》,《桃花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第11页。

[2]孔尚任《桃花扇小识》,《桃花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第3页。

[3]孔尚任《桃花扇小识》,《桃花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第3页。

[4]孔尚任《桃花扇本末》,《桃花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第5页。

[5]孔尚任《桃花扇小引》,《桃花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第1页。

[6]孔尚任《桃花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第157页。

[7]孔尚任《桃花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第139页。

[8]孔尚任《桃花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第140页。

[9]朱希祖《书刘刻贵池本留都防乱揭姓氏后》,《明季史料题跋》,中华书局,1961,第21~24页。

[10]眉史氏《复社纪略》,中国历史研究社编《东林史末》,神州国光社,1947年,第204页。

[11]孔尚任《桃花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第183页。

[12]朱希祖《书刘刻贵池本留都防乱揭姓氏后》,《明季史料题跋》,中华书局,1961,第23~24页。

[13]朱希祖《书刘刻贵池本留都防乱揭姓氏后》,《明季史料题跋》,中华书局,1961,第24页。

[14]朱希祖《书刘刻贵池本留都防乱揭姓氏后》,《明季史料题跋》,中华书局,1961,第23页。

[15]眉史氏《复社纪略》,中国历史研究社编《东林史末》,神州国光社,1947年,第181页。

[16]张廷玉等:《明史》卷三百八,中华书局,1974,第7938页。

[17]罗哲文《总序》,《园治》,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卷首(无页码)。

[18]陈植《园治注译序》,《园治》,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第5页。

[19]阮大铖《治叙》,《园治》,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第32页。

[20]吴梅村《冒辟疆五十寿序》,《吴梅村全集》,卷第三十六,文集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第773页。

[21]孔尚任《桃花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第30页。

[22]张岱《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第73~74页。

[23]张岱《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第74页。

[24]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第274页。

[25]张廷玉等:《明史》卷三百八,中华书局,1974,第7938页。

[26]吴梅村《冒辟疆五十寿序》,《吴梅村全集》,卷第三十六,文集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第773页。

[27]朱希祖《书刘刻贵池本留都防乱揭姓氏后》,《明季史料题跋》,中华书局,1961,第22页。

[28]侯方域《李姬传》,《壮悔堂集》,商务印书馆,1937年,第130页。

[29]吴梅村《冒辟疆五十寿序》,《吴梅村全集》,卷第三十六,文集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第773页。

[30]孔尚任《桃花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第68页。

[31]温睿临《南疆逸史》,中华书局,1959,第265页。

[32]黄宗羲《思旧录》,《黄宗羲全集》第一册,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第365页。

[33]朱希祖《书刘刻贵池本留都防乱揭姓氏后》,《明季史料题跋》,中华书局,1961,第22页。

[34]吴应箕《与友人论留都防乱公揭书》,《楼山堂集》,第十五卷,书,中华书局,1985,第176页。

[35]朱希祖《书刘刻贵池本留都防乱揭姓氏后》,《明季史料题跋》,中华书局,1961,第22页。

[36]吴应箕《与友人论留都防乱公揭书》,《楼山堂集》,第十五卷,书,中华书局,1985,第176页。

[37]张廷玉等:《明史》卷三百八,中华书局,1974,第7938页。

[38]徐鼒《小腆纪年附考》,中华书局,2006,第250页。

[39]顾诚《南明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第70页。

[40]邢昉《哭吴次尾》,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明遗民卷,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第26页。

[41]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历代日记丛钞》,第八册,学苑出版社,2005,第335页。

[42]孔尚任《桃花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第23页。

[43]张廷玉等:《明史》卷四十七,志第二十三,礼一,中华书局,1974,第1225页。

[44]欧阳予倩《桃花扇》(话剧),第一幕第一场,《欧阳予倩全集》,第二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第343页。

[45]张廷玉等:《明史》卷六十九,志第四十五,选举一,中华书局,1974,第1678页。

[46]张廷玉等:《明史》卷六十九,志第四十五,选举一,中华书局,1974,第1681页。

[47]孔尚任《桃花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第24页。

[48]孔尚任《桃花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第25页。

[49]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17页。

[50]李清《自序》,《三垣笔记》,中华书局,1997,第3页。

[51]沈眉史《夏公彝仲传》,《夏完淳集笺校》,附录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第529页。

[52]王鸿绪《明史稿》,《夏内史集》,附录,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八年(1939),第83页。

[53]夏完淳《续幸存录自序》,《夏完淳集笺校》,卷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第422页。

[54]李清《自序》,《三垣笔记》,中华书局,1997,第3~4页。

[55]夏允彝《幸存录》,《明季稗史初编》,上海书店,1988,第292~293页。

[56]李清《三垣笔记》,中华书局,1997,第94页。

[57]李清《三垣笔记》,中华书局,1997,第94页。

[58]李清《三垣笔记》,中华书局,1997,第95页。

[59]计六奇《明季南略·马士英特举阮大铖》,中华书局,2008,第41~43页。

[60]李清《三垣笔记》,中华书局,1997,第102页。

[61]徐鼒《小腆纪年附考》,中华书局,2006,第255页。计六奇《明季南略》,中华书局,2008,第44页。

[62]李清《三垣笔记》,中华书局,1997,第102页。

[63]李清《三垣笔记》,中华书局,1997,第108页。

[64]李清《三垣笔记》,中华书局,1997,第96页。

[65]徐鼒《小腆纪传》,卷十九,列传十二,周钟,中华书局,1958,第207页。

[66]徐鼒《小腆纪传》,卷十九,列传十二,周钟,中华书局,1958,第208页。

[67]计六奇《明季北略》,中华书局,1984,第434页。

[68]马其昶《桐城耆旧传》,黄山书社,1990,第185页。

[69]徐鼒《小腆纪年附考》,中华书局,2006,第250页。

[70]徐鼒《小腆纪年附考》,中华书局,2006,第250页。

[71]徐鼒《小腆纪年附考》,中华书局,2006,第250页。

[72]李清《三垣笔记》,中华书局,1997,第118页。

[73]李清《三垣笔记》,中华书局,1997,第113页。

[74]李清《三垣笔记》,中华书局,1997,第116页。

[75]李清《三垣笔记》,中华书局,1997,第115页。

[76]李清《南渡录》,《南明史料(八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276页。

[77]李清《南渡录》,《南明史料(八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281页。

[78]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历代日记丛钞》,第八册,学苑出版社,2005,第494页。

[79]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历代日记丛钞》,第八册,学苑出版社,2005,第500页。

[80]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历代日记丛钞》,第八册,学苑出版社,2005,第502页。

[81]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历代日记丛钞》,第八册,学苑出版社,2005,第503页。

[82]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历代日记丛钞》,第八册,学苑出版社,2005,第504页。

[83]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历代日记丛钞》,第八册,学苑出版社,2005,第505页。

[84]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历代日记丛钞》,第八册,学苑出版社,2005,第505页。

[85]张廷玉等:《明史》卷三百八,中华书局,1974,第7941页。

[86]徐鼒《小腆纪传》,卷五十三,列传四十六,儒林一,中华书局,1958,第571页。

[87]黄宗羲《思旧录》,《黄宗羲全集》第一册,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第365页。

[88]徐鼒《小腆纪传》,卷四十六,列传三十九,义师一,中华书局,1958,第480页。

[89]侯方域《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壮悔堂文集》,卷三,商务印书馆,1937,第53页。

[90]赵尔巽等《清史稿》,列传二百八十八,遗逸二,中华书局,1977,第13851页。

[91]张廷玉等:《明史》卷二百七十九,中华书局,1974,第7143页。

[92]马其昶《桐城耆旧传》,黄山书社,1990,第177页。

[93]徐鼒《小腆纪传》,卷十四,列传七,吴适,中华书局,1958,第160页。

[94]徐鼒《小腆纪传》,卷十九,列传十二,周镳,中华书局,1958,第207页。

[95]李清《三垣笔记》,中华书局,1997,第122页。

[96]夏允彝《幸存录》,《明季稗史初编》,上海书店,1988,第308页。

[97]徐鼒《小腆纪年附考》,中华书局,2006,第327页。

[98]李清《三垣笔记》,中华书局,1997,第122页。

[99]夏允彝《幸存录》,《明季稗史初编》,上海书店,1988,第308页。

[100]据李清《南渡录》,《南明史料(八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385页。

[101]计六奇《明季南略》,中华书局,2008,第210页。

[102]张廷玉等:《明史》卷三百八,中华书局,1974,第7943页。

[103]计六奇《明季南略》,中华书局,2008,第203页。

[104]郭沫若《夏完淳》,《夏完淳集笺校》,附录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第573页。

[105]夏完淳《续幸存录》,《明季稗史初编》,上海书店,1988,第322页。

[106]夏允彝《幸存录》,《明季稗史初编》,上海书店,1988,第293页。

[107]李清《三垣笔记》,中华书局,1997,第114页。

[108]黄宗羲《汰存录》,《黄宗羲全集》第一册,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第329页。

[109]黄宗羲《汰存录》,《黄宗羲全集》第一册,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第329页。

(《钟山》2011年第4期)

同类推荐
  • 兰州历史文化:表演艺术

    兰州历史文化:表演艺术

    本书内容包括:开宗立派写春秋、艺坛舵手朱怡堂、耿忠义与耿家脸谱、话剧奏响时代强音、《在康布尔草原上》、兰州舞台变奏曲等。
  • 丝路要冲:嘉峪关(文化之美)

    丝路要冲:嘉峪关(文化之美)

    这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这里,曾上演过一幕幕民族战争的历史话题;这里,流传着无数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团结奋斗的故事……
  • 静升古韵

    静升古韵

    本书记载了静升的文化历史和珍贵的遗存,凡寺庙、建筑、居民、风景胜迹、民俗文化以及人物传奇、民间故事。
  • 莲花的盛宴

    莲花的盛宴

    “莲花”为“佛陀”的象征。本书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足石刻”摩崖造像群为蓝本,抓住其造像“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特点,从宗教、美学、哲学、社会学的角度,选取40龛最具代表性的石刻造像进行解读和阐释。
  • 胶东半岛鸟文化

    胶东半岛鸟文化

    城市,可以被称为是一本“可读”的历史。一个城市的文化个性,只能从地域文化的亮点中寻找。胶东文化有着自己的特性和独立性,是一支原生态独立起源的文化,胶东文化偏重于齐文化,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结合得非常紧密。
热门推荐
  • 骗爱百分百

    骗爱百分百

    “你是红娘?”“对,哥是都市猎爱高手。剩男剩女不要怕,征婚来找吴大大,只要让哥摸一下,爱情不再是神话。”小职员吴志健,惨遭女友背叛,公司开除,偶然得到一块真爱宝石,并被真爱女神幽幽在大脑里安装上征爱升级系统,任何让吴志健亲密接触过的人,将会视亲密程度在未来十天内遇到真爱自己的人,进入远房表姑柳梦苓开的真爱婚介所后,更是混得如鱼得水,水起风生……
  • 邪魅冷少:娇妻未满十八岁

    邪魅冷少:娇妻未满十八岁

    她是因病而休学的小宅女离别之际得到了暗恋多年学长的回应,期盼着继续那场还未开始的恋情。然而命运的安排让她和他相遇。一朝风波一朝起,当发现所拥有的不过是场虚幻时,腹黑冷酷男却走进心底深处,她该何去何从?最终的抉择会是什么呢?…………“喂,你可别乱来,我可告你未成年侵犯法!”某笨兮双手紧护胸。“哦?我倒是想尝尝犯罪的滋味呢……”某弦扑倒抗议无效的某笨兮……且看花痴小笨女怎样抱得“冷男”归吧!!!
  • 愤怒小孩崛起

    愤怒小孩崛起

    小孩境遇的巨大反差,让他浑浑噩噩即将沉沦,意外的惊喜突至。看他如何小人得志,得理不饶人。
  • 斗剑神恩

    斗剑神恩

    一个身世重重的绝世天才。一段扑朔迷离的奇幻探险。一场感人肺腑的亲情故事。他,罗恩!终将掀起各个大陆、结界中的破涛汹涌!她,若妍希!终将掩映生死大爱,生死不渝的爱情篇!为救父母,他,历尽艰难万险!早已看淡生死!他们将共同辉煌!走向巅峰之作!斗剑神恩!
  • 无夜杀神

    无夜杀神

    大荒浩土广阔无垠,普天之下万族林立。贤者大能谱写传奇,灵禽异兽不计其数。五行法术可呼风唤雨,盘古武道能移山填海。南疆巫术也神秘莫测,九幽鬼术是诡异无匹。绚烂璀璨而神奇的大荒史诗故事,正是由一个五岁小儿揭开序幕!
  • 你如冬日暖阳

    你如冬日暖阳

    她以为她此生只会钟情于那个背叛了她的人直到那天遇见了他。“我的名字能不能成为你拒绝别人的理由?”“你的手指真好看,嗯,我的也挺好看的”“别闹了,能不能相信我?”“2年后你就嫁给我吧”“尽管我这段时间很想你,但我再也不会爱上你”8年后,她意外的与他相遇,曾经那个温暖的他变得冷血无情“你居然还敢出现在我的面前?”“我爱你?8年前就不爱了”“你用什么来补偿?身体吗?”“我再也不想看见你”当她命悬一线时,他心急如焚,究竟是谁还爱着谁?
  • BLEAK HOUSE

    BLEAK HOUS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冷王追妻,杀手王妃不好惹

    冷王追妻,杀手王妃不好惹

    她是‘杀神’组织里面的顶级杀手,被挚爱暗算,穿越到一个年幼的孤女身上。她发誓,决不再相信爱情;可是,这份信念在遇上他的时候,却慢慢的被瓦解。他是雪阳帝国的嗜血冷王,世人皆知,冷王冷酷无情,天赋强大。偏偏,在遇上她的时候,冷酷的人也能变的柔情似水。两个不服输的性子,两个同样倔强的人,且看他们如何上演着一场强者与强者之间的追逐。
  • 野荒穿

    野荒穿

    一个不那么出彩的孩子,身上流淌着凡人的血,是在不引人注目。但身为考古学家的父亲却在一次考古中,发现了这孩子的独特之处,这孩子究竟是谁,他的生命里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 魔尊降世:神女追夫记

    魔尊降世:神女追夫记

    初次见面,他救了她,便扬长而去,只留那姑娘在他身后大声告诉他,她的名字。第二次见面,她大胆的对他说:“爹娘说了,英雄救美后美人儿都要以身相许的!”他眼神闪烁,厉声拒绝:“宸安,你年纪还小,不知何为情爱,所说之话做不得数!”互生情愫后,他面色微红的说:“你爹娘说了,英雄救美后美人都是要以身相许的,你嫁给我吧!”她红着脸应了!前世,也是他救了她,“神女,本尊救了你,你以身相许吧,本尊把这魔后至尊之位给你!”可她却不屑一顾,直接转身头也不回的离去!好不容易互生情愫,却是在神魔大战之时,而她是天上神女,他是魔界至尊,都有自己要守护的东西。他怪她不要他,也是为了护她,自尽而亡,而她的世界,一夕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