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55200000039

第39章 老舍和曹禺(1)

李晓灵

二十世纪中国文坛上,老舍和曹禺是非常独特的两座艺术高峰。在中国现代文学的疆域中,老舍和曹禺虽都尝试过小说等文学样式,但最后都醉心于戏剧艺术。在人生历程中,两人建国之后虽都礼遇极高,但老舍自投太平湖,以死明志,而曹禺则委曲求全,隐忍而终。

老舍出身于一个没落的下层满族旗人之家,刚出生,母亲就因营养不良昏死过去,一岁零六个月父亲便战死在抗击八国联军的北京保卫战中,自此,孤儿寡母相依为命,艰辛度日。在老舍的童年里,吃不饱奶,咽糠喝粥,都是家常便饭。贫穷的家世,底层的生活,给了老舍瘦弱的身体,也练就了他坚韧顽强的性格和勤奋务实的精神,同时,也培养了他对底层劳动人民温润如一的同情,炼造了他伟大的人道主义情怀,执著地期待着“孩子不再穿不上裤子,男人不再卖命,女人不再卖肉,都能过上人的生活”的社会理想。此外,满族勤劳智慧、骁勇彪悍的民族性格和母亲的影响,又形成了老舍诚实朗健、开阔乐观、乐友好善、爱好良多的个性气质。

与老舍不同,曹禺出生于天津一个豪门权贵家庭。父亲万德尊曾经做过直隶卫队的标统、民国总统黎元洪的秘书和河北宣化镇守使(相当于师职)等要职。曹禺自小徜徉于温柔富贵乡里,锦衣玉食,无忧无虑,有一次还得到了黎元洪的赏识,得赐金表一块。但母亲的过早亡故以及黎元洪倒台后父亲的一蹶不振、意志消沉、潦倒落魄,也给弱小的曹禺留下了不小的阴影。母爱的缺席和父爱的严酷,使得曹禺自小胆怯怕事、孤独敏感,对人性的复杂多变多有感触,奠定了他以戏剧探讨人性奥秘的基石。同时,富家公子、书宦世家的生活,又形成了曹禺不修边幅、不拘小节、酷爱读书、醉心艺术的特点。

可以看出,丧父亡母的家庭变故给老舍和曹禺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但两人一贫寒、一富足的家族特质,导致了他们截然不同的个性气质。曹禺的个性气质以激情浪漫为主导,老舍以理智坚强为底色;曹禺孤僻内向,注目于人性世界,表现出省察人性的深刻性,老舍爽直豁达,直面社会现实,凸显出社会批评的真理性。

老舍出身贫寒,幼年主要在母亲的呵护下成长,母亲对他来说,是一座无法逾越的山,她的勤劳坚韧、善良仁慈,使她成为老舍眼中传统中国女性的代言者,以至于似乎除此以外再无中国女性。此外,饥寒频仍的生活凝结成的对女性谦卑自缚的心理,也阻隔了他和家庭以外女性的交往,“平常日子见着女人也老觉得拘束”,“性情与女人(除去我亲爱的母亲、姊、嫂们)不相投”,形成了他略显单调的女性世界。所以老舍一再宣称“我怕写女人”,有评论者亦有“老舍的题材是穷苦大众,不是女人”的感叹。尽管如此,老舍一生创造的小说四百五十个人物里女性有一百一十人,戏剧三百七十个人物里女性一百零五人,两项相加女性人物二百一十五名,占其艺术形象的四分之一,由此体现了他对女性世界的关注。

老舍笔下的女性世界分为传统女性、新潮女性和悍妇女性三部分。其中传统女性是以其母亲为底色创作的,她们安分守己、温柔敦厚、委曲求全,富有牺牲精神,是传统妇道精神的载体,如《四世同堂》中的韵梅和《正红旗下》中的大姐等。她们虽然缺乏个性意识和女权意识,也有一些性格的瑕疵,但却是老舍颂扬和同情的对象;新潮女性则描眉傅粉、袒胸露背、妖艳时髦,同时以自由、爱情为名,放荡不羁,是西方资产阶级负面文化的符号。这一类数量较多,如《四世同堂》中的胖菊子和大赤包母女、《离婚》中的革命女同志和邱太太、《善人》中的汪太太等。这些女性形象具有漫画化、类型化特质,干瘪枯燥,流于概念,是老舍批评和拒斥的对象;悍妇形象则凶悍泼辣、蛮横粗俗、浅薄轻浮,如《骆驼祥子》中的虎妞,《四世同堂》中的大赤包,《牛天赐传》中的牛太太等,脸谱化愈加浓重,夸张讽刺,不屑之情溢于言表。

老舍对传统女性的赞美和对新潮女性、悍妇型女性的拒斥,反映出老舍冷静又略显偏颇的女性观。在他的艺术世界里,对传统文化妇道意识的认同,伴随着对西方文明中女性解放潮流的现代性疑虑,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刻画的类型化和漫画化。这既反映了他思考的深刻性,也显示了他女性审美的传统性和狭隘性。

在生活中,遭初恋之苦的老舍,后与学历高于自己的知识女性胡挈青三十五年相濡以沫的婚姻,看似平淡古板,但却传统温润,其实就是老舍这一女性观的践行。

曹禺幼年丧母,对模糊如云烟的生母的怀念,对养母的怀疑,对奶妈的惧怕,是他女性印象的第一层皴染。其后,是宛若启蒙老师的段妈和爱之如母的姐姐万家瑛,她们的爱是母爱的凸显,其不幸遭遇又成为曹禺同情女性的“酵母”。同时,高大而又暴虐的父亲,又使得曹禺自我暗示为女性角色,并逐渐演化为对女性苦与痛、柔与烈、追求与反抗深刻的体察和同情,甚至是热烈的赞美。

曹禺艺术世界里最为灿烂的女性形象就是“繁漪式”的狂烈反抗型女性。她们热烈追求自由和爱情,但却苦闷压抑,最终选择以变形的方式进行猛烈地反抗,不惜付出道义和生命的代价。她们的代表就是繁漪——曹禺戏剧最复杂、最丰富、最深刻、最典型的女性形象,当然还有《原野》中的金子;曹禺笔下另一类女性形象是善良柔弱、忍辱负重的一类,如侍萍、愫芳、瑞珏等。其中,侍萍儿女皆亡,精神崩溃,瑞珏难产而死,苏方前途未卜,她们是可悲的牺牲品,赢得了曹禺深深的同情。

曹禺对“繁漪们”的欢呼和对“侍萍们”的同情,一定程度上讲,是幼年生活淤积的爆发,也是自身内心女性意识顾影自怜的沉潜。抗争、呐喊、欢呼、同情,是他对旧式女性观念的毁坏,也是他现代女性意识热情讴歌的写照,其女性观无疑更为复杂,更为深切,其反思也更为令人动容。

在生活中,从幻若云霞的女护士,到燕园心狂神迷的初恋郑秀,再到温柔隽秀的方瑞,最后归于李玉茹,充满了浪漫而又痛苦的爱恨纠葛,究其实质,其实是其矛盾百结的现代女性观的写照。

比照之下,老舍和曹禺的女性关怀在近似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下,显示出巨大的文化差异和个性气质,“如果说老舍在探索女性解放道路的历程中,始终站在男性中心主义的立场上强调理解女性的温顺底色,那么曹禺则是以女性中心主义的立场和姿态呼唤女性的叛逆,通过决绝激烈的彻底叛逆,荡涤千百年来封建社会父权、夫权、族权、神权加在女性灵魂和肉体上的魔力”。老舍深挖女性传统负疴,凸显其“曝丑”意识,曹禺则颂扬女性的现代解放,高举“扬美”大旗,由此形成了他们一个平实传统、一个热烈现代的女性艺术世界。而老舍传统平淡但却恒久弥坚的婚姻,与曹禺浪漫热烈、一波三折的婚姻,也体现出理性与激情、正统与放达的对比,从而成为其女性观的有力佐证。

老舍像一些满族人一样,对本族的萨满教并不感兴趣,他很早就认识了北京缸瓦市基督教堂英文学校的主持人宝广林,并接受洗礼,成为一名基督教徒。但老舍“从来没有做过礼拜,吃饭也不祷告,家里也没要过圣诞树……老舍只是崇尚基督与人为善的救世精神,并不拘于形迹”。此后,老舍虽然参加过各类教会活动,也撰写过相关理论文章,但始终保持着理智和清醒。他崇尚的是基督教博爱、牺牲和奉献的伦理道德价值,而并非宗教狂热的神性。

此外,老舍还崇信佛教,是“宗月大师”刘寿绵给了幼年贫困的老舍读书识字的机会,也给了他仁慈乐善、普度救世的佛家情怀。同时,老舍宗教信仰的引路人和示范者许地山皈依基督、心系佛家的宗教观念,也深刻地影响了老舍的宗教选择,老舍自此显示出一生难解的佛教迷恋。老舍经常说佛论法,曾经在1944年应邀到重庆缙云寺汉藏教理院做过佛教文化的讲演,还和曾经做过和尚的日本著名作家水上勉以佛相知、以佛相交,成就了一段异国佛缘之佳话。

老舍皈依基督、心系佛家的宗教观,深刻影响了他的艺术世界。基督教博爱和富于牺牲的精神,为老舍所尊奉,其作品也多有体现,如《黑白李》中黑李替弟弟上刑场和《老张的哲学》里对救世军信徒的描写,就以讴歌其勇于牺牲为主旨。但老舍也借文艺对基督教徒的不良行为和洋人借教殖民的行为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和揭露,表现了他清醒而理性的宗教观念,如对《黑白李》中的伊牧师和基督徒文博士、马五爷、多老大的讥讽,对《老张的哲学》中的救世军教会信徒龙树古的描写。同时,佛家乐善好施、救世济人的义理也暗暗扣合了老舍企图改良人之灵魂的志向,以至于发出了“发心去做灵魂的文学的工作,救救这没有了‘灵魂’的中国人心”的呼吁,使得他的艺术世界展现出更多的社会批评理念和忧患意识。

曹禺一生没有实质性地皈依过任何一种宗教,但这并不妨碍他最终崇信基督。曹禺的父亲和继母都笃信佛教,家庭弥漫着浓郁的佛教氛围,但敏感多情的曹禺不喜欢佛教的出世,对因果报应也较为怀疑和否定,再加上父亲和继母的最终沉沦,终而导致了曹禺对佛教的离弃。但基督教的入世情节和悔罪意识却大大迎合了曹禺悲天悯人的人道情怀,并深深吸引了曹禺。

同类推荐
  • 当代北京什刹海史话

    当代北京什刹海史话

    本书从历史到现实,对什刹海的发展变迁作了描述,包括什刹海三海的形成与北京城的联系;什刹三海的秀美景色、人文内涵;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什刹海进行清理、整顿的过程;改革开放后,北京市政府为推广什刹海景区所做的大量工作。并对什刹海在21世纪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 史前再现:半坡遗址(文化之美)

    史前再现:半坡遗址(文化之美)

    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征程中,有一个极重要的时代——新石器时代。陕西半坡遗址,则是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的典型代表,距今已有六七千年历史。本书从半坡遗址的各方面,探讨中国黄河流域原始氏族社会的性质、聚落布局、经济发展与文化生活,为我们展现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的繁荣昌盛,以至向父系氏族制过渡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
  • 日下帝京天

    日下帝京天

    历史或是一座有历史的大城,它们都早已习惯了被往高处推崇,自己甚至是故意忘掉了笑容的魅力。可是,一路走过来,我随着这孩子的画语心境,愈加感到轻松和兴奋。她勾描紫城禁苑的恢宏气势、“京街”的幌子酒旗、天桥根儿绚烂的尘杂、自得自在的八旗子弟……我无法再忘掉,北新桥儿底下还收押着一条龙;我们又是如何蛰居仙人腹中。或许因为,小作者用心倾听和发掘了这一切之后,又以一种快乐舒畅的情绪娓娓道来,所以我不能不被感染吧。
  • 中国禁忌风俗

    中国禁忌风俗

    世象百态,无奇不有,然而禁忌风俗常常习焉不察。这是它的奇怪之处,也是它的独特之处,学界称之为“隐示文化”。一方之民,由于共同的禁忌,都不做某些事,都不说某些话,没有行为的表现,只在心里犯嘀咕,怎么观察?有什么办法?难,的确是难了些,不过办法还是有的。光用眼看不出来,那就再动动嘴;走马观花不行,那就深入田野。习俗要传承,禁忌有变化;横向比较,纵向考察。梦可勘,心岂不可度乎?于是,民俗学者的兴致来了,三翻七捣,普查钩沉,扑扑拉拉,没几多光景,竟把中国的民间禁忌搜罗了一大箩筐,资料、专著连篇累牍,禁忌的大门再也关不住了,禁忌的研究也渐渐深入,蔚为壮观起来。
  • 中国新疆

    中国新疆

    新疆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本书从西域历史文化、民族风俗传统、当代风尚、优美画境等诸多方面介绍了新疆。质朴而洗练的语言直击美丽新疆的多元内核,令人产生如临其境的真切感受。
热门推荐
  • 海贼王之大海贼之梦

    海贼王之大海贼之梦

    大海贼时代是个追梦的时代,但是,我要创造的是海贼的传奇,海贼王黄金罗杰?我是要向海贼王挑战的大海贼!本书的书友群号:339258362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或分享感受
  • 雨中凌剑落

    雨中凌剑落

    风在淅淅沥沥的雨中,执剑走过襄阳城,去找寻什么所谓的天下第一。雨还在下,忽见一人凌空飞舞,剑落苍茫,浮沉间,不知剑为何物。段二看得出神,不禁低念:此剑何名?不想那人仰天大笑,此剑名曰:凌剑落,剑之极致,不知何物尔,便是那天下第一在此,也须得暂避锋芒!好大的口气,便让本公子试一试,敢是不敢?纵是让你掀翻了这江湖,又有何妨?从此,江湖,便再也不适合强者!
  • 战斗密码

    战斗密码

    怪味橙汁最新作品《战斗密码》,这是个充满异能者的世界。
  • 玩转爱恋ABC

    玩转爱恋ABC

    她遇上了邪魅花心的他,既然是自己先动的心,那就不要犹豫,想尽一切办法将这棵帅草揽入怀中。帅哥,你是喜欢A计划还是B计划,实在不喜欢,咱们还有C计划!
  • 剑桥西游史

    剑桥西游史

    剑桥西游史序言:剑桥西游史专题研究,系大唐礼部、大唐宗教民族文化局支持下的中西部课题研究系列成果。该历史研究为西天—大唐联合重点建设课题,主要是研究“超出三界不在五行中”的各种高级生命形式,或者说是神仙和妖怪的故事。该历史研究大概分类为:妖精分类学、传统文化国学研究、民族体育武术研究。项目来源于:南部瞻洲大唐宗教民族文化局、东胜神州花果山孙大圣名人故居文化研究所、西牛贺洲野生猿类、灵长目生命皇家达尔文研究所。项目主持人:剑桥大学荣誉博士、著名剑桥西游史专家、本科生导师嘉哥。
  • EXO灿白之迷幻恋缘

    EXO灿白之迷幻恋缘

    朴灿烈:我只要你,不管前路多么坎坷,让我陪着你走,好吗?边伯贤:就算失忆我都会对你一见钟情。就算敌对都舍不得伤害你,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吧。
  • 遇秦则惴

    遇秦则惴

    从前高中的好朋友曾经问她,“你将来要找什么样的男朋友?”她的回答是,有钱的。“机缘巧合”,他得知了她的“理想型”。年轻的心无法忍受所谓的黑色爱情。
  • 时光那么凉

    时光那么凉

    一段爱情,凉了时光,病了心脏,也老了少年。原本紧握的幸福,在刹那支离破碎。一场以爱为名的争夺,一次以伤为情的守候。最后的最后,是空留下一句:“再相遇一定不放你走?”还是牵手白头。
  • 谨记

    谨记

    记得那年,苍凉似秋,叶落如雨,一瓶喝了一半的果汁,一张笑可倾城的容颜,成为生命中一段无法弥补的殇。逝水流年,你拉我坐在城头,吹着寂寥的风,看城中木槿花开,听城头鼓楼钟鸣。原谅那时太年少我怎会明白,你忧伤的眼神是诀别的伏笔,潜伏到最后,直到落日楼头,我们沉默,然后反向离去,不再回头,只是默默数着自己的脚步。不再承诺,只有远去的风缱绻着伤痛。黑暗中微若游丝的灯火,刹那照亮空荡无声的小巷。那渐行渐远的绿色剪影,幻化成秋天的落叶,一切诚如你说,该落时总会落下,而我无法落下,只能静静地,任你飘零,落地,轻如碎瓷。当风吹过陌上,再盛开的木槿花下再遇见你,漠然与相视的那一瞬间,我,好像见过你,在哪里呢?
  • The Complete Works of Artemus Ward

    The Complete Works of Artemus War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