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55100000028

第28章 缅北之战(节选)(1)

(美)黄仁宇

作者简介

黄仁宇(1918-2000),美国华裔历史学家、教授、战地记者。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后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1950年退伍。其后赴美攻读历史,获学士(1954)、硕士(1957)、博士(1964)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1967)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1970)。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编写工作。他自14岁起就开始向报纸投稿,写作热忱自此从未间断。当时的《湖南日报》副刊曾连续登载他写的世界名人传记,每篇都有他自己手描的人物画像。抗战开始,黄仁宇受爱国热情的感召,毅然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成了一名战地记者。《缅北之战》就是他在这一期间的成果。战后他前往美国求学,以34岁的“高龄”从大学三年级读起,先念新闻系,后转至历史系,1954年大学毕业,其后又在该校继续读研究生,分别于1957年和1964年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随后为纽约州立大学纽普兹分校教授,63岁被解聘。

1981年,他的屡屡碰壁的《万历十五年》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并由当时美国名作家厄卜代克在《纽约客》上撰写书评推荐;1982年和1983年该书获得美国国家书卷奖历史类好书两次提名;1984年,《万历十五年》中文版在北京出版。从此黄仁宇的著作一部接一部地出版,几乎每本都受到热烈追捧,作品普遍受到关注,从早期的英文论著,到后期的中文论著,都有不少学者撰写书评评介,以致一时“黄书走红”,有人开始筹办“黄学研究会”,并申请创办《黄学研究》学术丛刊。正由于此,有人认为黄仁宇是20世纪最后十多年间,在中国内地影响最大、名声最著的一名华裔历史学家和美国的退休教授。

事件背景

1941年12月8日,日军在偷袭珍珠港的同时,分兵进犯东南亚各国。12月15日,日军占领了缅甸最南端的城镇高东等地和三个机场。12月23日至25日,日军轰炸仰光。1942年2月,日军从泰国入缅,为了掩护驻缅英军撤往印度,英国向中国政府求援,力图挽救缅甸岌岌可危的形势。在美、英两国的建议下,1942年1月2日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从此,中国人民和东南亚各国人民组成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国远征军是我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唯一一次派遣出国作战的军队,这次作战也是中国自甲午战争以后第一次援助他国作战。这次出兵,受到了缅甸人民的热烈欢迎。

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后,战局已十分危急。为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远征军立即组织了东瓜战役,集中7个师的兵力,将敌55师围困在仰光北面的东瓜。3月19日战役打响,远征军第五军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采用“深筑高坑、坑道串通、广设埋伏、近距杀伤、利用夜间、短促突击”的战术,激战12天,消灭敌人5000多人,俘敌400多人。这就是有名的“东瓜大捷”。

然而因盟军指挥失策,协作不力,加之日军于1942年4月28日偷袭腊戍成功,切断了我方后路,16万盟军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就由主动陷入被动,并上演了一出震撼世界的大悲剧---兵败“野人山”(克钦山)。在这场灾难性的国际大撤退中,中国远征军一个半月前出征时浩浩荡荡的10万之众,仅残剩4万多人。远征军撤退后,缅甸全境沦陷。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开罗会晤,决定在中印缅战场反攻日军,夺回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供给线,并重组远征军战区,第二次缅甸反攻开始。由陈诚任司令长官(不久卫立煌接任)节制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共14个师,总兵力达16万余人。

中国驻印军6万人,也已早有准备,于同年10月从印度阿萨姆省出发,反攻缅北日军,形成了三面包围日军的有利态势。12月,中国驻印军在于邦打响了反攻缅北战役的第一仗。1944年3月,肃清了胡康河谷之敌,并攻入勐拱城。与此同时,滇西远征军于年初强渡怒江天险,进入高黎贡山地区,与驻印军对敌形成东西夹击的态势。8月底,中美盟军以伤亡5000多人的惨重代价,挫败了曾经在中国发动卢沟桥事变和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军“常胜师团”---第五十六师团。10月中旬,中美盟军南攻八莫,12月收复南坎。1945年1月27日,中国驻印军与滇西远征军在中缅边境的芒友会师。至此,缅北战役取得了胜利,接着挥师南下光复腊戍,重新开通了滇缅公路。

报道原文

……

那天,我去访问陈鸣人团长。陈团长正在第三营曾营长的指挥所内打电话。

这指挥所距火线差不多一英里,虽然摆在干沟里面,但是地面干燥,光线明朗;附近有许多圆叶树,中间也夹杂着一束束的竹林。

敌人的炮兵还在胡闹,有两发炮弹在公路左侧爆炸,尘土飞扬,桥壅里崩下来一片碎土。陈团长说:“你看,敌人的炮兵还这样的自在,你们的重炮快压制他们!”

无线电机专门和炮兵飞机联络。我们看不到飞机,但是听到树顶上的引擎响,它正在敌阵上空画8字。

一切环境是这么热闹,就在不讲话的时候,空中的电波也跑到无线电耳机里面,发出一阵阵沙沙声,并且敌人的几门炮,还在摇头摆尾地射击着,有几发炮弹落到步兵第一线。

我们知道陈团长很高兴。他说:“啊,今天炮兵倒非常卖力气,这样合作,倒是我作战以来的第一次。这种敌人,只要两翼一迂回,下面加压力……”但是曾营长接到第九连的电话,报告步兵准备好了,只要等炮击完了就可以开始攻击,团长不由得看看左腕上的手表:“喂,你们要快一点,一点只差五分了,到一点半之前我们要完成攻击准备射击。”

泰伯还是笑着,一面加紧工作,为了补助空中观测的不足,他要求步兵炮的观测员帮助他们:

“假使你们把敌人炮位的概要位置---最好是一两百码以内的位置告诉我们,则飞机上的人员比较有把握一点---而且要快一点。”

他的要求马上被接受了,曾营长打电话问前进观测所。

前进观测所和空中观测的结论一样:敌人的炮位在81郾2,184郾7,泰伯把红图钉钉在这一点坐标上,随即通知炮阵地。经过试射以后,地面和空中所报告的误差数还是很接近。指挥所里的人很高兴,认为今天敌人一定要倒霉。陈团长正在脱身上的毛背心,也不由得说:

“这样看来,我们的观测员还不错呀,别瞧他小孩子……”

效力射开始以后,曾营长到第一线去指挥。

缅北的晴意正浓,太阳晒得钢盔发烫,一阵热风,夹着灰沙吹在脸上。我们经过一个小曲折,下坡,又循着公路上坡,一座三合土的桥梁被敌人爆破了,我们从左侧小沟里绕过去。附近有一匹死马的尸体,这一带有一种怪臭,许多苍蝇遇着有人时候,扇动着翅膀逃散,发出一片嗡嗡的声音,怪臭随着声音更浓厚了。

我们的炮兵阵地发了狂,各式炮弹像蝗虫样的飞满天空,这时候敌人的阵地成了维苏威火山。但是敌人的炮弹也还继续不断地落在我们站满兵的第一线。

在这段弹道下走着并不很坏,许多灌木欣欣向荣,对着滚滚硝烟,大有不在乎之感。这边一片空旷地,那边一座村落。回想去年这时候,我们还挤在大莱河畔的原始森林里,一片郁郁葱葱展不开;可是今天,我们已经能在这柏油路上来去。一年了,这一年看来很短,但是事实上也很长,光说沿着公路五百多英里,哪一段不是沾染着鲜血?公路左边一块水泥的字碑:

“腊戍---二十四英里;贵街---二十六英里”曾营长指着道标,很高兴地说:“到腊戍还有二十四英里。”

我知道他由拉家苏山地转战到这里,看到这样的标志,自然会充满着满腔快慰。

可是,敌人如果沿着公路抵抗,我们在这二十四英里之内还免不了奋力一战,结果免不了还有几个人要在这里死伤。也许报纸上只有一两行很简短的电讯很轻描淡写地叙述一下。而他们……我想:如果“他们”现在都活着,都还以一股热忱向这二十四英里迈进,并且,脑子里连这样不纯净的观念也没有……我再想:我一定要去看看“他们”。

传令兵打断了我的胡思乱想,他将我们引到左边树下:“就在这里。”里面是第九连吕连长(他是第三营副营长兼代连长)的指挥所,离火线还有一百多码。吕连长在向我们招呼:“快点进来,刚才炮弹片还掉在这附近。”进去之后,我发觉他们的工事没有掩盖,仔细一看,根本不是工事,不知道从前谁在这里掘开的一条深沟。这深沟里面蹲满了人,连第八连的潘连长也在内。

敌人的速射炮沿着公路来一个梯次射,我们坐着背包,躺靠在土沟的斜壁上听着炮弹一声声爆炸。

曾营长给第八连一个任务,从现地出发,沿着山麓,绕公路以东,截断八六线上的交通。潘连长用手指在地图上按一线痕:“就在这座小桥边,是不是?”

“对了,你们要注意公路南北的敌人同时向你们反扑---可能的时候你们就破坏敌人的炮兵阵地---你打算如何去做?”

潘连长的答复是非常肯定的:“先去一排,主力保持400码的距离。等那排人到公路上站稳之后其余的再上去。”

“那很好。到达之后,你派人回来引路,我给你们送弹药上来。炮弹和机枪弹。你还要什么不?”

“不要了。”说完了潘连长就带着他的传令兵走了。

深沟里面,大家屏息着听第九连火线排的进展。20分钟的炮击已经完了,马上步兵的近接战就要开始。

好,步兵接触了,首先打破静寂的是敌人的一架重机关枪,这家伙哒哒哒哒地连射了20发,然后接着是两颗枪榴弹爆炸,我们还躺在沟壁上,我们想象步兵班隔敌人最多不过两百码,我们的机关枪也在还击了,好家伙,他们每次只射击两发,相信今天的战斗虽不激烈,一定艰苦。

这时候,火线排由胡国钧排长率领着,胡排长负伤刚出院两天,抱着复仇泄恨的心情,指挥着他这一排人向那沙村突进。那沙村没有几间房子,但是这一段公路开阔得很,正前方有一座高地瞰制着公路。他们只好折转向左边灌木丛里前进。不料敌人也非常狡猾,他们把灌木丛的中心区烧完了,只剩着一座圆周,一到他们进入圆周里面就开始射击,侧防机关枪非常厉害。

同类推荐
  • 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

    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

    《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王为十年主持工作实践的提炼和总结,主要探讨了面对日益激烈的广播媒体竞争环境,如何从主持人的素质层面入手,提高主持人的竞争力,树立主持人品牌和品牌节目,从而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媒体。《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提供了作者一线主持实践的思考和心得,还有对广播媒体产业形式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分析,着重阐述了面对当前及今后的媒体环境,作为广播节目的主体一主持人所应该具备的各种素质和能力。
  • 赠言寄语

    赠言寄语

    《赠言寄语》讲述了:读书可以陶冶性情,可以博采知识,可以增长才干,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阅读撼人心弦的高贵作品,就如同亲炙伟大性灵的教化,吸收超越生老病死的智慧,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时空,让心灵沟通过去和未来、已知和未知。
  • 永恒的中国心

    永恒的中国心

    吴大观同志是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品德高尚、报国有成的党员专家。2009年7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做出决定,追授吴大观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之后,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国资委党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向吴大观同志学习的通知》,要求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向吴大观同志学习的活动。吴大观同志还光荣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本书收集了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的演讲稿及中央、地方媒体对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的各类报道,对吴大观同志的先进事迹、高尚品德和崇高精神进行了详尽介绍和深入挖掘,是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的生动教材。
  • 外国语言文化研究(第1辑)

    外国语言文化研究(第1辑)

    影视翻译语境论——对译制问题的语言学思考、从单性到双性:格·斯泰因的《埃达》解读、国内ESP教学与研究综述、浅析话语实践分析教学法、略论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缘起及其三大主要流派、英语语言文化教育对二语教学的作用、英汉翻译中对含义的处理、论“情境演播”的语用意义——对促进快速掌握英语语言能力训练法的语用学理论点分析……
  • 角色论:个人与社会的互动

    角色论:个人与社会的互动

    本书是一本探讨角色理论的学术专著性教材。全书的基本框架分为三编:第一编角色总论,第二编角色分论,第三编角色建设,每编由若干章内容所构成。本书对就读社会学、心理学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有志于探讨角色问题的读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热门推荐
  • 花月正春风

    花月正春风

    旧时笛声金戈隐,梦回方知乱苍生。曾经是江南郡首富之女,衣食无忧;曾经是乌衣堂杀手之一,心狠贪财。遇见他之后,命运慢慢发生变化,开始和过去一一道别。小三?打走打走。还来?叫上人,继续打走。然而隐藏的事情浮出水面,是选择家族,还是爱情?三年又三年,雾云山庄外车如流水马如龙,不知他是否还会回来,陪她看这场花月正春风。
  • EXO之明星女友

    EXO之明星女友

    她是S.M首位三次出道的女星,第一次是演员,第二次是solo歌手,最后是以组合的形式。他们,S.M首席男团,十二个不同个性的花美男,却在那年夏天遇见了她。黄子韬与她斗智斗勇;金钟大遇到互相‘嘲讽’;朴灿烈与她,好吧,是被欺负;边伯贤与她,伯贤,不要嘛;金俊绵与她惺惺相惜,同是天涯沦落人;吴亦凡与她,不要再说我啰嗦了;金珉硕与她,我真的啰嗦吗;金钟仁与她,为什么在和我跳舞的时候,不敢看我的眼睛;都暻秀与她,那个嘟嘟啊,你做的饭真好吃,呵呵,那个,所以呢,我以后还是不要学好了;吴世勋与她,世勋啊,能不能叫我声欧尼啊(明明你小好不好!!!)?鹿晗与她,求求你了,好鹿晗,我不要再学中文了;张艺兴与她,中文真的好难学啊?为什么一定要学会说中文啊;张艺兴与鹿晗:“因为韩国媳妇总是要见中国公婆的嘛!”在没有遇到你们之前,我从未想过要与公司抗衡,但,谁让我遇见了你们呢?——苏璇。有一部分是剧情需要,请bigbang和少时的饭们表介意。
  • 这样说别人才会愿意听 这样做别人才会重视你

    这样说别人才会愿意听 这样做别人才会重视你

    谁都想让自己说的话有人听,都想让自己做的事情被人重视,那么如何去说、去做就是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人缘,是否受到别人的欢迎,是否能够得到他人的大力支持,不仅受到其地位和出身的影响,更取决于他是否学会了说话做事的艺术。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虽然才华横溢,却总是四处碰壁,步履维艰;而有些人尽管资质平庸,却能够步步为营,无往不利。很多人为此困惑,迷茫,而本书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书从说话的技巧和做事的诀窍入手,告诉人们说话做事如何才能有效率,以生动的例子和含义深刻的评述告诉读者说话有人愿意听,做事有人重视的奥秘所在。"
  • 史记精华:楚汉风云录

    史记精华:楚汉风云录

    《史记》不但是一部历史巨著,而且是一部文学巨著,是史传文学的承前启后的丰碑,也是国民必须了解的经典之一。本书用选本的方式将《史记》精华部分呈献给大众,对于普及国学,宏扬中华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本书对原著文选的导读阐释,实用而便览,包含有三种内容:提示,即在篇首介绍全文的主要内容及文学特色;段意,即对原文加以分段,逐段概述段意;注解,紧接段意,对该段的疑难字词进行注解,并对疑难句子进行疏通。读者循此体例,即可窥《史记》之壶奥。
  • 傲顶

    傲顶

    修行者张鹰因为追杀,通过虚无空间意外的来到了魔武大陆。没了仇恨,没了恩怨,没了束缚的张鹰唯一的愿望就是好好修炼,努力成仙,但是,有些事情并不是你不想参与就能够躲避的了的。
  • 楚歌之风雨轻寰

    楚歌之风雨轻寰

    兄弟阋墙非我意,争名夺利纷争起。异族崛起边境乱,孰是孰非莫有论。英雄豪杰举国义,起兵战乱定天下。天不如愿惹心寒,帝王之道心路苦!新手上路,老司机担待,好与不好,敬请谅解!楚歌之悲风颂吟
  • 末日魔神记

    末日魔神记

    亘古至今,神魔两立,一个流传万年的传说〝末日临,魔神降〞。何为正,何为邪,何为神,何为魔。延夕一个一心只为守护自己所爱的人,世人皆以我为魔,那我延夕便为魔,一个魔与神都为之胆颤的魔。苍天弃吾,吾宁成魔;天要灭我,我便逆天。
  • 九鼎迷局

    九鼎迷局

    一则关于西周九鼎现世的消息,引来无数的争夺,平凡、拙朴的都市白领周承则,却屡屡处在风口浪尖,意外地穿梭古今,加入了这场横跨五千年的角逐,通过一个个尘封千年的线索,抽丝剥茧,逐渐打开九鼎迷底。经历过太多的矛盾与选择,挫折与失败,周承则才真正理解生命的奥义。真相大白之时发现,这个几乎改变世界的消息,竟然是护鼎组织四当家为一己私利故意放出的。
  • 女生宿舍114之诅咒之谜

    女生宿舍114之诅咒之谜

    女生苏暖步入学校,进入幽灵宿舍114,与其舍友方雅、张欣怡、安琪、张默涵、蒋怡。步入调查,渐渐揭秘宿舍114诅咒之谜。
  • 金刚般若经赞述

    金刚般若经赞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