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之后,张翼张温二兄弟辞别汉阳官员,重整行装,登舟顺流而下,中间走走停停。隔一日到达九江。九江背靠长江,西临鄱阳湖,自古是南北大衢和东西要津,商旅众多,游人繁杂。
上岸还未休息停当,有一兵士报说九江知府前来拜会,张翼张温连忙出迎。知府姓吴,对二张说傅元帅在中庆路东与郭将军合兵一处,帮助平定占城北的元军,天气酷热难以用兵,速战取胜恐怕不行,令二人不必再等,直接去应天朝见皇上。二人听罢,即刻令人骑快马上京奏报行程,好令朝廷有所准备。然后做了些补给,随后开船驶往应天。文和等在船上无所事事,每日只是练气,遇有不明白地方就随时求教道衍。
八日之后,一行到达南京。南京古称金陵,地势险要,四周是山,北高南低,易守不易攻。西边有秦淮河入江,沿江多山矶。从西南往东北有石头山、马鞍山、四望山、卢龙山、幕府山,东北有宁镇山脉的最高峰钟山,北边有富贵山、覆舟山、鸡笼山,南边有长命州、张公州、白鹭州等沙州形成夹江,这些天然屏障拱卫着南京,真是建都的风水宝地。
明代《杨文敏集》云:“天下山川形势,雄伟壮丽,可为京都者,莫逾金陵。至若地势宽厚,关塞险固,总扼中原之夷旷者,又莫过燕蓟。虽云长安有崤函之固,洛邑为天下之中,要之帝王都会,为亿万年太平悠久之基,莫金陵、燕蓟若也。
船刚靠岸,早有人报来,有礼部侍郎王景王大人前来接船。王景与张翼张温寒暄过后,言明后天上午在承天门举行献俘礼,今日前来是给众将士慰安,并点查核对战俘。随行带来美酒几十大坛,肉食几十担犒赏,另有新造衣甲千副更换。第二天王景在西山行营花了一天的时间教习众将士朝见礼仪和规矩,至晚回报。
这日一早,张温令人捆了十数名文武俘虏,去了官戴,仍着本来服色,塞入囚车,做个官样文章,押赴承天门,文和因为太小而免于被缚,道衍和颜铁山只好在营内等候消息。行前道衍嘱咐到:“此去面圣,性命倒是无碍,只不知何日重见。今晚我得了你的消息,明日就要到其他地方游荡,倘若以后你若脱了羁绊,可道九华山打听我的下落。”
文和这几日听他讲功传法,早就视他为亲人,今日听他一说要好长时间不见,哇的一声大哭出来。颜铁山安慰道:“二公子莫哭,你颜叔叔今后就呆在京城,不过还要先去大理找大公子和你夏叔叔,然后再回来找你。我还要再给你找高人来治你的伤。今天一去,务必小心,全靠自己相机行事,道衍师傅说你没事那定是没事的。”
道衍又道:“我传你的东西虽然不是什么正式的武功,可只要你每日勤加练习,必定精神气度大有改观,与你将来大有益处,然后再此基础上练习其他武功也不是不可能。如果你能坚持五年,自与常人无异。持之以恒,切记切记!”文和不住点头,洒泪而别。
承天门是应天紫禁城的正门,队伍自南京南门入,直达此门。文和在路上看到商家住户门前张灯结彩,静水洒街,黄土垫道,百姓夹道欢迎凯旋将士,低头想到自己是个囚徒之身,性命尚未确定,心中实在惴惴。
门前盔甲鲜明的军士雁型列于门前,两边瓮城上插满彩旗。黑压压的各色服饰的官员前面立有一身着黄袍,体形微胖之人,张翼眼尖,认出是太子殿下,慌忙打手势与弟弟一起下马。待二人稍微走近,太子身后移出礼部尚书夏元吉,高声叫到:“奉旨,太子朱标,率百官迎接征南大军平定滇南成功,受献战俘。霎时,两旁鼓角齐鸣,二张紧趋几步,俯身跪倒太子面前齐声到:“太子殿下安好?臣征南先锋张翼张温押有擒获中庆路前元残将四十三人呈献皇上,请太子殿下代为纳收。”
“二位将军在滇南奋勇杀敌,又长途跋涉回京,实在是辛苦,我代皇上给二位接风。来呀,看酒!”立时有黄门官端了御赐美酒上前,太子与二张同饮一杯道:“二位将军,快随我一同进宫面见皇上吧。”说罢各执兄弟二人一手,在礼乐声中入宫而去。旁边士兵把文和等人的囚车一同推入,至太和殿广场陛下,开了囚车,从侧阶而上,将众囚虏押在偏殿内。
文和四处扫视殿内,殿堂高大,四处红漆彩绘,端的是富丽堂皇,按说自己也是官宦人家出身,可毕竟从未见过这等皇家气象,入宫的一路上看到楼台高耸,格致森严,进内近观则工整别致,处处精巧,早就惊的目瞪口呆。一同在内的云南俘虏却无心观看四处的景致,都在低头考虑自己的命运将来。
半个时辰不到,外面进来两个锦衣侍卫,按册点了文和的名,将他带到太和殿。太和殿为宫城各殿之首,为应天的最高建筑,高大深邃,文和进殿之时竟有点眩晕的感觉。正大光明金匾下的玉石屏风前,黄色的宸玑案后,金灿灿的九龙座上,端坐着一位花白胡须的老头,细眼长面,颜面虽然有点黑,可眼光却十分宏大,威严迫人,这位便是大明的开国皇帝,以前安徽凤阳的放牛郎朱元璋,阶下便是宋濂、叶琛,章溢等文武大臣。
按常例,皇帝可以不举行献俘礼,原本燕北和西北河套都有俘虏送来,每次都举行的话实在是烦琐,只不过这次云南之战是涤荡天下的收尾之战,又有洪武初年时候米里金侮辱使者的由头,现在想一示威势,是以定下在成天门举行大礼。另外傅友德战功卓著,与徐达南北相应,天下平定后,要使这两人互相牵制也须从现在下本钱。
之前北疆连捷,现又南疆尽平,天下一统,实在是不世伟业,追汉唐雄风当指日可待,朱元璋怎不畅怀乐极?只听朱元璋温言道:“这个小孩童,你叫什么名字?”朱元璋是百姓出身,能通下情,本身没什么文才,对繁文冗节很是不耐,见文和是个单薄瘦小的小孩,以为他在这个严肃的场合吓呆了,并没有怪罪于他未参见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