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城一中座落于老城区的东北角,始建于1919年,是河北省最早创办的中学之一。学校占地百亩,最高建筑是校门口传达室旁的一个钟塔。钟塔在建校的时候被树起,站在那里整整七十年。它的钟声把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从睡梦中唤起,挣扎着奔向朦胧不清的前程。凤城人对这钟声也极为熟悉,没有钟表的时候他们判断时间的依据就是学校的钟声和制药厂的汽笛。
秦冀安出任校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钟塔拆除,给学校里安上电铃。他习惯用一些小事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倒下的钟塔代表着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老师们对秦冀安的印象比较多样性,有人觉得他颇具文艺范儿,他那一手二胡连关鹤祥都赞誉不绝;有的人认为他十分刻板,他一年四季都要穿着雪白的的确良衬衫。事实上秦冀安绝对是一个百折不挠的践行家,他主张把每届的自费生数量由原来的八十扩展至一千,增加的财政收入用于校园基础建设和引进高端教学人才。短短五年,学校的图书馆宿舍楼实验楼等十二座建筑陆续拔地而起,在校生规模由原来的三千增长至八千,特级教师从一个增加至九个,高级教师从五个变成三十六个。学生对秦冀安的印象比较单一,因他生了副相当肥厚的嘴唇,好像电视剧里的释迦牟尼,就送了他一个“老佛爷”的绰号,背地里称他为“佛哥”。
秦冀安与齐茂奎在志辉大酒店的贵宾包房里把酒言欢,互相吹捧。秦冀安感叹齐茂奎是商界奇才,齐茂奎称赞秦冀安是改革先锋,秦冀安摆摆手:“哪里哪里,离不开全校教职工的一起努力。”这显然是谦逊之语,因为接下来他开始阐述凤城一中在他上任后所取得的成绩,提到了校园的变化,提到了全省五十强的称号,提到了升学率的飙升,还提到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冠军龙斯羽,故意凝聚的眉梢掩饰不住内心的自豪。这是齐志辉第一次听到龙斯羽的名字,不过在当时他并未在意,秦冀安喋喋不休的话语和他手上一根接一根的香烟都让齐志辉如坐针毡。
很多人喜欢龙斯羽,每个喜欢龙斯羽的人都能找到喜欢他的理由。秦冀安喜欢龙斯羽是因为龙斯羽的学习成绩,龙斯羽在凤城一中初中部的时候就勇夺全国奥数冠军,让从事了多年教育工作的秦冀安刮目相看。在随后的夏季的招生考试中龙斯羽以差17分满分的成绩在四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这简直让秦冀安喜出望外。秦冀安毫不掩饰对龙斯羽的溺爱,在很多次教研会上公开表示,若是将来九八届的学生能有人考取清华北大,这个学生一定是龙斯羽无疑。老师们喜欢龙斯羽是因为龙斯羽的才华横溢,每当他们懒于解答其它学生问题的时候,就以提问的方式借力龙斯羽。龙斯羽抿着嘴唇晃到讲台上,擎一只粉笔在手里,低头思索片刻然后行云流水般写出难题的解,步骤清晰。龙斯羽还独创一种“树表学习法”,这种把学科内的知识系统地描绘在一张大纸上的做法全景展现了一个学科的全貌,尤其对历史地理等文史类学科最为有效,受到很多老师的推崇。长辈们喜欢龙斯羽是因为龙斯羽乐于助人彬彬有礼,完全没有干部子女那种飞扬跋扈的气息。他的父亲龙鼎先在中轴厂当副厂长,平日家里亲朋好友街坊四邻来往颇多,所以在接人待物方面对他的要求极为严格。他那满屋可作墙纸的奖状就是典型的实例,可以用来数落自己不争气的儿女。小朋友喜欢龙斯羽是因为龙斯羽是一个武林高手,一条双截棍在他手里变幻无形虎虎生风。很多孩子早上不赖床的原因就是可以在家属院的空地上看龙斯羽打拳,他们把他视为偶像,说他是洪七公的徒弟,会打狗棍法和降龙十八掌。洪七公是假,有个师傅倒是真。龙斯羽的师傅就是当年拳打九州十八县的“冀南拳王”严井开,英雄暮年回到凤城开馆授徒,门下弟子近千人,大多是寻个玩耍的去处,能说的上继承衣钵的也就那么三五个,龙斯羽算是其中的佼佼者。
但是齐志辉不喜欢龙斯羽,他这种差生从心底对好学生有一种本能的反感。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反感绝非毫无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