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许多时候因不能正视而忽略,产生自卑心理,丧失斗志和信心。我们的眼睛不但要看到别人的成功方面,学习别人的经验,而且要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不要低估自己的创造力,相信自己,才能发挥出更大的能量。
找出自己的亮点,用智慧点亮人生,让生活更加理智、丰富、精彩。
找出自己的亮点
朋友在单位破产后,找了多份工作也不如意,就一直待在家中。为了消磨时间,就迷恋上了钓鱼,这一钓整整五年。野河里钓鱼讲的是耐心,为了消磨时间,他就把小时候学过的、封存多年的小提琴带上,一边拉琴,一边等待鱼儿上钩。时间长了,他原来基础就不错的小提琴拉得更加精湛,那悠扬委婉的琴声让许多人驻足聆听,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一次偶遇,我问起他的近况,他苦笑着摇摇头说:“等退休啊,四十多岁了,又没技术,谁要我?”我建议他利用自己的特长搞家教。他看着我惊讶地说:“你别拿我开心了,我哪有什么特长。“我说:“这个小镇,文体娱乐方面本身就缺乏,学生放假后没有什么去处,而你就有这个优势,何不办一个小提琴培训班,再说你这特长是别人没有的,关键是你没有看到自己的亮点。”
后来他真办起了小提琴培训班。由于精心辅导,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许多参加学习的孩子考取了等级证书,最高的达到了八级,他本人也被考级办和发证学校授予“优秀指导老师”称号。现在他带了16名学生,收入也不错,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同时,他的责任感也越来越强了。他说,不知怎么的现在感到肩上有担子了。
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试验:平视前方,眼球慢慢往下移动,你看到了脸上有什么?当然是鼻子,如果你噘起嘴或鼓起腮,同样会看到它们,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它们突出,因为突出,所以才呈现在你的眼前,这就是亮点。
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许多亮点,遗憾的是自己没有发现,被忽略了。发现自己的亮点,正确地充分运用自己的亮点是开辟事业的最好方法,也是一条捷径。大凡成功人士都在尽力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样就能少走许多弯路,如果我们都能认识到这一点,找到这一点,用足这一点,那摆在面前的肯定是一条平坦的大道。
精英大多坐前排
参加过多种会议,发现参会人员的座位很有特点,那就是:坐在前排的大多数是精英。
主席台上自然不用说,台下的座位也很讲究,特别是前排,根据不同会议的内容,所坐的对象也不同。比如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前排坐的肯定是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立功受奖人员。举行学术研讨会,坐在前排的一定是有成就的人,他们不但要发表自己某方面的研究成果,还要就未来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观点。有时大会堂里是按单位划分座位区,坐在这个区域前排的也多为本单位的精英,我们单位召开几十人的小会,坐在前排的也是积极分子。
为什么坐在前排的人都是那么优秀?
有一位教育专家做过一个长达十多年的实验,他上课时让学生自己找位置坐,并分别记下了坐在前排学生的名字,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比坐后边的学生成功率高出许多。于是得出结论: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十分重要,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人们一定要有永争第一的精神状态,只有这样,才会不断进步,达到事业高峰。
20世纪30年代,英国有个叫玛格丽特的女孩,父亲对她灌输这样的观点:做任何事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面,即使坐公共汽车,也要坐在前排。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她牢记父亲的话,总是保持一往无前的精神,每件事都做得很出色。她就是英国第一位女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事实上,想坐前排的人很多,但为什么总是不能坐到前排?这的确与他们平时的心态有很大的关系。坐在前排的人,无论工作、学习、生活都会非常积极、用心,所以就会取得比较大的成就;而坐在后边的人,总在想着别人为自己打头阵,使自己不用花费太多的精力而走上顺利的道路,持这种心态的人是没有开拓创新精神的,自然也不会坐到别人前面。
前排的座位没人给你留着,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坐到那耀眼的位置。
信念是最有价值的潜力股
罗杰·罗尔斯是美国纽约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在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他:“是什么把你推向州长宝座的?”面对三百多名记者,罗尔斯对自己的奋斗史只字未提,只谈到了他上小学时的校长——皮尔·保罗。
1961年,皮尔·保罗被聘为诺必塔小学的董事兼校长。当时正是美国嬉皮士流行的时代,他发现这儿的穷孩子无所事事,不与老师合作,旷课、斗殴,甚至砸烂教室的黑板。皮尔·保罗想了很多办法来引导他们,可是没有奏效。后来他发现这些孩子都很迷信,于是在他上课时就多了一项给学生看手相的内容。他用这个办法来鼓励学生。
一天,当罗尔斯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皮尔·保罗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罗尔斯听了大吃一惊,因为长这么大,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5吨重小船的船长。这次,校长竟说他可以成为纽约州的州长,着实出乎他的预料。他记下了这句话,并且相信了它。
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成了罗尔斯坚定不移的信念,衣服不再沾满泥土,说话时也不再夹杂污言秽语,走路也挺直腰杆,在以后的四十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标准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州长。
在就职演说中,罗尔斯说:“信念值多少钱?信念是不值钱的,它有时甚至是一个善意的欺骗,然而你一旦坚持下去,它就会迅速增值。”
在我们的规范解释中,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其基本解释之一是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
每个人都有信念,如果你随便问一个人他的信念是什么,一定都能得到让人鼓掌叫好的答案,但是,许多人的信念都会不停地改变,到最后落得一事无成。大凡成功人士,他们的奋斗目标非常明确,信念十分坚定,所以他们才能笑到最后。
信念是成功的前提,它是最具有价值的潜力股,但一定要坚定,如果不断地换仓,到头来也不会带给你丰厚的利润。
坚持才能成功
导演卡梅隆对电影公司老板提出拍一部长三个小时的爱情故事片。老板不同意,因为卡梅隆擅长拍的是功夫片,而且这么长的爱情片没人看。但卡梅隆坚持自己的设想。他问老板:“我过去拍的片子有哪一部不赚钱?你告诉我。”老板张口结舌答不上来。事实上,卡梅隆所拍的片子,每一部票房都非常好。老板最后松了口,但说要控制预算。卡梅隆笑了:“预算不会很大,反正场景就那条船而已。”
谁知电影一开拍,每天的成本竟然高达25万美金,有时甚至超过50万美金,电影没拍到一年,预算的钱就用完了。老板觉得应该立刻停止投资,卡梅隆却态度非常坚决:“电影必须拍下去,我可以不要我个人所有的报酬。”卡梅隆的这番话,意味着他将要放弃的是几千万美金的薪酬。老板想了想,最后终于接受了卡梅隆的要求:电影继续拍,但用卡梅隆的导演工资投入。后来,这部名叫《泰坦尼克号》的电影火了,票房收入达到18亿美元,卡梅隆也获得了1亿美元的报酬。
桑德斯上校决定向饭店出售他制作炸鸡的配方,可是没有一家饭店愿意购买,并且还不时地嘲笑他。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在没有找到买主之前,他开着车走遍了全国,吃住都在车上,在被别人拒绝了1009次后,才有人同意采纳他的想法,购买他的配方。食品投放到市场上,立即受到顾客的欢迎。后来,他的连锁店遍布全世界,也被载入了商业史册。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所有的店前树立一尊他的塑像,这家店就是肯德基。
爱迪生一生有2000多项发明,每一项发明都凝结着坚持的力量。为了发明灯泡,他一次次地试验,一次次地失败,很多专家都认为电灯的前途黯淡。一些著名专家讥讽他的研究是毫无意义的,一些记者也报道:爱迪生的理想已成泡影。
可是爱迪生没有退却。他明白,每一次的失败,意味着又向成功走近了一步。经过了13个月的艰苦奋斗,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从此人们又拥有了一轮太阳。
因坚持而取得辉煌成就的人古今中外比比皆是,他们用坚强的信念、顽强的毅力朝着人生的目标奋进,实现了人生美丽的价值。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就说过: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
我们都懂得坚持的意义,许多人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也坚持过、奋斗过,但终因经受不住其中的曲折,甚至是痛苦的过程而放弃既定的理想和目标,选择走在一条相对平坦的道路上,过着平淡的生活,但心里难免有失落、遗憾,面对他人的成功而不甘心,后悔当初没有选择坚持。
事实证明,坚持是意志力的表现,是成功的代名词,是最有价值的投资。
诚实是最宝贵的财富
日本著名企业家吉田忠雄在回顾自己创业成功的经验时说过,为人处世首先要讲求诚实,以诚待人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离开这一点,一切都成了无根之花、无本之木。吉田忠雄曾经做过一家小电器商行的推销员。刚开始时,他做得并不顺利,很长时间业务并没有什么起色,但他并没有灰心,而是坚持做下去。有一次,他推销出去了一种剃须刀,半个月内同二十几位顾客做成了生意,但是后来他突然发现,所推销的剃须刀比别家店里的同类型产品价格高,这使他深感不安。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向这些客户说明情况,并主动要求退还价款上的差额。他的这种以诚待人的做法深深感动了客户,他们不但没收价款差额,反而主动要求向吉田忠雄订货,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增添了许多新品种。这使吉田忠雄的业务数额急剧上升,很快得到了公司的奖励,这给他以后自己创办公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华人首富李嘉诚创业初期也曾有过严重失误。那时,李嘉诚因资金不足,无法雇佣到技术熟练的工人,迫不得已,他只好把一些只经过短暂培训的工人当作熟练工使用,结果,产品的质量极为粗劣,很多客户前来退货,要求赔偿。原料商闻讯也扬言停止供应原料,银行也派人来催贷款。李嘉诚的塑胶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四面楚歌、焦头烂额的李嘉诚不得不一一拜访银行、原料商、客户,负荆请罪,以求原谅。正是因为李嘉诚一贯诚实、口碑极好,人们才宽容了他的过错,他的诚实为他后来的成功打开了一扇通亮的大门。
诚实是做人的根本。每个人都是组成社会的细胞,不可能脱离整体而孤立地存在,这就决定了一个人要在整体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就必须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而处理好这种关系的最好方法便是以诚待人。
我们都无法想象如何与一个满嘴假话的人共处,同样,我们付出自己真诚的同时也会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友谊。当今,一些人为物欲所蔽,为达到个人的目的,不惜放弃做人诚实的信条,采取欺、蒙、诱、诈等方式骗取他人财物、损害他人利益,这种行为最终会付出代价,而这样的人生也会在失败中告终。
失去诚实人生就会灰暗,成功的可能性相当低,既是偶尔获得的,也是暂时的,只有诚实做人,才能赢得成功,因为诚实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成功需要转换思维
三年前,朋友开了个高档家庭饰品店,理由很简单,就是现在人们生活富裕了,加上县城在不断扩张,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农村人也纷纷在县城购了房,一套房几十万元,家里少不了要美化,要装饰,所以这个生意肯定不会差。谁知,几年下来,他并没有赚到什么钱,反而把大量资金积压。转行吧,存货怎么办?生意继续做下去这半死不活的日子也很痛苦。一次,他与我谈及此事,我问他现在进什么货。他说还都是高档的,这样就多少能把原来的卖出去一些。我说,结果是不是原来的虽然也销了一些,但库存也在增加?他说,就是这样,没办法。
我说他问题就出在对市场不了解。他十分委屈地说,都调查过的,能买一套房,肯定买得起几百、几千的装饰品,这也能提高家庭品位啊。我说,现在县城买房的一大半是进城的农民,一套房已经压得他们喘不过气了,平时还不知怎么省吃俭用呢,高档装饰他们不是不想,但是收入限制,多数还是舍不得买的。你要懂他们的心理,要用最便宜但又显得华丽的装饰品来吸引他们,这样你的生意就能兴旺起来。
后来,朋友进了中低档装饰品,并到各小区进行实物宣传,销路真的有了很大的好转,而且一些人家还购一两件高档的,现在他做生意更有信心了。
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在美国有一家鞋子制造厂,为了扩大市场,老板派一名市场经理到非洲一个孤岛上调查市场。那名市场经理一到达,发现当地的人们都没有穿鞋子的习惯,回到旅馆,他马上拍发电报告诉老板说:“这里的居民从不穿鞋,此地无市场。”老板接到电报,思索良久后吩咐另一名市场经理去实地调查。当这名市场经理一见到当地人们赤足,没穿任何鞋子的时候,心中兴奋万分,一回到旅馆,马上电告老板:“此岛居民无鞋穿,市场潜力巨大,快寄一百万双鞋子过来。”结果很快销售一空。
同样的市场,有不同的观察面和经营理念,当我们的思维方式总是停留在某个层面时,就会变得僵化和教条;相反,全面分析具体情况,灵活地适应各种人群,有时就会获得令人想不到的机会。换言之,思维的转换也是商机,也是取得成功的一条大道。
拒绝是财富的积累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追求能获得一次性成功,这是最理想的结果,但往往很难如愿。有些人具有较强的承受能力,失败了再继续努力,直到实现自己的目标;也有人在经过尝试,结果失败了之后就心灰意冷,认为这是社会对他的不公或自己不是做这事的料而放弃,最终一事无成。
美国国际投资顾问公司总裁廖荣典有个很有名的百分比定律。他认为假如会见10名顾客,只在第10名顾客处获得200元订单,那么怎样看待前9次的失败与被拒绝呢?他说:“请记住,你之所以赚200元,是因为你会见了10名顾客才产生的结果,并不是第10名顾客才让你赚到200元。而应看成每个顾客都让你做了200÷10=20元的生意。因此,每次被拒绝的收入是20元。当你被拒绝时,想到这个顾客拒绝了我,等于让我赚了20元,所以应面带微笑,敬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