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社会到处都是眼睛,在你的、我的、他的身前或身后,不离不散。不过不必惊恐,只要你按社会和人性的规则行事,这双眼睛放出的就是信任、敬佩、赞许的目光,并给你照明、指路,助你走向人生美好的境界。
上苍给了你一双眼睛看世界,同样世上有更多的眼睛看着你。
二十年过去了,我一直牢记父亲简简单单、朴实无华的话语,每跨出一步都在自己的视线范围之内,至今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非常充实。
生命需要眼睛,离开了眼睛,前途将是一片漆黑。
“90后”的袁隆平
2011年1月16日,“中国农业银行杯CCTV2010年度三农人物推介活动”颁奖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有着“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之称、年已八旬的袁隆平先生荣获“特别大奖”,以表彰他多年来在农业科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在领奖台上,主持人对他说:“人生七十才开始,您还年轻,今后的目标是什么?”袁老平静地笑着回答:“我现在是‘80后’,目标亩产水稻900公斤,到‘90后’,亩产实现1000公斤。”话音未落就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
众所周知,袁老是我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从1964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用9年时间实现了三系配套,并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单产增产20%。50多年来,他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他的研究成果,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
颁奖词是这样说的:“民以食为天。他为民谋食,以百姓为天,在大地上书写毕生文章。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在粮食安全难题仍困扰全球的今天,我们身边有他,整个国家都心中不慌。”
一个人的国家馆
每天早上9点到深夜11点,多罗泰都在不停地忙碌着,不但要代表自己国家馆的总代表参加世博会会议,还要维持本国馆的正常运行,帮助别的非洲国家展馆解决难题等等,反正总有做不完的事。开园一个多月来,他没有休息过一天,但他不怕疲劳,任劳任怨,恪尽职守,显得十分开心。
多罗泰是上海世博会非洲联合馆贝宁国家馆目前唯一的工作人员。由于物流等因素,该国的展品还在运往中国的途中,因此,贝宁国家馆还是一个空馆。尽管如此,多罗泰的情绪也丝毫不受影响,而且工作更加努力,成为非洲馆里最忙碌的人。
2000年9月,多罗泰留学北京,取得了北京电影学院摄影专业硕士学位,现又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电影专业博士学位,这位刻苦上进又有点虚荣心,喜欢别人叫他博士的年轻人,对生活有着执着的追求。
他喜欢中国文化,认为中国人的热情友善与非洲人很相似,十足的家族观念也很相像,就连很多店铺、饭馆都供有财神、佛龛什么的这一点也有共同之处。但他也发现,中非之间的文化交流比较少,因此,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在这方面多做点事。
世博会是展示交流世界各国丰富文化的平台,多罗泰更是要抓住这个机会,可是,没有展品怎么宣传呢?他不会等待,主动跟游客打招呼,用口头介绍和为游客加盖纪念章等方式宣传自己的祖国。他的这种爱国心、责任心、热爱生活的精神感动了许多人。好在很快贝宁国家馆的其他工作人员和展品即将到达,那时,多罗泰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向游客宣传自己国家的文化历史。
有人问多罗泰现在生活情况怎样,他回答说:“累是累点儿,但我很开心。”接着又说:“你要生活得开心,你就要付出。”
这就是多罗泰对生活的态度。
珍惜好习惯
最近连续出了两个洋相,让我感到十分丢面子,由此,心情一直很低落,一想到这事可能还要发生时就心有余悸。
一次去采访一个80岁老人捐款建桥的事,老人名字中有一个“佩”字,可是这“佩”字里边是“币”还是“巾”我一时犹豫了,恰恰桌子旁站着几个人看,我只好快速写了“巾”。谁知,一位大妈毫不留情地说:“错了,里面是“币”字,就是钱的意思,老人在捐钱啊。”我顿时面红耳赤,忙自欺欺人说,我写的是草字。
星期天,在朋友家玩,朋友的女儿小学二年级,正在和比她的大一点儿的一个孩子做作业。突然,她跑过来说:“叔叔,‘放假’的‘假’怎么写?”我边写边讲给她听。这时,另一个孩子看了看说,不对,老师说‘又’字上边那个部件口向左,不是‘几’。”过一会儿还把字典拿给我看,以证明他的正确。朋友见状,连忙打岔说,叔叔写的是草字,都对。
其实,在这两件事发生之前,我也曾遇到过这种情况,但那都是一个人在记录,是为了速度就“龙飞凤舞”,想不起来的字就用别字代替了,有些还只是记个意思,然后回去整理。
上了电脑,什么词组、成语的,几笔就出来了,速度快,也没错,所以也就没把这种事情放在心上。
想想没有电脑之前,所有的字都是一笔一划写出来的,那时有个好习惯,随身少不了带纸、笔、字典这三要件,碰到不会写的生别字,就会查看字典,而且凡查过的字,都会牢牢地记住,这样就积累了好多字。现在竟然连常用字都写错了,怎么是个滋味。
感觉自己近几年真的忘记了不少东西,变得懒散了,凡是市场上有得卖的,能提高速度,省事方便的高科技产品我都配备,工作虽然轻松、简便了,但心里缺乏激情。书看得少了,字典更是忘到脑后了,许多好的习惯正在渐渐离我而去。
好习惯是慢慢培养起来的,十分宝贵。生活中,我们在养成另外一种习惯的同时,许多好的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直到有一天想起时,方才醒悟。
好习惯可使人一生受益,不但不能丢,而且还要发扬光大。如果丢了,何止是丢了面子……
经验与勇气
一位商人得到一块价值不菲的宝石,但却发现宝石上有一条裂缝,如果能从裂缝处切开,就能得到两块完美的宝石。
当地许多富有经验的老工匠都不敢去切割这样一块昂贵的宝石,这时,一位年轻工匠勇敢地站了出来,并且完美地切割出了两块宝石。
年轻工匠的师傅感叹地说,有些时候不仅需要足够的经验,更需要抛却许多顾虑的勇气。
年轻工匠之所以能做到完美,取决于三个条件。有一块裂了缝的宝石,这提供了他施展才华的机会;有经验的师傅心有顾虑;自己充满自信,与众不同的构思,有创新意识,当然还有较高的实战能力。具备了这三条,还有什么不敢做的?因此,年轻工匠的成功是必然的。
很少有完美无缺的宝石,只有经过加工,它的价值才会突显。就像一个人,没有缺点是不可能的,如何克服不足,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这才是关键。年轻工匠就是抓住了这一点,才突显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才能。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类似的事例有很多,有的人看到别人取得了成就,便心生不服地说,这事我根本就不想做,要是我做了肯定比他还要好;有的人做事畏首畏尾,生怕没有好结果而影响了自己,因而失去了机会;有的人理念并不落后,但总想有人先于他尝试,当试验品,自己静观进展,但等别人成功了,自己后悔也晚了。
经验是什么?它是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勇气是什么?是敢想敢干,毫不畏惧,藐视困难的精神。这两者是没有任何矛盾的,都是人们应该具备的素质。
经验来自实践,还要在实践中运用;勇气源于信心和能力,同样要体现于生活中。它们的有机结合,才是完美的统一,否则,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够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带着微笑出门
有的时候感到莫名的烦躁和郁闷,同事说他也会出现这种感觉,我想可能这就是生活习惯和压力等原因造成的亚健康、中年病。
一天遇到一个朋友,虽说他的压力并不比我小,但他精神状态相当饱满,与人侃侃而谈,十分自信,让人羡慕。我向他讨教,他说:“这有什么难的,我虽然没有大的本事,但我对所做的事都尽力而为,心中无愧,有什么值得懊丧的。一个人活着,精神不能倒,我每天上班前都要到镜子前整理整理头发,对着自己笑一笑,给自己加油、打气,这样一天都有好心情。”
我将这事告诉另一个朋友,谁知他也说:“像我这样的小人物,金钱、地位都比不上人家,但我不能失去尊严,更不能自己看不起自己,我要对自己和家庭负责。今天去上班,我不知要碰到什么事,可工作总不能丢,于是我养成了个习惯,就是每天外出,都要哼一曲小调,带着微笑出门,这样自己感觉浑身轻松。”
想想也是,只要努力了,尽管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不得志,经历了许多政治和生活纷扰。但他不为世事所困扰,对一切顺境、逆境都看得很开,变得眼界高超,虚怀若谷。同时又不是看破红尘,消极避世,仍然积极进取,追求理想,享受生活乐趣。
邻居有一位40多岁的哥哥,双腿不能行走,单身一人,但他每天早上7点准时摇着三轮车吹着口哨到街上给人补鞋。小时候生病,医生说他活不了多久,可是30年过去了,他仍然活着。他说:“我现在开的是独市,没有人和我竞争,一个月有千把块钱收入,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啊。”听说他每月还支助附近的敬老院200元,让人敬佩。
听了朋友的话,看历史和身边人的例子,我心有感触。是的,许多不快是自己的因素造成的,虽然我们不能跻身于权贵一族,但我们身体上不比他们少一个零部件,思想上更不比他们贫乏,我们有什么理由烦躁和郁闷?有一种东西叫豁达,只要我们对得起生活,对生活充满信心,心胸就会开朗,心情就会愉快,又有什么不能面对的?
带着微笑出门,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