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早与郭达商量了,女人孩子那两桌在郭达家里摆,诸葛亮的草庐实在没那么多地。诸葛亮家里摆三桌,各家长辈一桌,年轻人一桌,诸葛亮自己的好友凑一桌。黄先本来是安排在年轻人那边,与诸葛均一起的。但黄先自己不知哪根筋搭错了,非要跟诸葛亮一桌。小舅子坚持,诸葛亮只能妥协。
下厨在李诗(诸葛亮家的大丫鬟)的指挥下,加上各家主妇的帮忙,很快便开始上菜了。
宴席开始后,诸葛亮先去另两桌敬了酒,告了罪,吩咐了诸葛均几句,才回到自己桌前。在座的有徐元直、石广元、孟公威、崔州平、黄叔齐(黄先),不知道黄先讲了什么,此刻人人前仰后合,哈哈大笑。
诸葛亮不是个十分拘礼之人。见此情形,入座,也不问何事发笑,反倒自顾自吃了起来。
徐庶故意奇道:“主人不问客之所议所思也就罢了,客套劝酒都无一句,却是异哉。”
诸葛亮答道:“是知道问了也白问,还得罚酒,不问反而能知道方才笑料。不劝酒是因为你们已酒过三巡,劝酒实无必要,硬劝倒显得我多事。”
石广元哈哈笑道:“竟没瞒过他。”
崔州平端起杯,说道:“既然孔明已回,我们几个就共同祝孔明麟儿出生,武曲下凡。干!”
诸葛亮不豫道:“什么武曲下凡,如此大话,这酒如何喝得?”
孟公威也笑道:“这便是方才的笑料了。”
诸葛亮看了一眼黄先,黄先忙到:“街头巷尾听来的,权供一乐,当不得真的。”
徐庶也笑道:“谁也没真个当真,来来,为孔明喜得贵子,喝!”
……
几杯酒过后,气氛更是热烈,石广元看向孔明,说:“近来孔明照顾妻小,怕是不知外界大事吧。”
孔明道:“有何大事?”
崔州平道:“大事可多了,说是惊天动地也不为过。纷乱世局自此大势明了!”
诸葛亮惊讶道:“难道是袁绍与曹操分出胜负了?”
孟公威笑道:“不错,孔明再猜,何方获胜?”
孔明不假思索道:“当然是曹公获胜。”
徐庶说道:“孔明之前不是看好袁绍吗?”
诸葛亮叹道:“近来与岳丈大人聊到此,他看的比我们要深的多。表面看袁绍占据太多优势,但在最关键的一点上,却是曹操完胜,那就是,在当今天下这场大棋局中,曹操是个比袁绍高明得多的棋手。一个劣手下棋,即使拥有再多的优势和资源,也只不过是为别人准备的战利品而已。
我们这些书生,长篇大论是滔滔不绝,但都浮于表面,只有像岳丈大人这样的走南闯北,又带兵打仗的人,才能更准的看清时代脉络啊。”
崔州平道:“孔明所料不差,却是曹操大胜。具体情况,元直兄更清楚。不如让他分解一二。”
徐庶摇头道:“这些日子我一直在思索这事,不解之处甚多:
袁绍坐拥四州,北结乌桓,地广民强;曹操处四战之地,北有袁绍,东有孙策、南有刘表,西有马腾、韩遂,强敌环伺,连年征战,粮少兵疲。袁绍只仿效孙武疲楚之策,分兵四扰,曹守东则击西,守西则击东,不出三年,曹不为袁灭,亦穷困至死。舍此万全之计不用,而争衡于两军之间。此不解一也;
皇帝已有衣带诏诛曹圣旨传出,不知以此号聚群雄,合力灭曹,唯恃四州兵强,刚愎自用,终至溃败。此不解二也;
田丰、沮授皆忠诚智谋之士,审配、逢纪、许攸,宜一时之杰,偏皆不用,只信一无是处之郭图。用人如此,安得不败。此不解三也;
袁曹交恶,曹操却抽兵讨伐刘备,许昌空虚,此时趁虚而入,长驱至许,一战功成!天赐良机不知把握,等曹操击破刘备,回师许昌,方扯起战旗,准备出征。此不解四也;
许昌四通八达,易攻难守。数十万大军分路进讨,曹操必顾此失彼,全线溃败。袁绍却兵集一路,与曹操斗气官渡。此不解五也;
袁曹交兵,关乎天下。以荆州之大,士马之众,却按兵不动,坐观成败。此不解六也;
曹操兵少,尚知分兵劫粮;袁绍却从无此意识。须知曹操兵力不足,不可能派遣太多兵卒护粮,劫一二次,纵不成功,亦可分曹之兵。曹操行之屡屡得手,袁绍却不知依葫芦画瓢。此不解七也;
乌巢储粮重地,却委派贪杯误事的淳于琼驻守。曹操长驱300里,竟一路无人拦阻。如此治军,如此军纪,怎能不败。此不解八也;
乌巢守兵一万,袁绍得知曹操舍坚垒攻乌巢,不知重兵赴援,一举灭曹,却顿兵攻防守严密的官渡,终至乌巢失陷,粮草辎重,损失殆尽。此不解九也;
乌巢既失,以四州之强,当不致大乱亏输,应缓步回撤就粮,再行南攻。袁绍计不及此,反迫降了张郃、高览,终至军心大乱,一败涂地。此不解十也。
今听孔明一言,似有所悟,若说曹操是一流高手,那袁绍简直就是不入流。果然精辟啊。”
崔州平笑道:“不止元直,我们不都是认为袁绍能胜嘛,我们都失算,还是孔明得名师指点,料事如神。”
孟公威说道:“曹操用兵如神,却是不假。只是过于狠毒,之前打徐州,动辄屠城;这次打袁绍,又是坑杀降卒几万。我不太喜欢。”
孔明点头道:“虽说慈不掌兵,但从此亦可看出曹操非社稷臣,他迎天子于许昌,怕是挟天子以令诸侯,非为大汉社稷着想。依我看,曹操纵能平定北方,也未必能席卷天下,天下英雄可非曹操一人。”
孟公威笑道:“依孔明之见,天下谁能敌得过曹操?”
孔明说道:“江东孙策,短短几年,就能扫荡扬州,身边更是谋臣猛将如云,更兼长江天险,淮泗水道纵横。曹操铁骑北方无敌,到了南面,就未免气短了。”
徐庶想起一事,问孔明道:“听说黄老爷子当初就建议出兵扬州,结果其他人都不同意,可有此事?”
孔明点头道:“却是有的,老爷子也因此心灰,不久便退下来了。”
徐庶道:“老爷子当初如何想的,孔明可知?”
孔明道:“老爷子走南闯北,于山川河流,关隘险阻、风俗人情甚是熟悉。北人骑马,南人乘船。地利上集南方之所长者无如东南。
东南雨水较多,河道纵横。长江、淮河呈东西向流过,横亘在南北之间,再加上它们的支流,遂形成一个密集的江河水网,足以缓冲北方铁骑的冲击力。从阻挡北方铁骑的冲力上来说,长江确是难以逾越的天堑。
南方可以利用这些江河水道,构筑军事据点,扼守一些主要的通道,发挥自己水战和守城战的特长。
另外,南方雨季湿热,北方人、畜皆不适应。这样,北方势力若越过淮河继续向南深入,便会面临气候和环境上的巨大困难,而发现自己陷入了弃其所长、就其所短的不利境地。
相较而言,荆州虽然也是山川、河流众多,却是四战之地,防守起来自然吃力。
若能拥有荆、扬二州,则东南上游防守体系完整,荆州后方也有广阔纵深支撑。无论是为朝廷按抚一方,还是割据称雄,都是上上之策。可惜无人见识到这点。
另外,东南土人素习兵好斗。春秋时,吴国雄长于东南,以兵威破楚、臣越、败齐,又阙深沟于商鲁间,北属之沂,西属之济,以会晋公午于黄池。当是时,微越之故,吴且霸天下。
项羽率会稽子弟,度江而西,一战而斩李由,再战而降章邯。夫山东豪杰,起而亡秦者,已半天下。乃巨鹿之围,诸侯救赵者,且十余壁,卒莫敢纵兵。及羽渡河,战士无不一当十,遂大破秦兵。当是时,微楚兵,秦且复振。然则谓亡秦者,非江东子弟之力不可。
所以,拥据江东,平定四方叛乱,保境安民,积饷练兵,足以坐观中原成败,左右天下大势。”
徐苏叹道:“老爷子眼光,果然与众不同。”
孟公威笑道:“本来要说,被你们打岔了。孔明可知,不久前,孙策被小人偷袭,死在会稽,现在是他弟弟孙权继任!这孙权可是曹操对手?”
孔明吃了一惊,道:“孙策死了?真是天妒英才!如此一来,江东怕是****四起了。可惜刘荆州肯定不会抓住机会的。”
孟公威道:“没有机会的,孙权得到张昭和周瑜的大力支持,结纳江东顾、陆、张、朱四族,没有****发生。”
孔明小小一惊,笑道:“不想孙权竟能如此。孙策虽然英武,只是对江东豪杰,屠杀太甚。孙权反其道而行,结纳豪族,故臣勋旧又无异心,则江东稳固,已可预期。只是如此一来,荆州从此多事了。孙权年纪轻轻,初掌大位,势必要得胜立威。这对象,非荆州江夏莫属了。”
徐庶道:“江夏黄祖,也是宿将,孙坚当年就是死在他的手上。”
崔州平说道:“说起孙策之死,一个人竟能提前料到。就是曹操手下的军师祭酒,郭嘉。郭嘉说孙策轻佻无状,虽是万人统帅,但跟匹马单人行走野间没有区别。再加上孙策所杀的人中,很多都是英雄人士,不乏能使人为之致死的死士。所以,孙策死于小人之手,便是郭嘉的断言。果然不错。”
孔明说道:“郭奉孝之谋略,我看不下张良、陈平,当世难有其匹。”
孟公威说道:“郭奉孝谋略深沉不假,但要说独步天下,却是过了。孔明可知,在袁曹交兵前夕,南阳张绣便率众投降了曹操,并得到曹操的重用。劝张绣这样做的,是贾诩:袁绍兵多,得张绣众无所谓;曹操兵少,得张绣必喜。且曹操志在天下,用人不拘一格,张绣与曹操有杀子损将之仇,若张绣尚能重用,不用说其他人了。所以,曹操必会善待张绣。此人之谋,我看绝不在郭嘉之下。”
徐庶点头道:“智谋之士,陷阵之士,均被曹操揽至麾下,孙策又英年早逝,难道真的要天下姓曹?”
诸葛亮说道:“世事难料,我终不信曹操能得天下。”
“砰!”众人吓了一跳,扭头看时,却见黄先揉着脑袋,睡眼朦胧。真难为黄先,他们的谈话,即插不进嘴,又不感兴趣,竟未逃席而去。
诸葛亮哈哈大笑,举杯说道:“书生意气,指点江山,岂不快哉!今晚不醉不休!”
“好,好,大家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