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物流指物流活动的共同点和一般性。物流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涉及全社会、各企业,因此物流系统的建立、物流活动的开展必须有普遍的适用性。一般物流研究的着眼点在于物流的一般规律,建立普遍适用的物流标准化系统,研究物流的共同功能要素,研究物流与其他系统的结合、衔接,研究物流信息系统及管理体制等。
特殊物流是指在专门范围、专门领域、特殊行业,在遵循一般物流规律的基础上,带有特殊制约因素、特殊应用领域、特殊管理方式、特殊劳动对象、特殊机械装备特点的物流。特殊物流活动的产生是社会分工深化、物流活动合理化和精细化的产物,在保持通用的、一般的物流活动的前提下,能够有特点并能形成规模,能产生规模经济效益的物流便会形成本身独特的物流活动和物流方式。特殊物流的研究对推动现代化物流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特殊物流可进一步细分如下:按劳动对象的特殊性来分,有水泥物流、石油及油品物流、煤炭物流、腐蚀化学物品物流、危险品物流;按数量及形体不同来分,有多品种、少批量、多批次产品物流,重大件物流等;按服务方式及服务水平不同来分,有“门到门”的一贯物流和配送等;按装备及技术不同来分,有集装箱物流、托盘物流等;对于特殊的领域则有军事物流、废弃物物流等;按组织方式来分,有加工物流等。
2)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指接受客户委托为其提供专项或全面的物流系统设计及系统运营的物流服务模式。它是物流渠道中的专业化物流中间人,以签订契约的方式,在一定时期内,为其他公司提供所有的或某些方面的物流业务服务。物流经营方不参与商品的买卖,只是提供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流通过程中专门的物流服务,诸如商品运输、存储配送及增值性物流服务。
第三方物流服务分为3个层次:基本业务(运输、仓储、配送、装卸搬运)、附加值业务(订单处理、货物验收、仓库再包装、仓库再加工、代理货物保险、送货代收款、货物回收与替代)和高级物流服务(库存分析报告、库存控制、建立分销中心、设计供应链)。
3)第四方物流
第四方物流是一个供应链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服务的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并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
第四方物流不仅控制和管理特定的物流服务,而且对整个物流过程提出策划方案,并通过电子商务将这个过程集成起来。因此,第四方物流成功的关键在于为顾客提供最佳的增值服务,即迅速、高效、低成本和人性化服务等。发展第四方物流需平衡第三方物流的能力、技术及贸易畅通,为客户提供功能性一体化服务并扩大营运自主性。
第四方物流的特点之一就是提供了一个综合性供应链解决方法,以有效地适应需方多样化和复杂的需求,集中所有资源为客户完美地解决问题,如供应链再造、功能转化、业务流程再造等。其特点之二就是通过整个供应链来获得价值,即利润增长、营运成本降低、工作成本降低和提高资产利用率等。
第四方物流的提出引起物流业界的争议,但作为设想还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4)虚拟物流
虚拟物流是指为实现企业间物流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以减少实体物流方式,是基于计算机信息及网络技术所进行的物流运作与管理。
5)精益物流
精益物流是指在物流系统优化的基础上,剔除物流过程中的无效和不增值作业,用尽量少的投人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的最大价值,并获得高效率、高效益的物流。
6)反向物流
反向物流是指由物品从供应链下游向上游的运动所引发的物流活动,也称逆向物流。
1.2.2物流的特征
现代物流的特征可以理解为物流的现代化特征。
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它也表现了许多特征,而这些特征又具有不同属性,物流的现代化特征或者说现代物流的特征具有科学属性、技术属性、经济属性、管理属性和社会属性。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因此在划分现代物流的特征属性过程中,人们往往是很难区别出现代物流的特征属性,例如,有时难于区别科学属性和技术属性,有时难于区别经济属性和管理属性。现代物流的各种属性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交叉、相互包含,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形成了复杂多变的现代物流。
另外,如同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是一个进程一样,现代物流的特征是发展的、动态的,因此,现代物流的特征也是不断变化的。为了比较准确地分析现代物流的特征,我们在现代物流的科学属性、技术属性、经济属性、管理属性及社会属性范围内分析现代物流的主要特征,目的是在探讨现代物流的本质,探讨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区别的同时进一步探讨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
现代物流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1)科学系统化。现代物流的发展经历了从PhysicalDistribution到Logistics再到3PL和4PL的历程,物流已经成为一门学科。物流的科学化表现为在发达国家拥有专门的物流科学机构和从事物流科学的专业人员,并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系统的、全面的物流科学研究、教育、培训体系。
在物流科学的发展过程中,物流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不断从其他学科中汲取营养,不断地采用和应用其他学科的成果(如分销管理、运输管理、物资管理和其他技术学科),从而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以此同时,物流又与其他学科如市场营销、运作管理、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融会贯通,促进了整个管理科学的发展。
物流系统化是系统科学在物流管理中应用的结果。系统科学在物流管理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们利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建立物流系统,包括社会物流系统和企业物流系统。
(2)自动化。物流自动化是指物流作业过程的设备和设施自动化,包括运输、装卸、包装、分拣、识别等作业过程,例如自动识别系统、自动检测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跟踪系统等。
(3)智能化。从某种意义上看,智能化是自动化的继续和提升。智能化中包含更多的电子化成分,如集成电路、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等,智能化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实现物流管理的自动化,例如库存管理系统、成本核算系统等。
(4)标准化。在物流管理的发展过程中,从企业物流管理到社会物流管理都在不断地制定和采用新的标准。从物流的社会角度看,物流标准可以分为企业标准和社会标准;从物流的技术角度看(物流标准可以分为产品、技术和管理等标准。
(5)精益化。精益生产方式是由日本企业创立的生产方式,精益生产涉及准时化生产、全面质量管理、并行工程、团队作业等工作方式,其特点就是多品种、小批量、低消耗和高质量。精益的核心思想是用尽可能少的生产要素创造尽可能多的满足用户需求的价值。精益思想在物流管理的运用主要体现在降低成本、提高价值。
(6)网络化。现代电子技术和产品在物流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使得物流自动化、智能化、实时化和可视化,电子化实现从计算机静态管理到点对点信息交换的动态管理,从而形成网络信息的交换。在讨论物流网络时,“网络”有两种含义或理解,一是指物理网络或实体网络;二是指信息网络,即利用电子网络技术进行物流信息交换,根据物理网络的发展需要,企业应用网络技术建立起来的信息网络。
(7)个性化。物流个性化指个性化需求和个性化服务。
(8)专业化。社会分工导致了专业化,导致了物流专业化的形成。物流专业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企业中,物流管理作为企业一个专业部门独立存在并承担专门的职能;另一方面是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出现了专业化的物流企业,物流企业提供着各种不同的物流服务,并进一步演变成为服务专业化的物流企业。
(9)协同化。在传统的供需关系中更多的是买卖关系,而在现代物流中,供需关系包括了更多的协同因素,甚至成为战略合作关系。现在的企业竞争实质是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物流的协同化是指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及企业内部围绕着核心企业的物流协调同步运作,这与传统的合作和协作是不同的,其合作是横向的,协作是纵向的,而协同是协作各方利益的共同目标。
(10)规范法制化。物流规范化是指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了各种物流规范,包括非物流企业内部的各种物流规范、物流企业内部的各种规范、物流行业的企业行为规范及物流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在法律体系中,要建立针对物流企业和物流产业的各种法律法规,以及在相关的法律中对物流做出相应的规定。
(11)社会化。社会化是指社会中的任何组织机构对物流的需求不再单纯地由自己内部完成,而是由社会的其他专门的物流组织机构完成。物流从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在一定社会分工条件下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的生产方式。随着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不仅社会物流需求社会化,而且物流组织机构需求也实现现代化,从而实现真正广泛意义的物流社会化。
(12)国际全球化。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国际分工导致了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由此产生了货物和商品的转移,从而带动了国际运输和国际物流的产生和发展。物流的国际化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其他领域的国际化产生了国际物流的需求,即国际化的物流;二是物流领域自身的国际化。
全球化是国际化的产物,全球化加快、加强了物流国际化,是国际化的更高层次。国际化主要是立足本国的国际物流,而全球化是跨国经营,包括与目的国企业的国际合作和国际投资,在目的国设立分支机构,开展物流业务。在国际化阶段,国际化物流业务是间接的或者说是通过与其他的企业合作来完成的。由于物流跨国企业的出现,国际化物流业务是可以直接实现的,跨国物流企业可以利用公司的全球网络独立完成国内和国际物流业务,实现综合化物流业务。
3物流的相关概念与学说
1.3.1物流与商流、信息流
1.物流与商流
在经济自给自足的情况下,生产与消费在时间和场所上都是一致的,生产者在转让商品所有权的时候,也把商品实体转交给了消费者,此时,商流与物流是统一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流与物流统一的情形虽仍存在,但已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市场越来越大,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时间、空间的分离越来越大,商流与物流的分离已成为必然。
商品流通分为商流和物流,流通首先是从商流开始,商流的产生是由于市场的扩大造成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社会阻隔,即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不一致。流通通过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商品所有权的转移来实现价值效用,这种流通活动就是通常的市场买卖活动。在市场交易的过程中,仅有商流是不够的,因为伴随着流通必然会产生商品的让渡,此时物流作为将商品有效地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的一种职能,创造了流通的时间和空间效用。商流和物流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关系。但是,其经济意义又有差异,商流是一种交易,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商品的价值;物流则是一种追加的生产过程,它通过时间和空间等非物资形态的服务来创造效用。物流与商流的关系如图1-2所示。
物流与商流的分离是由于商流与物流存在相对的独立性,即商流可以通过谈判等交易手段完成,以及资金流可以通过金融系统完成,从而实现了所有权的转让。而物流完全可以脱离资金流单独运行,经过运输、存储、配送等环节将货物送到客户手中。有时如果按照一定的原则优化物流的渠道,使得物流与商流渠道分离,可以节约大量成本,加快物资流通的速度。物流与商流关系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如传统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买卖活动就是物流与商流两者胶合,融为一体,在时间、空间上相互渗透,同步运行。有时表现在时间上的分离,有赊账、先发货后付款、分期付款的物流完成在前,商流完成在后,也有预约、款到发货的物流在后;有时则表现在物流与商流空间上的分离,如甲地购物或签订协议完成商流,乙地提货完成物流。也有商流多环节、物流少环节或商流少环节、物流多环节。
商流和物流有时一方无需实际行为也可完成流通。例如房地产市场交易或期货交易的有商流无物流;企业内部不同网点之间商品的位置移动、企业内部产成品的位置移动、救援物资移动等就属于有物流而无商流。
2.物流与信息流
随着物流活动的进行,不断产生着反映物流活动的信息,包括物流信息和商流信息,如市场供需状况的变化,企业内外资源的变化,物流功能的变化,相关产业与企业的变化等都构成了影响物流和商流的信息流。物流和信息流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和作用,使得研究物流的同时必须研究信息流,研究信息流可以更好地为物流服务。
流通过程的信息流从其信息的载体及服务对象分析,可分为物流信息和商流信息。这两类信息有一些是交叉的、共同的,也有许多是两者特有的、专有的。商流信息主要包括进行交易的有关信息,如市场供求信息、资源信息、价格信息等。物流信息则主要是物流品种、物流数量、物流区域、物流费用等。商流中的交易信息为物流提供了依据,物流信息中的能力等信息也是商流的依据。流通过程的信息流不仅作用于物流,也作用于商流,是流通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决策依据。
商品流通过程是商流、物流与信息流的有机统一,而且商流和物流是以信息流为前提的,即信息流在前,商流和物流在后。没有信息的传导和流动,就没有商品流通的现实过程。从商流的过程分析,由于信息流的传输,及时将许多交易信息传递,为买卖双方进行经营决策、实现最终选择提供信息资料,促成买卖双方达成交易,实现商品价值的有效使用。从物流的过程分析,商品运输、存储、装卸、配送等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信息引导下进行的,没有信息的流动,商品实体运动也是无法形成的。所以,信息流是商品流通的先导。
商流与物流的分离实际上是流通总体中的专业分工、职能分工,是通过这种分工实现生产方式的社会再生产的产物。这是物流科学中重要的新观念。物流学正是在商流与物流分离基础上才得以对物流进行独立的思考,进而形成的科学。
1.3.2物流与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