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理解配送的概念、功能与作用。
理解配送中心的概念与功能。
掌握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与运作。
理解配送合理化。
71配送概述
1.配送的概念
配送是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配送是物流活动中一种特殊的、综合的活动形式,它将商流与物流紧密结合起来,既包括了商流活动,也包含了物流活动中若干功能要素,是物流的一个缩影或在某小范围中全部物流活动的体现,也有人称配送是物流活动中的“小物流”。一般的配送集装卸、包装、保管、运输于一身,通过这一系列的物流活动将货物送达目的地;特殊的配送则还要进行流通加工活动,其目的指向是安全、准确、优质服务和较低的物流费用。
2.对配送的理解与认识
(1)配送与送货的不同认识。配送与一般送货有很大的不同。配送往往要在物流配送中心有效地利用分拣、配货等理货工作,使送货达到一定的规模,以利用规模优势取得较低的送货成本。同时,配送以客户为出发点,强调以“按客户的订货要求”为宗旨。所以,配送是特殊意义的送货是高水平的送货。
(2)配送是体现“零库存”的观念创新。库存的“蓄水池”观念,是长期在流通领域里占有统治地位的观念,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内,库存作为生产和消费保障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受到推崇,在实际的经济领域的运作中,这个观念也不断地从各种形式体现出来。随着JIT方式的应用,“零库存”理念的产生,人们逐渐对“配送”有了更新的理解,现代意义的配送使JIT和“零库存”的观念得以推广。正是配送的观念主导,出现了许多对物流科学全新的认识,如对直达、中转的辩证认识,对整个物流系统合理化的认识。也由此带来了如流通中心、配送中心等全新事物的创新。
(3)从数量体现的流通生产方式的创新。配送是伴随着大生产、大流通而出现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当生产规模、流通规模都比较小且还没有扩展到地域分工、国际分工的时候,“送货”的形式可以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完成简单的供需之间的实物移动,对于技术、管理等方面要求都不高,而配送则是适应大生产、大流通、生产流通、商务流通都趋于复杂、数量、地域等规模迅速膨胀的情况下,更有效的、新型的不同于传统的“送货”方式。
(4)由新的供需关系所体现的市场创新。不同的供需关系会派生出与之相适应的不同市场形态。配送是一种覆盖面很宽的流通方式,其构成的供需关系也不尽相同,近些年已经出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新的供需关系,如配送中心、配送企业和用户之间形成的连锁经营业态,配送企业与供货企业所形成的代理关系,配送企业和某些用户所形成的供应代理关系,配送企业与用户所形成的固定协作、固定联合关系等。这些供需密切协作关系是我国计划经济后期人们特别追求但又无法建立的关系,显然配送就是一种市场创新。
(5)由代行用户供应职能所体现的服务创新。成熟的配送由于实现了定时、准时、定量、计划、目卩时、低配送费用,甚至可以实现用户的零库存,以致完全代替用户原有的供应系统,用更高的供应水平和更低的供应成本对用户实现供应,实现配送企业的销售和用户的供应一体化,原来计划经济不能实现的一些想法,依靠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配送达到了目的。这种服务创新是服务的一种“质”的改变,远远超出了“三包”、“送货上门”所代表的服务方式的变革,而直接影响了用户企业的企业制度和管理。
(6)由网络所体现的方法创新。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过去创造的多种销售渠道已经显得简单化和单一化,难以满足多种用户的多种需求,于是以商品分销网络实现供需联系的方法,作为一种创新,有了很快发展,这个发展过程对最终实现商品分销的物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改变。简单的物流渠道由分销网络所代替,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逐渐发展,由各个实物分销网点所组成的网络有可能逐渐被电子商务网络所取代,网络化的趋势不但引发了交易方式的创新,也引发了物流方法的创新。虽然,比起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物流领域的创新似乎缓慢一些,但是依靠EDI方法、集装方法、联运方法、快速分货配货方法、计划方法、运输的最优组合方法等创新,必将形成一个与电子商务网络相适应的低成本、快速的物流,配系有成物流领域实现种的。
(7)由优势扩展所体现的现代企业制度创新。在我国有一些企业过早地离开了自己有专业优势的领域,放弃了“比较优势”,实行“多元化”,从而导致了失败。不少企业追求向陌生领域多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本领域的发展空间狭小。对于配送而言,这种制约几乎是不存在的,因为从横向看,配送的数量和配送的品种在不丢失原来优势的基础上有非常大的扩展空间;从纵向看,向下可以扩展更多的用户,向上可以联络更多的生产供应商,这种利用优势的扩展方式又可以用股份制方式或兼并、控股、联合等方式逐渐形成大的企业集团。很明显,这是由经济发展带来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创新,它比一些人为组建的集团会更具有竞争力和生命力。
3.配送与运输的区别
配送是从最后一个物流节点到用户之间的物资空间移动过程。最后一个物流节点设施一般是指配送中心或零售店铺。在整个流通过程中,最终用户因流通渠道不同而不同。同样,区域的概念也是相对的,其范围也没有具体规定。而且在直接送货的情况下,就很难区分是属于运输还是配送。
配送是相对于干线运输而言的概念。从狭义上讲,运输分为干线运输和支线配送。从工厂仓库到配送中心的批量货物空间位移称之为运输,从配送中心向最终用户之间的多品种小物的空间之配。
配送的附加功能要远远超过运输。作为配送活动的全过程,不仅包括了最后阶段的货物送达作业,而且还包括按要求在物流节点设施内开展的流通加工、订单处理、货物分拣等作业活动。配送与运输的区别如表7-1所示。
7.1.2配送的特点
配送具有以下特点。
(1)配送是从物流节点至用户的一种送货形式。其特殊性表现为:从事送货活动的是专业流通企业,而不是生产企业;配送是“中转”型送货,而工厂送货一般是直达型送货(直接送到用户手中),而且是生产什么送什么;配送是用户需要什么送什么。
(2)配送不是单纯的运输和输送,在整个运送过程中是处于“二次运输”、“支线运输”、“终端运输”的位置。
(3)配送不是广义概念的组织物资订货、签约、进货及对物资处理分配的供应,而是以供给者送货到户式的服务性供应,是一种“门到门”的服务。
(4)配送是在全面配货基础上,完全按用户要求,包括种类、品种搭配、数量、时间等方面的要求所进行的运送,是“配”和“送”的有机结合。
7.3配送的功能
配送是根据客户的订货要求,在配送中心或物流结点进行货物的集结与组配,以最适合的方式将货物送达客户的全过程。配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功能。
(1)集货。集货是将分散的或小批量的物品集中起来,以便进行运输!配送的作业。
集货是配送的准备工作或基础工作,它通常包括制订进货计划、组织货源、储存保管等基本业务。集货是配送的重要环节,为了满足特定客户的配送要求,有时需要把从几家甚至数十家供应商处预订的物品集中,并按要求将物品分配到指定容器或场所。
(2)存储。配送中心是物资的集散中心,为保证用户的需要,配送中心必须广泛组织货源,集中储备,且必须具备相应的仓储能力。存储有储备及暂存两种形态。
储备是按照一定时期内配送活动的要求和根据货源的到货情况有计划地确定周转储备及保险储备的结构和数量,它是使配送持续运作的货源保证。储备的特点是:储备数量大,储备结构比较完善,视货源及到货情况灵活地确定储备结构及储备数量。配送的储备保证有时在配送中心附近单独设库解决。
暂存是指在具体执行配送时,按分拣、配货要求,在理货场地所做的少量存储准备。由于总体存储效益取决于存储总量,所以这部分暂存数量只会对工作方便与否造成影响,而不会影响存储的总效益,因而在数量上控制并不严格。这种形式的存储是为了适应“日配”、“即时配送”需要而设置的。
(3)分拣。分拣是将物品按品种、出人库先后顺序进行分门别类堆放的作业。
分拣是配送不同于其他物流形式的功能要素,也是配送成败的一项重要支持性工作。它是完善送货、支持送货的准备性工作,是不同配送企业在送货时进行竞争和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必然延伸。所以,也可以说分拣是送货向高级形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有了分拣,就会大大提高送货服务水平。
(4)配货。配货是使用各种拣选设备和传输装置,将存放的物品,按客户要求分拣出来,配备齐全,送人指定发货地点。
(5)配装。在单个客户配送数量不能达到车辆的有效载运负荷时,就存在如何集中不同客户的配送货物,进行搭配装载以充分利用运能、运力的问题,这就需要配装。与一般送货不同之处在于,通过配装送货可以大大提高送货水平及降低送货成本。所以配装也是配送系统中有现代特点的功能要素,也是现代配送不同于以往送货的重要区另IJ之一。
(6)配送运输。配送运输是运输中的末端运输、支线运输,和一般运输形态的主要区别在于:配送运输是较短距离、较小规模、额度较高的运输形式,一般使用汽车做运输工具;与干线运输的另一个区别是,配送运输的路线选择问题是一般干线运输所没有的。干线运输的干线是唯一的运输路线,而配送运输由于配送客户多,一般城市交通路线又较复杂,如何组合成最佳路线,如何使配装和路线有效搭配等,是配送运输的特点,也是难度较大的工。
(7)送达服务。将配好的货运输给客户还不是配送工作的结束。这是因为送达货和客户接货往往还会出现不协调,使配送前功尽弃。因此,要圆满地实现运达货物的移交,并有效地、方便地处理相关手续并完成结算,还应讲究卸货地点、卸货方式等。送达服务也是配送独具的特殊性。
(8)配送力口工。配送力口工是指按照配送客户的要求所进行的流通加工。在配送中,配送加工这一功能要素不具有普遍性,但往往是有重要作用的功能要素。这是因为通过配送加工,可以大大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配送力卩工是流通加工的一种,但配送力卩工有不同于一般流通加工的特点,即配送力卩工一般只取决于客户要求,其加工目的较为单一。
7.1.4配送的作用
随着物流的迅速发展,配送在许多国家不但广为实行,而且也成了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xt优化经济结构、节约社会劳动及充分发挥物流功能起了巨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和优化了运输及整个物流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运输工具的改善,尤其是大吨位、高效率运输工具的出现,使干线运输在铁路、海运或公路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长距离、大批量的运输实现了低成本化。
整个物流系统的结构由方式(运输手段)、结点和连线协调运行。发展配送制,通过建立大型的现代化的物流结点,实现仓库布局合理、货物包装的集装化、装卸机械化、托盘化、省力化、自动化等来力卩强结点的改造和完善,促进物流系统的完善。配送制的发展可以提高专业营运车辆的比例和运输效率,降低空载率,减少迂回运输、相向运输等,完善整个社会的运系。
(2)提高了末端物流的经济效益。配送中所包含的运输活动,在整个运输过程中是处于末端输送的位置,其起止点是物流结点至用户。采用配送方式,通过增大订购批量实现经济批量,又通过将用户所需的各种商品集中起来一次发货代替过去的分散发货,并使用户以去一处订货代替过去的去多处订货,以一次接货代替过去的频繁接货等。配送以灵活性、适应性、服务性的特点,解决了过去末端物流的运力安排不合理、成本过高等问题,从而提高了物流的经济效益。
(3)通过集中库存使企业实现低库存或零库存。实现了高水平的配送之后,尤其是采取准时配送方式之后,生产企业可以完全依靠配送中心的准时配送而不需要保持自己的库存或者只需少量保险储备而不必留有经常储备。这就可以实现生产企业多年追求的“零库存”,将企业从库存的包揪中解脱出来,同时解放出大量储备资金,从而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同时,还应看到配送的功能是将企业外和企业内的两次供应合二为一,承担了企业外部和内部的双重供应,直接将货物供应到车间或流水线,从而取代了原来由商业部门承担的工作,也减少了企业内部的供应库存。实行集中库存,其总量远低于不实行集中库存时各企业分散库存的总量,同时加强了调节能力,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益。此外,采用集中库存可以利用规模经济的优势,使单位存货成本下降。
(4)简化手续、方便用户。每个用户由于自身的实际情况不同,对供应的要求也有所不同。物流结点按照服务范围内用户的需要,批量购进各种物资,与用户建立比较稳定的供需关系。一般实行计划配送,而对少数用户的临时需要,也进行即时配送服务,用户一次购买活动就可以买到多种商品,简化了交易次数及相应的手续。由于配送的“送”的功能,用户不必考虑运输方式、路线及装卸货物等问题就可在自己的工厂或流水线处接到所需的物品,大大减轻了用户的工作量,节省了开支,方便了用户,从而提高了物流服务质量。
(5)提高物资供应保证程度。配送企业依靠自己联系面广、多方组织货源的优势,按用户企业的要求,及时供应。若组织到的货源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配送企业还可以利用自己的加工能力进行加工改制,以适应用户的需要并及时地将货物送到用户手中。如果用户自己采购,由于受精力或其他方面所限没有采购到或采购到的物品不适用,必将影响到物资的供应,使生产受到影响。所以,配送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物资供应的保证程度,使整个社会的生产比较协调地发展。
(6)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配送不仅能够把流通推上专业化、社会化,更重要的是,它能以其特有的运动形态和优势调整流通结构,使物流运动达到规模经济,并以规模优势取得较低的运输成本。通过配送减少了车辆的空驶,提高了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并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7.2配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