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这诗篇中的一个词、一个句子或者一个标点。你可能没有成为一个美丽的词,一个引人注目的句子,一个惊叹号,但你依然是这生命的立体诗篇中的一个音节、一个停顿、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足以使你放弃前嫌,萌生为人类孕育新的歌声的兴致,为世界带来更多的诗意。
最可怕的人生见解,是把多维的生存图景看成平面。因为那平面上刻下的大多是凝固了的历史——过去的遗迹;但活着的人们,活得却是充满着新生智慧的,由//不断逝去的“现在”组成的未来。人生不能像某些鱼类躺着游,人生也不能像某些兽类爬着走,而应该站着向前行,这才是人类应有的生存姿态。
——节选自[美]本杰明·拉什《站在历史的枝头微笑》
【提示与解析】
易错字词提示
寻觅,枝头,愉悦,爽朗,烦恼,众生相,有幸,音节
内容解析朗读提示
这篇选段以积极的态度、向上的思想,表达出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观,把一个健康的灵魂展现在读者面前。朗读这篇文章时,朗读者也应该抱有积极的态度,语气向上,却不失平缓,但切忌过于昂扬语调。另外,要十分注意长句的断句,既要让听众清楚地理解句意,又要使语调富于变化,以使听众准确地接收信息。如“最要紧的/是寻觅到那片/代表着生命绿色/和人类希望的丛林”、“你会/较容易地获得/从不悦中/解脱灵魂的/力量”等句。
作品56号——《中国的宝岛——台湾》
中国的第一大岛、台湾省的主岛台湾,位于中国大陆架的东南方,地处东海和南海之间,隔着台湾海峡和大陆相望。天气晴朗的时候,站在福建沿海较高的地方,就可以隐隐约约地望见岛上的高山和云朵。
台湾岛形状狭长,从东到西,最宽处只有一百四十多公里;由南至北,最长的地方约有三百九十多公里。地形像一个纺织用的梭子。
台湾岛上的山脉纵贯南北,中间的中央山脉犹如全岛的脊梁。西部为海拔近四千米的玉山山脉,是中国东部的最高峰。全岛约有三分之一的地方是平地,其余为山地。岛内有缎带般的瀑布,蓝宝石似的湖泊,四季常青的森林和果园,自然景色十分优美。西南部的阿里山和日月潭,台北市郊的大屯山风景区,都是闻名世界的游览胜地。
台湾岛地处热带和温带之间,四面环海,雨水充足,气温受到海洋的调剂,冬暖夏凉,四季如春,这给水稻和果木生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水稻、甘蔗、樟脑是台湾的“三宝”。岛上还盛产鲜果和鱼虾。
台湾岛还是一个闻名世界的“蝴蝶王国”。岛上的蝴蝶共有四百多个品种,其中有不少是世界稀有的珍贵品种。岛上还有不少鸟语花香的蝴//蝶谷,岛上居民利用蝴蝶制作的标本和艺术品,远销许多国家。
——节选自《中国的宝岛——台湾》
【提示与解析】
易错字词提示
隐隐约约,狭长,梭子,脊梁,其余,似的,湖泊,调剂
内容解析朗读提示
这篇选段介绍台湾地理风物,使人读之如临其境,如视其真,其美景仿佛就在眼前。
朗读时应该语气轻快、自然流畅,应颇多注意的就是断句。如“从东到西。;由南到北。”分号的停顿应比逗号稍长。再如“岛内有缎带般的瀑布,蓝宝石似的湖泊,四季常青的森林和果园。”、“西南部的阿里山和日月潭,台北市郊的大屯山风景区。”几处分句间的停顿时间稍短。还有几处需重读的地方,如“蓝宝石似的,四季常青的……”等处,朗读时需加注意。
作品57号——《中国的牛》
对于中国的牛,我有着一种特别尊敬的感情。
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要算在田垄上的一次“相遇”。
一群朋友郊游,我领头在狭窄的阡陌上走,怎料迎面来了几头耕牛,狭道容不下人和牛,终有一方要让路。它们还没有走近,我们已经预计斗不过畜生,恐怕难免踩到田地泥水里,弄得鞋袜又泥又湿了。正踟蹰的时候,带头的一头牛,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停下来,抬起头看看,稍迟疑一下,就自动走下田去。一队耕牛,全跟着它离开阡陌,从我们身边经过。
我们都呆了,回过头来,看着深褐色的牛队,在路的尽头消失,忽然觉得自己受了很大的恩惠。
中国的牛,永远沉默地为人做着沉重的工作。在大地上,在晨光或烈日下,它拖着沉重的犁,低头一步又一步,拖出了身后一列又一列松土,好让人们下种。等到满地金黄或农闲时候,它可能还得担当搬运负重的工作;或终日绕着石磨,朝同一方向,走不计程的路。
在它沉默的劳动中,人便得到应得的收成。
那时候,也许,它可以松一肩重担,站在树下,吃几口嫩草。偶尔摇摇尾巴,摆摆耳朵,赶走飞附身上的苍蝇,已经算是它最闲适的生活了。
中国的牛,没有成群奔跑的习惯,永远沉沉实实的,默默地工作,平心静气。这就是中国的牛!
——节选自小思《中国的牛》
【提示与解析】
易错字词提示
阡陌,狭道,预料,畜生,踟蹰,恩惠,沉重,下种
内容解析朗读提示
这篇朗读选段,表达了作者对牛的赞美,情怀深厚。文章开头直抒胸臆,说出自己对牛的“一种特别尊敬的感情”。后文则以一次“相遇”的小矛盾,折射了牛的精神,又以介绍牛的特性来赞美牛的品格。在朗读时,为了表达第三段中“我们”和牛的小矛盾,应采用稍缓慢而略有抱怨的语气,以体现当时的心情。在后来与牛的“交涉”中,矛盾化解,使“我”对牛的情绪大为改观,所以朗读时,应沉着有力,在和缓中表现对牛的赞美。如“中国的牛,永远沉默地为人做着沉重的工作”、“中国的牛,没有成群奔跑的习惯,永远沉沉实实的,默默地工作,平心静气。这就是中国的牛!”这种由衷的赞美和感动,要求在朗读时把握深厚沉稳的基调。
作品58号——《住的梦》
不管我的梦想能否成为事实,说出来总是好玩儿的:
春天,我将要住在杭州。二十年前,旧历的二月初,在西湖我看见了嫩柳与菜花,碧浪与翠竹。由我看到的那点儿春光,已经可以断定,杭州的春天必定会教人整天生活在诗与图画之中。所以,春天我的家应当是在杭州。
夏天,我想青城山应当算作最理想的地方。在那里,我虽然只住过十天,可是它的幽静已拴住了我的心灵。在我所看见过的山水中,只有这里没有使我失望。到处都是绿,目之所及,那片淡而光润的绿色都在轻轻地颤动,仿佛要流入空中与心中似的。这个绿色会像音乐,涤清了心中的万虑。
秋天一定要住北平。天堂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但是从我的生活经验去判断,北平之秋便是天堂。论天气,不冷不热。论吃的,苹果、梨、柿子、枣儿、葡萄,每样都有若干种。论花草,菊花种类之多,花式之奇,可以甲天下。西山有红叶可见,北海可以划船——虽然荷花已残,荷叶可还有一片清香。衣食住行,在北平的秋天,是没有一项不使人满意的。
冬天,我还没有打好主意,成都或者相当的合适,虽然并不怎样和暖,可是为了水仙,素心腊梅,各色的茶花,仿佛就受一点儿寒//冷,也颇值得去了。昆明的花也多,而且天气比成都好,可是旧书铺与精美而便宜的小吃远不及成都那么多。好吧,就暂这么规定:冬天不住成都便住昆明吧。
在抗战中,我没能发国难财。我想,抗战胜利以后,我必能阔起来。那时候,假若飞机减价,一二百元就能买一架的话,我就自备一架,择黄道吉日慢慢地飞行。
——节选自老舍《住的梦》
【提示与解析】
易错字词提示
事实,好玩儿,嫩柳,翠竹,教人,那里,拴住,似的,涤清,柿子,枣儿,主意
内容解析朗读提示
这篇选段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写出对四座城市的感受,表现作者对这几地的喜爱之情,表明各地有各地的地域特点,都有作者喜爱的地方。全文轻松愉快,节奏明朗,朗读时应以愉快的、自然的、深情的语气为主。如“在那里,我虽然只住过十天,可是它的幽静已拴住了我的心灵。在我所看见过的山水中,只有这里没有使我失望”一处,在朗读时应把持情绪的变化,深情地表达出对青城山的喜爱。因为本文作者老舍是北京人,因而在其作品中有较多儿化音,如“好玩儿的”、“那点儿”、“枣儿”、“一点儿”等词的儿化音,在朗读时应注意读出来;另外,应多练习,注意朗读时句意的连贯性。
作品59号——《紫藤萝瀑布》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了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节选自宗璞《紫藤萝瀑布》
【提示与解析】
易错字词提示
辉煌,深深浅浅,迸溅,梦幻,伶仃,腐化,盘虬卧龙,花舱,酒酿
内容解析朗读提示
作品写花,更写人,将花的不幸遭遇与人的际遇联系在一起。先是写花开繁盛,进而愈见凋零,甚至说后来连花架都拆掉了,更显人生的悲凉。但是后文继而藤萝花又开始绽放,进而抒发作者对生活不灭的期望。朗读这篇文章时,应注意情感的变化,如前部分写花开正盛,应采用轻松自然愉悦的基调朗读,如“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应该用一种激动的口吻朗读,表达作者再见藤萝花时的心动之情,几个词如“从未”、“这样”、“不停地”等可重读,凸显作者当时的心境。朗读到后面藤萝花日渐稀疏,以至被拆除这部分时,应节奏缓慢,语气凝重,似有所控诉一般。后两段是从回忆回到现实,从失望回到希望,节奏逐渐加快。
作品60号——《最糟糕的发明》
在一次名人访问中,被问及上个世纪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时,有人说是电脑,有人说是汽车,等等。但新加坡的一位知名人士却说是冷气机。他解释,如果没有冷气,热带地区如东南亚国家,就不可能有很高的生产力,就不可能达到今天的生活水准。他的回答实事求是,有理有据。
看了上述报道,我突发奇想:为什么没有记者问:“二十世纪最糟糕的发明是什么?”
其实二○○二年十月中旬,英国的一家报纸就评出了“人类最糟糕的发明”。获此“殊荣”
的,就是人们每天大量使用的塑料袋。
诞生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塑料袋,其家族包括用塑料制成的快餐饭盒、包装纸、餐用杯盘、饮料瓶、酸奶杯、雪糕杯,等等。这些废弃物形成的垃圾,数量多、体积大、重量轻、不降解,给治理工作带来很多技术难题和社会问题。
比如,散落在田间、路边及草丛中的塑料餐盒,一旦被牲畜吞食,就会危及健康甚至导致死亡。填埋废弃塑料袋、塑料餐盒的土地,不能生长庄稼和树木,造成土地板结,而焚烧处理这些塑料垃圾,则会释放出多种化学有毒气体,其中一种称为二英的化合物,毒性极大。
此外,在生产塑料袋、塑料餐盒的//过程中使用的氟利昂,对人体免疫系统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极为严重。
——节选自林光如《最糟糕的发明》
【提示与解析】
易错字词提示
实事求是,焚烧,殊荣,上述,塑料袋,二英
内容解析朗读提示
作品正反相衬,欲抑先扬,先由一则故事引出了一个问题——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发明,进而反向思考,又引出了这个世纪最糟糕的发明是什么——塑料袋,其批判态度可见一斑。朗读这类说明文应采取客观平缓的基调,但应充分利用重音等语调音速强调出塑料袋是最糟糕的发明。如“我突发奇想:为什么没有记者问:‘二十世纪最糟糕的发明是什么?’”就应当在“为什么”、“糟糕”等处重读,以强调所要表达的思想。再如“一旦被牲畜吞食,就会危及健康甚至导致死亡。”应当在“甚至”处有所停顿,以表达更为严重的后果。所以朗读时应当充分利用语调的变化表明作者的批判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