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板儿开春儿坎肩儿开窍儿口哨儿口罩儿
老伴儿脸盘儿脸蛋儿聊天儿拉链儿露馅儿
落款儿老本儿老头儿泪珠儿梨核儿
名牌儿门槛儿棉球儿门口儿摸黑儿墨水儿没准儿
毛驴儿门铃儿墨汁儿没词儿冒尖儿面条儿蜜枣儿
门洞儿没谱儿模特儿麻花儿
年头儿纽扣儿纳闷儿脑瓜儿
胖墩儿跑腿儿跑调儿
绕远儿人缘儿人影儿
蒜瓣儿嗓门儿送信儿碎步儿收摊儿砂轮儿
石子儿扇面儿手套儿手绢儿
提成儿图钉儿痰盂儿挑刺儿跳高儿天窗儿透亮儿
围嘴儿玩意儿
戏法儿鞋带儿线轴儿小孩儿小偷儿小丑儿
小说儿小辫儿小人儿书小鞋儿小瓮儿小曲儿
小葱儿小熊儿杏仁儿香肠儿心眼儿笑话儿药方儿衣兜儿邮戳儿雨点儿一下儿一点儿
一块儿一阵儿一会儿牙签儿牙刷儿烟卷儿
有劲儿有数儿眼镜儿鱼漂儿
在哪儿在这儿做活儿走味儿走神儿杂院儿
找茬儿栅栏儿抓阄儿主角儿针鼻儿照片儿
[拼音对照]“啊”作叹词时,用在句首,读本音“ɑ”,但随表达感情的不同,声调也有所不同。
如:“啊,他真的走了?”表示追问或难以相信的感情。“啊(a),我知道了。”表示应诺,认可,明白过来了。
“啊”作语气助词时,用在句尾。由于受前一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常常会发生音变现象。
3.5.2“啊”的音变规律
“啊”的音变规律如下:
(1)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ɑ、(ɑ、ɑ除外)时,读作ɑ,汉语可写作“呀”。例如:
快去找他啊!人真多啊!
大家喝啊!要注意节约啊!
哪来的好东西啊!这片草可真绿啊!
(2)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狌(包括ɑ、ɑ)时,读作ɑ,汉字可写作“哇”。例如:
您也来买书啊?唱得真好啊!
大家都来跳啊!一起走啊!
(3)前面音节末尾是时,读作ɑ,汉字可写作“哪”。例如:
一定要注意看啊!
这样做太愚蠢啊!
过马路要小心啊!
(4)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g时,读作gɑ,汉字仍写作“啊”。例如:
放声唱啊
天可真冷啊
去了也没用啊
(5)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舌尖前元音时,读ɑ(是国际音标的浊音),汉字仍写作“啊”。例如:
这是什么字啊?(ɑ)
你会背这首宋词啊!(iɑ)
他才十四啊!(ɑ)
(6)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舌尖后元音或卷舌元音时,读ɑ,汉字仍写作“啊”。
掌握“啊”的变读规律,并不需要一一硬记,只要将前一个音节顺势连读“ɑ”(就像读声韵母拼音一样,其间不要停顿)就会读出“ɑ”的变音。另外,还要看语句表达的是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和怎样的一种心理意向,从而准确、灵活地确定“啊”的读音。
【语音练习】
1)“啊”的变读练习(一)
朗读下面短语或句子,注意“啊”的变读:
(1)回家啊(ɑ)快划啊(ɑ)
上坡啊(ɑ)菠萝啊(ɑ)
唱歌啊(ɑ)祝贺啊(ɑ)
快写啊(ɑ)警惕啊(ɑ)
不去啊(ɑ)下雨啊(ɑ)
(2)别哭啊(ɑ)大路啊(ɑ)
巧手啊(ɑ)吃饱啊(ɑ)
(3)冷饮啊(ɑ)大干啊(ɑ)
没门啊(ɑ)真准啊(ɑ)
(4)真脏啊(gɑ)真痒啊(gɑ)
小熊啊(gɑ)救命啊(gɑ)
(5)老师啊(ɑ)女儿啊(ɑ)
白纸啊(ɑ)好吃啊(ɑ)
有刺啊(ɑ)公司啊(ɑ)
写字啊(ɑ)没门啊
(6)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桂林的山真奇啊,
桂林的山真秀啊,
桂林的山真险啊。
(7)天连水啊,水连天,水天一色啊,望无边。
蓝蓝的天啊似,绿水,绿绿的水啊,如蓝天。
到底是天连水啊,还是水连天。
2)绕口令练习
三叔哇,三婶儿啊……
我三叔哇、三婶儿啊,合办了个畜牧场啊,
养马呀,养牛哇,养羊啊,养猪哇;还养鹅呀、鸭呀、鸡呀、兔哇、狗哇。
我三叔哇、三婶儿啊,他们还承包了动物园哪,什么狮啊、虎哇、豹哇、狼啊、熊啊、猴哇,纷纷从各地引进哪。
搞假山哪,让猴儿们哪,在山上爬呀、跳哇、玩哪;建水池啊,让狮啊、虎哇、豹哇、狼啊、熊啊,天天有澡洗呀。
我三叔哇、三婶儿啊,他们除了合办畜牧场啊,承包动物园哪,还有其他心思啊,那就是招人才呀,办公司啊。
什么工程师啊、会计师啊、厨师啊、律师啊、主管哪、保安哪,他们全需要哇。
啊!我也要去应聘哪。
我是个能人哪,什么设计呀、画图哇、新品哪、市场啊,我全懂啊!
只是不知三叔哇、三婶儿啊,他们会不会收下我这个侄儿啊!
3)“啊”的变读练习(二)
朗读下面乡愁四韵,注意“啊”的变读: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3.6词语的轻重格式
普通话语音在词语结构中并非都读得一样重,各音节的轻重分量、强弱程度不尽相同,大致可以分为四级:重、中、次轻、轻。
朗读和说话时,如果不能基本正确掌握普通话的轻重格式,听起来语感上会不自然,还会带明显的方言语调,普通话也就不纯正了。
掌握轻重格式的方法,在于要多听、多辨别、多练习,从而形成正确的语感。
重音是词语的重读音节。普通话的词语中处在末尾的音节大多数读重音。如“生活”、“开会”、“走路”,后面的音节是重音。
中音是不强调重读也不特别轻读的一般音节,一般在多音节词的前一个音节和中间的音节。如“生活”、“学习”、“开会”、“走路”前面的音节是中音。
轻音是特别轻读的音节,比重读音节的音长短得多,也完全失去了原有声调的调值,而依前一个音节的调值形成轻声特有的调值。普通话中轻音音节都属于轻音,在双音节中只出现在后面的音节。
次轻音是与轻音相比,声调依稀可见的音节,如“新鲜”、“客人”、“制度”、“教育”
等,后面的音节是次轻音。这类词的轻重一般不太稳定。
常见的普通话词语的轻重音格式的基本格式为:
(1)双音节、三音节、四音节词语,大多数最后一个音节为重音;(2)双音节词语,绝大多数读为“中·重”的格式;(3)三音节词语大多数读为“中·次轻·重”的格式;(4)四音节词语大多数读为“中·次轻·中·重”的格式。
3.6.1双音节词语的轻重格式
双音节词语的重轻格式分三种:“中·重”格式,“重·轻”格式,“重·次轻”格式。
1.“中·重”格式
双音节词语在普通话多音节词语总数中占绝对优势,绝大多数双音节词的轻重音格式是“中·重”格式,即前一个音节读中音,后一个音节读重音。例如:
花草,北京,广播
清澈,专家,配乐
流水,索要,到达
远足,蓝天,白云
田野,奉承,教室
认真,青春,国家
伟大,寻欢,调解
学校,男性,车窗
正确,继续,新春
挣扎,长城,错位
义愤,无限,持久
面包,芭蕉,为时
陆军,和谐
2.“重·轻”格式
对于“重·轻”格式,前一个音节读重音,后一个音节读轻音,即轻声词语,用汉语拼音注音时,不标声调符号。例如:
东西,孩子,后头
记号,觉得,老实
萝卜,扫帚,事情
舒服,喜欢(狓狌)休息
钥匙,衣服,意思
3.“重·次轻”格式(或“重·中”格式)
对于“重·次轻”格式,前一个音节读重音,后一个音节读次轻音。一部分读“重·次轻”格式的双音节词语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轻读音节标注声调符号,但在轻读音节前加圆点。例如“新鲜”、“客人”、“风水”、“匀称”等。另一部分词语,则未作明确标注。
例如“分析”、“臭虫”、“老虎”等。这类词语一般轻读,偶尔(间或)重读,读音不太稳定。我们可以称为“可轻读词语”。
这种格式的词语,词典中并没有标注轻声,但口语中习惯读作“重·次轻”格式,显得更纯正。例如:
巴望,刺激,编辑
意义,参谋,意志
现象,质量,错误
工人,书记,正月
教育,设备,天气
掌握轻声词语是学习普通话的基本要求。所谓操“港台腔”,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掌握轻声词语的读音。另外,我们将大多数“重·次轻”格式的词语,后一个音节轻读,则语感自然,是普通话水平较高的表现之一。
3.6.2三音节词语的轻重格式
(1)绝大多数为“中·次轻·重”格式,例如:
百分比,病虫害
博物馆,差不多
电话线,电信局
共产党,解放军
空调机,了不起
展览馆,医学院
(2)少数为“中·重·轻”格式,例如:
爱面子,不在乎
胡萝卜,看样子
老大爷,老伙计
钻空子,老太太
两口子,没关系
没意思,小媳妇
(3)也有少数为“重·轻·轻”格式,例如:
出来了,姑娘家
看起来,伙计们
顾不得,先生们
朋友们,钻出来
3.6.3四音节词语的轻重格式
(1)绝大多数是“中·次轻·中·重”格式,例如:
二氧化碳,高等学校
各行各业,公用电话
公共汽车,乱七八糟
逆水行舟,万马奔腾
网络文学,一览无余
(2)少部分为“中·轻·中·重”格式,例如:
坑坑洼洼,嘻嘻哈哈
哆哆嗦嗦,迷迷糊糊
慌里慌张,糊里糊涂
劈里啪啦喜气洋洋
虽然普通话词语的轻重音格式大多数没有区别词意的作用,但却非常重要。人们用普通话朗读或说话时,如果把词语的轻重音格式弄错了,要么听感上会显得别扭、不自然,要么词不达意,甚至还会产生歧义。
【语音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