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阶段,尤其是初中阶段,是孩子从儿童少年向成年的过渡,是从一个生命里程向另一个生命里程的过渡。
几年的工夫,孩子不仅在生理方面,而且在智力、道德和社会方面成熟了。初中生的突出特点是生理、心理的变化,他们处在充满突然变化的年龄阶段。家长在这个时期要特别关注孩子的变化,和孩子一起顺利度过这个阶段。高中生的生理、心理相对稳定了、成熟了,但他们又有了新的生理、心理特征,面对学习的压力、升学的压力,家长需要和孩子一起应对人生的选择。中学阶段思想道德教育的重点是教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树立远大的理想。
34.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学会生活,对于初中生家长来说,就是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很多父母溺爱孩子,使得一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作品”诞生了。他们懒惰、任性、生活自理能力差、怕苦怕累甚至弱不禁风。要改变这种现状,家长首先应纠正自己的教养态度和方法,不包办代替,不娇纵不溺爱;要给孩子行动的权利,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去做;让孩子在行动中学会做事,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1)自理能力的基本要求。
①安排时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生活能否自理首先要看有无计划性,安排得是否合理。要分清主次,合理分配时间,培养自主安排和计划生活的能力,如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作息时间,游戏娱乐、体育锻炼的时间,安排好家庭日常活动等。
②学会实际操作。纠正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做,家长不包办代替。这样既能减轻家长的负担,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又能使孩子的生活质量上升到一个高的层次。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基本能力,包括做普通饭菜、洗衣物、打扫卫生、购物、乘车、待人接物、自我安全保护等各种能力。让孩子做到离开父母照样会生活。
③学会购物。提倡勤俭持家、节约过日子,反对铺张浪费。购物要有明确的目的。孩子到市场、商店为家庭购买生活用品,教孩子学会选择,货比三家,并逐步学会鉴别商品质量的优劣和真伪。
④学会自我保护。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使用家用电器、煤气以及烧水和做饭都应注意安全,掌握要领。一旦出现安全事故,懂得如何处理,如何自救,如何呼救。提醒孩子出门骑车、走路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让孩子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内容,在个人权益受到侵害时,知道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和正当防卫。
(2)具有一定的抗挫折的能力。生活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抗挫折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抗挫折能力强弱,反映一个人心理素质的高低。抗挫折能力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心态。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要从培养他们的意志和心态两方面入手。
35.指导孩子正当消费
消费是中学生最基本的生活行为之一,他们的消费行为应当是“适度、合理、科学、健康”的,家长应从小培养他们节俭的消费观。
(1)中学生的消费心理。一个人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同他的文化水平密切相关,并受其特殊的消费心理的影响。青少年的消费心理表现出以下几种类型。
①渴望成功心理。这类青少年的消费心理是力图通过物质、精神文化消费促进自己在学业、做人方面取得成功。具体表现为购买营养品健身、益智;购买精神文化消费品,如多种学习用具、各类辅导参考资料,参加各种辅导班和各类竞赛活动等。
②爱美心理。注意打扮自己,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如购买称心如意的服饰、自己喜欢的室内陈设和日用品。
这种心理女孩子表现尤为突出。
③娱乐消遣心理。紧张学习之余,解除疲劳,排除忧虑、烦恼,使生活更加充实、轻松、愉快;或闲来无事消磨时间,从事一些文艺、体育等方面的文化消费活动,听听音乐、看看球赛、玩玩游戏机等。这种心理,男生、女生差不多,所不同的是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④交友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闲暇生活从原来由父母支配逐步向独立自主过渡,如与同伴一起到饭馆吃饭,为祝贺同学生日到文化娱乐场所潇洒一回。
⑤攀比心理。争强好胜,在消费上相互攀比不甘落后,别人有的自己要有,别人没有的自己也要有。出手要比别人大方,和别人比阔气、比派头、讲排场,借此炫耀自己,抬高自己的身价。
⑥求异猎奇心理。在消费方面求新、猎奇,凡是“新”的消费品,不论价码高低都要买,也不考虑自己家庭经济条件是否能承受。他们追求的是与众不同,如自己的衣服款式在同学中找不到第二件,自己的文具盒在班里也是独一无二的,等等。
⑦今朝有酒今朝醉。不把心思用在学习上,而是极力追求物质享受,吃喝玩乐,错误地认为家长挣钱、孩子花钱是天经地义的,不吃白不吃,不花白不花,不玩白不玩。“不能再像家长年轻时那样过苦日子”,“有福不会享,人生白来一回”,在消费方面“该出手时就出手”。
(2)家长如何指导孩子正确消费。
①给孩子做出榜样。父母要有正确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引导青少年不攀比、不追时髦、不追名牌,让孩子明白“别人有的我可以没有”,“人穷不一定志短,有钱未必有志”。
②消费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消费是为了生存,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对青少年来说,消费是为了进一步健康发展。消费内容除日常必需的吃、穿、住、行之外,着眼点应放在扩大知识领域、健身、提高审美情趣、发展个人爱好特长等方面,不应单纯追求眼前的物质生活享受。
③提倡黜奢崇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黜奢崇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也是我国消费文化的核心。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消费观,进行合理、科学、适度的消费就应当提倡黜奢崇俭。要引导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业和品德修养的提高上,养成艰苦节俭的优良品德,这样有利于陶冶情操,丰富高尚的精神生活,将来能担当建设祖国的重任。
特别应当重视的是引导青少年不要去追“名牌”,以“名牌”来炫耀自己,显示自己家庭条件优越。赶时髦、超前消费是青少年消费之大忌,应当加以正确引导。
④在消费上也要关心家人。青少年消费主要是为自己消费,但在关心自己的同时也应当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自己的长辈,要考虑家人心理上和经济上的承受能力,不能脱离这个实际而强求。为自己消费的同时要注意到家人的消费需求,为家人献上一份爱心。如用压岁钱主动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购买一些必备的消费品,或者在节假日、喜庆之日、父母生日时送上一份小小的礼品,以体现对家人的关心。
⑤依靠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有些孩子喜欢用父母的劳动所得大方地“献爱心”,其用心是好的,但不应提倡,因为孩子忘了,自己并未创造劳动价值,自己也是消费者。应当教育孩子:靠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才更有意义。
让孩子知道帮助别人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在自己还没有创造财富、不能以金钱来帮助别人时,可以选择其他的帮助方式。
36.计算机对中学生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中期,计算机开始进入我国普通家庭,最早接触电脑、学得最快的是青少年。
(1)积极影响。计算机及其网络作为人脑的延伸,具有独特的工作原理和功能。在计算机上学习,可以调动中学生的眼、耳、手、脑,强化一个内容的学习,通过这些书本上、黑板上无法表达的声像信息,达到强化、扩展知识的学习效果。
对计算机的使用不仅可以培养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有助于其创造力的形成。喜爱上机、上网的中学生也时常用自己的智慧设计出一个个令人心喜的小礼物——小卡通像、贺年卡等等。计算机用得好,可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锻炼,可以丰富其课余文化生活。
(2)消极影响。凡事都有两面,计算机在给中学生带来益处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日渐显露。长时间使用计算机会使中学生读、写、听、笔算和实验能力下降。同时,计算机不能取代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计算机也是传播不良文化的重要渠道。由于网络上没有固定的管理人员,使用方便,所以青少年极易沉溺其中,良莠不分地接受其中的各种信息。更危险的是,网络交流的随意性、隐匿性使青少年极易成为被侵害的对象。
有的中学生为了减轻学习压力而染上“网络毒瘾”。
他们上网时精神亢奋,下网后精神倦怠,消极对待学习与生活;计算机及网络具有的娱乐功能,更使青少年学生对其爱不释手。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家长不让孩子玩计算机游戏或游戏机,一方面是怕挤占孩子的学习时间,另一方面是怕游戏中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影响孩子的身心。
37.帮助孩子克服意志薄弱的缺点
青少年富于幻想,常常提出许多设想和计划,但实际上往往不能坚持,常常是“雷声大,雨点小”,人们称这种计划为“泡沫计划”,这一特点和青少年意志力薄弱有关。
建议家长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
利用各种实践活动来锻炼孩子的意志,主要是在学习活动中,鼓励孩子独立思考,不依赖别人完成作业。其次,要鼓励孩子多参加家务劳动,自己能做的事,不依赖家长。
当孩子面临困难或挫折时,要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其意志力和自信心,鼓励他自己想办法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也可用恰当的奖励和惩罚促进孩子意志力的发展。
帮助孩子树立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父母、爱老师和同学的高尚情感,培养其责任感、使命感,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品质。
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检验孩子对待困难和问题的努力程度,扬长避短。
38.教育孩子不吸烟、不喝酒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如有人喜欢下棋,有人喜欢打球。在饮食方面,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习惯。这些不同的嗜好,只要适度,对身体是无害的。但是有些嗜好对身体却是有害的。
(1)吸烟对人体健康有害无益。当前,在一些初中生中存在着吸烟的现象,这些学生误认为吸烟是现代文明的时髦行为,其实错了,青少年吸烟比成人吸烟危害更大。
据有关资料表明,烟草与烟雾中至少含有1200多种以上的物质,其中不下几十种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害,如烟碱(尼古丁)、烟焦油、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砷、亚硝酸类物质、放射性元素钋等。吸烟对青少年的直接危害不至于一下诱发癌症,因为这种危害潜伏时间较长,但妨碍呼吸功能,特别是影响气管、支气管的通气机能和阻碍肺组织交换氧与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少氧气的吸入,对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组织、器官十分不利,严重妨碍青少年正常的生长发育。
除此之外,吸烟对青少年来说,还有一个很大的危害,那就是影响睾丸的正常发育,甚至会影响今后的生育功能与性功能。因为青春期正好是男性睾丸发育的“飞跃”阶段,经受不住烟草有害物质的打击。另外吸烟久了还会影响心脏、消化等系统的功能,最终引起早衰。
吸烟也能使口腔黏膜受损和引起牙龈萎缩,对青少年尤为明显,常发生牙龈炎,牙齿松动,易得龋齿,并且常有口臭。
青少年开始吸烟的年龄越早,危害越重。15岁以前开始吸烟的男性,到35岁以后患肺癌的概率是不吸烟的男性的17倍,并且吸烟量越多,其危害也就越大。
(2)饮酒严重损害孩子的健康。酒中含有酒精(化学名称乙醇),一次性过量饮用,可造成急性酒精中毒,严重损害人的健康。酒精会使大脑的抑制能力降低,减弱对低级中枢的抑制,因而人会表现出兴奋状态。酒精对大脑的抑制会逐渐扩散,并使小脑麻醉。这时人的兴奋状态消失,反应迟钝,走路踉跄,言语不清。如再过量饮用,就会出现严重的酒精中毒,脑神经完全麻痹,人事不省,面色苍白,脉快而弱,呼吸细微,瞳孔散大,体温下降,如不及时抢救,就会有生命危险。如果喝酒成瘾,则会造成慢性酒精中毒,肝功能减退,形成脂肪肝或乙醇性肝硬化,还会促使血管硬化,等等。由此可见,酒精对人体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
青少年正值生长发育时期,饮酒除有上述危害外,最大的危害在于酒精成分会损害脑细胞。饮酒后在短时间里会一时兴奋,往往会感情冲动,甚至粗鲁无礼,但很快转入抑制,人就显得萎靡不振,而后一种抑制过程可以持续很长时间。所以经常饮酒,智力必然下降,记忆力减弱,理解力降低,严重影响学习成绩。饮酒还损害肝脏,干扰睾丸发育。有的青少年在公共场合狂饮烂醉,言语粗鲁,甚至发生打架斗殴,造成犯罪。
家长要关心孩子,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孩子懂得吸烟、喝酒有碍健康的科学道理,养成不吸烟、不喝酒的良好习惯。
39.做一个有理想的人
(1)引导孩子树立崇高的理想。家长引导青少年树立崇高理想,首先要把握青少年理想的一般特点。青少年的理想表现为两种形式。
一种是以具体的人为榜样,想成为像他那样的人。这是青少年主要的理想形式。如文学作品中的英雄人物,历史上的伟大人物,经常在影视、报刊上露面的歌星、球星等,他们所敬佩的身边的人如教师、家人、同伴等。
另一种是以成为一类人中的一员作为自己的理想。
如,有些学生把当科学家或文学家、歌星或球星作为自己的理想。青少年对自己的理想人物有强烈的模仿倾向,而且这种模仿往往带有盲目性和表面性,家长要帮助孩子选择正确的理想范例,认识理想人物的宝贵品质。另外,青少年的理想不很稳定,容易发生变化,如果您的孩子今天想当文学家明天想当大商人,您不要责怪他,这是正常的。这是因为青少年心理处于突变期,可塑性大,兴趣不稳定,再加上他们缺乏韧劲,遇到挫折往往半途而废。家长要多指导,多鼓励孩子。
(2)考虑社会的需要和孩子的兴趣爱好。一般来讲进入中学的孩子,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化知识,有较稳定的兴趣爱好,个性开始形成。这时家长应从孩子本人的兴趣爱好出发,引导孩子树立职业理想,而不要把父母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少年时的乔丹就梦想成为一名明星:“有一天,我要参加奥运会篮球赛!”“我要赢得金牌!”这时他妈妈肯定地说:“我相信你能行!”正是妈妈这一句信任鼓励的话,促使乔丹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实现了做一名超级篮球明星的梦想。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个人的理想只有符合社会需要,才可能是崇高的。一个人的理想与人生观是相互渗透交织在一起的。周恩来总理12岁就树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贡献了毕生精力。保尔·柯察金说过: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可以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3)根据孩子理想发展的水平,引导孩子树立崇高的理想。初中生朝气蓬勃,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富于理想。
然而,不同的孩子,其理想发展的水平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