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有以下表现。他们对有关人生观的看法较多,获得信息的途径也较多。部分学生反感德育或政治课中有关正确人生观的灌输、说教,但这并不说明他们不关注这个问题,实际上他们在通过大众传媒搜集有关信息,私下与同伴交流。这种自发的探索,如果缺乏正确的思想指导,也很容易受到不良人生观的感染,以至于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生,使刚刚开始的人生蒙上一层灰色,还未上路就消沉起来。
一些学生把现实中的失意、烦恼无限放大,而把自己的能力和信心无限缩小,对人生流露出无奈,把运气和命运等同起来,认识不到自己才是自己生活的主宰。他们之中有一部分人,或随波逐流,或及时行乐,或厌世逃避,或得过且过,有的只相信命运的安排,因而不能发挥自己的潜能,把握青春的方向,而是空耗生命,消磨时光。
还有部分学生习惯于听从师长的意见,很少思考自己的人生。当他们不再满足于为父母而学,生活中又没有其他的目标和动机时,他们会陷入厌倦、无聊之中,苦苦挣扎,像是在暗夜中迷路的人,急需有一个人伸出援助之手。
另有一部分学生接受的信息很多,但有待于清理、整合。
总之,高中生正处于看起来和成人相差无几,而在心灵深处还有尚待发育的稚弱,在品行上还处于尚待锤炼的年龄,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人,他们还要经历一段艰难的路。家长则承担着辅助他们尽快走上成熟之路的责任,并将陪伴这些年轻人,经历一系列成长和发展的历程。
43.高中生理想的形成与培养理想就是一个人所信仰、所向往、所追求的奋斗目标。它是一个人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要求。每一位家长都要从小就着眼于孩子的理想教育。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家长对孩子的理想教育,既要帮助其树立远大理想,又要善于引导他们把行动和理想挂起钩来,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1)高中阶段是最富于理想的时期。每一个在社会上生活的人,都面对着社会的三个时间领域,即经验领域(过去)——存在领域(现在)——发展领域(未来)。对于青年人来说,未来的时间领域大于过去的时间领域;而高中阶段又正是青年期的开始,因此,高中阶段可以说是青年人同未来发生关系最长的时期。发展与未来,是高中生最向往也是最广阔的领域。高中生这种向往发展与未来的特性,使他们特别关心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前途,高中阶段因而也成为青年人最富有理想的时期。
(2)高中生理想的内容和发展特点。理想是关于个人对社会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希望、设想与追求,在理想的层次中居于最高的地位。高中阶段的中学生已经逐渐产生社会理想。
高中生理想的发展大致表现出四种水平:一是理想肤浅、模糊或无明确的理想;二是受各种外在影响,向往未来,但自觉性较差,理想目标不确定;三是认为理想就是职业;四是有为未来的志向或为祖国作贡献的愿望,且严格要求自己。
总的来说,高中生理想的水平呈现出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态势,其发展过程有以下特点。
处于理想逐步确立阶段。理想的形成大致要经历萌发期、形成期和确立期。据大量研究表明,相当数量的高中生的理想正处于由形成到确立的阶段。
概括性理想的成分日益增加。理想的形成,实际上也是一种认识能力发展的过程,其发展也经历了从个体形象到综合形象最后到概括性形象这样三个层次。高中生逻辑思维、理论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可以促进他们概括性理想的形成和发展。
理想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和现实性。个性社会化过程在高中阶段加速进行,高中生在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设想时,必然更多地从社会的角度、从现实的需要去考虑。
理想较多地受内在心理因素的制约。人的理想是在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从他律性(外在)向自律性(内在)逐步发展的。由于每个人的内部心理条件是逐步成熟的,因而在理想的形成发展中,内部心理因素的影响是由小逐渐变大,外部因素的影响是由大逐渐变小。这样,高中生的理想,其内在性明显变强,已经与他们的人生信念、社会信念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3)高中生理想形成中的矛盾及其影响因素。身处社会转型期的高中生,在其理想形成过程中的矛盾问题日益凸现。
理想与现实不一致。高中生并未真正进入社会阶段,因此他们往往认为现实应完全符合自己的希望,从而也往往对理想的实现需付出长期的努力认识不足。这样,其理想必定要与现实条件产生尖锐矛盾,家长应及早加以教育引导。
理想与行动的脱节。高中生的理想往往还停留于愿望,常常缺少扎扎实实的行动,理想与行动脱节。这也就导致了其理想的不稳定、不巩固。
各种理想还不协调。高中生的理想丰富多彩,不过许多研究表明各种理想常常不协调,特别是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之间,往往出现矛盾冲突。
影响理想发展的因素。影响理想发展的因素可以从内部、外部两方面来分析。
内部因素主要包括身心的成熟、自我意识的水平、需要和兴趣。一般认为,自我意识的水平是最主要的内部因素,需要和兴趣的水平和内容,也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理想的水平和内容。理想的产生及其性质和水平总是自我意识的结果。只有当一个人不仅能认识外界事物,而且也能认识自己同外界的关系、自身的行为、自身的内心世界时,他才能对未来的自我进行设计。从这个意义上说,理想的真正形成标志着一个人自我意识发展的质的飞跃。
外部因素包括榜样、家庭、社会文化和学校的影响。
根据多项调查来看,家庭和社会文化对高中生理想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远在其他各种因素之上。高中生的理想总是掺杂着家长的意愿,家长的职业和兴趣、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以及家庭的环境,明显影响着子女理想的形成。由于高中生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其理想的影响已不如其上小学和初中时那么大,但实际上高中生自我意识中的理想已经是家庭长期熏陶下的结晶了。
社会文化的影响是一种综合效应,包括社会现实、社会舆论、社会教育和社会活动等。这是青少年理想形成、发展的最广泛的背景。它对青少年理想的确定起着层层递进、持续而又内在的作用,并为青少年确立理想提供了理论依据、认识方法、信仰和追求的对象。
(4)高中生理想的培养。托尔斯泰把理想比喻为指路明灯,这是非常恰当的。因为理想能激起人强烈的情绪情感体验,并成为一种动力,大大增强人的活力,去克服一切困难,获得成功。对于高中生来说,理想的培养,最主要的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正确把握理想与现实的统一。理想越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就越能显示出它的巨大鼓舞力量。根据高中生理想形成的特点,在理想与现实的把握中,应强调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要懂得理想是不可能脱离客观实际的,只有遵循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理想才可能变成现实。其次,有理想的人才能有所作为。有成就的科学家、学者、新技术的发明创造者,都是从小就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并在其指引下走向成功之路。再次,理想不等于空想,要摆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必须把眼前与长远、现实与理想结合起来,既要有理想,又要有求实精神。
独立地、主动地设计理想。在形成自身理想的过程中,要独立自主地而不是机械地照搬和刻板地模仿,要克服盲目性和幼稚性。要充分考虑社会需求,要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能力、自身的条件、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对外界的影响进行有选择的吸收,进而设计出自己的理想。只有经过这样的过程形成的理想,才是符合实际而又能实现的。
依据个性特点培养理想。高中生的理想水平参差不齐,所以进行理想培养时要有针对性。家长平时要认真观察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他对什么感兴趣,什么是他的长处,他的资质、性格最适宜做什么,向哪些方面发展最具潜力,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培养他的兴趣、他的所长,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为他将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及早做准备。
四1章附录一家长教育行为规范
一、树立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思想,自觉履行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法律责任和道德义务。
二、培养子女增强爱国情感,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教育子女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
四、培养子女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
五、培育子女的劳动意识、科学精神和法制观念,帮助子女增强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能力。
六、确保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鼓励子女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促进子女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七、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知识与方法,针对子女年龄、个性特征实施教育,与子女互动互学,共同提高。
八、举止文明,情趣健康,敬业进取,言行一致,以良好的品行修养为子女作表率。
九、建立民主、平等、和睦的家庭关系,形成有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良好家庭环境。
十、主动配合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支持子女参加学校活动和社会实践,保持教育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