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老家在山里,山里人最爱讲些狼的故事。小孩子闹人不听话大人就吓唬说别哭了别闹了再哭再闹狼就来了。小孩子虽然不知狼为何物,但一看大人的脸色就能联想到狼是啥东西?它肯定是一种非常可怕而又十分凶猛的怪物,比麻五子(隋朝大将麻叔谋,据传以吃小儿而闻名)、猫鬼生(传说中猫死后变成的恶鬼,长于盗窃)和吃人婆(介于人狼之间的一种精怪)还要凶恶百倍,因此小娃娃由于极度恐惧哭声也就嘎然而止。
小孩子从小就小怕狼,长大了还怕狼,以此顺延下去小孩子怕狼大人也怕狼,进而发展到谈狼色变不敢明言讲狼的地步。于是在我们家乡好多人把狼不叫狼而叫“张三”,一说“张三”,说话者和听话者皆不言而喻心领神会知道说谁指谁个个面露惧色,有的人腿有点发软心也跟着发颤,再胆小的甚至都会有打摆子的可能。
我们老家的村庄是一个由好几个姓氏组合起来的杂合村,村子在一片山旮旯子里,村名起的好听叫“山泉洼”。外村人把我们自己起的名不做数,也是有些小瞧我们,另给我们安了个名儿“山梁子”。难怪人家这样说,其实山泉只是个虚名儿,有山没有泉,吃水靠牛拉驴驮人背,来去要大半天的路程。村子偏僻不说,交通也极为不便。一辈子没见过汽车的人不少,一辈子没见过马车的人都有。村子形状就像一个没有发育好的大瓢,两头尖中间圆,冬天不冷夏天不热,风刮不进来人走不出去。多少年就流传着:出门就爬坡,进村就下“锅”,娶进来的媳妇少,嫁出去的姑娘多……。
后人都埋怨老先人怎么选了这么个鬼地方。其实这也怪不了先人,听老人们讲,我们的祖辈是因为家乡闹土匪才躲到这儿来的,当时图的就是隐蔽、封闭、严实,谁能料到今天会给后人带来这么多的麻烦。那时候这块大“坑”里还是一条荒凉的深沟,老名叫“狼窝峪”,顾名思义本来就是人家狼的家园,人来了狼才退的。起初狼也不是很甘心,老想夺回被人们占领的巢穴,因而经常三个一伙两个一队偷鸡摸狗进村滋事。渐渐地,人口越来越发展,狼也是光棍不吃眼前亏,人多了势就众,手里又拿着棍棍棒棒,几只狼能成啥气候?不退也由不得它。我第一次听说世上有狼这种怪物还是出自外奶奶(按我们家乡方言应该是魏奶奶或者是伪奶奶)之口。
父亲在部队当兵,一年难得回一次家。母亲是外奶奶最小的女儿,外奶奶知道我们家的难心,一年倒有大半年在我家常住,帮着母亲干这干那。外奶奶七十多岁的人了,身体又不是很好,而且还裹着小脚,走起路来颤颤巍巍的。在我的记忆中,外奶奶有两大特点,一是手不闲二是嘴不停。天一亮外奶奶就摸摸索索开始起床,从睁开眼睛的那一刻起,她老人家的这两样“工具”就开始正式上班了。她一边穿衣一边自言自语唠唠叨叨。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外奶奶和姑妈是我们家最亲最近的两个人。
家里没有壮劳力,母亲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回来还要喂牛喂猪关鸡圈羊。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外奶奶陪着我们,闲下来的时候我们就坐在炕头上听外奶奶讲故事,当时弟弟妹妹都还小,真正听懂奶奶讲故事的其实只有我一人,弟弟妹妹只不过是充人数。奶奶讲的故事都是些吓人的故事,除了鬼啊怪啊啥的,奶奶最爱讲的就是狼。外奶奶说:“从前,山里有许多许多狼,有大狼有小狼有公狼有母狼成群结队的,一出门就是一大帮子……。”
“狼有外奶奶吗?”我一听奶奶讲狼就来精神,而且立刻进入角色,还时不时打断奶奶的话问这问那。“有啊,有。”外奶奶绘声绘色的说,“不但狼有外奶,还有外爷、爷爷、奶奶、阿大、阿妈、尕娃、丫头……”
“那不是和咱们人一样了吗?”我又问。“狼吃饭吗?”
“狼才不吃饭哩。狼吃羊吃鸡吃老鼠吃兔子,反正有肉的它都吃。有时连人都吃……。”
“吃人!”我吃惊地睁大了眼睛。
“是啊,”奶奶看我害怕了,她倒笑嘻嘻的眯眯着眼一副很得意的样子,继续讲她的故事,“冬天山上没有吃的了,狼就下山来找吃的,碰上啥吃啥,如果碰上头大肥猪,狼才高兴哩……。”
“老肥猪那么大,它能背得动吗?”我舍不得打断奶奶的话头,不懂的问题还是要想办法搞清楚。“狼的本事可大了。背不动,它不会赶吗。”
“赶猪!狼会使鞭子吗?”“狼有尾巴呀。它嘴里咬住大肥猪的一只耳朵,尾巴抽着猪屁股,猪可听话了,叫它快它快叫它慢它慢,叫它往哪儿走它就往那儿走。”
“狼真坏!有这么多的好东西吃还要吃人……”我还记着刚才的事,一听说狼要吃人就不由得身上发冷,我赶紧往奶奶身边靠,两手抱住奶奶的腰抬起头盯着奶奶的脸。
“平常的时候狼不吃人,等到什么东西都吃不上的时候,狼才吃人。大人吃不过,自然就打小娃娃的主意,尤其是那些不听话的爱撒谎的好偷东西的小娃娃……。”
“哦____”。我凝视着奶奶不住地点头意思是告诉奶奶我一定要做听话的好娃娃。“不过啊,狼和人一样,人有好人坏人,狼也有好狼坏狼。好狼不吃人,只有坏狼才吃坏人。”
小时候奶奶在我眼里是圣人,她老人家的话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从那时候起我就知道坏狼吃坏小孩,因而我小小年纪就懂得听话诚实不偷东西……长大以后我才逐渐明白,用狼来教育小孩子也是山里人的一种特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