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完年黄新和水月就回到了学校,课程不能耽误,只有利用空余时间完成这一壮举,事先进行了沟通,霍平光他们也回来了,但除了金竹都不知道钱是怎么来的,水月不让黄新说,金竹更不会说,至于黄新,打死也不会说。
但有一次差点露馅,黄新让金竹去买点材料,金竹撅嘴说道:“找你媳妇去。”
水月就在边上,一听急忙掩饰,掐了金竹一把,说她瞎说,黄新也没结婚哪来的媳妇?
金竹知道说走了嘴,解释她的意思是这活应该找她媳妇去干,自己又不是,凭什么找自己。
“你不会是想嫁人想疯了吧?”黄新倒没多心,情况金竹都知道,瞒她根本瞒不住,这丫头,鬼精灵。
“对,我就是想嫁人想疯了,穆老四,你和不和我去?”
穆老四当然指的是穆常石,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穆常石忙不迭地点头,表示愿意。
走了两步金竹发现穆常石跟在他身后不敢朝前,把胳膊一弯命令道:“跨上!表现得好说不定你就是‘地大’的驸马爷,留校当个助教什么的。”
穆常石和黄新一样,都是农村孩子,只不过他来自平原黄新来自山里,虽说现在说这话尚早但能留校那是梦寐以求的,就是与金竹的差距太大因此一直只是暗恋不敢表白,其实金竹心里透明白,可能除了黄新剩下的几个男人都不在话下,别看田林和海洋有女朋友了,自己要是愿意立马能撬过来。
这还真不是吹牛,金竹不仅长得可爱而且活泼,再加上“公主”的身份就是“地大”的一道风景,走到哪里都受关注,献殷勤的男生不少,也就黄新没把她当做一回事,所以她有些生气,特别是和水月的事,但自己有苦难言,当初还是自己撮合的,她倒不是非黄新不嫁,就是有些嫉妒。
相比于金竹水月就保守多了,也不喜欢出风头,给人很冷的感觉,男生们都敬而远之,霍平光也是有贼心没贼胆。
“长了一岁公主转性了?”明心看着跨胳膊走出去的俩人不解地问道,她不信金竹会看上又黑又壮的穆常石。
“谁知道,公主都是比较任性的,一高兴这样,不高兴就那样,我敢保证用不上两天就得换人。”土伦接嘴,他轻易不开口,开口就语出惊人。
大家都笑,水月也抿嘴,不过低声对黄新说:“做给咱俩看的,特别是你。”
“犯得上嘛,闲的。”黄新说,一晃半个月过去,马上要开学,空余时间要少了,而这边的“钻地器”还没个雏形,自己愁都来不及她还有闲心作秀,真是分不清轻重。
但知道这样下去不行,耽误活,于是第二天黄新重新给分了工。
田林负责“钻地器”的机械制造,助手是穆常石,他有力气,打个下手不成问题。
海洋负责“钻地器”的通讯设备,助手是土伦,这部分之前没怎么试验,需要改动的多。
明心和霍平光负责采买,一个能说一个心眼子多,能省不少钱,出去还有个伴。
还剩下金竹和水月,水月能坐住,钱还是她家出的,于是黄新让水月负责财务,记账和出纳,而他和金竹出去踩点。
每一个世界都有自己的门户,大气层还有厚有薄,最薄的地方就是门户,可以省下很多时间和设备的磨损,黄新坚信如果地下世界真的存在,那么门户就必然存在,只不过不为世人熟知。
这下金竹高兴了,连蹦再跳地说自己愿意出去见识见识,要是真能找到通往地下的门户那自己就是地球第一人,说完纠正道:地球第一女人。
水月也不和她争,还打趣说怎么听起来像“第一夫人”似的,敢情好事都让你趟上了,又是“公主”又是“第一”的,心里挺美吧?
美不美的都挂在脸上了,何止是一个美,金竹简直就是心花怒放,之前的不愉快也忘了,这可苦了穆常石,因为水月告诉他那天是开玩笑的,让他别介意。
还真应了土伦的话,没用上两天只一天他俩就无疾而终,这速度够快的,但不是换人,因为黄新根本没那心思,契约书还在,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偿还九百万是小,误了大事可不得了。
金竹也明白,没敢再说疯话,只是问黄新什么时候出发?
“开学之后吧,利用周六和周天的时间,我可不想被学校开除,你别说你是公主什么的都能摆平,你说的话一多半实现不了。”
金竹“切”了一声,知道黄新说的是实话,父亲对她的管教很严,绝不是她说让谁留校谁就能留校的,正因为如此她也才敢那么说。
通过半年多的观察金校长虽然也觉得黄新有些异想天开但本性并不坏,不趋炎附势也不攀图富贵,更没有追花逐蝶的习惯,反而很努力很有责任感,否则他会限制小组的活动,更不会放心让金竹和水月参加。
这些黄新都不知道,他也没心思去思考这些,现在他满脑子都是如何深入到地下,探索那个未知的世界。
那个世界他是既熟悉又陌生,当初冲天而出的时候他还只是一颗灵珠,并没有幻化人形,与其说留有烙印还不如说是感应,那个世界孕育了他的前身亿万年,总有一些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期望让这个联系具体些,具体到从哪里进去,但两个多月过去他有些失望,一无所获,山川田野、大漠荒原也留下不少他和金竹的足迹,但没有一点线索。
金竹却很高兴,对她来说这样的旅行比找到进入地下的门户更重要,她甚至盼望永远别找到,就这么旅行下去。
从当初的乍暖还寒到如今的春风习习、百花开放,“钻地器”的制作已经接近尾声,重新分工后效率明显提高了不少,唯一没有收获的就是黄新和金竹这组,而他们的工作却是把愿望化成现实的关键一环。
就在黄新一筹莫展的时候,一则新闻引起了他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