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霜霰”一词,在詹锳主编的《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里,仅见于《去妇词》(顾况诗)中的“岁华逐霜霰,贱妾何能久”。此句中“霜霰”喻恶劣的环境,甚至指外在的恶势力。这种用法也见于孟郊《答友人》:“愿存坚贞节,勿为霜霰欺。”
“霰”,《说文·雨部》:“积雪也。从雨,散声。”霜、雪、露和霰,四者皆为季节转冷时所出现的自然现象,两两连用成词,表达了人们对这四种自然现象跟随出现的认识。《汉语大词典》收有“霜霰”一词,又收“霜露之思”、“霜露之感”等短语,所以本书认为《汉语大词典》应将“霜露”这个并列式复合词单独列为一个词。
【冰雪】(1次)冰和雪。
《北上行》:惨戚冰雪里,悲号绝中肠。
《后汉书·西羌传论》:“(段颎)被羽前登,身当百死之陈,蒙没冰雪,经履千折之道,始殄西种,卒定东寇。”
“冰”与“雪”合在一起才能表示出天寒地冻,雪大冰多。“冰雪”一词为相关并列式复合词。
№23 a. 水石
b. 林泉 林壑 林峦
【水石】(4次)
(1)指流水与水中之石。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咆哮七十滩,水石相喷薄。
(2)借指清丽胜景。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忽思剡溪去,水石远清妙。雪昼天地明,风开湖山貌。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相逢乐无限,水石在眼前。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水石潺湲万壑分,烟光草色俱氲氛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溱水》:“水石惊濑,传响不绝,商舟淹留,聆翫不已。”此例中“水”与“石”连用而成为相关并列式复合词。
李诗“水石远清妙”中的“水石”,“水”与“石”相互映照而显示出水清丽石美妙的景致,故将“水石”并列成词以代指清丽胜景。所以,此种用例之“水石”为同义并列式复合词。
全唐诗中“水石”使用了69次。除李白之外,别的有名的唐代诗人也常用“水石”来代指清丽胜景。如:
孟浩然《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李峤《早发苦竹馆》:贪玩水石奇,不知川路渺。
高适《赠别王十七管记》:自言爱水石,本欲亲兰蕙。
韩愈《南溪始泛三首》其三:即此南阪下,久闻有水石。拕舟入其间,溪流正清激。
元结《游石溪示学者》:小溪在城下,形胜堪赏爱。尤宜春水满,水石更殊怪。
唐代诗人之后,“水石”这一用法还见于后世之诗歌。如宋苏轼《奉诏减决囚禁记所经历》:“山川良甚似,水石亦堪俦。”
现代汉语中“水石”已不再指代清丽胜景。
【林泉】(2次)本指山林与泉石。唐诗中往往代指隐居之地。
《少年行》:衣冠半是征战士,穷儒浪作林泉民。
《示金陵子》:谢公正要东山妓,携手林泉处处行。
“林泉”一词,本以山林和泉石来代指清幽宁静的山水风景。用例可见于唐代文献和诗歌之中。如唐姚思廉《梁书·处士传·庾诜》:“经史百家无不该综……而性记夷简,特爱林泉。”又如贺知章《题袁氏别业》:“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骆宾王《上兖州张司马启》:虽则放旷林泉,颇得闲居之地。
据本书考察,“林泉”为唐代新生之词,亦为当时之时髦词语。唐诗中往往用它来代指隐居之地。如:
王勃《秋日仙游观赠道士》:野花常捧露,山叶自吟风。林泉明月在,诗酒故人同。待余逢石髓,从尔命飞鸿。
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并序》:去去访林泉,空谷有遗贤。
李华《咏史十一首》其六:宁知市朝变,但觉林泉好。高卧三十年,相看成四皓。
全唐诗中“林泉”一词使用达106次,初唐、盛唐、中唐诗歌中出现47次。
初唐陈子昂有一首诗的题目就是《醉晖上人夏日林泉》。骆宾王诗中出现4次,
李诗使用2次,杜甫诗中也这样使用“林泉”一词。如《寄题江外草堂》:“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
“山林”之幽静和“泉石”之清丽,是远离尘世的地方,是大自然对人类的赏赐,人则寻山访水,陶醉于大自然,故以最能代表这番自然佳境的“林泉”联合构成一词,给自然美境以最直观、最形象的称呼。“林泉”一词体现了相关并列式复合词构词上的灵活性,词义表达上的形象性。
【林壑】(4次)
(1)本指山林涧谷。
《酬殷佐明见赠五云裘歌》:襟前林壑敛暝色,袖上云霞收夕霏。
(2) 借指退隐之处。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傲然遂独往,长啸开岩扉。林壑久已芜,石道生蔷薇。愿言弄笙鹤,岁晚来相依。
《朝下过卢郎中叙旧游》:复此休浣时,闲为畴昔言。却话山海事,宛然林壑存。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院内诸学士》:云天属清朗,林壑忆游眺。
“林壑”一词,见于南朝宋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林壑”,中唐之前的诗人使用达36次。“林壑”与“林泉”相比,在全唐诗中常用其本义。唐代以后名篇佳作中用其本义的,如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不过,“林壑”在李白诗歌中使用4次,有3次都指代“隐居之地”,故特地申说如下:
“林壑”代指退隐之处,詹本或未进行注释,或注释不明确。
詹本对李白《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院内诸学士》“云天属清朗,林壑忆游眺”,只引朱谏注“云天”而未释“林壑”。詹本第3471页注释(一):“‘云天’句,朱注:‘云天晴朗,朝廷清明之时也。’属,适值。”其实,在该诗中李白显示出绝对的归隐之心,因为“林壑忆游眺”用的是“忆”字,“林壑”与又“云天”相对,正是李白人在朝廷而心向“林壑”。何况该诗首章言“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李白身处翰林待诏的这种情况下,便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了归隐之心。所以,在该诗第二章中李白就明白地道出:“云天属清朗,林壑忆游眺。或时清风来,闲倚栏下啸。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功成谢人君,从此一投钓。”
詹本第2828页在此诗下注释(六)云:[林壑存]《世说·容止》:“庾太尉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后王逸少下,与丞相言及此事。丞相曰:‘元规尔时风范,不得不小颓。’右军答曰:‘唯丘壑独存。’”詹本注释引历史典故,典故中有“丘壑”,却未出现“林壑”一词。詹本注释(六)对“山海事”也没有进行注释。不过,本书根据安旗系此诗于天宝二年,并谓李白此“诗当作于待诏翰林中期”,再根据朱谏解此诗题旨而言曰:“适逢休暇,得叙畴昔,暂拨朝市之喧,以谈山海之事,宛然林壑之在念。思明湖之晓月,忆迭嶂之秋猿,何由返吾之旧业以修初服,葛巾竹杖,居田野以醉夫芳樽乎?”笔者认为,李白写此诗时,即有退隐之心,故以“林壑”代指“退隐之处”。
至于《赠别王山人归布山》中“林壑”代指“退隐之处”,是非常清楚的。
“林壑”代指“退隐之处”,为李白诗歌中“林壑”所产生的新义。
《汉语大词典》“林壑”词条中只有一个义项,指“山林涧谷”;未收“借指退隐之处”这一新用之义项,而另收“林壑心”这个语词,解作“退隐之心”。引例较晚出,为宋梅尧臣《子聪惠书备言行路及游王屋物趣因以答》:“便有林壑心,期将荣宦委。”
实际上,“林壑”与“林泉”都是由两个相关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复合词。虽然“林壑”指代清幽宁静的隐居之地不如“林泉”雅,但依然能作退隐之地的代称,故尔能有“林壑心”一词出现。所以,我们判断李白诗句“却话山海事,宛然林壑存”里的“林壑”已经具有借指之义。如此判断,还因为全唐诗中“林壑”一词确实有“借指隐居之地”的用法。如初唐陈子昂《秋日遇荆州府崔兵曹使宴并序》:“使卿士大夫倚轩裳而傲物,山栖木食,负林壑而骄人。”(负林壑,谓处隐居之地。)晚唐皎然《览史》:“不爱珪组绁,却思林壑还。放歌长松下,日与孤云闲。”
“林壑” 借指退隐之处的用法,的确不如“林泉”那么普遍。据笔者统计,全唐诗中“林壑”总体出现有42次,虽比“林泉”少64次,但借指隐居之地的意思非常明显。不过,李白之后,晚唐诗人用例少些,仅出现了6次。
李白甚至还用“林峦”这个相关并列式复合词来代指隐居之地。如下:
【林峦】(1次)此借指隐居之地。
《赠参寥子》:长揖不受官,拂衣归林峦。余亦去金马,藤萝同所欢。
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望林峦而有失,顾草木而如丧。”此用例中“林峦”泛指山林。王昌龄《山行入泾州》:“倦此山路长,停骖问宾御。林峦信回惑,白日落何处。”此诗中“林峦”亦泛指山林。
《汉语大词典》谓“林峦,亦指隐居的地方”,正收李白《赠参寥子》诗中这一用例。
№24 道路
【道路】(3次):行程;路程。
《扶风豪士歌》:我亦东奔向吴国(一作来奔溧溪上),浮云四塞道路赊。
《留别贾舍人至二首》其一:凤苦道路难,翱翔还昆丘。
《留别贾舍人至二首》其二:劝此一杯酒,岂唯道路长。
“道”,道路。《说文·辵部》:“道,所行道也。从辵,从首。一达谓之道。”《段注》:“ 毛传每云行,道也。道者,人所行,故亦谓之行。”(第75页)
“路”,道路。《说文·足部》:“路,道也。” 《段注》:“《释宫》一达谓之道路,此统言也。”(第84页)
“道”与“路”是上古典型的同义词,故构成同义并列式复合词一类。《周礼·夏官·司险》:“司险掌九州岛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而达其道路。”
“道路”引申指行程;路程。《国语·吴语》:“今吾道路修远,无会而归,与会而先晋,孰利?”
№25 鱼水
【鱼水】(2次)比喻君臣相得的情况。
《君道曲》:小白鸿翼于夷吾,刘葛鱼水本无二。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语本《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先主]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鱼”与“水”连用成词,大抵出现在唐代。武则天《唐明堂乐章·迎送王公》:“君臣德合,鱼水斯同。”后扩大其词义,泛指关系亲密无间。如孟郊《夜集》:“但嘉鱼水合,莫令云雨乖。”今常用此义,如“军民鱼水亲”。
“鱼水”为相关并列式复合词。
全唐诗中“鱼”和“水”连用有13处,其中9处为并列式复合词。除李诗用例之外,下面再举几例:
杜甫《别蔡十四著作》:稍令社稷安,自契鱼水亲。
岑参《先主武侯庙》:先主与武侯,相逢云雷际。感通君臣分,义激鱼水契。
窦常《谒诸葛武侯庙》:永安宫外有祠堂,鱼水恩深祚不长。
“鱼水”一词,李白使用的2例加上则天皇后等人使用的4例,全唐诗中就有6例是比喻君臣相得的情况。
孟郊《赠李观》里的“鱼水”用例较特殊,可作短语看待。《赠李观》:“谁言形影亲,灯灭影去身。谁言鱼水欢,水竭鱼枯鳞。”
№26 a. 江海
b. 江淮
【江海】(3次)江和海。
《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浩荡深谋喷江海,纵横逸气走风雷。
《咏山樽二首》其二:愧无江海量,偃蹇在君门。
《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粉壁为空天,丹青状江海。
《荀子·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此句中“江海”与“小流”相对,可见“江海”成词是因二者可表述大而深的水流。三国魏曹植也用此词此义,见曹植《求通亲表》:“江海称其大者,以无所不容。”岑参《送张秘书充刘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觐省》:“万里江海通,九州岛天地宽。”
“江海”为相关并列式复合词。
【江淮】(2次)泛指长江与淮河之间的地区。
《僧伽歌》:嗟予落魄江淮久,罕遇真僧说空有。
《杂言用投丹阳知己兼奉宣慰判官》:爱之颇谓绝,今昔求识,江淮人犹乎比石。
《左传·哀公九年》:“秋,吴城邗,沟通江淮。”此例中,“江淮”只是连用而已。“江”与“淮”联合而成词,可见于《后汉书·周荣传》:“荣,江淮孤生,蒙先帝大恩,以历宰二城。”此句中“江淮”泛指长江与淮河之间的地区。
“江淮”为相关并列式复合词。
№27 a. 容貌
b. 容色 容颜 容仪 颜色
c. 容华 年貌
【容貌】(1次)容颜和相貌。
《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腾转风火来,假合作容貌。
《论语·泰伯》:“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容色】(1次)容貌神色。
《送李青归华阳川》:伯阳僊家子,容色如青春。
【容颜】(4次)容貌神色。
《古风·容颜若飞电》:容颜若飞电,时景如飘风。
《对酒》(松子栖金华):天地无凋换,容颜有迁改。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并序》: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游太山六首》其二: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
【容仪】(2次)容貌举止;容貌仪表。
《上云乐》:巉岩容仪,戍削风骨。
《望夫石》(《文苑英华》):髣髴古容仪,含愁带曙辉。
《汉书·成帝纪赞》:“成帝善修容仪,升车正立,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颜色】(5次)
(1)面色;面容。
《长干行二首》其二:自怜十五余,颜色桃李红。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其水边处处有茗草罗生,枝叶如碧玉。惟玉泉真公常采而饮之,年八十余岁,颜色如桃李。
《礼记·玉藻》:“凡祭,容貌颜色,如见所祭者。”
(2)为难的表情神色。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
“失颜色”,詹本第2706页注释(九):“指谈笑之间偶有所失。”
(3)面子;光彩。
《东武吟》:君王赐颜色,声价凌烟虹。
《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绶来相趋。
三国魏曹植《艳歌》:“长者赐颜色,泰山可动移。”
【容华】(4次)李诗中有两个义项。
(1)美好的容颜与年华。
《江夏行》:如今正好同欢乐,君去容华谁得知?
《拟古十二首》其十二:别久容华晚,琅玕不能饭。
《赠饶阳张司户璲》:功业嗟落日,容华弃徂川。
(2)容貌。
《赠裴司马》:犹是可怜人,容华世中稀。向我发皓齿,顾我莫相违。
三国魏曹植《杂诗》其四:“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年貌】(3次)亦作“年皃”。年龄和容貌。
《古风·黄河走东溟》:春容舍我去,秋发已衰改。人生非寒松,年貌(一作颜色)岂长在!
《赠嵩山焦炼师并序》:嵩丘有神人焦炼师者,不知何许妇人也。又云生于齐梁时,其年貌可称五六十。常胎息绝榖,居少室庐,游行若飞,倏忽万里。
《避地司空原言怀》:倾家事金鼎,年皃可长新。
《列子·力命》:“北宫子言世族、年貌、言行与予并,而贵贱、贫富与予异。”
“容”,仪容。《玉篇·宀部》:“容,容仪也。”《诗经·周颂·振鹭》:“振鹭于飞,于彼西雝。我客戾止,亦有斯容。”故“容”与“仪”构成同义并列式复合词。“容”引申指脸上的神情和气色。《孟子·万章上》:“舜南面而立,尧帅诸侯北面而朝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舜见瞽瞍,其容有蹙。” 故“容”与“颜”和“色”分别构成同义并列式复合词。
“颜”,《广韵·删韵》:“颜,颜容。”《诗经·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李诗中“颜”单用可作“容貌;容颜”解,《古风·松柏本孤直》:“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桃李”喻争奇鬬艳的庸人、小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欢颜”中“颜”为中心语素,指脸上的神情、气色。
“色”,《说文·色部》:“色,颜气也。”《段注》:“颜者,两眉之闲也。心达于气,气达于眉闲,是之谓色。”(第431页)故“容”与“色”和“颜”分别构成同义并列式复合词。
“容色”、“容颜”、“颜色”是同义并列式复合词。
“容貌”、“容华”、“年貌”为相关并列式复合词。
“容色”、“容颜”、“颜色”、“容仪”、“容貌”、“容华”、“年貌”,这7个并列式复合词均是李诗中的传承词。
№28 a. 精神
b. 精魄(附游魂 梦魂)
c. 颜魄 精魂
d. 心魂
【精神】(3次)
(1)指精力、元气、神志。
《古风·丑女来效颦》:棘刺造沐猴,三年费精神。
(2)指人的神气和神采,即人表现出来的活力。
《游太山六首》其三: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
《效古二首》其二:低头不出气,塞默少精神。
《韩诗外传》卷六:“劳矣箕子!尽其精神,竭其忠爱。”
“精”,指精力,精神。《庄子·刻意》:“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神”,指人的意识和精神。《淮南子·原道》:“耳目非去之也,然而不能应者何也?神失其守也。”高诱注:“精神失其所守。”
“精神”义项(2),早见于南朝梁刘孝标(即刘峻)注《世说新语·言语》中“周仆射”引《晋纪》:“伯仁仪容宏伟,善俛仰应答,精神足以荫映数人。”
“精神”为同义并列式复合词。
【精魄】(4次)道家特指男女交媾而初生之胚胎。李诗中特指人体和人体内存在的精神,它是与生命同来、与形体共存的生命元素。
《古风·金华牧羊儿》:昆山采琼蘂(一作蕤),可以炼精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