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83800000036

第36章 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的发展趋势(2)

其次,党员民主动力与民主权利保障的关系问题。党员的民主动力与民主权利的享有和保障,是正比例的关系。但是,现实中两者之间的正比例关系并没有充分表现出来。如果对这种实践中的不理想状态,从理论上寻根的话,主要还是在于:党的系列民主主张依然存在于原则和理念的状态,换句话说,党的民主主张(政策与策略)阻滞于“此岸性向”彼岸性“的通达。我们不难发现,现实中的党员权利保障机制不健全、党员维护权利渠道狭窄、党内权利主体错位等现象,而这些不能不说是党员民主动力不强乃至弱化的重要原因。因此,在理论上加强对党员民主动力和权利保障的”寻根求源“是很重要的,而理论指导下的相应有效改进措施则更为紧要。

再次,党员主体地位为主导的制度构建和机制运行问题。从理论上深化党员主体地位为主导的制度构建和机制运行问题研究,可以有效克服”应急型“制度建设与”纠错型“运行机制等现象。”应急型“制度建设在现实中较多地存在,对于解决实践中局部的、时段性的诸如侵犯党员权益的现象是有效的,而且针对性鲜明,但问题是,”应急型“制度建设中的”短视“必然会随着实践的发展和动态中层出不穷的新问题而削弱甚至泯灭其制度效力。制度运行中的”纠错型“现象,对于问题的最终解决无疑是有用的,但毕竟属于”后位式“的问题解决方式,如同”应急型“制度建设一样,由于疲于”纠错“而大大折扣其实际效力,而且这种”打三掌再给糖吃“的方式,无益于党员权利的保护和党员民主动力的激发和凝聚。因此,深化党员主体地位为主导的制度构建和机制运行问题研究,力图从整体上、更高层次上以系统而科学的理论来规范制度建设、健全制度运行机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急需的。

2.从政治民主层面深化党员主体地位的理论思考

“民主”一词,自其出现发展至今,有着不同层面的、不同角度的理解与界定。民主可以是一种思想理论、一种制度安排、一种实践运动,还可以是一种工作作风、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社会状态。从政治层面讲,政党党内民主是政治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执政党特别是长期执政的党的党内民主对于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因此,我们不仅要从政党党内民主的层面来看待党员主体地位的理论创新问题,而且更要从国家民主的体系下来认识。具体一点说,从政治民主层面深化党员主体地位的理论创新,首先要从党内民主与国家民主的共同性上来认识,还要从党内民主与国家民主的差别性上来把握,最后要从民主的一般发展规律上来认识。

党员主体地位与人民主体地位作为民主发展的基本原则和重要理念,具有很多相通、相同之处。把握两者的相通与相同之处,对于深化民主发展动力的认识、促进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互促共进的和谐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民主观上以党员和人民群众为民主主体、以党员和人民群众权利与利益的充分实现为民主的基本价值准则。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民主价值的工具性与目的性的高度统一、民主主体与动力主体和利益主体的高度统一,实质上就是以共产党党员和人民群众之间“源出”与“一体”的内在辩证关系为基础的,也是两者辩证关系的具体体现。在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民主原则、平等原则、选举原则、监督原则等,是政党建设与国家治理的共同原则。对于政党,这些原则不是为了笼络人心、夺取选票、获得政权的手段或工具,而是政党内部始终如一的恒久性原则;对于国家,既不是平衡集团利益的一种工具,也不是利益集团为争权夺利而博弈的结果,而是人民民主政治的恒久性原则。

党员主体地位并不是人民主体地位的简化套用。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的田改伟撰文指出,尽管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有相同的地方,但人民民主不是党内民主的简单扩展和放大,党内民主也不是人民民主的简单照搬照抄。中国共产党不是国家政权机构,其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具有政治功能的不同、党的组织体制与同级政权的组织体制在形式上不同、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在民主集中制方面的具体实施原则不同。党员主体地位,是党的生命力、影响力、战斗力的基本保证,是为了改善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是为了更好地履行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人民主体地位,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追求人类解放的规律性要求,是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理论表现。虽然通过选举和授权而体现“主体地位”,但党的组织机构与政府机构毕竟有不同的层级和不同的地位,而且同级党的组织与政府机构还存在着党的组织职能相同和政府机关职能的多样性的差别。从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来看,由于党员权利始于党员资格的获得,以党的章程与相关组织纪律保证民主集中制较为高效地运行;人民主权则被视为“与生俱来”的权利和资格,现实地看,不是国家宪法和法律赋予了公民权利,而是为了保护公民权利才产生了宪法和法律。因此,不能把党员主体和人民主体作为相同或互换的概念来对待,更不能以这种模糊的、错误的理论“认知”去指导相应领域或环节的实践活动。

民主早已成为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民主也并不仅仅作为政治领域的公认原则,在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的诸多层面都有其深深的“烙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民主更会成为政党建设与国家治理的普遍选择,也必将会以不断创新的民主内容与民主形式而获得深入发展。在我国不断推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进程中,民主更加地体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这两个重要判断及其所蕴含的人民主体地位和党员主体地位,已经被人们普遍熟知、普遍认同。因此,民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与发展层面的规律性要求,在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与发展中会有着更加显著的或者说核心的价值地位。民主的局面,“如果党内不造成,国家也造不成”。正是如此,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示范和促进作用;也正是如此,“要以扩大的党内民主积极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就成为我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发展思路。总之,党内民主的发展要以党员为主体、以保证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不断发展的党内民主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动力和重要切入点,实现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政治的持久、稳定、和谐的发展。

(二)尊重党员主体地位,进一步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

对于发展党内民主,制度保障,相比较思想教育、纪律规范等,其力度更为显著、其持续性更为鲜明,因此,制度保障被视为党内民主的根本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在党内民主发展中的尊重与实现,同样需要制度保障。党员在党内的主体地位,不仅是党员主体意识的基础,而且是其主体性动力的重要依托。以制度建设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但更为关键的则在于,制度建设与权利保障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要不断创新制度的建设方式,要以制度的体系化建设、以制度运行中的合力,来保障和落实党员主体地位,推动党内民主稳定、健康发展。在当前以及今后,着眼于党员主体地位的保障与落实,制度建设方面主要着力于三个方面:增强制度的保障力,进一步推动制度建设体系化;兼顾实体性制度与程序性制度,进一步加强程序性制度建设;注重制度的建设方式创新,进一步强化制度的合法性与实际效力。

1.增强制度的保障力,进一步推动制度建设体系化

制度是民主的运行保障和实现形式,落实党员主体地位是党内民主的重要内容,同样需要制度保障。从党员主体地位的现状来看,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关键还是制度建设的整体性与实践性问题,这是制度保障力的决定性要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党的建设科学化”重要命题。王长江提出了一个判断“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党的活动的制度化”,他把党的活动制度化视为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显然是有道理的。

谈制度保障力,首先就有一个制度化建设问题。制度的保障力来自于“制度化”,这里的“制度化”,就不仅仅是“要求”、“规定”与“条例”的形式存在,亦或这些要素的简单组合;“制度化”,也就是制度要素间的有机连接与协调互动,这样其保障力才能真实地显现出来。“所以可以说,有机连接,是制度的灵魂。没有连接的制度是死的制度,是没有灵魂的制度,是不能运行的制度。”从动态的制度间的“有机连接”来理解制度,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现实价值。现实中,与党员主体地位不相称的现象绝不少见,而侵犯党员权利的现象给人感官刺激最为强烈。很显然,这不是缺乏制度保障的问题,党员权利保障的制度从党章到《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都有明确的规定。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制度间的“有机连接”不够。制度,如果从单体形式存在,其本身可能是较为完善的,但从制度间的衔接看,却又会存在很多的“断口”。这些“断口”的存在,既说明以“规定”、“要求”以及“条例”形式的制度间缺乏必要的衔接,又会因为彼此之间的“交叉”或“矛盾”,大大制约了或者抵消了制度保障力。

制度保障力,还要求制度建设的系统性与整体性。除了制度间的“有机衔接”以外,还要从制度建设的系统性与整体性来看待制度的保障力。学术界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就是以落实和保障党员“四权”为重点,大力推进党内“四项”民主制度建设。具体一点说,改革党内选举制度保障党员选举权、健全党务公开制度保障党员知情权、完善党员意见表达制度保障党员参与权,以及创新党内监督制度保障党员监督权。当然,党内选举制度、党务公开制度、党员意见表达制度和党内监督制度,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党员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但是,这仍然属于单向的、局部的看待制度效力的方式。党员主体地位,作为党的建设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身并不是孤立的所谓的“焦点”,它涉及到党内民主发展的理念、原则、动力等问题,并不能通过一项或几项制度就可以有效解决,必须坚持制度建设的系统性与整体性原则,以体系化制度的合力来落实和保障党员主体地位。

2.兼顾实体性制度与程序性制度,进一步加强程序性制度建设

与制度建设体系化相适应,还有一个党内民主的实体性与程序性制度的兼顾与协调问题。从党员主体地位现状看,程序性制度建设则应作为制度建设的重点。制度和程序(亦即制度的运行方式)是党内民主的实现形式,是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保证。实体性民主制度,重在对党内民主发展的目标确立和价值引导,如党员基本权利保障制度、党组织选举制度、党内监督制度等;程序性民主制度,重在对民主过程的规范和促进,多以细则、条例、规定等形式体现,是实现实体性民主制度的必要条件,也是党内民主真实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基本保证。然而,程序性民主制度在党内民主实践中最为缺失,是党内民主特别是基层民主发展中随意性增加、领导意志凸显、持续性缺乏等现象的制度性原因。

从逻辑关系上看,党内实体民主为程序民主的设计提供制度框架(或称之为制度依托),而程序民主则为实体民主的实现提供程序保证。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实体民主为程序民主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依托,而程序民主保障了实体民主的制度效力。从党的建设与发展历程看,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就注重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在整体上也走出了一条依靠制度建设、制度创新的发展道路。但是,在党的制度体系化建设中,也还存在程序性民主制度明显不足的现象。与党内民主的实体性制度相比较,程序性制度其基本价值就在于对制度执行者“自由裁量权”的合理控制和有效规范,以减少或避免制度执行中的随意性以及外来力量的干扰。

许耀桐在谈到今后党内民主发展的方向时,提出了一个判断:“在继续抓好党内民主制度建立的同时,要以制度的精细建设为重点。”这里的“精细化”是什么,“精细化”与“适用化”相联系,都是程序性民主制度的根本要求。制度作为对特定问题或现象的规范,其生命力在于“特定问题”的有效解决。现实中,制度沦为“嘴上制度”、“纸上制度”或“墙上制度”,排除制度执行者因素外,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制度本身的程序化不够、操作性不强,给制度执行者“变相执行”或“不执行”,留下了“操作空间”。因此,基于民主制度的“实践反馈”来看,在发展党内民主中、在党员主体地位落实中,在兼顾党内民主实体性与程序性制度建设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突出程序性民主制度建设。

3.注重制度的建设方式创新,进一步强化制度的合法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改革创新精神”既是对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教训的反思,也是新的环境与条件下推进党的自身建设的要求。创新,当然包括制度创新;而在党的建设领域,制度创新也必然包括制度建设方式的创新。在制度建设方面,执政党与革命党的一个重要不同,在于制度建设方式的合法性问题。党的组织代表党员制定和颁布党内制度,其制度形成的合法性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通过革新党内制度的建设方式,以增强其合法性,对于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无疑是需要的。

同类推荐
  • 做优秀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形象

    做优秀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形象

    对每一个共产党员来说,“形象”问题是一个伴随终身的大问题,它不但关系到个人的成长进步,而且也关系到整个党的生命。因为共产党员形象是党的形象的具体体现,党员的形象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威信。所以,在党员个人修养中,应该而且必须始终注重“形象”这个问题,真正树立起党员的良好形象。本书就是一本专门探讨“共产党员为什么要重视自身形象”、“共产党员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形象”、“共产党员应该如何塑造并提升自身形象”等问题的专著。
  • 构建和谐社区:理论与实践

    构建和谐社区:理论与实践

    中国城市社区发展缓慢的原因,就不言自明了。改变这个状况,不仅要加大社区理论与实践的宣传,还要从政策上加以引导,更要从法律上给予确立,使社区建设服务在法律上成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作为官员的基本义务与权利。选举任命的“公仆官员”首先要得到居住地社区中共党员和社区居民认可,要有群众基础。否则,没有本社区群众基础的“公仆官员”,怎么能说他是为人民服务呢?怎么能说是群众的代表呢?立足社区、面向社会,以人为本,服务民众,构建社会和谐,这就是我们基本的社区观,也是本书的基本思想。
  •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形式研究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形式研究

    本书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民主统一战线理论,说明这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一个重大理论原则。同时,本书也论述了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依然重视和贯彻统一战线的理论原则,在实践形式上与时俱进,为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及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重要基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时期,统一战线仍然是推动建设事业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法宝所在。
  • 反腐与走向现代治理

    反腐与走向现代治理

    聚焦两会,各路权威专家聚焦两年反腐成果,破局现代治理新思路。大规模反腐败能否破权贵除恶政?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路在何方?
  • 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本书分析邓小平怎样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有利于揭示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从而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发展。
热门推荐
  • 暗黑之恶魔法则

    暗黑之恶魔法则

    神秘“恶魔心脏”,强化战士,异能者,黑暗联盟,
  • 一见竹马心欢喜

    一见竹马心欢喜

    【拯救不开心!!Boss大人竟然是青梅竹马的初吻对象!】满心欢喜应聘新工作,却发现公司大Boss竟然是一只小竹马!大Boss的前小半生是个冰山小冷男,后大半生居然是只随时披着京巴皮的大灰狼!“Boss大人,在吗?我是小逗,我今天能不能请假去相亲?”“你再说一遍。”“我今天能不能请假去相亲?”“上一句。”“我是小逗。”“再上一句。”“……在吗?”“不在。”曾经的青梅竹马,如今的公司上下级,他一步步靠近,以吻封缄,一刹让我想起——某年某月,他追了我五条街,最后将我堵在死胡同里,硬生生夺走了我的初吻……
  • 绝世剑仙之苍灵大陆

    绝世剑仙之苍灵大陆

    苍灵大陆,无数苍灵。灵皇主宰,莫敢不从,剑神矗立,傲世九霄,兽王出生,天崩地裂,乱世争霸,血战千里…………一为成通天之道的白衣少年,在这个充满血腥与混乱的世界,手握三尺剑,竟薄写下了一个惊世骇俗的传奇神话,,,,
  • 星光神话

    星光神话

    你知道吗?所谓黑暗,只是黎明还不曾降临,谁还在说命运?可笑,我的人生只有我能够决定。特种兵李诺亚因为特殊原因穿越到一个陌生的世界,在这里,魔法与武力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强者为尊,又拥有无限可能,那么在这绚丽的世界,又将会上演怎样精彩纷呈的故事,让我们拭目以待!
  • 鬼相亲

    鬼相亲

    一次抢来的相亲机会让吴桐开启了意料之外的人生道路。我死了?还是没死?魂飞魄散?老子不怕。阴间做生意,阳间抱不平。手拿哭丧棒,喝着孟婆汤。相亲鬼,玩转阴阳两界。跟我玩阴的?俺有正宗鬼点子。跟我玩狠的?老子就是恶鬼。
  • 异界穿越之同学录

    异界穿越之同学录

    一群即将毕业的学生为了给学校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举行了一次人员众多的大型聚会!不料一个突发的诡异事件使他们都集体的穿越到了一个另类世界…………
  • 羽化证道

    羽化证道

    张羽无意中踏入轮回之地,身穿太虚,重归年少·····在另一片世界他将何去何从?且看少年揭露众多隐秘,斩落无数敌!震慑太虚!“你的追求是?”魔帝幽幽地问道。“追求吗?,也许有,也许无吧!我只是想一直走下去!”张羽看着对方沉声道。一介少年的心路之旅!
  • 迷糊老婆别想跑

    迷糊老婆别想跑

    [花雨授权]身为首席特务的他正在密切注意飞机上的可疑分子,她却在他眼前晃来晃去,因而妨碍了他的监视行动,真是让他火极了!幸好下了飞机,他就能摆脱这个笨女人了──又是这个女人!怎么每次遇见她就没好事?……
  • 王爷太花心

    王爷太花心

    她是作孽太多还是命犯桃花??一次又一次悲催的现实生活的打击,成就了她一颗千锤百炼的顽强的心。在第n+1次认命以后,她终于--穿越了!?为了一颗玉石,乐媛甚至习惯了恶毒王爷的一次次刁难······?可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恶毒王爷就是跟她过不去!?他死缠着她,用比她还千锤百炼而顽强的心,愈加禁锢她,占有她,一次次的逃走,乐媛都以失败告终!?他却说,“我会给你最大空间的自由。”屁!乐媛才不相信,他怎么给她属于她的自由?要会玉石,然后放她回现代?
  • 鬼帝盛宠:废柴九小姐

    鬼帝盛宠:废柴九小姐

    夏花羽,华夏世纪的最强特工。和姐姐夏花妗是黑道的王者,可是却因为一场爆炸而身亡,也让夏花羽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在一睁眼,她却成了弈月大陆夏家的废柴小姐了。不会灵力又怎样?是废柴、丑女又怎样?还不是打的姨娘所生的小姐满地找牙、屁滚尿流的?“金币给我。”“好。”某妖孽说,“神兽给我吧,你也不用。”“好。”某妖孽说。拿了N个天材地宝后······“来,再把最后一个东西给我吧。”“要不,我也给你吧!”从此以后,某妖孽赖上她。